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从军行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从军行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古从军行阅读答案 1 古从军行……
古从军行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从军行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古从军行阅读答案 1
古从军行①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②风沙暗,公主琵琶③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生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④入汉家。
[注]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②刁斗:古代军中钢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拆。③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④蒲桃:即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开通西城,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首宿”的种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由“白日”到“黄昏”,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士兵行军生活的辛苦。
B.三四两句用刁斗声和琵琶声渲染了一一种悲凉的氛围,烘托边塞环境的艰苦。
C.本诗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连胡人与胡雁都难以忍受。
D.诗歌最后两句运用典故,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也突出了汉武帝的`赫赫战功。
15.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4.D 不是突出汉武帝的赫赫武功,“空”字可见作者讽刺汉武帝好大喜功,借此来讽喻君王。
15.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年年战骨埋荒外”,战争残酷,但是收获很小。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同情。边塞环境恶劣,生活艰辛,有家难回。
讽刺当今皇帝的好大喜功。作者借古讽今,借汉武帝来讽刺当时的玄宗皇帝用兵。
古从军行阅读答案 2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①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②,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②闻道玉门犹被遮: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取其城中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派使者在玉门关阻拦,曰:“军有敢入,斩之!”
15.下列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两句描写了边塞的日常生活,将士们从早到晚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通过从容备战展现家国情怀。
B.“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两句,虚实结合,写征战中的所见所闻,表现夜晚边塞生活单调苦闷。
C.“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写生活在边疆地区的雁和人,从侧面烘托出边塞生活条件艰苦。
D.面对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诗人化用典故、以汉代唐,站在历史的高度表明了自身对边疆战事的看法。
16.同样都是边塞征战诗,王昌龄则写下“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对战争所持看法的异同。
答
15.A
16.相同点:二者都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王昌龄诗中“黄金百战穿金甲”和《古从军行》中“年年战骨埋荒外”都直接写出将士们在战争中死伤惨重的事实,战甲磨穿、白骨累累,都表现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
不同点:
①面对战争,王昌龄更有一种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将士的豪壮誓言,表现出不怕艰苦、不畏牺牲的豪情壮志。
②《古从军行》表现出诗人对于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化用汉武帝的典故,表达对君主好大喜功、一意孤行的讽刺。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通过从容备战展现家国情怀”错误。诗一开头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警报;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将士们不是“从容备战”,而是“紧张备战”。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相同点:
王昌龄诗中“黄金百战穿金甲”,“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古从军行》中“年年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战骨埋荒外”这种情况的经常性。两首诗都直接写出将士们在战争中死伤惨重的事实,战甲磨穿、白骨累累,都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表现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
不同点:
“不破楼兰终不还”,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面对战争,王昌龄更有一种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表现出不怕艰苦、不畏牺牲的豪情壮志。
《古从军行》中,“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大家只得豁出性命追随将军去拼搏。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谁不想班师复员呢?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化用汉武帝的典故,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表达对君主好大喜功、一意孤行的讽刺,表现出诗人对于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
古从军行阅读答案 3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注】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
②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
③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鸟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
④蒲桃:即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啪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宿的种子。
烽火:古代报警的信号。
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县西北。泛指塞外河流。
公主琵琶:汉武帝以公主嫁西域乌孙国王,命制琵琶,使其作乐,以解乡思。
闻道玉:用汉武帝不许攻西域不利之汉将回玉门关之典。
逐:追随。
蒲萄:即葡萄,西域特产,汉武帝时入贡。
(1)野云万里无城郭胡儿眼泪双双落这四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赏析。(3分)
答:答案要点:①作者通过野云雨雪大漠胡雁胡儿泪等意象,②从多方面刻画了边陲凄冷酷寒的环境,③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④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赏析。(3分)
答:答案示例一:①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②年年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得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③如此对比,讥讽统治者穷兵黩武、草菅人命、好大喜功。(每点1分)
答案示例二: ①这两句诗运用典故,②诗人借用汉武帝为求区区蒲桃启战端的典故,③讽刺了当今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每点1分)
【赏析】:
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
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它的讽刺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