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小编与读者分享管理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管理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 本学期我们多了一门管理学,刚拿到书时我就翻过一遍,书中的有关计算方……
管理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小编与读者分享管理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管理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
本学期我们多了一门管理学,刚拿到书时我就翻过一遍,书中的有关计算方面的内容不多,大致是理论方面。一开始,我没有把管理学看的很复杂,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种管人的学问,无非是人管人,看谁有威信、有能力罢了。然而认真预习知识以后,许多专业名词我看得并不太懂,才发现管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知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工作的支持,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组织进行并为该组织服务的。法约尔说管理分为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它的研究对象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维护上层建筑。
管理有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具有科学性和管理共性,社会属性具有阶级性和管理个性。自然属性就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的相适应。社会属性就是管理建立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管理为所有者服务。在另一些管理学书中,我还看到找到一些知识点,管理学的来源有这么三种类型:技术型、制度型、魅力。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是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人们掌握了系统了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就有可能对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
而我认为,虽然管理是一门科学,但它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问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由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解决的是组织和环境的适应问题。而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和素质不同,组织就面临的环境又很复杂多变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审视度事,随机应变。管理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灵活地、巧妙地运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向复杂人假设转变。早期管理思想中,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认为人总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毫无责任心,麦格雷戈把这种传统的人性假设称作X理论。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人性设趋于一致。之后,梅奥从“霍桑实验”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外,人们对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
第二篇中,我们主要学了决策与计划,这一章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决策的重要,决策与计划的联系,计划的过程及方法。听完课后,我把老师的话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出我对计划的解释是“计划就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它是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作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如此类推,我将原本书上并不明白的知识,通过老师上课的讲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较易明白的概念,以此来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我学会了用波特的五力法分析行业情况,和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企业,这对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后面几章中,我比较喜欢激励篇。老师结合了几个案例给我们讲述了激励的重要及方法,好的激励会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而不合适的激励方法,只会导致员工的进一步不满,有适得其反的后果。我简单将书中的激励法归纳了一下:
1.激励宝典一公平原则: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员工对自己是否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是十分敏感的。尤其是在我国,很多员工往往喜欢不断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的程度作出判断,从而对自己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2.激励宝典二金钱+精神:金钱是对员工强大的物质激励,这种物质激励是提高员工积极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仅有物质激励显然是不够的。根据需要层次论,物质是人们较低层次的需要,当这一层次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人们就会重视其他方面的需要,总希望得到社会和组织的尊重、重视和认可。3.激励宝典三根据需要,细致入微: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或一个国家处于不同的时期,人们对胜利、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不同的。同样,在一个组织中,因为年龄、个性、性别、职位、经历、教育程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员工对不同方面的需要都会有差别。同一个人,由于时间和位置的变化,各方面的需要也在变化。因此,动态地掌握员工需要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这也是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老师的授课,我明白了管理学的重要性,给我的感觉是:看似简单的一门学科,暗含着许多人生道理。管理学在某一部分中包含了公共关系学(如:领导、激励)决策计划时,又需要数据的分析,我个人觉得和经济学也有点挂钩。感觉上,似乎管理学联系着许多学科,知识上都有联系性。一些管理书籍上写道:“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现在我好象有点明白了。
建议:课堂上,老师用生动的事件让我们极快,地理解书上的专业名词,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不过希望以后的课上,老师可以增加和学生互动的环节,比如让学生自己先预习,课上把自己的理解讲出来,然后老师指出哪里解释的错误,可以增强学生记忆,同时也给了学生提高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管理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本学期所学的高级管理学,分为七章,主要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大部分组成,这四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而管理学中的有关团队合作方面的内容让我有了很多体会。
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奋斗的过程。通过团队合作,可以调动团队成员所有的资源和才智, 增强相互间的信任,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团队合作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学校教育体系对“团队合作”的教育不够重视,也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而在《高级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小组分工完成PPT的形式,将“团队合作”教育融入到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让我对团队合作有了自己的认识。
这里,我以小组做PPT的例子进行分析。老师刚下发这个任务时,我们组选了一个代表,我们都以为这个代表能将所有的事都完成,就没有我们的事了。最后,发现仅靠一个人来完成这个PPT工作量有点大,于是我们小组课后进行讨论决定每个人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有人搜集材料、有人专门制作PPT、有人专门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制作图表。在这个分工的过程中,我就学到了不少。首先,对人员进行分工,都是根据每个成员的长处进行分配的,计算机比较好的同学制作图表,打字速度快的同学制作PPT,擅于收集材料的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所需的资料,而不是随便进行分配的。其次,学会相互宽容,因为分工的每个部分内容有多有少,我们不能因为分配不均而抱怨,或者觉得吃亏,我们应相互包容。最后,团队合作过程中沟通比较重要,在沟通中确定我们所要讲的大概内容、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重点是什么等内容,如果我们之间都不相互交流,各做各的,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做出来的东西也不是我们想要的。
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个PPT完成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为了完成任务,没有做到精益求精。这主要是前期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小组成员间也没有进行交流,认为只要有人做就好了。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刚开始我们组准备做管理移植方面的,后来觉得难度有点大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最后又改成了食品安全问题,这样换来换去也会影响我们的成果。三是对高效团队的特征认识不足,杨文士在《管理学》一书中指出,高绩效团队的特征主要有:有效的领导、灵活和适应、持续地学习、高效的工作程序、共同目标、相互信任和尊重、充分的沟通、取长补短。我们小组虽然进行了交流,但没有达到有效的沟通,这与团队合作中“个性过去突出”也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获益匪浅,并对管理学又产生了一些兴趣。在老师的教导下,不仅增强了我们有关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为我们以后开展集体或社团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次的小组合作,让我明白成员优势互补、团队分工的重要性。以后,我们可以将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渗透到大学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