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竹》古诗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官舍 古诗

管理员

摘要:

《官舍竹》古诗赏析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的意思:竹声萧萧拂过我的琴,顿生雅致的情趣;竹影映在棋坪上,更增加了我下棋的兴致。“拂”(轻轻吹过活擦过),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轻柔,含情脉脉;“侵”,(超出行事的范围和限度),写出了竹子似乎不……

《官舍竹》古诗赏析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的意思:竹声萧萧拂过我的琴,顿生雅致的情趣;竹影映在棋坪上,更增加了我下棋的兴致。“拂”(轻轻吹过活擦过),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轻柔,含情脉脉;“侵”,(超出行事的范围和限度),写出了竹子似乎不甘于旁观,似乎要支招、要参与到下棋中,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原文

  出自宋代诗人王禹偁《官舍竹》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孤贞:挺立坚贞;孤直忠贞。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参考译文

  是谁在衙中种下这几百竿萧萧绿竹呢?陪伴这些透明澄澈的绿竹吟诗最适合我这做闲职的。她们不与妖艳的百花争春,孤独地守着坚贞,等待着寒冬的来临。竹声萧萧拂过我的琴,顿生雅致的情趣;竹影映在棋坪上,更增加了我下棋的兴致。第二年纵然我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今年的冬天我还能在雪中看见你高洁的清影夭艳:异常艳丽而端庄。

  赏析1:

  官舍竹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七言律诗,是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诗人首先提出衙中的竹子究竟是谁种的问题,却没有作正面的回答,其实也不用回答,不是和自己一样喜欢竹子的人,不是和自己有相同命运的人,谁又会在这里种它呢?商州团练副使这个闲官,面对“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而且“峻节可临戎”的数百竿竹子,怎不诗兴顿发呢?怎不抒发一下“老夫欲寄精诚去,凭仗高风达紫宸”那样感慨呢?

  两联对仗和前一首一样工整。

  颔联写竹子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气节。

  颈联写竹子和自己一起弹琴、下棋。你看,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你看,“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你听,“竹林高宇霜露清,朱丝玉徽多故情”,你听,“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你听,我正在和竹子说:“诗书弹琴聊自娱,古来哲士能贫贱”。特别是颈联写得有声有色,饶有雅趣,多有风韵,这两句对仗工稳,都以拟人手法,动静结合,用“拂”和“侵”两字将句子写得富有动感,有声有色,饶有雅趣。竹声“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竹影“侵棋”写出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使人感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是这首诗最精彩的的一联,堪称名句。

  尾联以想象作结。诗人有《雪夜看竹》诗云:“梦断闲窗酒半醺,月华薄薄雪纷纷。莫言官散无拘束,一夜披衣见此君。”是对这一境界的最好注释。同时,尾联还表现出诗人和杜甫的“志士仁人莫嗟怨,古来材大难为用”一样的愤慨。

  作者曾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从他的作品看,并非虚言。

  赏析2:

  以“月”为题,让我们联系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名句。月有一个特定的内涵:望月就易思乡。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万里”,作者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大的背景,然后现一轮孤月。使人感到,天地之中,作为个体的诗人孤独寂寞之情。“六上弦”从时间的角度写时间之久,与“夜久”相呼应,表明长期在外漂泊的厌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主体仍然是月,有情开室,但满眼望去仍然是漫天的清辉。独处陋室,浴漫天清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凄清孤独啊!叠词的运用还构成了节奏的美。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爽”该是“清朗”之意,“合”当是“匹配”之意;清朗的月色加细风,可以很美妙,可以很凄凉;“高”句语序该是“(月)高悬对泪脸”化被动为主动,既是题目的需求,也是诗歌新奇的需要。也有人说“风襟”是“外衣”的意思,本人认为有点太实,好像词典也没有这一词语(或许太过孤陋)。“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这一句写南飞的鸟急于回归,疲倦的落在江边栖息。可以看做诗人的自况。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王禹偁简介

  王禹偁(954—1001),宋代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出身贫寒。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召试,擢右拾遗并直史馆。后拜左司谏、知制诰。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字学家徐铉。当时禹偁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团练副使。淳化四年移官解州(今属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随即召回。任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任翰林学士,后以谤讪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县),次年改知扬州。真宗即位(公元997年),再召入都,复知制诰,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参与撰修《太祖实录》,因直书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满,又遭谗谤,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再次被贬出京城,知黄州(今湖北黄冈),咸平四年冬改知蕲州(今湖北蕲春)。咸平四年在蕲州卒,年四十八。《宋史》与《东都事略》有传。王禹偁自编《小畜集》30卷,今有《四部丛刊》本。另有其曾孙王汾裒辑《小畜外集》,有清光绪年间孙星华刻本。近人徐规所著《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收集佚诗佚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