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山月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关山月阅读答案1……
关山月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山月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山月阅读答案1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戍边将士的角度再现了边塞奇特的景色。
B.“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C.“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写历史上连绵不断的战争,表现战争带来的'巨大的牺牲和苦难。
D.诗歌最后四句,写征人在高高的城头眺望边关景色,不停感叹疲于征战,又因为边关月色勾起思乡情怀,所以显现出愁苦的神色。
16.“关山月”是古乐府调名。“关山月,伤离别也。”这首诗却不因“伤离别”而显得风格纤弱意境狭窄,请联系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
15.D
16.(1)借助辽阔的万里边塞图来引发情感。诗人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境界扩大,涵盖了历代征人怀念乡土的情绪;
(2)以凝练的笔触浓缩了时间的历史,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
(3)诗人胸襟浩渺,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不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
关山月阅读答案2
关山月①
李咸用
离离天际云,皎皎关山月。
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发。
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
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
当胡无人,荷戈朝凤阙②。
[注]①“关山月”是乐府旧题。②原为汉代宫阙名,这里借代皇宫,朝廷。
8.“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四句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9.这首诗中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试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诗人选取了“孤鸿”“悲风”“雪”“塞尘”“雕”“沙场”等边塞的典型意象。(1分)嘹唳的孤鸿、萧索的悲风营造了哀婉凄凉的氛围;(2分)“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则营造了雄浑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2分)
9.前四句表达征夫漂泊在外、没有依靠而引发的'思亲怀远之情(2分);中间两句是因思乡和漂泊而生发的凄苦悲凉之情(2分);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浑豪迈之情(2分)。
关山月阅读答案3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①星旗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释】①星旗:星名。 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③云阵:军队。
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8.①思念家乡亲人。(3分)②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2分)
9.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衬托),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得分。】手法3分,说明3分。
关山月阅读答案4
关山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③青海湾: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地。
16.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歌开头四句,作者通过“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雄浑苍茫的万里边塞图。
B.中间四句,作者通过“汉下”“胡窥”“征战”等词,将描写的对象由边塞之景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戍边者。
C.后四句通过“戍客”的“思归”,“高楼”上的“叹息”,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边塞将士对亲人深深的思念。
D.全诗如同一幅边塞长卷图,诗人将战士的思乡之情融于辽阔苍茫的景色里,以广阔的时空为背景,营造了深远的意境。
17.在古诗中即使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也写出了“明月”之景,下列诗句中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B.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C.登楼仍喜此宵晴,圆魄才观思便清。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8.杜甫的《月夜忆兄弟》与李白的《关山月》都写到了边地之月。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月夜忆兄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阅读答案:
16.C
17.D
18.李诗:月出天山,云月苍茫,在这样辽阔雄浑的边疆月夜中,戍边将士思念着远方的家乡和亲人,遥想家人也因思念自己而在月夜下徘徊叹息。表达了边关战士思归的痛苦,诗人对将士们不得归家的同情对战争残酷性的思考对和平的向往。
杜诗:冰冷的月色下,露水盈盈,诗人在凄清的月夜听着边地的戍鼓声、雁鸣声而思念家人,其中有对生离死别的忧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有对动荡现状的不满对国对民的忧虑,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C项,“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边塞将士对亲人深深的思念”错误,直抒胸臆表达情感。“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这是直接抒发情感。
故选C。
17.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A项,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意思是中秋月圆,月光洒到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
B项,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这句诗中写了明月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
C项,登楼仍喜此宵晴,圆魄才观思便清。“圆魄”:指月亮。这句诗描写中秋之夜登楼赏月时之心情。自己登上楼来刚刚看见那轮初升的明月,自己的心绪便一下感到纯静而无一丝世俗的杂念和烦扰了。
D项,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意思是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这句诗和“明月”无关。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关山月》翻译: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关山月》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表达了边关战士思归的痛苦,诗人对将士们不得归家的同情对战争残酷性的思考对和平的向往。
《月夜忆兄弟》翻译: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月夜忆舍弟》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关山月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4.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
B.“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C.“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D.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E.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妇”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15.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6分)
答案:
14.AC(选A给2分,选C给3分。A.“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错,应为从“征人”的角度观察。B.对三、四句诗意思的解释,正确无误。C.“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曲解诗意。D.对诗歌意境的`评价,与诗歌内容相符。E.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正确无误。)
15.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
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关山月阅读答案6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戍边将士的角度再现了边塞奇特的景色。
B.“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C.“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写历史上连绵不断的战争,表现战争带来的巨大的牺牲和苦难。
D.诗歌最后四句,写征人在高高的城头眺望边关景色,不停感叹疲于征战,又因为边关月色勾起思乡情怀,所以显现出愁苦的神色。
16.“关山月”是古乐府调名。“关山月,伤离别也。”这首诗却不因“伤离别”而显得风格纤弱意境狭窄,请联系诗句加以分析。
答
15.D.“又因为边关月色勾起思乡情怀,所以显现出愁苦的神色”,征人显出愁苦神色不仅仅是因为思乡,更因为无休止的战争。
16.(1)借助辽阔的万里边塞图来引发情感。诗人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境界扩大,涵盖了历代征人怀念乡土的情绪;(2)以凝练的笔触浓缩了时间的`历史,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3)诗人胸襟浩渺,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不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等写作风格的鉴赏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这首诗不因“伤离别”而显得风格纤弱意境狭窄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诗人刻画了一幅辽阔的万里边塞图来表现情感。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诗人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其次是因为诗人还以凝练的笔触浓缩了时间的历史,“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翻译】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关山月阅读答案7
关山月
卢照邻
塞垣①通碣石②,虏障抵祁连。
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③北,光断玉门前。
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注】①塞垣:指边塞。后也指长城、边关城墙。②竭石:在今河北昌黎之北。③金岫:指金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空间上写边疆战线漫长、战事紧张,交代了戍边将士们不能回归故乡的原因。
B.颈联写将士渴望与明月一道探访亲人却不能,有张若虚名句“愿逐月华流照君”之意。
C.尾联直抒胸臆,希望家中的妻子不时看看天上南归的鸿雁,它们会捎去自己的思念。
D.这首诗的整体意境清冷孤寂,表现了将士们戍守边疆的决心和对家中亲人的惦念。
15.有的版本把尾联中的.“寄言闺中妇”改为“寄书谢中妇”(谢:道歉)。有人认为“寄书谢中妇”更好,结合作品分析为什么?(6分)
答案:
14.C(抒情很委婉,不属于直抒胸臆。)
15.“寄言闺中妇”是说将士们寄语家中的妻子,不时看看天上南归的鸿雁,它们会捎去思念。“寄书谢中妇”是说将士寄信向家中的妻子道歉,害得妻子见大雁南归而发忧思。“寄书谢中妇”既照应了颔联的“孤”,又关涉了颈联“断(因战事紧张造成了家中妻子的孤单,也使自己随月光探访亲人的愿望都不能实现。这样写,表现了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爱的交织,使戍边将士的形象更为丰满。
关山月阅读答案8
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阅读题目
1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B.“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17.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6.B项,“歌颂了……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误,选项曲解诗意,“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前一句的典故是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后一句是说青海湾一带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由此可知,这两句展现的是边关的动荡以及无休止的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17.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关山月阅读答案9
关山月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1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1.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1. 以下诗句不是写月亮的一句是
A.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B.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C.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D.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B.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
人怀乡的情绪
C. 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
D. 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站在高楼上思念妻子。
3. 下列诗句中不是表现中秋节的是
A.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B.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C.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D.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4. 李白还写过《梦游天姥吟留别》,请根据提示填空
1) ____________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
3) 诗中表现仙人的一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DB
古来万事东流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关山月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关山月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①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释】①星旗:星名。 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③云阵:军队。
1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1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
11.①思念家乡亲人。(3分)②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2分)
12.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衬托),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得分。】手法3分,说明3分。
关山月阅读答案11
关山月
(唐)李端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
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只应城影外。万里共胡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惜当的一项是( ) 3分
A.第二句写戍守的边关榆叶枯黄,让人秋意顿生,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
B.第五句既照应首句“露湿”写霜露寒冻,又从侧面表现出边关的苦寒和兵士的艰辛。
C.第六句中“兵疲”写戍卒因战争频繁而疲惫厌倦,表达了对战乱频仍的厌恶之情。
D.第七八句与苏轼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异由同工,表达出相似的`美好愿望。
15.这首诗紧扣“月”来写,前四句与后四句在写“月”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4.B (“水冻”直接体现边关的苦寒, “频移幕”直接体现兵士的艰辛)
15.前四句着重写最,正面直接写月。(2分) 第一句写月之“苍苍”,突出边关夜的月色朦胧。第三句写月轮运转,皎洁的月光照耀着远处大漠,突出月夜的空阔明净:第四句写出月光的动态与情态。(2 分)后四句着重叙事抒情,侧面间接写“月”。以月下“数望乡”“城影外”写戍卒多次眺望家乡而不得归,表达出在孤独处境中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 (每点2分。回答问题要注重联系诗句描写的具体内容然后从手法、内容和情感角度来简析。)
关山月阅读答案12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门沉沉按歌舞”指朝廷的权臣、重臣已经忘怀了国土沦陷的现状,此处“朱门”代指权臣贵族,写权臣们好像沉醉得很深,“按”字很好地写出重臣不以国家为重,唯知作乐的情形。
B、 “戌楼刁斗催落月”,一个“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壮士心”,写得何等赤诚。在这急促催月的刁斗声中,隐含了壮士们盼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
C、 “中原干戈古亦闻”,诗人展现了一幅遥远浩瀚的历史背景图;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古代中华儿女为了抵御外辱,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
D、这首诗既有生动的描写,丰满的形象,也有充沛的感情,深刻的思想。语言精练自然。行文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16、 《关山月》短短的十二句七言诗里面,描绘了许多对比鲜明的情景,请结合诗歌任选两处进行赏析。
答
15、 D “行文具有浪漫主义风格”错误。本诗是当时南宋社会的一个缩影,所以行文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
16、 ①“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与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弦霉断形成对比。
②“将军不战空临边”和“沙头空照征人骨”:生者无聊幽怨,死者暴尸沙场,生与死的对比画面揭示了战士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战士的满腔悲愤。
③“岂有逆胡传子孙!”和“遗民忍死望恢复”:占领中原的女真人在这里子孙成群,其乐融融,准备落地生根与中原遗民忍辱含泪,盼望统一形成对比。
④“中原干戈古亦闻”“遗民忍死望恢复”:两句与开头的“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的现状遥相对照,形成古今对比的情景。
关山月阅读答案13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
① 关山月,属乐府鼓角横吹曲,多写离别的哀伤。唐玄宗开元后期和天宝年间,唐王朝与外族不断爆发战争。李白借此乐府旧题,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② 天山,祁连山,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匈奴语呼天为祁连,故祁连山亦称天山。
③ 玉门关,为古时通往西域的要道,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此处泛指西北边地。
1.诗人借 月夜高楼的叹息来抒发戍人 的情感。(2 分)
2.赏析画线诗句的内涵和作用。(5 分)
【参考答案】
1.(2分)思妇 思乡(一空1分)
2.(5分)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清冷苍茫的景象。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吹遍玉门关内外。诗人巧借长风把关山月三个相互独立的意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内涵2分,作用2分,语言表述1分)
赏析:
《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一,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 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 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 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诗人将战士的思乡、家人的思亲融于广阔苍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
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