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课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观课心得体会1 本……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课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课心得体会1
本次国培计划中,我共观课评课6节,包括《 倒推》、《数字谜》、《小数加减法》、《用乘除法解决问题》、《重叠》和《因数和倍数》。这几节课老师设计都很精巧,学生课堂思维活跃,师生互动积极,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下面,我以《小数加减法》为例,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在《小数加减法》一课中,本课导入环节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从商店开业,文具全部降价销售入手,激发了学生购买文具欲望,提高了计算购买文具价钱是多少的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迅速投入到选文具,计算价钱的实践体验当中。这样的设计与本课的教学目标密切联系的,成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由买文具转移到小数加法的计算的上。
所以我觉得老师在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上是独具匠心的。 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最后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教师起到了引领作用,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
在计算、问答过程中主体和主导作用完美结合。 采用对比衔接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如对于6。45+1。2的'竖式写法,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两个书写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解决了“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
对于“列竖式时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难点,教师采用学生板演汇报形式分层突破。2、4、5分别表示什么,强调了计数单位不同,对齐小数点就是数位对齐。为了减法退位的顺力进行。引导学生说出对齐小数点在1。2末尾加0补位也是个好办法。”添上0可以帮助孩子们清晰地看到用0去减减数,不会导致把减数落下了这样的错误。
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计算买2件文具相差多少钱,将孩子引入到计算小数减法的计算中来。在这里教师非常注重学生板演反馈。如选择两个数相加减,板书指导细腻。先写第一个数,第一个数写好后第二个数写在哪里,谁跟谁对齐?为什么呀?利用小火车移 动停在那里的演示,强烈的突出了对齐小数点这个难点。
最终,从学生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突破了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这节课的教学教师能始终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实践,并能及时捕捉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大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环节清楚流畅,学生动手探究参与度高,课堂效果好。 当然如果学生有运用情境中的元角分来理解算理就会更接地气,理解更简单。既然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又与整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如果让学生尝试验算,自我进行验算方法的从整数到小数的迁移,可能会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完整。
通过本次观评课活动,我看到了6节设计巧妙,环节流畅,教师亲切,学生积极的优质课,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我会在自己平日的课堂上积极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于我的课堂。
观课心得体会2
【关键词】职业教育;心里咨询;观课议课;提高效益
陈大伟教授主张的用观课议课代替以往的听课评课,必然给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带来一系列的良性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出现无疑需要参与者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形成良性人际互动。良性的人际互动是观课议课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效果的前提。这使我想起了心理咨询过程中对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起到重要作用的几个重要技术和原则。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合理的变通地使用这些原则有利于观议课活动的进展和观议课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我结合心理咨询工作与观课议课活动的要求总结出在观议课活动中实现良好的人际互动需要做到的几点要求。
首先,观课议课参与者之间应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就是要互相尊重对方的思想感情,内心体验,尊重对方的职业理想,生活追求,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念,尊重对方的独特性。“他人需要的只是提醒而不是指手画脚”,陈教授在他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中如是说。我们认为,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使观议课参与者之间做到“推心置腹,畅所欲言”而又不“指手画脚”。由于相互尊重所创造出来的安全氛围使观议课参与者有更好的合作态度,对观议课活动有更高的期望,使成员之间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议课,“从根本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利害关系”,从而更好地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相互支持、相互成全、相互培养。这是观议课实现“一中求多”并最终取得积极效果的基础。
其次,观课议课参与者之间应真诚相待。
尊重基础上的真诚要求对人既不虚伪地吹捧又不刻薄地攻击,参与者之间坦诚相待,相互袒露心扉,由于对方的真诚态度,大家都不再惧怕暴露真实的自己,包括自己的缺点、不足、过错和失误,也包括自己的优点以及创新带来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观议课参与者之间彼此开放,相互滋养,相互润泽,观议课的目标更容易实现了。
再次,观课议课参与者之间应做到共情。
共情,通常也称作同理心,被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是影响咨询效果的最关键的咨询特质。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做到充分的共情,深入来访者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使求助者感到被理解、悦纳,对咨询关系有积极影响,从而使咨询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参与者也要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促进观课议课目标的实现。陈教授所说,议课时“要看对方的`脸色,考虑对方的感受”,这就是共情。“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洁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同情性地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立场和心情感同身受”,这也是共情。
在观课议课过程中有了共情,观议课教师就可以设身处地的理解授课教师的内心情感和劳动付出,理解授课教师行为选择背后的价值取向。不会把授课教师置于被孤立、被评判、被指摘的境地,授课教师敢于主动暴露自己,乐于与议课教师有更多的交流和碰撞,与同行共同探讨的同时促成更多的自我探索。
在观课议课过程中有了共情,授课教师也可以设身处地的理解观议课教师提出的新情境、新思路、新选择,理解观课议课教师提出的种种疑惑,与观议课教师一起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开阔自己的教育眼界。
与心理咨询不同的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共情只是对心理咨询师单方面的要求,而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则是对所有参与者而言。不仅观议课教师要做到共情,献课教师也要做到共情。在观议课教师与授课教师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过程中,双方都要防止碰伤对方的心灵,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的共情要求咨询师走出咨询师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走进来访者的参照框架,而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的共情,要求参与者都能走进对方的参照框架去理解对方。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双方都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
最后,观课议课过程中需要参与者做到积极关注。
心理咨询中的积极关注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来访者拥有正向的价值观。我认为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的积极关注也应该是多关注自己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言语和行为中的积极的合理的有效的正向信息。这并不否认“问题”在观课议课中的重要性,也不是人为地屏蔽“消极面”。“问题”和“消极面”的存在丰富了我们的“对话”与“争鸣”的内容,为我们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提供了一条条重要线索,是我们积极探索的起点。我们最终关注的是直面问题进行对话与争鸣带给我们的新发展、新成长和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假设。当我们发现了“问题”、“消极面”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也就是我们做到了对它们的积极关注。因此,每一个参与者都要从其他成员的言语和行为中提取一切有益于个体和群体发展的积极有效的信息,也就是“积极面”。而这“积极面”终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幸福生活构建成功的阶梯。
观课心得体会3
怎样更有效地观课,就是让自己累起来。怎样议课,就是发现联系,发现教学变化的可能性。《有效观课议课》全书分五个专题,专题一理解观课议课,专题二准备观课议课,专题三有效观课,专题四有效议课,专题五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本书先举例子讲什么是观课议课,再讲如何有效的观课议课,最后讲观课议课的意义,全书逻辑井然,非常有条理,也非常有操作性,对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非常有帮助。
"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观课议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课人,除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所有的观课者共同研究、探讨。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时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思考其行为与教学理念的联系程度;观察教学中学生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通过学习《有效观课议课》我深深体会到观课议课比听课评课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观点,能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尊重,营造了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氛围。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经验是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目的是为了从经验中学习,要想积累经验关键要主动,主动就是建立教学活动与教学结果前后的联系,这是教师成长的一个秘密。反思是比较和批判,经验很重要,并不一定正确,反思的目的就是批判和改造已有的经验,从中获得相对正确并且有用的经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担负着太多的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师这个岗位的时间还很长,让我们在创造中为生命历程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观课心得体会4
成功路上最怕的就是“用心”两个字。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用心做事,才能做到创新。11月4日,新岗教师在教研室老师的组织下,就何捷老师的《草船借箭》,虞大明老师的《女娲补天》,以及窦桂梅老师的《书戴嵩画牛》这三节课展开了研讨,下面我先谈谈我对这三节课的认识。
《草船借箭》《女娲补天》《书戴嵩画牛》这三节课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名师的课堂课课经典,句句名言,立意深远,形式不拘一格。翻转课堂,收放自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些精彩的演绎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其中何捷老师的《草船借箭》精彩至极。语言幽默简练,画风犀利,感情激扬。背景和音乐以及课堂氛围都引人入胜。整堂课仿佛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盛大的三国图。
《草船借箭》整节课以“品味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乐趣”为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交给学生。其中在分析“诸葛亮”这一形象时,何老师让孩子们瞬间变成了一路纵队,拿着自己的报告单,开始了话题的争鸣。并设置悬念,课堂氛围层层深入。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单约鲁肃之谜”这一部分。更是深层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整堂课,学生在不断思考中获得收获。何捷透过一篇文章来解析一本书,而又从整本书的内容关联立足于一课,以文本为基点链接名著,让阅读丰富起来,让阅读课成为学生阅读路上的驿站,或许又是另一个起点。
虞大明老师的`《女娲补天》,一节课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并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整堂课课很接地气,很实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既学习了基本内容,又掌握了重点方法。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这节课对我们的教学不失为一种借鉴。
窦桂梅老师的《书戴嵩画牛》一节课关注了学科特点,年级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这节课中,先让学生认识“题跋”以及题跋的主要特点——笔简而意足。接着以小组互助学习文言文。以读准,读通,读懂为目标。然后小组互助自查文言文,以听写,句读,背诵为任务。创造性的反复体会理解“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创作题跋”,看似很艰难的一个环节,却被窦老师和学生完成得游刃有余,演绎的别样精彩。整堂课设计精妙,将话筒交给学生,结合清华附小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的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新形式,让我们看到了窦老师在这节语文课上如何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而做的努力,可谓叹为观止,荡气回肠。
三位老师的课堂朝向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努力对学生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训练。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让学生真正的站立起来。
研讨会上,老师们的表现让我感慨,个个热情高涨,讨论氛围浓厚,无论是从三位名师的讲解内容,还是从课堂氛围,教学方法,学生发展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独有的见解与分析,甚至向名师课堂提出质问。这对于新教师而言是一次质的进步。两三年的时间,一些新教师已经初露头角,才华和实干精神已经让人心生敬佩。不同的平台,不同的进步。我有什么理由不督促自己进步呢?星光不问赶路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教书育人之路漫漫无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开拓进取,脚踏实地,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深入调查,研究总结,把握特点,形成新的工作思路,用自己的热情,良好的师德,进取的心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观课心得体会5
也许我们的梦想一样,也许我们有着不同的梦想。谁都有梦想,而普通人的梦想是怎样的呢? 2013年9月《开学第一课》晚会以“乘着梦想的翅膀”为主题。这次的开学第一课主要彰显平民的“中国梦”,并未像往年一样起用庞大的明星阵容,梦想主讲老师有:地震最美舞者廖智、加油站妈妈郑亚波、退休教师潘其华等普通人,他们和航天员王亚平、钢琴家郎朗一块儿诠释梦想的力量。他们没有神奇的翅膀,可以让梦想飞翔。但是,他们有对梦想的坚持,也有对梦想的不放弃,所以,他们为梦想所青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现实中的奇迹。
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后,最让我感动的.是汶川地震最美舞者廖智:廖智从小喜欢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虽然没有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但舞蹈老师的工作也让她感到无比快乐。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她的家人、她未满周岁的孩子以及她轻灵舞动的双腿,假肢带来的剧痛,一度使她放弃重新起舞甚至重新站立行走的梦想,假肢也被她扔在角落。直到一次独自在家的她需要上厕所,不得不爬着找到假肢,忍痛一步一步挪到卫生间,却狠狠地摔在地上,在痛哭之后,廖智发现穿戴假肢也并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廖智,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一旦发现你不再恐惧害怕,困难也不是那么难以战胜。”接下来的时间,她做了很多健全时不曾尝试的事情,游泳、攀岩、登山,对梦想的坚持,给了她一次重生。
她真的是美丽的,不管是动的还是静的镜头,我还听到了她的声音,听到她在经历了失去亲生女儿,双腿被截肢后对于失去,对于生活加于她的苦难的感言,她说的那么平静温柔,她说她必须要坚强,而一个女人的坚强就是可以用她柔弱的双肩去承担,或者去获取她应得的照顾,一个女人的坚强就是无论遭遇了什么挫折,都可以一直平静,一直温柔的看待这个世界。而失去就是,让她更懂得了珍惜。为了梦想,坚持不懈。
每个人都有梦想,无论贫富贵贱,在我们生活的路上,我们都要克服困难,朝着梦想一路向前,努力去实现!
观课心得体会6
作为初中生,英语课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渐渐体会到了英语课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分享一下我在英语课后的感悟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
我的英语学习之路可以追溯到小学时期。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仅凭兴趣是不能持久推动学习的,所以在初中阶段,我开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英语课程。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学习方法,我在英语课堂上逐渐找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课后,我会自主查找相关的英语学习资源,如英语教材、英语电影、英语新闻等,从多个方面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这种自发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我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使我更加投入和坚持。
第二段:注重听力和口语的培养
初中英语课程强调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而在四个方面中,我觉得听力和口语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我在听力和口语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跟着英文歌曲唱,模仿外国人的音调和发音。同时,我也会尝试跟老师和同学进行英语对话,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我发现听力和口语的培养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也更加自信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
第三段: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在初中阶段,英语阅读量的积累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扩大词汇量非常重要。因此,我养成了每天阅读英语文章的习惯。我会选择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英文小说、报纸、杂志等进行阅读。通过大量阅读,我发现自己不仅能够更流畅地阅读英文文章,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阅读还可以让我了解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丰富自己的视野。因此,我相信通过积极阅读,我的英语水平会有质的提升。
第四段:写作让我更加自信
写作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英语课后,我会根据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写作,或者自己寻找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来写。通过写作,我能够整理自己的思绪,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每当我看到自己的作文被老师称赞,我会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并且更加自信地面对英语学习和表达。
第五段:英语学习的持续努力
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和积累的过程,而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在英语课后,我会不断地进行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同时,我也会不断寻找新的英语学习资源和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我相信只有努力不懈地坚持下去,才能够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英语课后的感悟心得和体会,对于我的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会继续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观课心得体会7
观看了一师一优课后,值得我思考和学习的很多,以下几点感受颇深:
一、背景——写作背景是理解文本的良好开端,也是整篇文章的情感基石。
课文的文本有许多名家名作,特别是中高年级,了解写作背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写作背景是理解文本的良好开端,也是整篇文章的情感基石。如:周兰厚老师在讲《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时,先和学生一起了解了季羡林先生的生平简介及写作背景,这对学生在课上理解文本、挖掘文本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词语——词语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不同文本要有不同的设计字词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不可不讲,也无需一一细讲,要善于选择形式,有侧重,根据不同语境和文本选择不同的形式。
如:王老师在解决《桂林山水》这一课的词语时是这样做的,她先出示“大海、西湖、泰山、香山”,接着出示“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让学生进行词语搭配,学生回答“大海波澜壮阔、西湖水平如镜”,王老师启发到:能不能换一种搭配方法。学生马上想到“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的训练,既不枯燥,又让学生得到了锻炼,轻轻松松掌握了词语。
三、朗读——用老师的`朗读热情点燃学生的朗读热情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受到情感熏陶。
在听的这几节课中,课堂上先后采用朗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读出感情,品出味道。
四、标记——课堂动动笔,重点轻松记
学生在读文的时候,多引导他们动笔划划、写写、记记,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内容与重点都更能掌握。
五、练笔——练笔是锻炼学生写作的小平台
课堂练笔是发展学生写作的一个良好的小平台,以少基多,每课写那么“一点儿”,那怕一两句话也好。不会写怎么办?吴老师在给了一定的启发。她在讲《生命生命》一课后,请学生写一两句学习课文的感受,并告知,如果没有,就从文中摘抄一两句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吧!适当的摘抄也是一种积累,一种锻炼,一种好习惯的养成。
观课心得体会8
暑假即将结束,新学期即将开学,作息的调整是许多孩子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不少家长也会选择和孩子一起制定新的学习生活时间表。那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呢?
要保持好积极情绪,调动好美好期待,要和孩子多沟通,多聊聊,聊聊对新学期的期待。我们家长也要学会控制好情绪,要学会“停三秒,三次深呼吸,后退三步,三思而行”,保持平静的心态跟孩子保持沟通,沟通是最好的渠道。平时和孩子一起规划时间,引导孩子自主管理。
总之,我们要竖起耳朵(倾听),开启美颜(鼓励),换位思考(同理心)。和孩子共同成长。
观课心得体会9
最近,听了三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节是《在挫折中成长》,一节是《摇叶多姿的自己》,还有一节是《感恩成就梦想》。听了这三节课之后,本人有很多感受,在此略谈几点:
一、是心理健康课的常规常态还任重道远。在校本课程中开设心理健康课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看这些课还发现,无论就内容还是形式都还比较生涩。从学生的表情和行为来看,学生还没有进入一种常规常态的意识,好多孩子的表情让我们看到心理健康课在学生的心目中,还更多的是一件新鲜的事物,与纳入学校正规的教育教学课程还有很大的距离。学生还不能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这样一些课。从《在挫折中成长》这节课来看,学生的参与度远远不够,特别是男生组完全没有进入状态,那种对心理健康课的新鲜感、陌生感一下子就流露出来。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是老师为了做一个录像课而故意设计好的一个场景,学生完全没有上心理健康课的经验和常规。老师也没有进入课堂之中,面对学生的真情流露老师往往无动于衷,有时候干脆是一副冷漠的表情,缺乏心理健康老师最起码的同理心。这样的课完全没有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在里面。在课堂中能够流露真情的学生只有极少数,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情实感,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官方话,缺乏情感的流露和表达。
二、是缺乏正确的观点表达和对错误认识的辨析。老师上课非常死板,缺乏生成性,PPT都是事先做好的,学生的讨论没有真实的展示,课堂完全按照老师的预设来进行各个环节。这主要由于缺乏正常的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而让临时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缺乏足够的灵性和活力。比如学生在讨论如何战胜挫折时,有些学生提出通过玩游戏暂时遗忘挫折和痛苦。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缺乏引导学生及时辨析的能力。忽视课堂的生成性,没有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正确引导。
三、是缺乏合乎心理特点的教学设计。心理健康课更应该按照心理的特点来进行设计,但是在这几节课中确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比如在《感恩成就梦想》这节课中,授课老师不注重去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而是让学生端端正正地坐着,这不利于学生自由想象地发挥。另外还有背景音乐的设计不好,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扰乱学生的视听,干扰学生的.讨论和自主学习。在《摇叶多姿的自己》这节课中,学生有大段的时间去自己活动,这里给予学生的时间太长,整节课显得过于沉闷,过于简单,内容也不充分,学生的交流和自主表达也显得过于匆忙,没有深入学生的内心,没有真情的流露。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三个老师都没有给学生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的表达不充分,情感流露得不充分,很多话都是说教性的,不痛不痒的。学生说的不是自己的心里话,而是一些官方话,是一些大而空的话,是一些人云亦云的废话,没有深度没有情感。从这一点来看,这些心理健康课完全背离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课程宗旨。从很多学生表现的课堂细节,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课完全不是一种常态化的心理健康课,是一种应景性的是为参加比赛而匆匆录制的课。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心理健康课距离常态化还有很大的距离,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还没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课的作用,心理健康课乃至心理辅导还处于学校教育的边缘化地带。特别是在我们一些高中学校,这种情况更为普遍。这就进一步促使我们确实要抓好我们心理健康课和心理辅导工作的落地,让学校教育展示出心理健康课在学生学习和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社会不少有识之士和一些家长,已经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我们很多学校急于抓升学率,抓应试教育,而忽视了不会立竿见影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要切实改变这种局面,就要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以及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的作用。
观课心得体会10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听说邱老师要给我们看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的动画录像呢!邱老师一进教室,果然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看防溺水安全知识的动画录像。”同学们都很高兴,马上讨论了起来。
录像里的动画人物告诉我们不要在不知水情的地方游泳,很有可能会发生漩涡,或被水草缠住等危险,外出游泳时一定要有大人陪伴。就算在最好的`游泳馆里游泳,也会可能发生意外。因此,在游泳之前,一定要做热身运动。动画人物还告诉我们怎样预防在水里抽筋的知识。
看了这个录像后,我们增长了不少预防溺水安全的知识。看来,我们以后游泳也要多多注意防溺水安全哦!
观课心得体会11
今天学习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这堂观摩课,感触颇多。这节课中,教师对教材和学情分析准确到位;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处理合理符合学生的识知规律。课堂结构清晰明了、教学环节完整流畅。课堂教学采用了信息技术直观高效。教学语音富有激励性,生动准确。
一、成功之处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堂课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能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2、智慧拼图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使用多媒体,以大量的图片和地图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4、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经过教师整合,课堂教学有理有序、重点突出、化难为易。
6、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己做、自己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7、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我梳理和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8、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条理生动、富有激励性。
二、不足之处
1、对于气候特点分析不到位,感觉比较模糊,表达也不够清晰。
2、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有些问题不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3、缺少板书,有失课堂重点的突出。
4、教学方法单一,还可以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
5、学生独立学习、发言不足,有待改善。
6、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三、努力方向
学习了这堂观摩课,收获颇多,同时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该从以下几点加以改善:
1、应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挖掘课程资源。
2、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容量,使教学设计更加完美。
4、多参加听评课活动,取长补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观课心得体会12
关键词:基本含义 方法 具体策略
一、在培训过程中,首先要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观课议课的基本含义
1.观课议课的意义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换了一个词语,更多的是一种教研文化的建构。
观课与听课比较:(1)“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收集课堂信息。包括师生的语言和行为、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等。(2)“听”往往是一般性了解,而非用于研究的目的;而“观”的目的却指向一定的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的。(3)“听”往往是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而“观”是针对研究问题收集相关的课堂信息,针对性强。(4)“听”往往是凭借经验进行,而“观”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借助观察记录表等。
评课与议课比较:(1)“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2)“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3)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做课取向,做课教师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做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4)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2.观课类型
根据观课者的目的,观课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研究型观课。这类观课国内外研究较多,在这里,观课者即为研究者,被观课者及其课堂教学行为等为研究对象。研究者通过对课堂观察搜集的信息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可以获得改进课堂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有效策略,指导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和管理。
(2)考评型观课。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旨在评定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以区分等级或合格与否的总结性评核。观课者多为学校领导、教育督导或资深教师。观课者的角色是评价者,间或是指导者,却既非研究者,也非学习者。
(3)发展型观课。又称同事互助观课,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即不含有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也不含有自上而下的权威指导成分,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观课后观课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切磋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二、在培训过程中,重点要帮助教师掌握如何进行观课议课的方法
通过“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比较,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异。一个“观”字提醒我们课堂观察要围绕一个问题全面收集课堂信息,一个“议”字把教师作为专业主体的地位突显出来。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究竟怎样进行观课议课?在观课议课活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逐步解决的。
(一)观课议课活动操作流程
一次完整的观课议课活动应该是一次完整的研修活动。观课议课活动可以分成这么几步:
1.确定观课议课主题
观课议课主题的类型――观课议课涉及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从课堂对象上,可以观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如何互动。从教学环节上,可以观察课是如何导入的,如何展开的,如何小结的等等。从具体方法上,可以观察如何提问,如何实验,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使用技术手段。
2.与授课教师沟通
缺乏课前沟通和协商,是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讨论缺乏共同的话题,这样,对话也就失去了共同的基础。观课议课针对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理解,使观课议课教师和授课教师课前达到充分的理解和信任,一起选择课例、讨论主题,使授课教师在相关主题上重点做出设计和安排,并就观课议课的主题、方式、时间达成一致。
观课议课前的说课(沟通)。为了更充分地认识课堂,为观察课堂奠定基础,观课前的说课和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现有听课评课活动比较:
(1)观课活动前的说课重视对学生情况的介绍。这种介绍,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以学论教,另一方面,观课者可以由此更清楚地理解课堂教学,判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在议课时提出认识学生的相关问题。
(2)观课议课强调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意义的理解,也就是说,不仅要介绍我要做什么,还要说一说我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理解的,如何选择的。目的在于揭示授课者内在的教育观念和假设,它有利于授课教师明确教学思路,提高理性水平,从而自觉追求有意义的教学。
(3)强调观课集中在一定的主题上。这种主题首先由授课老师提出,因为课堂上将要出现和发生什么,他最有发言权。
(4)强调对授课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追求、教学特色的尊重。授课教师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我想要展示什么,我的特色和创造是什么,我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希望给授课教师什么启示。
(5)强调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的课前沟通和互动。在说课活动中,观课者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积极参与的主体,观课者一方面可以就授课教师的说课进行咨询,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提出建议。
3.学习相关理论
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等方式查找相应的理论文章,筛选一些对观课议课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全组教师学习。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一方面为授课教师的备课提供了问题解决的策略;另一方面也为参与观课议课的老师提供了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视点,让观课议课的教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防止分析研究在低水平上重复。
4.设计观课议课记录表
设计观课记录表的目的是便于观课老师围绕主题记录课堂中的相关信息,提高观课的针对性,获得对所研究问题的全面观察。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召集有经验的教师围绕主题、依据课堂要素(教学策略、教师行为、学生状态、师生互动等)、参照相关理论进行观课记录表的设计。
5.课堂观察
观课者携带观课议课记录表、观课工具进入教学现场。在观课过程中,观课者把关注焦点集中在预先设定的主题上,围绕主题尽可能全面收集课堂信息。同时,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它短小精悍,便于教师钻研和突破。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要关注细节。
课堂观察时至少有这样一些事情必须做:
(1)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
(2)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3)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
(4)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
6.课后议课
课后议课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首先分小组交流各自的观课笔记,找出差异,然后再围绕主题与差异展开讨论,进行“病理”诊断与分析,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教师的成功做法进行对照,在此基础上开出初步的“处方”。第二阶段是小组之间围绕主题展开平等对话。首先是各组小组长围绕主题作代表性发言,就问题说事、找对策,然后是小组之间围绕主题展开深度会谈,达成共识,最后是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针对主题作总结性发言,开出相对完整的“处方”,提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7.行为跟进
参与者要反省观课议课活动,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从中选择、借鉴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课例实践。或者针对观课议课中新的问题和困惑,选择相关内容深入学习。
议课本身不是终点,我们不能为了议课而议课。这样,议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和程序就是认识和体会议课的收获,并将这种收获转化为未来课堂教学实践的行为指南。
(二)观课议课的对象――主要是学生
有人问一位课改专家什么是新课改?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专家想了一下说,学生敢说、敢问、敢做就是新课改。仔细想来专家说得甚是精辟,一个“敢”字不正准确体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吗?“说”“问”“做”也是一种技能,同时也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过程与方法,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这一句话的主语可是学生。
综上所述,我们观课、议课的对象应该主要是学生。
1.新课改期间师生关系应该是:鲜花和绿叶的关系
当然了,学生应该是鲜花,老师只能是绿叶。鲜花有了绿叶才能更美丽,绿叶有了鲜花才更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把学生当作主体,把学生放在了首要发展的位置,我们的教学才算是成功的教学。所以在观课议课时,在观议老师的同时,更主要的是看看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诸方面是否合理、是否进步、是否有更大的成效。
2.一节好课的标准是:学生是否能愉快自主地学习
结合当今教育形式,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一节课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上好一节课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一节好课呢?有人说,一节好课的标准是:看学生能否能紧张有序地学习。我们要特别注意班里的学生,看他们是否学习吃力,对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容易接受、学习效果是否满意等,在议课的时候,一定要把课堂上发现在学生身上的问题指出来,和授课老师共同探讨,取得更好更完善的解决办法。
3.“水”的变化
本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提法是:学生要有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我们的提法是:学生想要水,老师要有常流长新的自来水;新课改期间我们提出:学生想要水,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水。从“水”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教学的方式在发生着质的改变,由以前的以教师“教”为中心变为现在的以学生“学”为中心。
三、在培训过程中,帮助教师学会有效观课议课的具体策略
1.建设进取、合作、民主、创新的学校文化
实现观课议课是建设一种新的学校和教师文化。建设进取、合作、民主、创新的教师文化既是观课议课的目标,又是有效观课议课的基础。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指出:“学校改革最为重要并且是中心的课题,是围绕创造性教学和教研制度形成作为专家的教师们之间互相培养的‘合作性同事’之间的关系。这种合作的同事之间的关系一日不形成,学校的改革就一日不能成功。”观课议课需要打破“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画脚”。
(1)在具体操作上,最核心的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培养教师的自我批判和反思精神,使教师能始终对自己教学“不满意”并立志改进。
(2)不能把教师在观课议课中的上课表现和讨论中的意见作为奖惩依据。“课”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没有问题和困惑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没有必要为课堂中的问题大惊小怪。
(3)充分尊重教师的参与需要,致力于建设有利于围绕问题对话交流的语境,为教师创造安全的、能充分敞开的献课和自由发表意见的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我的体会,最好的交流环境是一室之内两位朋友的促膝晤谈。
(4)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培养教师的对话交流能力,议课时针对现象,与人为善,赤诚待人。观课议课是一种对话。就彼此对话而言,它需要参与者有沟通与合作的意愿;需要对话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彼此接纳;需要彼此间的积极互动与交流。就自我对话而言,议课要致力从“他人提问”引向“自我提问”,在自我对话中追求自我改变和自我超越。
2.有效观课议课从观课准备开始
(1)提前协商观课主题。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观课议课针对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协商,使授课教师和观课者课前达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以引导观课方向,促进议课深入和深刻。
在确定观课议课主题时,我们建议:
①主题是针对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献课就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以此为平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
②主题是参与者共同协商的,是大家共同感兴趣并可以参与的。
③对主题要进行分解,使主题可观可议。
④在任务分解以后,参与者要做预先准备,比如在研究教材时,就应该想一想我会怎么处理。
观课议课的主题既可以来源于实践活动中的困惑和困难,也可以来源于教学实验和创新;可以来源于个体,也可以来源于群体。问题不同,分解的观察要点也就必然不同。
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另一方面,观课者对教学的理解、认识和自己的发展需求又各有差异。
(2)让授课教师先作观课说明。观课说明属于说课范畴,但它又与平常意义的说课相区别:平常的说课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且需要论证;观课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从节约时间的角度也不需要论证。
观课说明的“说”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介绍教学背景(包括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以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
②在议课主题下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③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以避免参与者带着约定俗成的观念和想法来观察和研究课堂;它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授课老师采用迎合听课老师口味和习惯的教法,促进教师更加大胆地尝试教学创新。
(3)提前进教室与学生沟通。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策略是以学论教。以学论教需要到同学身边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学生能对教师的观察行为作出能动的反应,为了避免“到同学身边去”给学生学习带来负担,观课者最好提前进教室,通过与落座周围的同学寒暄和聊天,了解和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等方式,舒缓学生可能的紧张和压力。
3.有效观课要致力发现课堂
(1)观课是用心灵感悟课堂,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行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笔者曾经有这样一次观课活动:
(2)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有效的观课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它需要观课教师主动进入,积极思考。思考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必须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
②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③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观课议课致力于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老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老师应该怎么办?“看而不说,道义何在?”我们认为,从授课老师的教学中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观课老师应该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人分享,这是对观课议课参与者的道义要求。
在观课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转变观念。观课议课强调:进课堂观课,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也不是只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为了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促进参与者主动思考,同时需要一定的话语结构约束。在福柯笔下,人是被话语控制的主体,话语结构具有规训和约束人的思想、精神乃至身体的力量。就我们看来,“看而不说,道义何在”的话语要求强调了参与者表达意见的责任。
(3)有效观课要为议课做准备。观课议课借助了“案例教学”的思想。可以说,“观”是选取教学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是案例教学。教学案例是蕴涵着问题或困惑的教学故事。课堂上时刻在发生着故事,但教学案例中的场景和故事不是课堂实际教学过程的简单重复,选取案例需要取舍和加工。
4.有效议课致力于理解教学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平等对话:议课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①设身处地,同情理解。一般而言,献课者和议课者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隔阂和障碍,组织议课活动的教师有责任消除这样的隔阂,并引导参与者理解授课教师。这种理解是同情性的理解,不仅理解要他们的环境和条件,而且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感受。然后把这种理解真实、真切地表达出来,使授课教师体会议课者对他的尊重和接受。
②面向事实,共同探讨。观课议课强调直面问题,但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凭借主观判断,而是需要陈述现象,描述事实――“面向事实本身”,就事实讨论事实,就现象出发讨论问题,不以自己的偏见歪曲事件背后的原因,不用外来的框框条条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或滥用事实。
议课的目的并不仅仅在探明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在于发现未知的东西,要发现未知的东西,需要彼此心平气和,敞开心扉,互相启发,共同分享。
③抛弃成见,理解可能。要想议课达到深入的效果和生出新的东西来,就必须抛弃成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而且他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这样议课活动表现为一种提问、一种探询,在探询中理解对方,从不同角度理解多种可能。议课拒绝简单判断,提倡相互咨询。)
(2)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
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讨论的程序,我们有这样的建议:
①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
②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教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
③授课教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思考得以表达。
④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
(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以学论教告诉我们,议课时不要议论教师教得好不好。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议课时往往这样说,“我注意到”“我发现”。这样的话也使我想起了一个词语――“责人以藻”,是说在给别人提建议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会修饰自己的语言,要委婉。“评课”变成“议课”,主讲教师易于接受,议课教师彼此是平等参与的主体,针对问题,互相探讨,达到“双赢”的境界。)
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
为了“同在共行”的追求和目标,议课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
“假如你来教……”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摩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
“假如你来教……”规定了观课议课教师“共在同行”的参与方式: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它是在现有实践基础上,提出新的可能,探讨新的可能,使参与者有机会在多种可能中理解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假如你来教……”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有被免于质询和被讨论的特权。
(4)有效议课要致力于推进有效教学。钟启泉先生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设计和实践:
①在思想上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就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以学论教要求把观课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境。从活动到状态,意味着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境,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要做到以学论教,需要观课者选取能直接了解和认识学生学习活动、精神状态的观察位置,也就是要坐在学生之间。观课议课不同于听课评课。评课是为了获得更客观的评课信息,主张不干扰学生学习。而议课是为了实现以学论教,需要获得学生学习的充分信息,它要求深入学习活动。
②在路线上从学习效果入手。与“教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教学路线不同,观课议课的“以学论教”采用一条逆向路线:从学的效果考察入手,思考学生应有的学习行为;再从如何引起学生学习行为思考教师应有的教的行为;从此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在反思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
③在方式上要求到学生身边去。“到同学身边去”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到同学身边去”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附带的作用则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实施配合、进行帮助。这种参与,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彼此的合作精神。了解学生另外的方法是请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5)有效议课要致力于发现教学中的关系和可能。课堂教学是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支撑和影响教的行为,教的行为引起和转化为学生学的行为,学习行为直接导致和影响学习效果。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当教师没有认识它的时候,改变也就失去了基础。观课议课的首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采取行动改变其中的相应环节。
议课要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拓展可能性空间。教学可能性空间是多种教学路径、方法、行为、效果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集合。教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具有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议课既要认识已经发生的课堂事件只是一种可能,更要关注探讨新的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议课的过程,是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开阔思路的过程。
当培训结束后,学员学会了观课议课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时,他们重新走上教学岗位上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教师们通过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在实践中,广大教师就会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更适合自己,更适合学生,更适合教学内容与情境的教学方式和行为,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程也就能够落到实处,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便会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杨九俊主编.《说课、听课与评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2]陈大伟主编.《观课议课》.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观课心得体会13
近几天我学习智慧课堂相关资料,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一直以来人们赋予了教师各种美好的称呼,如先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等。实际上这些词都不够恰当,因此现在又出现一种新的题法,称之为“智慧型教师”。与之前的提法相比,这是一次质的飞跃,是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型,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从理想型走向理想与现实结合型,从“权力型”、“放任型”走向人格型的教师类型。
我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已有些年头,我一直在全身心地投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但是我发现了自己努力的`结果并没有带来学生的发展和飞跃,我彷徨、犹豫、迷茫……一直在寻找的答案。在学习了智慧课堂相关资料后,使我在平常教学中的问题暴露无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一直扮演着传统型教师的角色,传统型教师用时间和汗水教书,师生苦累,学生知识面窄,职业枯燥,缺乏职业快乐感。而智慧型的教师会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参与的快乐,合作的愉悦;会与孩子们心灵沟通,情感交融,人格碰撞;使孩子们备受激励和鼓舞;使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智慧型教师充盈着自由的快乐,当人以功利化的心态去应对周围的世界,去从事一种职业时,他自身也就被功利化了,他与这个世界只是实用主义的关系,职业对他而言始终是“他之国度”,他无法沉浸其中,也无法领略其中的意义。智慧型教师超越了单纯功利的追求而达到了自由的境地。这首先建立在教师的职业信念基础上,但仅是低层次的需要,教师还有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一旦教师从职业中体验到了自由,他就把原本陌生于己的外在世界转换成了属我的。生活世界,就于职业之间建立起活泼、丰富的联系,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盈。我们教师要下定决心向智慧型教师迈进,不再做那个“平面教师”,而要做一个具有创造力,有高尚的人格,充满情和爱,不仅给予孩子们智慧还能给予他们力量的。“立体教师”。
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充电,不断更新观念,愿我们都努力成为智慧型教师。
观课心得体会14
今天早上在福埔小学听了一节受益匪浅的语文研讨课。课后怎么反思?怎么在观课之后,说出自己观课的感受?一个星期有那么几天经常被学校派出去学习,观课。在观课的过程中,就像施丽聪老师早上所说:“在观课完之后,不懂怎么表达观课后的感受?”是的,我就是这样。经常在观课之后,只能坐着听个别评课者发言,完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早上听完的评课这部分,我豁然开朗。
观课就是给一个新老师一个很好的平台,懵懵懂懂的走进课堂,不知道怎么和学生交流。每次出去观课,每次回来就有很多的感悟,会有很多的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这样做,吸收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借鉴别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就像施丽聪老师所说:“从研究自己首先研究自己。”
从现在开始我要做到“研究别人”。研究别人的什么了?研究别人在上课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所运用语文的'教学特点,观课完之后,把自己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做一个慢步型的老师。“研究自己”观课完之后,开始做听课笔记,听课后的反思,写出感受。发现个别的上课的老师教学方式适合自己,不能按部就班,只能借鉴,从借鉴中,找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一个目标:“幸福”促进老师的轻松教书,学生的快乐学习。
观课心得体会15
这次有幸聆听了清徐县“敬业杯”小学语文优质课后,我真真正正感到获益匪浅。
通过这次的活动学习,我犹如醍醐灌顶。理解和明白了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真实、扎实、朴实。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高效的。同时,也被两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才多艺感动着。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完两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重点,一步步的深入文本,又都各有特点。两位老师的教学出发点略有不同。《圆明园的毁灭》,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圆明园的精美、华丽,以及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更深刻地激发学生对毁灭圆明园的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慈母情深》,老师则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与环境描写,体会母亲的爱子之心。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两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老师,教学“我”为什么鼻子一酸时,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句子令你鼻子一酸?哪些词给你震撼,为什么?你该怎样去读这些句子?引导学生主动去走进文本,体验慈母情深。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圆明园的华丽一段时,让学生抓住那些能反映圆明园建筑特点的词句,在读中充分感受圆明园
建筑的特点,并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老师为了让学生读出圆明园的精美与华丽,采用了配乐读、师生读、生生读,使学生仿佛徜徉在美丽的圆明园,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老师不断完善学生表述的语言,要求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她还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
两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阅读教学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的.教,但要求实效。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还要从心底爱上这门课。
第六、今后努力方向
1、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的思想,陶冶我的情操,提升我的语文素养。
2、要转变教学观念。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