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抒情诗《回家》赏析 《回家》是顾城最后的抒情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顾城抒情诗《回家》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回家》 我看见你的手 在阳光下遮住眼睛 我看见你头发 被小帽遮住 我看见你手投下的影子 在笑 你的小车子放在一边 Sam 你不认……
顾城抒情诗《回家》赏析
《回家》是顾城最后的抒情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顾城抒情诗《回家》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回家》
我看见你的手
在阳光下遮住眼睛
我看见你头发
被小帽遮住
我看见你手投下的影子
在笑
你的小车子放在一边
Sam
你不认识我了
我离开你太久的时间
我离开你
是因为害怕看你
我的爱
像玻璃
是因为害怕
在台阶上你把手伸给我
说:胖
你要我带你回家
在你睡着的时候
我看见你的眼泪
你手里握着的白色的花
我打过你
你说这是调皮的爹爹
你说:胖喜欢我
你什么都知道
Sam
你不知道我现在多想你
我们隔着大海
那海水拥抱着你的小岛
岛上有树有外婆和你的玩具
我多想抱抱你
在黑夜来临的时候
Sam
我要对你说一句话
Sam我喜欢你
这句话是只说给你的
再没有人听见
爱你,Sam
我要回家
你带我回家
你那么小
就知道了
我会回来
看你
把你一点一点举起来
Sam,你在阳光里
我也在阳光里
赏析:
1993年的顾城事件,无疑是当代文坛一件惹人注目的事件。唯美主义者和道德家们都曾因这一事件的启示而热烈的奔走呼号,互相攻击。以至引发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关于诗人与死亡的论争。然而,时至今日,顾城与顾城事件已随时间的波纹正渐行渐远。或许只有高校中文系当代文学的讲堂,间或会提及到那个遥远的“童话诗人”,一朵开在梦中的幽兰的花。撇开那些众说纷纭而又莫衷一是的言说,把目光固定在顾城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留给儿子的一首诗《回家》,分明读到了一种父爱,一种孱弱的父爱,一种表达了却永远没有机会得到回应与共鸣的父爱。
《回家》全诗共六小节。第一小节,顾城首先细细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关于儿子小木耳的。从手、眼睛、头发到小帽子、影子和小车子,毛茸茸、胖乎乎、纤发毕现。这是一幅现实生活中的图画,似乎小木耳正迈着蹒跚的步子从画面中走来。对于儿子,如果不是默默的关注过,如果不是深深的爱着,顾城心中能够流淌出这样温暖的诗句吗?然而,最后两句“你不认识我了,因为我离开你太久的时间”,一下子又道出了儿子对顾城的生疏与隔阂。这是生活中的真实状况。明明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关爱与呵护,现实中却无法对这种关爱进行表达。“他无法表达他的爱,因为他爱的女孩不能去爱一个男人;他也无法继续他的爱,因为这种爱使他成为一个父亲”。[2]这是作为天才王子、童话诗人顾城必然的悲剧。(其原因已经有很多人进行过分析,这里就不再累述)
第二、三小节,在几个生活瞬间的再现中,进一步传达了顾城对儿子木耳的爱。情真意切、水乳交融,令人有一种心酸的感动。顾城内心始终对儿子有一种柔柔的情感,在儿子睡着的时候、流眼泪的时候,甚至在生气打儿子的时候,他都流露出了这种感情。因此,儿子会说“这是调皮的爹爹”、“胖喜欢我”。木耳以孩子的本能感受到了来自于父亲顾城那里的爱与喜欢。这是不以外界的任何舆论为转移的。这也真切的道出了顾城对于儿子木耳真实的情感表达。然而,在世人眼里,看到的是顾城让儿子离开了自己的家.这是他的不得已,这是他无从表达的父爱的世俗形式。对此,顾城也对儿子进行了解释。“我离开你,是因为害怕看你”,“是因为害怕,在台阶上你把手伸给我,说:胖,你要我带你回家”。顾城害怕看儿子什么呢?面对儿子清澈纯净的瞳孔,顾城反证了自己现实的责任。而童话诗人更愿意执拗的生活于诗的世界里不再醒来,“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1],他精神的家园在理想的天国。因此,他说,“我的爱,像玻璃”。爱像玻璃, 晶莹剔透,但也注定无法承担现实的压力而易碎伤人。在现实中,顾城自己尚且找不到回家的路,又怎么可能牵引着儿子的手回家呢?因此,顾城不得不在现实生活中让儿子离开,尽管在内心的情感世界里,儿子其实也是他心中无法忽视的一个存在。这是一个孱弱的父亲,他表达了一份孱弱的父爱。
第四、五小节,顾城进行了正面的情感抒发。他在诗中写道:“Sam,我喜欢你,这句话是只说给你听的,再没有人听见,爱你,Sam”。这是顾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他是喜欢儿子,爱儿子的。但是,这种喜欢,这种爱,顾城从不曾对人说过,他也无从对人说。他离开儿子的表面行为不被大多数的世人所理解。没有人明白,他内心对儿子的那份孱弱的父爱其实也是一种真实的父爱。在“隔着大海”时候,顾城的父爱也会像海水一样蔓延……“在黑夜来临的时候”,顾城也会发出:“我现在多想你”、“我多想抱抱你”的真切呼唤。他也想要回家,回到世俗的幸福的家,然而回家的路早已消失。顾城别无他法,他只有祈求他的儿子:“我要回家,你带我回家”,既然父亲不能引领儿子回家,那么就让儿子带父亲回家吧。儿子成了父亲,父亲成了儿子。这就是顾城,一个生活在童话中的诗人,一个现实世界的孩子。一个拥有父爱却永远不能实施父爱的父亲。
第六小节,顾城想像着自己和儿子能够在一个理想的境地里和谐相处。在那里,父亲与儿子再没有生疏与隔阂,再没有情感的距离。小木耳会牵着顾城的手,叫唤着顾城“胖”,蹦蹦跳跳的和顾城一起嬉戏、欢闹,享受父与子的亲爱,体验着生命的喜悦与幸福。顾城想象着与儿子心灵的契合与沟通,他甚至向木耳倾诉着自己的孤独与伤痛。世人都不理解他,但是,他相信儿子是能明白的。“你那么小,就知道了,我会回来”,“我会回来,看你,把你一点一点举起来,Sam,你在阳光里,我也在阳光里”。在梦幻般的世界中,顾城用身心的力量把小木耳一点一点举起来,举起来,一点一点升起。他们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他们成为一个影子,一个童话,一个回家的信号……
《回家》是顾城最后的抒情诗。顾城一如既往的用他单纯的意境与洁净的语言抒写了对儿子爱,这是典型的顾城似的理想的诗、美好的歌。诗歌纯净美好得如同一个梦。然而,透过这梦一般的语境,却显现着一颗无奈的心,这是一个有爱无处讲,有爱却无法表达的父亲的心。顾城——这个永远也长不大的悲哀的孩子,当他面对童稚的儿子,只能发生如此虚妄而脆弱的呼喊,他的苦痛,他的悲哀,他的无助,由此得到生动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