鬼谷子的语录35条 "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鬼谷子的语录35条,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1、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
"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鬼谷子的语录35条,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1、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2、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3、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4、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5、圣人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6、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7、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8、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9、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10、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11、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12、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13、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14、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15、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16、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
17、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
18、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19、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
20、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
21、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22、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23、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24、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出处:鬼谷子
25、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26、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 …
27、机心是术,若无道心统御,术越高,行越偏,到头来不仅难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难能。世上多少人沉迷于此,祸及自身,殃及他人。
28、天道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之理;圣道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人道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此三道相辅相成,失此离彼。远天道,圣道困;远圣道,人道难。
29、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不见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30、所谓合纵,就是保持力量均衡。秦人若是无力,纵亲反而不成。秦人只有张势蓄力,保持强大,三晋才有危机感,才乐意合纵。三晋只有合纵,秦人才会产生惧怕,才会努力使自己更强。秦人越强,三晋越合;三晋越合,秦人越强,天下因此而保持均势,方能制衡。
31、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战胜,用兵之道在于息争。故善用兵者,并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钧。
32、去除心障,在于自觉,自觉之至,在于觉他。自觉不易,觉他也就更难了。也就是说,他障易除,心障却是难除。人无自信,他人怎么能使他自信呢?无自信者需要悟道,修心;自负者也需要悟道,修心。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读书不在多,在精,在领悟,故此能修得其道。
33、常言道,人无完人。此话是说,凡人皆有心障,或表现为此,或表现为彼。目中无人,自吹自擂,不求甚解,好高骛远,争风吃醋,自作聪明,凡此种种,心障在于自负;行为孤僻,极少说话,也很少与人合群,此心障在于无自信。修道之本,就在于去除心障。
34、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
35、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