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课程建设的要素 课程建设的要素有两个: 一是:规划设计,二是:实施过程。课程的规划设计,主要是解决设置什么课程、课程如何排序、课程标准是什么等问题,这一系列工作实际就是课程规划模式建设; 二是: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学过……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课程建设的要素
课程建设的要素有两个:
一是:规划设计,二是:实施过程。课程的规划设计,主要是解决设置什么课程、课程如何排序、课程标准是什么等问题,这一系列工作实际就是课程规划模式建设;
二是: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学过程,主要是解决怎样教才能实现培养目标等问题,这一系列工作实际就是教学模式建设。
因此,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建设。
课程模式建设,主要是研究:教什么的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论开发课程,目前比较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和理论就是“基于工作过程”;二是考虑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按照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序化课程;三是编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框架计划,即建立课程标准。
教学模式建设,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目标及教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评价等因素进行简约概括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系统。
二、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选2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选2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
按照县教研室的要求,我们在客观、全面分析本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遵循《课程指南》的原则,以课程的园本化实施为基本原则,以教师为主体,对现有的课程梳理、归并、整合,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监控、课程保障以及评价等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形成能全面体现课改理念和本园特色的园本化课程体系,为全体教师提供开展保教工作行动指南,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一、课程背景
(一) 概况
XXXX幼儿园是国家20XX年投资200多万元新建的一所县级二类幼儿园,占地20XX平方米,建筑面积903.78平方米,个学班,60名幼儿,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她们有着丰富的幼教工作经验,有着出色的技能技巧和教育素养。家长、社区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大补充,我园成立了家长发展委员会,家园、社区一体化,增强教育合力。
(二) 优势
1、依法办学、以德立园
近年来,我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落实《规程》、《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和县、乡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德立园、依法办学,结合本园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为抓手,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反思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思路,努力探索,加强研究,切实提高办园质量和教学水平。
2、保教质量不断提高
根据《幼儿园工作纲要》开设有“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特色课程。利用绘画、游戏、手工比赛、文艺展示等活动形式充分展现幼儿在众多领域的学习成果。同时坚持走“以科研促教研”之路,积极开展园本培训,不断转变教师的理念,将新课程与“娃娃军校”紧密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园本资料,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园本课程。
3、探索多样化的办园形式
教师队伍团结协作、务实进取、开拓创新,有相应的教师培训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等,建成了一支良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开展入园前幼儿的家长辅导工作,探索多样化办园形式,以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理解和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家长工作上做到家园携手,共同成长。首先在真诚的沟通中达成共识,其次召开家园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促进家园合作,从而达到家长、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
(三) 问题
1、幼儿家长文化素养、教育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祖辈教养现象普遍,因此在家园合作教育上有一定挑战。
2、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缺乏。教师的创新能力、总结提炼能力等较欠缺与新教材的有机整合较欠缺,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3、保育和教育工作要平衡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保育员队伍调整合理。对于保育员的保教观念,也是需要指导和培训。
4、对课程执行情况的督查、指导力度有待加强。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理念
1、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2、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3、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构建具有渗透共融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
1、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2、主动地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养成守纪律,讲文明的习惯,培养真诚友爱、坚韧勇敢、团结协作、不怕苦、不怕累等良好意志品质。
3、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4、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的结构
我园招收3~6岁幼儿,全日制,按幼儿年龄设大、中、小三个班,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本园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课程。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实施课程园本化。 以游戏、生活、运动、学习为活动板块。通过课程实施,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基础性课程的四种课程类型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得以实施。
四、课程安排
(一)作息表
XXX幼儿园冬季一日活动安排
(二)周安排表
吉岘乡中心幼儿园周活动安排表
五、课程的实施
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充分考虑课程的平衡性问题,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课程的保障。选择性课程的开发与择定,既要综合考虑本园的条件和特点,也要能充分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
园长负责指导教师制定和落实班级课程内容的计划。其中把握三个核心要素:
1、教师的预设计划与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进行应基本一致,但是随着实践活动的有序展开,原预设的计划应随着幼儿行为变化不断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教师在设计计划时的关键点应聚焦于活动教育价值的分析、幼儿经验的分析以及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资源挖掘等。
3、班级课程计划要体现当前主题活动开展的线索,活动之间要承上启下、互为关联。内容的选择与开展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小班——以点为主、中班——线形推进、大班——呈网状结构。
六、课程的评价
评价包含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教师发展三个部分。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2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基础工作。其宗旨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加强和指导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建设的组织
(一)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是课程建设与评价的组织决策机构。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的课程建设职责是:
1、审议课程建设有关规章制度;
2、审议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
3、审议课程建设项目和计划;
4、审定课程建设年度经费投入方向和重点建设项目;
5、检查课程建设项目实施和执行情况;
6、组织课程建设项目评估和验收;
7、评定并推荐课程建设的奖励项目(包括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合格课程等)。
(二)各系(部)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本单位的课程建设组织与领导工作。系(部)的课程建设职责是:
1、确立课程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
2、申报课程建设项目和计划;
3、组织课程建设,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二、课程建设的规划
(一)对于课程建设,各单位要统筹安排、总体规划,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目标。学校要制定5-10年的课程建设规划,1-3年的课程建设实施计划。各系(部)也应制定相应的规划与计划。各门必修课程要制定本课程建设的长远规划与近期计划,并按照课程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建设,使各级的课程建设工作有明确的阶段性和长远目标。
(二)课程建设规划的内容
1、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2、课程建设的近期规划,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验条件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规划等;
3、为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4、需要系(部)和学校提供的条件(含经费)。
(三)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的课程建设规划报教务处,合格课程的课程建设规划报系(部)。教务处根据课程建设规划,合理、有效地分配教学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课程建设工作。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
(一)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
(二)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三)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四)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重视教材建设;
(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七)教学文件齐备。
四、课程建设的实施
(一)我院课程建设分为合格课程、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三级:
1、合格课程:合格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达到合格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各专业必修课程必须全部达到合格要求。合格课程由系(部)负责建设。
2、优质课程:优质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使达到合格课程标准的课程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优质课程由学校和系(部)两级共同负责,重点建设。
3、精品课程:启动精品课程建设,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提升我院课程建设水平,带动其他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精品课程以优质课程为起点。精品课程由学校和系(部)两级共同负责,重点建设。
(二)课程建设是每位教师的重要职责,必须层层发动,调动全体教师重视并积极投入课程建设工作,对课程的教学文件、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进行建设,使该项工作在面上逐步展开,并取得较大的成效。所有课程尤其是必修课程,开课前必须按照课程建设基本条件调查表进行评价,不合格的课程要查找原因,限期整改。
(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课程建设,以点带面,在抓好面上课程建设工作的同时,应确定部分课程分期分批重点建设。
(四)每门课程均配备课程负责人,负责对该课程的教学组织、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的职称(学历)必须符合课程建设要求,并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最新学术成果及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和应用,制定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的长远规划与近期计划,并能够组织贯彻落实。其中,优质课程负责人应具备副教授职称;精品课程负责人应具备教授职称。
(五)系(部)各教研室负责本单位合格课程的建设、指导和检查,组织申报院级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合格课程的验收和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评选,对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等工作。
(六)院级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申报程序
1、院级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采用以合格课程为基础、系(部)先行建设、择优推荐、学校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
2、申报院级优质课程的课程必须已连续开设2轮以上,主讲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网络教学资源库已基本建成;申报院级精品课程的课程必须已连续开设3轮以上,主讲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且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同时,为评价主讲教师个人的授课效果,申报院级优质课程或精品课程,需提供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
3、院级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申报由各系(部)统一向学校提出,每年评审一次,申报截止时间为当年的4月30日。申报受理机构为教务处。
4、评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资格审查,教学资源评审,教学效果评价(系(部)举证、审看录像、现场复审、学生评价等)和公示材料(包括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上网资源、系(部)举证、教学录像、学生评价意见等)20天。公示期内如无异议,由学校授予“滁州学院优质课程”和“滁州学院精品课程”荣誉称号。
五、课程建设的经费管理
(一)为大力支持并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学校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专门用于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的建设。前期建设补助在评审结果公布后拨付,后续建设经费在年度检查通过后拨付。其中,优质课程建设费为3000元(前期建设补助2000元,后续建设经费1000元);精品课程建设费为10000元(前期建设补助6000元,后续建设经费4000元)。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的,学校按1:1比例给予配套经费。
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对经费的使用状况和实际效益进行监督和检查。经费的使用管理由教务处负责。
(二)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节约使用项目经费。课程建设经费可用于与课程建设有关的资料购买、复印、实验的小样制作、易损易耗品的购置、试题库、教具等。其它如仪器设备、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经费,须按专项建设向相关部门另行申报,不在课程建设经费中开支。经费使用应有记录,提供给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作为检查依据之一。
六、课程建设质量的评价
(一)合格课程、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原则上每年检查一次。其中合格课程检查工作由系(部)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学校组织专家进行抽查;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检查工作由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委托有关专家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停拨后续建设经费,但保留其两年内申请复查的资格,复查合格的恢复其称号,但不补拨后续建设经费。被取消“滁州学院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两年内不得重新申报优质课程与精品课程。
(二)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负责人要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提交《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年度自检表》,具体时间另行通知。院级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内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
(三)启动课程建设三年内,各系(部)课程建设合格率须达到90%以上,各专业必须有1-2门优质课程、1门以上院级精品课程,各系(部)必须有1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3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促进有效教学”课堂变革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其中学校课程主要以写字教学为主;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环保教育、课外阅读以及数学与科学的课外拓展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和读书节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
每周按五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
一、二年级每周:语文(9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和校本课程(2课时),共26课时。
三、四年级每周: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五、六年级每周: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
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这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间表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4
一、园所分析
我园是一所20XX年独立办园的年轻学校,是上海市二级一类幼儿园。生源充足,设施设备先进,适应教改需求。20XX年至今,我园在音乐教学上进行了较深入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适应农村幼儿发展需求的音乐教学经验,并向音乐艺术的整体化的办园特色努力。
二、课程组织及任务
1、课程组织
我园成立课程部,下设课程领导小组、基础课程部和特色课程部。课程领导小组由园长、课程部长、教研组长等组成,主要负责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制定、评价、调整及师训等。各教研组在课程部的指导下负责本年级组课程的组织、实施。
2、职责任务
规划幼儿园课程设置框架,科学制定各类型活动的时间和比例,制定和调节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安排表,负责课程和教学评价,定期组织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会议,负责幼儿园课程资源库的建立和补充完善等。
三、课程理念
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并提供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求,尊重并提供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尊重并提供幼儿地域文化发展的需求。
四、课程目标
仁爱之美:感恩、关爱、欣赏、
个性之美:大胆、勇敢、自信
礼仪之美:洁净、礼貌、谦让
创造之美:想像、创造、审美
具体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生活的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
6、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感官和方式进行表达和表现,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7、喜欢倾听音乐,对音乐艺术敏感,积极参加各种音乐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表达,有初步的剧院文化修养和艺术形态。
五、课程特点
生活性、艺术性、本土性、
1、生活性
以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尊重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指南》),围绕幼儿生活(农村典型生活场景和事物特征)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方案,提升幼儿生活经验,拓展幼儿的视野。
2、艺术性
《指南》中指出,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及审美情趣等多方面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艺术审美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农村幼儿普遍拘谨、不自信、气质欠佳,缺乏明确的精神需求,而音乐艺术教育则从外在的艺术环境、内在的艺术熏陶、直接的艺术体验、间接的艺术欣赏陶冶着幼儿的艺术情操,提升着幼儿的艺术情趣、改善着幼儿的艺术气质,逐步形成用“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核心价值观。
3、本土性
《指南》中强调课程内容具有地方或幼儿园特色(P9),白鹤是上海市有名的沪剧之镇,白鹤孩子们的生活中时时弥漫着浓郁的沪语戏曲。因地制宜地将沪剧引入我园的课程,凸显了课程的地方色彩,也是尊重幼儿生活经验的直观体现。
六、课程设置及组织形式
(一)课程设置
1、课程结构
我园全日制招收3-6岁幼儿,按年龄设置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三个年龄段,并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和身心特点及发展水平设置相应的课程。
基础课程:生活运动游戏学习
特色活动:音乐活动沪剧欣赏
生活活动:
帮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培养初步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安全、愉快、健康的生活环境中成长。主要内容有生活自理、文明交往、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为幼儿的后续生活奠定基础。
运动活动:
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为幼儿的健康体质奠定基础。主要内容有形体操、徒手操、律动、体育游戏、器械运动、利用自然因素锻炼等。
游戏活动:
旨在满足幼儿自主、自发性活动需要,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的健康发展,主要内容有角色游戏(我爱我家、理发店、肯德基、小商品市场、汽车站等)、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大、小舞台)、自由活动等。
学习活动:
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促使幼儿在认知态度和认知能力等方面不断进步,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学习活动主要以主题形式推进和以各类区域活动辅助。各个主题活动计划还在不断的实践改进中。
2、课程分配
3、课程组织
七、课程资源
1、二期课改配套教材(生活、运动、学习、游戏)——上海教育出版社XX年版;
2、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少年儿童出版社XX年版;
3、“嫣红姹紫开遍”幼儿园综合性主题教育新创版——百家出版社XX年版;
4、白幼园本音乐教材推荐;
八、课程实施的保障
1、教师专业发展和园本研修推进策略
根据二期课改精神和教师专业现状及特色构建需求,以《文学艺术室》、《技术开发室》、《道德风尚室》、《课堂实践室》为载体,以“个人原创、自主推荐、课堂实磨、全园展示、分层研讨、现场解惑、经验共享”为白幼园本研修的一般流程,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
2、课程评价与调整策略
通过每月常态幼儿发展水平评估(症断性评估)、每学期期末的专项评估(结果性评估)、教师课堂教学展示、随堂听课、园本教研、组长例会等收集课程实施效果的信息。
在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每年暑期由课程领导小组进行课程信息的分析、课程内容的调整、课程实施策略的完善等。
3、行政支持和社区支援策略
不断完善幼儿园教育环境,专业设计和创建,融入更多“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和“生活性、艺术性、本土性”的课程特点。
通过家长会、幼儿成长手册、家园联系栏等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本园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实施途径及方法,扩大家长对课程的了解,增进其对课程实施的关注和支持,使家长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
归纳学校周边社区的可利用教育资源纳入课程,扩大新课程在社区的影响力。
九、幼儿一日作息安排表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5
为加快滨州学院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实现教学应用与共享,助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规范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XX-20XX)》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战略部署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满足人才多样化和个性发展的需求,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立足校情,注重特色培育,建设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体系,规范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设目标
通过引进、改造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度,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推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现以学为主、线上线下、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引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到20XX年,引进由名校专家学者讲授的在线开放课程20门左右,改造、自主建设80门左右在线开放课程;打造美育教育通识课程群,建成在线开放课程3-5门;打造特色课程群,建成特色在线开放课程3-5门;力争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8门,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
三、建设方式
(一)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购买和校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引进,以专项方式进行。
(二)校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先建设后认定的方式进行,课程建设初期,二级学院负责筹集资金,组织、支持教师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建设参照《滨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附件)执行。
(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二级学院负责参照《滨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附件)审查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认定。
(四)原有部分已建或立项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通识核心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全英文课程)均须按照学校统一安排,保证质量按时搬迁至在线平台,完成改造。学校组织专家参照《滨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附件)对搬迁课程进行验收认定。
(五)校内在线开放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建立课程教学团队,授课教师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术规范,讲授内容等适合网上公开使用。视频课程的所有权归属建设课程所在二级学院,课程的非商业性使用权归属学校。
四、建设要求与内容
(一)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须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师生以及行业企业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二)在线开放课程(包括改造课程和新建课程)需在我校在线平台上线,提供授课视频、课程标准、授课课件、参考资料、思考练习题等网上授课所需的所有资源,具备在线学习、作业、考试、答疑和讨论等功能。
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申请认定时:
1、需在网站上发布课程标准、授课课件、参考资料、思考练习题等学习课程所需的图文资料。课程标准应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程进度及课程考核方法等。
2、授课视频符合《滨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评价标准》(附件),要求使用普通话授课,语言精练,教态端庄自然,授课内容须具备基础性、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等特征,视频短小精悍,趣味性强,能吸引学生观看学习。
五、课程管理
(一)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及运行由教务处负责。在线开放课程,均在选课时向学生开放,供学生选修学习。
(二)校内新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需在获批的学期内完成全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任务,并在学期末向学生开放选课;改造搬迁课程,需在规定时间,完成全部网络教学资源搬迁,并在下一学期向学生提供全部开放资源。
(三)课程运行期间,授课教师应及时发布课程信息,适时更新教学资源,发布、批改作业,在线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等。同时做好过程考核,按照考核要求给出期末总成绩。
(四)在线开放课程须由学生进行网上评教,连续两学期网上评教成绩未达到良好及以上者,取消其在线开放课程资格。
(五)评估认定
1、在线开放课程建成上线运行1轮后,即可申请认定,由课程负责人自愿提出认定申请。
2、学校每2年组织1次认定工作,按照《滨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评价标准》(附件)对所建设课程进行验收认定,验收结果分为精品、优秀、合格、不合格。
3、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各教学单位推荐的在线开放课程进行评估认定,经学校研究同意后公布认定结果。
六、课程修读
(一)学生每学期修读在线开放课程不得超过2门,选课后应认真研读教学目标、学习要求等,为修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生按照要求学习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内容,独立完成在线作业、考试等教学环节,并积极参与在线开放课程讨论。平台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度形成量化数据计入课程成绩。
(三)教师通过课程平台监控学生在线学习状况,并及时取消学习不认真学生的修读资格。
(四)授课教师按规定的比例计算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考核成绩合格的学生,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七、保障措施
(一)学校负责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并按照教学要求和在线开放课程特点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和评价标准,分类指导和组织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使用。
(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运行期间工作量核算执行《滨州学院工作量量化核算办法》。
(三)经学校认定为合格的精品、优秀课程分别可视为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和一般项目,并推荐参评省级、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
(四)经学校验收为合格及以上的在线开放课程,学校根据课程认定情况予以一定的经费资助用于课程的后续建设与维护。
八、附则
(一)本方案仅适用于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二)省级及以上层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进行。
(三)本方案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6
一、幼儿园发展现状
优势:
1、附近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及同住子女较多,入园困难,本园解决了外来民工同住子女入园特别困难的问题,让外来人员安心上班、学习。
2、我园地处浦东新区与奉贤交界处,资源较丰富,交通便利。
3、幼儿园周边有警署、消防站,对幼儿园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
4、在同类幼儿园中室内外活动场所地很宽敞,室外是铺有塑胶的宽敞、安全的活动场所;室内活动室环境优美整洁,玩具、教具丰富,各班有电视机、DVD等配套设施齐全;并有独立的午睡室。
不足之处:
1、由于家长大都是外来人员,文化层次较低,对子女的教育缺失。
2、本园新教师较多,教育经验缺乏,要加强对新教师的业务培训。
二、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编制理念与原则
(一)编制的理念:
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发展需要,符合年龄特点,关注经验水平;挖掘优质资源,体现师生共建,凸显多方参与,构建园本课程。
(二)编制的原则:
丰富多样:创设富有变化,支持性的环境,选择多元化的内容,开展多样式的活动。
合作互动:开展有效的幼儿园,社区,家庭互动,师生,生生互动。
自主选择:在提供教材的同时赋予教师有合理进行课程选择,重组和拓展的自主权。
特色探索:开发我园教育特色,开展“动手乐”特色教育。
三、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目标和内容
我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以《规程》、《指南》为基础,以“让每个幼儿充分发展”为核心,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幼儿形成身心健康有自信,友好合作善交往,主动探究乐表现,积极动手善操作的儿童。
(一)课程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八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
3、主动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为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二)幼儿园学年目标:
本园的学年目标与内容基本以《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及《课程指南》为基础,并组织教师结合本园的教育发展需要,幼儿活动需求和原有特色,进行了扩展,加宽,以及进一步具体化。
四、幼儿园课程结构与教材使用
(一)课程结构:共同课程和园本课程相结合。
(l)80%的课程是参照上海市二期课改,以运动、游戏、生活、学习四大板块为主,以幼儿发展为本,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求,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
(2)⒛%采用园本课程“动手乐”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把尝试和操作的主动权给幼儿,通过富有启发性的开放式问题引导、鼓励幼儿动手探寻,使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充分体现了“教而有学、教学相长”。教师学会了观察、倾听、欣赏、积极回应幼儿。
(二)我园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市幼儿园二期课改新教材,这套教材涵盖了运动、游戏、生活、学习四大板块,使幼儿教师们能更有效地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更方便地操作与实施教材,让幼儿在新教材的沐浴下健康快乐智慧地成长。
五、幼儿园课程相关资源及对幼儿发展的评价
(一)本园各类课程教材的开发范围及方法
1、本园共同课程以新教材为基础,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合并、筛减、增加,且注意课程中幼儿基本经验的完整,平稳。
2、本园的特色课程:“动手乐”课程
我园的特色课程为“动手乐”课程,以幼儿的`动手活动为基本学习方式,以激发幼儿“乐于动手”、“乐于学习”、“乐于探索”的兴趣为宗旨,充分挖掘、利用外来农民工家长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和老师预设的课程并开展结合本地区周围农村实际情景进行园本特色课程,旨在通过系列化的适应不同年龄幼儿的动手活动项目的实施。使幼儿在思维、能力、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等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并能初步感受父母章年的生活,起到亲子互动的效果。
(二)由教研组负责,建立课程配套资源库
1、对新课程中涉及的录音机、录象带、多媒体软件等进行分类收集和整理,形成尽可能完整的配套。
2、集中整理来自家长的教育资源。
3、建立教育基地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以课程开发为实施所需。
(三)幼儿发展评价
建立以“多种来源”为向导的课程反馈;开展以“整体结构”为导向的课程实施调控;形成以“多方参与”为特点的课程评价。
1、由教研组承担幼儿发展评价,定期针对课程的内容选择,组织形式运用,幼儿需求资源准备,师生互动特点与教育效果等方面收集信息,作为课程调整和评价的参考,并组织教师参与评价。
2、以“多种来源”为导向的课程反馈:经常通过非正式访谈,问卷表等形式收集来自于幼儿,幼儿家长、社会热心人士、专家对课程实施方案与实施过程中的意见与建议,并进行分析,思考,以求有效的对幼儿发展进行过程性的评价。
3、重视特色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帮助教师、家长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的落实,指导教师、家长能尊重幼儿发展规律,体现幼儿发展需求和要求的落实,从促进幼儿素质启蒙教育出发,为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六、各年龄段幼儿作息安排
小班夏令作息时间安排表
小班冬令作息时间安排表
中大班夏令作息时间安排表
中大班冬令作息时间安排表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7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专业决定将语音、国际贸易函电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应达到30%以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做到规划完整,措施合理,效果明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类课程“双师型”教师应达到70%以上。搞好校企合作,引进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步达到符合课程性质与教学实施要求的比例。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操作能力与指导能力。注重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使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能够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市级或市级以上成果。
2、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建设
以应用性职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贯彻执行相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标准。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其中的专业课程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3、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逐步适当地采取有明确针对性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有效调度,在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合理而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加强课程基本建设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试题库、实验指导书、资料库等课程基本资源。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精品课程专门网站与教学资源库,突出精品课程的开放性与示范性。种类教学文件、教学资料、文献目录以及教学录像等要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共享,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
5、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要与精品教材建设有机结合。精品课程应选用国家优秀教材或省级优秀教材,进一步加强符合我校教学实际、反映我校学科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设,推动开发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案例汇编、习题库、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学校鼓励并支持精品课程主讲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6、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精品课程建设要遵从职业教育规律,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尽量结合企业在生产和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开设综合性、实用性和探究性实验或实践,开展研究型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小型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继续加强情景教室和开放实训中心建设,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并且做到设备完好率与实验实训开出率高。学校与行业企业要大力开展合作,共同搞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做到布点合理,功能明确,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积极鼓励、指导学生考取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努力提高证书的获取率;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扩大参与面,提高获奖率。
7、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业考核模式
精品课程要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积极开展考试内容改革,不断改革考试、考查的传统模式,探索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切合学生学习实际,既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发挥考核的反馈功能,又有利于通过考核,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的新办法、新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业绩,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8、以研促教,进一步推进教科研工作
精品课程建设须使教育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边科研、边建设,以建设拉动科研,以科研促进建设。获准立项的课程,在建设期间,应有校级以上科研课题或项目成果,力争获得市级以上成果。
四、立项办法
1、立项的准备
各教学部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要求,认真制定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对现有的文化类课和专业类课程,逐门对照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要求,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教学条件等方面着手,充分论证,精心选择,从而确定精品课程备选课程。
选择准备申报立项的课程时,一般应考虑如下内容:
(1)课程在专业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2)相关课程师资队伍现状。包括现有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特长等;课程建设负责人情况;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
(3)课程建设的现状。包括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是否完备及完善程度;选用或自编主要教材及辅助教材情况;实验、实训等实践性课程开设情况;课程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改革情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等。
(4)课程建设的目标与预期成果。
(5)课程所需教学条件现状及改善构想。
(6)课程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实施步骤。
2、立项程序
(1)申报:英语专业填写《语音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表》、《国际贸易函电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表》
(2)评审: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的精品课进行评审。
(3)立项:对通过专家评审的申报项目,学校与项目负责人签订《精品课程建设协议书》,正式立项。
五、课程管理
1、实行课程负责人制
精品课程建设以课程为管理对象,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各方面工作。
课程负责人一般应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及三年以上担任本课程主讲的教学经历,且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
课程负责人应对课程建设工作有明晰的构想,根据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的要求,拟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及《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建立课程建设小组,领导建设方案的实施,接受评估检查与验收。
课程负责人要组织小组成员全程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工作。如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需求的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的研究;相关政策的动态研究;其它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研究等,以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
2、突出建设过程的管理
精品课程建设一般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学校于每学年结束前组织中期评估检查,如果建设项目出现进度迟缓、发生重大教学事故、建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限期整改、减少建设经费、或撤销建设资格等处理措施。
3、实行项目评估验收与项目复评制度
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结束后,学校组织专家根据《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进行评估验收,项目小组应提供下列材料:
(1)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2)精品课程建设自查报告及相关资料包。
(3)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科研成果。
(4)具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录像。
(5)精品课程建设经费具体使用情况报告。
(6)能够反映精品课程建设的其它材料。
六、建设经费预算
设立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经费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1)教学大纲的修订,各种文字、声像教材的编写、出版、印刷,试题库建设。
(2)课程建设方面调研活动的差旅费。
(3)小型教具、模型、挂图、教学资料、课程软件购置与开发所需费用。
(4)项目验收和鉴定所需费用。
(5)主办或参加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改革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的会务费用。
(6)精品课程建设期间的部分劳务费用。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8
为推动我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将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曲阜、日照两校区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制定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推进全校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
(二)引进由名校专家学者讲授的在线课程10门左右,计划用5年时间自主建设30门左右我校教师授课的在线课程。
二、建设办法
(一)校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进,以专项方式进行。
(二)校内在线课程建设,以立项课程建设项目的方式进行。按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分批次开展。
(三)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教学单位审查推荐,学校审批后每门课程拨经费1万元资助建设。立项的课程作为课程建设项目,其性质与精品课程相同。
(四)校内在线课程视为教师职务之作。授课教师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术规范,讲授内容等适合网上公开使用。视频课程的所有权归属建设课程的教师,课程的非商业性使用权归属学校。
(五)教务处组建教学视频录制团队,负责立项课程的授课视频录制及后期剪辑制作等工作。
三、建设内容
(一)课程网站:立项课程需在我校网络课程平台上建设课程网站,提供授课视频以及各种文字形式的教学资源,并建设网上授课所需的所有资源,能够开展在线学习、作业、考试、答疑和讨论等。
(二)授课视频:在线开放课程或18学时(1学分),或36学时(2学分),前者提供教师本人授课的至少6个视频,后者提供至少12个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长为25分钟左右。授课视频与以往精品课程授课录像有别,不采用随堂录制方式,而是针对网络修课学生授课。要求使用普通话授课,语言精练,教态端庄自然。授课内容须具备基础性、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等特征。视频短小精悍,趣味性强,能吸引学生观看学习。
(三)图文资料:立项课程需在网站上发布教学大纲、授课课件、参考资料、思考练习题等学习课程所需的图文资料。教学大纲应明确教学目标、难点重点、课程进度及课程考核方法等。
四、课程管理
(一)在线课程管理及运行由教务处负责。引进和我校教师建设的在线课程,均在选课时向学生开放,供学生选修学习。
(二)我校教师建设的在线课程,需在获批的学期内完成全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任务,并在学期末向学生开放选课,成为下一学期开设运行的课程。
(三)课程运行期间,授课教师应及时发布课程信息,适时更新教学资源,开设聊天室,在线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答复学生的在线提问,应不超过三个工作日。
(四)18学时的课程应至少有两次在线作业,36学时的课程至少应有三次在线作业,同时进行在线期中,期末考试,并按照平时占20%、期中20%、期末60%的比例,形成期末总成绩。期末考试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学生到指定的计算机房做题答卷。
(五)我校教师建设的在线课程,由学生进行网上评教。连续两个学期网上评教成绩未达到A级者,取消其在线开放课程资格。
(六)工作量和课时酬金计算,执行《曲阜师范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及酬金划拨办法》和《曲阜师范大学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
五、学生修读
(一)学生一次修读在线课程不得超过两门,修读伊始应认真研读教学目标、学习要求等,为修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生按照要求学习在线课程的教学内容,独立完成在线作业、考试等教学环节,并积极参与在线课程讨论。平台会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度形成量化数据计入课程成绩。
(三)教师通过课程平台监控学生在线学习状况,并及时取消学习不认真学生的修读资格。
(四)授课教师按规定的比例计算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考核成绩合格的学生,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9
一、课程背景
(一)概况
1、实验幼儿园拥有杏山、阳光两处园舍,现有32个班级,收托从18个月~6岁的婴幼儿共计940余名。
2、实幼地处普陀区的中部,地理位置适当。尤其是世纪之初,由区政府投资3800万元在原址重建的园舍,无论是外观和内部设备配置,均达到了上海市同类幼儿园中的较高水平。
3、在编在岗的专任教师56名,其中:本科学历28名,占专任教师50%(其中有1位教师研究生在读),大专学历28名,占专任教师50%(其中有10位教师本科在读)。幼高职称25名占专任教师的44.6%;幼一教师27名,占48.2%;未评4名占7.1%。35岁(含35岁)以下青年教师37名,占66.1%;5年(含5年)教龄以下的教师17名占30.4%。保健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50%。后勤“三大员”全部持证上岗,中级保育员比例占50%,在训高级保育员1名,获得营养培训高一级别资质的1名。拥有市、区级骨干教师10名(其中特级教师、高级指导教师各1名,教学能手5名,教坛新秀3名),占专任教师16.1%;园级骨干教师28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
4、幼儿园地处全国文明社区——曹杨社区。该社区是当年上海市第一个工人新村所在地,现是涉外开放单位,文化积淀丰富,信息渠道多元,开放程度较高,且“朝春中心小学”、“曹杨二中”等一批名校均集聚于此,是普陀区优质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
5、家长多为高学历、高收入者,因而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值也高,对学校管理、教学要求、教师素质的总体要求更高。然而,由于家长的工作十分繁忙,故隔代带养的状况居多。且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家长虽在道理上懂得全面发展的重要,但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其它方面发展的情况仍普遍存在。
(二)优势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的课程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80年代思考幼儿园“整体教育”的实施,对“整体教育”的概念、形态和实施进行了实践探索。该课题曾获得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90年代,以“幼儿健康人格”建构为主线,开展了建构幼儿健康人格的课程构架研究,提出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并按学科分别设计了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案例。
21世纪初,开展了以“0~3岁婴幼儿健康人格初始构建”为抓手的课程实施研究,形成了《家园养育指导手册》、《婴托班教养——教师指导手册》等实践成果。
近年来,着力开展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已形成了课程实施和管理的框架,在“一线两翼”重点研究项目统领下展开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0~3岁早期关心与发展研究进一步深化。“艳阳早教指导中心”成为区的早教分中心。不仅传承了原有的早教服务项目,而且在覆盖面、辐射力上得到很大的拓展,形成了以市级立项课题《协商式早教指导方案研究》,在新的早教指导理念下进一步优化早教指导工作。
幼儿园的组织氛围良好,注重民主管理,群众的工作主动性,群体智慧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教师间基于工作的合作、分享、交流、互动日益频繁和自觉。
(三)问题
师资队伍发展的实幼的师资队伍虽然具有一批骨干教师,但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目前尚无中高及以上职务的教师,专任教师中有26%的新教师处于不到三年教龄的职初期,需要全面、全程地进行任职基础的带教和培养。一部分教师对幼儿园一般的常规性工作还是能够基本完成,但个人专业发展的主动性、迫切性及对专业的敏感度、课程的执行力尚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保教质量的提升。另外,实幼作为一所上海市的示范性幼儿园,教师中的领军人物在全市尚未达到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课程的研究和完善需要进一步着力深化。课程的规范化实施、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各课程板块之间的关联、课程的管理和评价研究等问题需要深入推进。
现有的资源与老百姓享受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与幼儿园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发展的品质。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理念
满足婴幼儿欢乐地享受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幼儿园健康生活保障和健康服务;为婴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为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基;着眼于婴幼儿的终身发展,为其健康人生提供支撑。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婴幼儿身体结实、情感真实、经验扎实、行为笃实,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索、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三)课程的内涵
健康的教育:是全程的教育(0—6岁婴幼儿的全程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涵盖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全面的教育内容);是全员的教育(园内的教师、保育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园外的家长、社区人员等)。
健康的生活:是指优质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教育的有机整合。
健康的人格:每一个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智商与情商的健全。
(四)课程的特色
重在“健康”:
满足每个孩子享受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和健康教育的基本权力。
保障孩子与其年龄段相应的身心安全和健康。
为孩子现时和未来的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凸现“儿童”:
每一个的儿童——指每一个儿童获得的机会是均等的,是符合他(她)们这个年龄段身心发展规律并兼顾不同经验水平的。
不同的儿童——尊重儿童与生俱来的诸多差异,注重环境及教育的影响给儿童带来的适宜发展。
未来的儿童——谋求为儿童的未来发展、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既建立在儿童自身经验基础上的情感、认知、能力、社会性的建构和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强调“综合”:
“健康教育”是全面的、全程的、全员的、全方位的。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综合幼儿生活经验、追随幼儿生活经验又螺旋型上升、回归幼儿的健康生活。
“健康教育”的学习,是在主题背景下,采用“融合式、体验式、田野式”活动相结合,以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的形态交互、交织呈现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三、课程结构(含内容)
(一)课程系统
(二)课程内容
(三)服务体系
(四)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
共同性课程:遵循《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要求,体现确保基础,重在保底;面向全体,覆盖全日;着眼累积,重视体悟;全面发展,和谐进步的原则。(具体目标、内容及操作方案详见附录)
选择性课程:以本园“健康教育”为特色,体现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健康人格的综合内容。(具体目标、内容及操作方案详见附录)
四、课程安排(见附录)
五、课程实施
(一)实施框架
(二)实施的主要特点:凸现主体性、坚持活动化、注重体验式凸现主体性(孩子、教师、家长、园所自身各为主体或互为主体)持活动化(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走向自然与社会)注重体验式(尊重兴趣、鼓励探索、培养合作)
(三)共同性课程
(教材使用、操作要求(组织形式、方法、途径等见附录)
(四)选择性课程
(教材使用、操作要求(组织形式、方法、途径等见附录)
(五)其他
(资源、家园、信息技术等见附录)
六、课程评价
(一)评价体系
(二)评价原则
课程评价的依据: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P8~P18
《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
《上海市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
《本园课程实施质量指标》(见附录)
课程评价的要点:
以人为本、关注过程、多方参与、促进发展
(三)评价内容
教师执行课程情况的评价
幼儿发展的评价
对本“方案”的评价与调整
(四)评价方法
文本评价
现场评价
问卷评价
幼儿发展评价
七、课程管理
(一)基本要求
“实幼”课程管理的理念
追求和谐,追求民主,追求发展!
“实幼”课程管理的目标
实现共同的发展——
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每一个教师的发展;
每一年幼儿园的发展!
(二)“实幼”课程管理和实施的职责
园长是幼儿园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依照法规和本园课程方案实施有效管理。负责建立完善各项课程管理制度,领导课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对课程资源进行统筹协调,组织课程评价,并在动态的过程中,形成适合本园和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运作流程。
幼儿园基础保教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职能部门。负责对整个幼儿园共同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的日常实施进行观察、统整、协调和测评;建立并制订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基本规范和要求并落实到位;定期与园长一起对课程计划、课程内容、教材选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问题等展开研究;组织教师开展“问题改进”的园本研修;并就课程资源的常规配置、课程实施中的相关配合与其他部门建立畅通的联系。
幼儿园研发部是课程质量监测、研究、评价和开发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整理、筛选、修订和更新,对课程实施形式和策略进行改进等展开研究,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推广,以推进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健康运行。
幼儿园后勤部是课程有效实施和运行的保障机构,负有对“三大员”的培训和履行、完善健康保障、服务制度的职能。对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后勤人员、经费、设备、设施、食、卫环境等进行全面维护和管理,确保课程实施的健康、高效和优质。
幼儿园教师是课程有效实施、开发和改革的主体力量,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参与课程和执行各项课程制度的自觉性,把课程实施作为自身专业化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研究,敢于创新。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0
一、 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精神,努力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构建“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的课程管理模式与探索幼儿园个性化、园本化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模式,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注入新思想、开创新局面、明确新方向,特制定《黄土坡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作为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材选择、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依据与指导。
二、课程理念
幼儿园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和谐、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机会与条件。
1、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重视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3、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三、课程目标
以培养“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特点的在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儿童”的目标为核心,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性。
7、能积极关注周围事物中的科学现象,对科学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课程阶段目标
4-5岁
1) 学会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筷子、毛巾、手帕、便纸等,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自信。
2) 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责任意识,关注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3) 爱父母、老师、长辈。了解他们的职业和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
4) 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宜行为。
5) 了解人的身体和年龄的变化,能配合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危险的标志和信号能及时地做出反应。
6) 通过尝试、模仿、练习,使动作轻松、自然、协调。
7) 亲近自然,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有目的的感知周围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初步发现自然的变化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
8) 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并识别数字,初步理解数量、重量、颜色、质地、距离、方位和时间等概念,学习比较和测量等方法。
9) 学会用结伴、轮流、请求、商量等方式与人交往。注意倾听、理解他人意思,积极的表达自己的主张。
10) 喜欢阅读,初步理解其表达的内容。学习欣赏各种中外儿童艺术作品,初步留意周围符号的意义。
11) 愿意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拼装、拆卸、制作和绘画,有初步的想象能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12) 在游戏中愿意用动作、歌声、语言等表现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角色。
13)有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有初步的观察能力,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6岁
1) 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独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
2) 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尊重他人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规则意识、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
3)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大胆尝试新奇、有野趣的活动,获得身体活动的经验,动作协调、灵活。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自我保护的能力。
4) 探究、操作、实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感兴趣,积极尝试用简单的认知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6) 了解社区内及城市其他典型的设施、景观,参与民间节日活动,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7) 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的来源和接触到的科技成果感兴趣,接触与运用多种媒体,学习多途径收集和交流信息。
8) 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初步的多元文化意识。
9) 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实际意义,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获得一些时间、空间概念,会进行比较、推理等智力活动。
10) 能从多方面感知周围生活中的美,能大胆用唱歌、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与创造。
11)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会主动用语言与人交往。
12) 关心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简单标志和文字,尝试用图像、文字、符号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13)喜欢探究,学会观察,敢于问题,乐意与人协商、合作,有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常见的自然现象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课程设置
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启蒙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1、课程体系
建立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与辅助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共同性课程面向全体幼儿,体现促进幼儿基本发展的课程。选择性课程是以共同性课程为依据,以幼儿园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为方向,带有幼儿园自身的特点,符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硬件设施,环境资源,师资条件等),又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园本化课程。把握好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关系,选择性课程占总课程的20%,二者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使幼儿园逐步形成科学化、特色化、个性化的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化课程。
2、课程结构
(1)共同性课程
以“生活” 、“运动”、“游戏”、“学习”为幼儿园一日活动最基本的活动形态,强调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渗透,有机整合,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生活 旨在帮助幼儿形成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交往行为,使幼儿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运动 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
学习 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态度和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为幼儿后续学习打基础。
游戏 旨在满足幼儿自主自发性活动的需要,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
(2)选择性课程
选择性课程内容主要以科学启蒙教育为主线,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以趣味性、启蒙性、生活性、整合性、渗透性为原则,其目标是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多形式、多途径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积累关于周边事物粗浅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一代儿童。
五、课程管理
课程安排的原则。
(1)选择性原则。幼儿园对各年龄段一日活动中的各类课程配比,规定了一个大致的、原则性的范围和时间,各班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协调下适当调整一日活动的课程安排。
(2)开放性原则。各年龄段可根据主题教育实践需要,每月可安排一次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课程的评价
1、课程的适宜性评估指标体系
2、幼儿发展水平观察评估指标体系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1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基本标志。为加强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市教委关于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我校优质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优质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优质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具有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具有高职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优质课程建设的立项由学校统一组织,原则上按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类别、对专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及自身的特色来选择。
优质课程建设分为立项资助项目和立项无资助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再从优质课程中选择优秀者推荐申报市级精品课程。近三年,全校在每个建设期,选择10门左右课程作为立项资助的重点建设课程,立项无资助的重点建设课程数量可适当放宽。
二、优质课程建设的立项条件
在教材建设、实训条件、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等方面基础较好,在校内有良好的影响,能起到示范作用的课程。
具有两名以上校内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课程负责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
课程负责人教学效果良好,在近一年课程教学检查与评教中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
三、优质课程的建设目标
师资队伍在职称、年龄、专兼职等方面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并形成梯队;课程建设组成员在课程建设期内有相应的教研、科研成果。
有高水平的教学大纲、教材、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课程介绍、主讲教师介绍,学习指导等)。
有高水平教案(讲稿)及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含素材库、试题库、试卷库等。除试卷库外,各项建设内容要挂在学校教学平台上。
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适应性,能反映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最新发展动态。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体现“以能力为基础,以应用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提倡用计算机管理试题库组成试卷,并针对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形式多样的与课程特点相适应的考试形式。覆盖面较大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理论部分的考核应积极采用教考分离的考试形式。
有实践环节的、或以实训为主的优质课程必须相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建设好实验室或实训室、实习基地,配备好相应的师资与技术人员队伍。
四、优质课程建设的管理
优质课程建设的申报和审批
(1)申报申报工作由各教学单位组织,教师个人申请并填写《天津职业大学优质课程立项申报表》,学院评审、签署意见后交教务处。优质课程立项每一年申报一次。具体申报时间由教务处确定。
(2)审批审批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委员会审定。本着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每一年审批10门左右课程为学校重点建设资助的优质课程,并确定若干门立项无资助课程。
优质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
(1)对已审定的重点建设优质课程实行学院系部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二级负责制。
(2)优质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主要由学院系部负责,教务处对优质课程建设的进展实行目标管理,并以学期为单位进行阶段性检查。课程负责人在每学期末要做出书面总结,在放假前两周交教务处。
(3)在优质课程建设阶段检查和评估中,对工作突出、成果显著的课程将予以奖励,对组织工作不力、建设工作起色不大的课程,学院系部必须及时整改以确保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建设迟缓、无明显起色的课程将中止建设工作,停止经费投入,并暂停该课程下一批优质课程立项资格。
(4)教务处将定期组织优质课程建设的成果交流,以促进全校的课程建设。
优质课程建设的经费管理
(1)学校将建立优质课程建设基金。
(2)校级优质课程建设经费申报由教务处受理。
(3)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重点建设课程必需的资料费、少量急需的教学器材设备购置费(小额)、调研费、教学研究及学术活动费、编制试题库和习题集所需经费,以及必要的印刷费等,不能用于购置奖品、礼品、非教学用品,不能作奖金或酬金。所有经费开支须经课程建设负责人验收同意,主管院长签字后,方可报销。
(4)各学院系部应在每学期末的书面总结中对经费使用情况做出汇报,并随时接受教务、财务部门的检查。对课程建设基金有滥用或浪费现象的,要追查责任;对在资金使用期限内课程建设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者,由课程负责人申报延期,延期后仍不能完成者,将停止资助,并追回剩余基金。
优质课程的验收
(1)优质课程的建设以一年为周期,建设期满,由课程建设负责人填写《天津职业大学优质课程建设结项审批表》,学院系部完成初审,达到建设标准的,报请学校进行终审。教务处组织进行评审和验收。
(2)评审过程分为答辩审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教学效果评价、校内公示四个阶段。公示期内如无异议,经主管校长批准后以学校正式文件形式公布评审结果,授予“天津职业大学优质课程”称号,享受相应待遇,并优先推荐申报市级精品课。
(3)优质课程每两年接受一次复评,依据优质课程的建设目标,重点考察优质课程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复评仍能达标者,继续保持“优质课程”称号;复评不能达标者,取消“优质课程”称号。
(4)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为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等人身权,其他权利由学校享有和行使。
(5)经验收,对尚未达到标准的重点建设课程,将责成相关学院系部分析原因,做出计划,限期(一般为三个月)达标。若到期仍不能达标,则取消“重点建设优质课程”的资格,并在相关学院系部考核中扣分。
(6)立项无资助项目中建设成效显著的,也可申请参加“优质课程”评审,通过学校评审和验收,也可授予“天津职业大学优质课程”称号,并由学校和相关院系部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作为奖励。
五、政策支持与工作量认定
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及校级优质课程在教师岗位聘任时按相应级别的科研项目对待。
获得一门市级精品课程命名的,奖励课程建设组5000元;获得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命名的,奖励课程建设组10000元。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2
一、指导思想
以襄阳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人社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XX]57号)》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院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一体化课程建设原则,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十二五”规划要求,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系统建设,建立与襄阳地区先进制造业实际需要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使专业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形成自身特色。
二、建设目标
到20XX年,学校“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三个专业全部完成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资源包建设工作,其它专业至少完成三门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程一体化课程资源包建设工作,同时学校初步形成适应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实施要求的专业动态管理与调整机制。
三、建设内容与要求
(一)一体化课程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内在结构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一体化课程开发原则,在行业调研及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最后形成《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课程框架整体设计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课程建设文件。
2、一体化课程资源包建设
一体化课程资源包是辅助师生进行课程教学与学习的相关资源的集合,具体包括:
(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要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2)课程教材:一体化课程教材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课程教学改革。教材内容要按照岗位需求、课程目标进行选择,理论与实践融合,体现必需和够用,对接职业标准,易学易懂。教材结构反映工作逻辑,载体选择适当,内容编排合理,适合学生认知。要鼓励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材开发。
(3)课程电子教案:课程电子教案是课程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要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灵活采用“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过程性考核与发展性考核相结合。
(4)课程系列化课件:课程系列化课件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后,经过素材收集、处理,交互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其功能首先要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其次要考虑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帮助。课程系列化课件要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两方面内容,要避免“教材内容简单复制”,要充分利用课件的多媒体特性来突破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5)课程考核方案与题库:课程考核方案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进行规定的教学文件。与课程考核配套的题库需具备一定的题量,应知与应会各有二套以上。
(6)教学指导手册:教学指导手册的主要作用是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明确教学目标、提示重难点突破方法、提供教学参考信息等内容。
(7)学习手册:学生手册是学生学习的指南与指引,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及记录、学习评价等内容。
3、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体化师资队伍是实施一体化课程的保障。其基本要求是具备现代职教理念,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精湛。要通过“外引内训”、组建教师教学小组、引导教师参加一体化课程建设等手段培养一体化教学师资,学校负责现代职教理论和课程、教学方面的培训,专业系负责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通过共同努力,使一体化教学师资比例达到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要求。
4、一体化学习场室建设
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5、专业动态管理与调整机制建设
一体化课程建设工作要有相适应的专业管理与调整机制进行支持。学校要建立专业开发决策、专业调研、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与改进等过程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学校专业的动态调整。
四、建设措施
(一)以校级课题立项研究促进一体化课程建设工作
各专业负责人要根据学校一体化课程建设目标与要求制定本专业的一体化课程建设计划。每年初按建设计划申报校级教研教改课题,经教学部审核报学院审批立项。每年底教学部组织学术委员会委员对各校级教研教改成果进行评审,对通过评审的一体化课程建设成果依《教研教改课题经费标准》支付成果经费。
(二)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保证一体化课程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学校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制定专业负责人评选管理办法,遴选具备相应资格的骨干教师负责一个完整专业的规划、建设、教研教改、实训场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等工作,年底按专业负责人任职要求考核。
(三)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一体化课程建设成果
教学部与各系共同研究一体化教学改革下新的专业管理制度,完善专业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学校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一体化课程建设成果。
五、建设进度
(一)20XX年,学校各专业根据本方案要求制订本专业20XX年—20XX年一体化课程建设计划并按校级课题工作要求启动课题立项实施一体化课程建设工作。教学部完成“专业动态更新机制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方案并应用于学校专业建设工作之中。教学部根据一体化课程建设需要完善现有的专业建设与管理、课堂教学评价等相关制度。初步设计形成学校一体化师资培训系列化课程同时启动学校的专业负责人工作。
(二)20XX年,各专业继续按本专业20XX—20XX年一体化课程建设计划开展一体化课程建设工作。教务部与各系共同落实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运行并对该工作及时评估、优化。
(三)20XX年,各专业继续按本专业20XX—20XX年一体化课程建设计划开展一体化课程建设工作。重点建设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系列成果全部集结成册。教学部对本方案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落实到新的三年一体化课程建设方案中。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3
一、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通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作用,逐步提高我校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提升我校课程建设水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形成特色,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效突出的教师队伍。在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申报一批省级精品课程。
三、精品课程建设遴选条件
1、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课程标准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具有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同步提高学生素质紧密结合的课程特色,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实验、实习条件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校生规模较大,毕业生就业率高,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3、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较为合理,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四、精品课程建设申报遴选程序
1、系部申报:各系部根据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遴选条件组织申报,填写《精品课程建设申报书》。
2、初步审查:教务处组织专人对各系部申报材料进行初审。
3、专家评审:学校教学委员会及相关专家组成评审组,依据精品课程建设遴选条件,通过审查申报材料、听取精品课程负责人汇报、集体讨论等方式进行筛选,择优遴选出拟建校级精品课程。
4、审批公布: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报院长办公会议审核批准后,正式发文公布。
五、精品课程建设管理
1、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负责主持拟订建设目标、制订建设规划、落实建设方案。对照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验收标准,加强课程、教材、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改革。
2、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设周期为1~2年。
3、学校对批准的精品课程建设,在人才引进、师资培训、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建设经费予以保障。
六、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估验收
1、精品课程完成建设目标后,由负责人和系部向学校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并对申请验收课程的建设、改革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提交自评报告。
2、学校教学委员会组织校内外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对申请验收的精品课程依照《精品课程建设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3、验收合格者,由学校授予“精品课程”称号。优先推荐省级精品课程遴选。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4
20XX年来,善嘉中学特长教育发展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良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20XX年在年终考评中被评为学校的特色项目。2浙江省普通高中正在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善嘉中学积极争创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善嘉中学20XX年被确定为嘉兴市通用技术学科基础,作为学科基地发展方面应该为市域范围学校学生提供优质课程群。基于这三个方面的考虑,学校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以技能特长特色项目的基础上,组织符合学校实际,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以与学科基地的作用相符合的技能特长课程群建设作为20XX年学校发展性评价项目。
一、现状分析
浙江省二轮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深化课改是目前普高的核心工作,根据“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要求,加快必修、选修二大课程体系建设。学校根据要实现学生在共同发展基础上有选择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求,确立善嘉中学“人嘉学善”为核心育人理念,以培养“三嘉五善”学生为育人目标,嘉木、嘉石环境育人,嘉言、嘉礼习惯育人,嘉训、嘉愿理想育人,实现善学、善思、善行、善进、善和的育人特色。以市级学科基地为依托,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既符合学校特色,又能促进技能特长发展的课程群。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以最大可能满足不同潜质的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选择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二、发展目标
1、以通用技术市级学科基础为依托,整合课程资源,利用学科基地,人才资源开发等优势建设技能特长类课程群,为县域、市域普通高中学校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技能特长选修课程。包括实用家电常识、家电的使用与维护等。已经为学生开设的课程有:ZYIS02Photoshop从入门到精通、ZYIS03电工基础、ZYIS07机械基础、ZYIS08电学仪表使用、ZYIS11测量的技巧、ZYIS19电子控制技术、ZYIS22工业产品设计、ZYIS23三维制图、ZYIS25CAD二维制图、ZYIS26建筑与设计、XQIS09动漫制作技法入门、ZSIS043D眼镜的制作与应用等。
2、强化普职合作之路,以幸福生活为主题开发提高生活质量课程,做优生活技能类课程群。包括家政服务技能课程、家庭理财、投资等家庭经济类课程。已经为学生开设的课程有:ZSFL10自然灾害与防治、ZYIS01服装的学问、ZYIS05面点制作、ZYIS09家庭葡萄酒的酿制、ZYIS14轻松学理财、ZYIS21初级毛线编织法、ZYIS25洗涤剂中的化学、等。
3、开发与县域经济特色机构结合的地方特色类课程群,包括“黄酒”子课程群、地方农特产子课程群等,了解当地经济社会特色,为今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做好必要准备。已经为学生开设的课程有:ZYIS04善嘉农特产资源、ZYIS10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ZYIS13黄酒的品鉴、ZYIS16黄酒与化学、ZYIS20花卉栽培等。
4、借力学校特色优势,开发健康文化类课程群。包括体育系列课程、美术(摄影)系列课程、音乐系列课程。让每一位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培养一项属于自己的,能受益终身的体艺特长。已经为学生开设的课程有:XQIS02摄影入门、ZYIS15校园花样趣味跳绳、ZYIS17形体舞蹈练习、ZYIS18写字与书法、XQIS01兴趣素描、XQIS03合唱艺术与实践、XQIS04围棋入门、XQIS05羽毛球入门、XQIS06篮球裁判实践、XQIS08色彩、XQIS12校园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XQIS13禅绕画等。
在以上四个“课程群”建设中力争开发40门课程,并力争有20门及以上课程获县级精品课程,15门及以上获市级以上精品课程。
三、保障措施
1、成立学校技能特长拓展教育及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设立专职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组织实施工作。
2、成立课程资源中定评价委员会,负责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成立选课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
4、积极筹措课程开发资金和实训设备基地投入保证资金,拓展与职业中专的普职合作机制,整合普职资源,丰富技能教育的内涵。
5、建立选修课程开发教师培养、促进机制,通过课程开发的基本范式培养,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5
一、微课题目: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
二、教学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入手,让学生领悟深沉的父爱。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
三、教学特色:
从人物刻画的细微之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挖掘寓意深刻的父爱主题,是这个微课的教学特色。微课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买橘。从父亲的动作细节描写切入,让学生深刻领悟父爱这个主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望父买橘中父亲动作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们知道,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一共描绘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其中以望父买橘的背影最为感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刻画父亲背影形象的`。
(二)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教师朗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灯片所示)作者刻画望父买橘的时候,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运用了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呢?
播放幻灯片二:
人物的动作的细节描写:即准确、细致、生动地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习惯、情感等等。
(教师对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进行解析)
教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父亲动作细节描写,来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播放幻灯片三:
1、分析父亲买橘的动作描写,说明了什么?
走路的姿势:蹒跚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教师:首先,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蹒跚这个词语写出了父亲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的背影!)
教师: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可看出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地将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艰难过程。
“攀”,写出月台的高度,因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是非常吃力的;
“缩”,写出了父亲两脚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险。
“倾”,父亲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样灵便,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描绘得很深刻。行动不便,步履艰难(艰难的背影!)
教师总结:通过这四个动词描写,一个父亲为我买橘子艰难,蹒跚的背影跃然纸上。播放幻灯片四: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教师: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1、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
2、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
是啊,父亲背负着家庭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况下,还要为已满二十岁的儿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胜任的事情,在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结着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又伟大的爱。我们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朱自清写《背影》就因为文中父亲引
的那句话“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厉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是在羞愧、伤悲、感恩等等复杂情感把自己激动得不行的情形下写下《背影》创作的。在望父买橘这个片段中,买橘子的过程和动作,描写得栩栩传神,是我们不仅好像看到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而且好像也看到了关注着父亲的儿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三)作业布置
动作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地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个温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细微的关心,你有用心体会过吗?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发自内心的告白,然后读给父母听。要求在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把爸爸/妈妈“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描写出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作者望父买橘细节的分析,体会到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平淡却深沉的爱。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身边伟大的亲情。谢谢您认真看完这个微课,谢谢。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6
一、指导思想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更为强大的交流平台,为师生提供和展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 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更加多样、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教学更加精彩。根据我校电子白板配备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培训方案。通过此次培训,教师将了解和掌握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有意识地将白板所特有的交互能力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丰富教师的备课方式和备课内容,改变了传统多媒体教室环境的种种弊端,技术真正融合于课堂之中得以实现。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训目标
1、对互动教学理念的认同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重在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使大多数学科的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效应用,把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助手和伙伴,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而互动教学理念的认同,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基石。
2、提高教师基于互动技术的教学技能
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电子白板及互动教学综合应用平台的操作技能,引领教师探索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学和研究:如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学中交互策略、基于交互白板的小组协作活动的'开展、基于交互白板的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改进教学观念、探索信息技术支持条件下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3、促进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的引导和支持,帮助教师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课程整合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一线教师的研究技能、教学技能、基于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操作、交互式互动教学综合应用平台备授课系统应用等专业技能。
三、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四、培训时间、培训地点:
培训地点: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
五、培训内容
1、为了确保培训过程顺利实施,制定了包含以下2个方面的培训内容:
(1) 交互式电子白板基础功能培训
意在通过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特色理念及操作,让教师对电子白板应用有一个细致的认识,产生兴趣。在演示型培训的过程中,讲师会逐步渗透电子白板初级使用的基本功能,如产品硬件的使用、操作、保养的培训。
(2) 交互式电子白板基础知识和教学应用技巧培训硬件基础知识
软件安装及设备调试,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定位方法,软件开启方法。版面快捷键的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四种模式及使用方法。
2、原有教学资源应用——PPT、WORD、FLASH等,屏幕批注功能。
3、介绍功能面板,主工具箱的使用,资源库使用。
4、如何利软件的脱机使用进行备课。白板与学科巧结合案例,学科组进行。
六、培训方式
1、教务处全面负责,各分管领导协同落实。
2、主要形式
(1)指导教师开展讲座,讲述使用技巧。
(2)教师听取讲座,并做笔记。
(3)教师间充分讨论解决自己的疑惑。
(4)每位教师做一份课件,作为本次培训考试的作业,作业要求打印上交。
3、关于电子白板培训的视频与相关的资源的下载地址:红原县龙日乡小学校园qq群
七、培训要求:
1、提高电子白板运用的意识,真正使电子白板技术与学科整合。
我们就是要通过电子白板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电子白板运用能力,将电子白板运用与学科的教学有机的融到一起。
2、加强技能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电子白板也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关键。在此次的培训中,我们结合学校教学和教师实际,主要培养教师电子白板的基本运用及课件制作。
3、参培教师要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4、按时出席,不迟到,不早退。
5、集中培训时,关闭手机,在老师授课过程中,教师之间不准互相说话,要求教师认真做好笔记。
6、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按要求进行练习,不要做与培训无关的事。
八、保障措施
1、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实行三级管理:即行政、教务处、教研组共同管理与考核。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培训项目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2、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规定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规定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3、教师请按活动安排及时上交培训材料。每学期上交相关的材料,学校将给每位教师归类整理,记录个人成长历程,作为评优及期末考核依据。
九、培训奖励机制
1、每学期上交相关的材料,学校将给每位教师归类整理,记录个人成长历程,作为评优及期末考核依据。
2、相关资料未按时上交者、未完成听课任务者扣相应考评分,具体办法见《红原县龙日乡小学教师考评细则》。
十、培训组织
领导小组
1、组 长:日科 副组长:齐美夺吉组 员:贡布三周 董缘强高江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7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教学大纲和河北省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为指导,结合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或开发的资源,以创办特色学校为目标,以提高文化素质和发展个性、发挥特长为核心,以教务处策划、年级组组织、教师申报、学生自愿相结合为形式,开展旨在满足学校、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的各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从而实现学生个性有发展,学校特色有体现,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高的目标。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1、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魏国强副组长:于雷
成员:李金香、齐芳、何俊、学科主任、校本课程老师
2、实施过程
(1)由教务处摸底、调研,确定大体思路,明确工作要求。
(2)结合本校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学生家长特点,形成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家长教学生的模式来确定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计划方案。
(3)年级部根据各自的工作安排和具体情况,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根据学校拟定开发的校本课程填写志愿。
(4)本着教务处会同年级组在校长室领导下进行调整,最后形成固定的校本课程。
3、开设校本课程的科目:见附表一。
4、校本课程上课时间:严格按照课表上的课时计划执行。
5、课程的开设要求
(1)每门课在开设前要拟订并上交课程开设计划和每次的具体安排(时间、地点、类型、内容、指导教师、所需设备与物品等)。
(2)过程中要有教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和规模等)。
(3)做好考勤和记录。对无故不参加校本课程的学生,上课教师要及时向值勤检查领导或班主任反应。
6、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7、本学期重点推进:团体心理辅导、数学训练、写作。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评价
1、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明确课程要求、改进过程管理。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教师学期综合得分=10%A+25%B+25%C+20%D+20%E
A——自评分
B——年级考核组评分(年级组长、备课组长)
C——学生评价分(每班抽取优生、中生、后进生进行评价,取平均分)
D——教导处学期教学常规工作评价分
E——教学成果评价分
3、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四、保障措施
1、物质配备:上课所需的各种学习材料、器材、设施按时足量配备和安排。
2、制度与政策配套:建立制约与激励机制,推动校本课程工作的全面开展,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完善评估评价制度,把校本课程列入工作量,按课时计课时费。学校将校本课程工作的开展情况列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8
一、课程管理的含义:
课程管理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有领导、有组织地协调人、物与课程的关系,指挥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使之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广义而言,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狭义而言,课程管理指对课程采取的经营管理措施,是学校内全体教师对学校内课程系统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
二、课程管理的内容:
课程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的管理,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领导的重要管理活动和职责。
从课程行政管理角度来说,课程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关于课程计划: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与课时的规定等的管理。
(2)关于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对于国家课程标准、地方标准、学校评价标准、教科书拟定标准、教科书标准等的理解与探讨。
(3)关于课程编制:主要包括对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制定、年度教学计划的拟订、教学日数与课时的确定、课时表的制作等。课程编制是课程管理的核心部分。
(4)关于课程实施:主要包括教材研究、教学目的的确定、教材教具的检点、教案的编写、班级管理的指导等。
(5)关于课程实施的条件:主要包括教材教具的整顿、设施设备的整顿、教科书和参考资料的选择等。
(6)关于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指导、测验管理、课程的改进等。
三、课程管理政策:
20XX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是一个管理层面的概念,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出发,把基础教育课管理的主体由单一的国家管理扩大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共同管理,地方和学校也参与到课程管理中来,地方和学校从原来对课程的机械接受、被动执行,转变为分别从自身的角色定位出发,根据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所享有的课程管理权限,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和义务,与中央一起共同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创造性的管理。
四、学校课程管理目标:
(1)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开齐开足课程,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2)在正确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间的关系,保证国家课程质量的前提下,逐步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稳步推进课程校本化的进程,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3)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革教与学的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争取更高更优的教学质量。
(4)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
(5)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6)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7)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五、学校课程管理原则: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科学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推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在课程上给予保证。
2、尊重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选择课程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校长应明确在学校课程管理中的相应角色,履行所承担的课程职责,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合理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4、立足学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六、实施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办法。给新时期学校课程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XX]21号)、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XX]17号)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XX]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对国家课程的管理。
1、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加。
2、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根据儿童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把课程内容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使之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
3、设置综合与分科相结合的课程,根据本地的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分科课程或综合课程;同时,为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留有一定课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办出有课程特色的学校。
(二)加强对地方课程的管理。
1、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和完善我省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提高我校基础教育质量。
2、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反映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优化义务教育课程结构,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3、加强校研究、开发基础教育课程的队伍建设,提高我省管理与开发地方课程的能力。
4、地方课程的实施。
地方课程是必修课程,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加强地方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发展和提高教师参与地方课程实施、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5、地方课程的评价
学校落实地方课程计划,切实开好地方课程;将地方课程的教学应纳入教师的工作量,并纳入教师考核、评聘和晋级的内容。
地方课程的评价。建立以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机制。采取考试、考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论文、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法要多样化;重视对地方课程实施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积极探索便于教师普遍使用和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
(三)合理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是本次国家课程改革中的一大创举,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成长上极大的责任和一定的自主权。我校根据现有条件和资源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
1、完善组织。
建立完善组织是有效开展活动的基本保证。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工作,制定管理办法,并由教导处落实具体计划和管理工作。
2、制定方案。
我们根据校本课程所具有的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学校的特征,把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研究制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科研等作了周密而又长远的部署。
3、编写教材。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9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课程计划,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促进我校课程规范有序的发展,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本着有效和用学校现有资源,依靠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发的原则,经讨论与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已有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围绕“学生喜欢的、学校想要的、教师能做的”,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以学生活动为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让教师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可变性。
4、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民主性原则: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创造机会,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
三、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2、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热爱祖国、适应社会。
四、整体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协调发展,阶梯发展和循序发展,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为一学段,三四年级二学段,五六年级为三学段,三学段各有特色,而且内容进行再分工,形成即时、并进、整合的学习链。
2、教学策略上,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意愿,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交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视活动的结果。
3、考核方法上,通过对课程实施的过程效果的考察和测量,反思课程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程序,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应多种多样。
五、内容规划
我校的学校课程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它们分别是:
(一)传统文化:古诗文诵读、名言成语、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诵读、礼仪教育。
(二)民族艺术:中国书法、手工制作、绘画。
(三)口语表达:民间故事、演讲交流。
(四)传统体育:跳绳、羽毛球、乒乓球。
六、课程管理
1、建立学校课程组织保障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保证课程的实施,加强对课的指导和监控。
2、建立学校课程审议报告制度。
3、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与改进机制,及时评价,做出总结。
七、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1)学校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转差”记录。
2、教师评价
(1)任课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取得的成绩。
(3)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八、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学习,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活动经费的支持,确保图书室、网络、计算机室、活动室的建设。
3、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与实施学校课程提供保障。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20
摘要:为了切实保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安排、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机制等方面通过几年不断的实践证明了,我院学生参加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普遍高于全市其他高职类院校,20XX年的合格率更是排在全市49所高校第一位。该文就课程安排、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实践谈些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上海市
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从高职类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来讲,通过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是为学生对将来的学习打下计算机技能的基础,考证通过率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之一。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同时把提高考证通过率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1、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我院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差异性很大,这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薄弱,office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基本技能不高,距离计算机应用教学目标差距较大,因此教学任务很繁重。
2、课程建设的实施
2.1改革学期课程设置,制定课程新标准
在综合考虑了课程学习目标、学生现状以及设备资源等问题后,对120课时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安排为:44+64+12课时,分别在三个学期进行。明确了教学目标: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对学生的应知要求;把office软件操作、网页制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技能作为对学生的应会要求。
2.2围绕任务组织教学,完善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确定了学什么,接下来的教学方案设计则是解决怎么学、如何教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该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小的实体案例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设计教学任务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些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模仿学习,重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些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检查指导,重在熟练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些任务是开放性的创新任务,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全程都在机房进行教学,实现了更加充分的实践教学,边讲边练、边学边做,有利于实现双向互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利用广播功能,教师把授课内容与操作步骤实时传送到每台学生电脑的屏幕上,清晰直观,学生一目了然;教师利用监控功能,则可以观察到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利用录屏软件将实例的整个操作过程完整清晰的录制下来,使学生在自己操练时可以重复观看;利用文件传输和作业提交等功能,极大的方便了师生交互,提高了教学效果。针对部分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差的问题,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校专门安排班,使那些零基础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以便他们跟上课堂教学水平。在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参与全校性的技能比武,如平面设计、动画设计,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更加灵活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里的这些操作软件。在第三学期,除了正常的12学时的课程外,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排课,老师们牺牲课后时间,留下来为学生开放机房安排课后辅导,每班每周有一次课外上机时间,在参加市统考前每班能有4次课外上机练习,每次2小时。这些措施对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保障与促进作用。
2.3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
2.3.1选取教材
依据课程标准及上海市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大纲,选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同时补充自编的上机习题集一本。
2.3.2制作课件
通过多年的授课实践,通过集体备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案、课件,所有课件均由题目、素材、样张、操作视频组成。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考试环境,在平时上课时,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案例转成电子版教案,让学生一边看电子教案,一边做实验操作。
2.3.3开发试题库与学生练习软件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不仅有操作部分还有理论部分,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题的知识,我们开发了web版的理论题考试系统和单机版的试题库,让学生能够随时练习和自测。
2.4建立相对公平的考核机制
2.4.1严抓平时成绩,合理组合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由出勤、纪律分与练习、测试分组成,每次上课老师都需要点名,每次课结束都需要学生提交当天的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中还有一部分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40%)、期中考试(10%)和期末考试(50%)成绩三部分组成,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在45分以下的,总评直接定为不及格。
2.4.2坚持教考分离、交叉阅卷的考核模式
统一出卷:由任课老师轮流出每年的期末试卷,每年由4-5位老师组成一个出卷小组,每位老师出同类型的试题12份,然后由组长将试卷再重新编排。这样能够确保12份试卷在难度上相对统一。规范考场:每个机房作为考场时,安排25-30人一个考场,以确保学生之间相互隔离,考前30分钟监考人员到场做好考前准备:开机、发放本场考试试卷、控制学生机。考场中都安排一名担任该门课的老师在场参加监考,以便回答学生合理问题、解决试卷错误或电脑故障。考试结束要做好相应记录并备份数据,整理上传学生考试数据,最后清理每台电脑上的本场考试的数据,为下场考试做准备。交叉阅卷:每位任课老师在考试结束以后都将按照规定拿到非自己班级的学生数据,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阅卷,并将成绩交给任课老师,由任课老师完成最后的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录入并打印,再完成试卷分析表,对自己班级的学生做出一个整体评价。这些试卷分析和成绩统计信息会公布给所有任课老师和相关班级的班主任,通过这些信息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在后续课程里加以强化训练。
3、总结
在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中,运用了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深化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方案,编写配套的教案、学习资料、试题库,编制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过程中,教风与学风相互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保证了学生在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在20XX年度上海市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全市49所)合格率排名第一,以下是近几年我院与全市高校的数据比较: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老师在课程上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也离不开学院领导的支持、教务部门的协作、各班辅导员的配合。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技能的要求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必然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必须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