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西壮族三月三是几月几号 导读:今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放假安排表已经新鲜出炉,与双休日连成了一个4天小长假,不少人已经开始计划“三月三”的出游行程。但是也有不少人还不知道2024广西壮族三月三是几月几号,星期几,那么2024广西三月三是什么时候呢?现在大家和小编一……
2024广西壮族三月三是几月几号
导读:今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放假安排表已经新鲜出炉,与双休日连成了一个4天小长假,不少人已经开始计划“三月三”的出游行程。但是也有不少人还不知道2024广西壮族三月三是几月几号,星期几,那么2024广西三月三是什么时候呢?现在大家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广西三月三的具体时间和放假安排吧。
2024广西壮族三月三是几月几号
2024年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日期是公历4月11日,星期三。请注意,每年的“广西三月三”放假调休安排一般会在节日前10天左右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因此,建议关注官方公告以获取确切的放假调休信息。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
农历三月初三为我国传统令节,与“上巳节”、“清明节”、“踏青节”等都有密切的关连。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又是重要的歌舞节日,其中以壮族为最。由于是日的活动以对歌为主,故亦称“歌圩节”、“歌婆节”等,亦简称“歌节”。壮族关于三月三日的来历有多种的传说,有说一对青年男女山歌传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未能结合,双双殉情,后世青年为了纪念他们而形成歌节。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南时刘三组歌声优美,被奉为歌仙,财主们恨她以山歌揭露罪行,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入山谷身亡,后人便在她逝世的三月初三唱歌三天三夜,纪念歌仙。壮族能歌善歌之俗,宋代《太平寰宇记》等即有记载。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对歌时男女分别三五成群结队,双方选定后即开始对歌,歌词多为情歌,但由浅入深,所涉极其广泛,在“谈情说爱”的一问一答中歌唱现实生活、历史传说等等。其歌词旧时多为即兴编唱的。现在也有利用传承歌词的。曲调单一重复,但婉啭悠扬。这种对歌往往从傍晚开始,直到天亮,也有昼夜连续歌唱的。在歌圩上,青年男女还有碰彩鸡蛋、抛绣球等习俗。现在,壮族三月三的活动仍然十分盛行,届时有政府组织的,更多则是民众自发的。现在的规模较旧时尤大,人如海,歌如潮,蔚为壮观。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广西各地的“三月三”活动各有特色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韩德明表示,广西各地过“三月三”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武鸣当地会举行特别的民俗仪式,如果想感受壮族过“三月三”的特色仪式和庆祝方式,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柳州的鱼峰歌圩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每逢节假日,鱼峰山下、小龙潭边、人民广场上,都有民间歌手自发结伴对唱山歌,并吸引了大批围观者的加入,场面欢腾而热闹,不少古老的山歌也因为该歌圩的存在而得以保留和传承。
三江侗族的抢花炮也有上百年的历史,每年的“三月三”一到,各村寨便开始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抢到花炮的人相当于抢到了“头彩”,寓意着吉利幸福,获胜者还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和镜屏等奖励;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四炮、五炮,抢花炮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组队,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
靖西、德保、那坡等地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为主。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陆晓芹称,在“三月三”当天,这几个地方的人会起个大早,带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坟,到了中午,会选择在某一个祖坟前聚餐,“这种聚餐的方式是很融洽的,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家族感。”陆晓芹说。在饮食方面,当地的糯米饭既有四色也有五色,一些村屯会有在每碗糯米饭上面放一个煎鸡蛋的习俗。
壮族三月三宣传标语
1、探神秘骆越古国,唱千年魅力山歌.
2、骆越风,壮乡情,三月三行。
3、唱不尽的千年山歌,忘不了的美丽乡愁
4、赶三月三歌圩,品骆越风情。
5、心约壮乡新三月三,共享歌圩好声音。
6、美丽壮乡,踏歌追梦
7、三月三,唱着山歌等您来!
8、壮族三月三,想昂你就来!
9、相约三月三,放飞中国梦。
10、山歌为媒广交天下朋友,文化会友共赢三月三未来。
主要活动
壮族三月三主要有祭祀祖先、对歌择偶、聚餐、唱戏、抢花炮、抛绣球、斗蛋等活动。[8][12][18]
祭祀祖先
摆祭坛做法事
在祖神庙里摆祭坛, 供猪、牛、羊三牲和彩色糯米饭,请师公班和道公班来做法事,祭祀祖神“娅浦”,祭坛四周高挂各村寨送来的幡旗。师公在祭祀前,首先设神坛或灵堂,点燃香烛,仪式开始,主持祭祀的师公身穿法袍,头戴法帽,扎法带,执法器(牙笏和镇坛木),在念咒唱经过程中,边唱边舞,开坛请神。仪式中间,有两童子分别戴红、黑两种木面具,持二环杖(即赶鬼棍)穿插表演双人棍舞,双人绸带舞,接着童子与其他师公共同表演,以祈五谷丰登。最后,全体师公与童子各持乐器(鼓、锣、钹、镲)和法器(杖、牙笏、镇坛木),由主持师公领头以排队一字形(少则八、九人、多则十几人),边打乐器边舞蹈,变化多端,节奏从平缓到急速,从稳步行走到转身跳跃,壮语称之为“踩罡”或叫“踩灯”(有踩十二灯、三十六灯、七十二灯等),每次跳踩罡时, 都以队形显示出“福’“禄”“寿”字图样。
抬祖神“娅浦”巡游
用彩轿拾出“娅浦”,吹奏八音,师公扮“骆垌”(即戴傩面的鸟神和蛇神)跳舞开路,巡游各村寨,驱邪祈福。骆垌舞是师公舞的一种,以打击乐为伴奏,表演时常常先歌后舞,舞时不歌,鼓舞相随,行舞定向则以东、西、南、北、中,再就是半蹲勾脚跨腿转体、点步、矮步、蹲揣为主要舞姿,表现祭祀、行军、出征、点兵、打仗、筹粮、存粮、养兵、招魂、驱邪赶鬼、喜庆、安民等内容。表达了骆越后人对骆越古国、对“娅浦”的尊敬和怀念。
放河灯
晚上在廖江里放河灯,河灯从小陆圩一直摆放到罗波圩。
演大戏
由还愿的主家出钱请戏班唱戏,一般连唱三晚,如还愿的主家多时可连唱十晚,唱戏时抬祖神“娅浦”的彩轿“唱戏”。
对歌择偶
对歌择偶习俗是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壮族婚姻文化的历史缩影。
对歌择偶习俗分为四个阶段:相见对唱“初恋歌”,唱到爱慕时转为“赠礼歌”,之后再唱“别情歌”,分手时唱“约会歌”。
“初恋歌”有六个进程:
1.游歌(又称沿路歌),为引起对方注意而即兴唱的一些与赶歌圩有关的山歌。
2.见面歌(初会歌),一般是互相问候,互通姓名、住地,并互相谦恭赞许。
3.求歌,即请求与对方正式对歌。
4.和歌(又称接歌),被邀请的一方,与“求歌”者唱答。
5.盘歌,即一般的对歌,双方互相盘问唱答,考察对方的聪明才智,以增进相互了解和初结情谊。
6.相交歌(又称甜歌),这是男女之间彼此倾心、相互爱慕,为抒发情怀、披露心声而唱的甜蜜之歌,是双方交结情谊的一种标志,有初交歌、深交歌之分。
“赠礼歌"(又称信歌、定情歌、赠物歌),是男女互赠信物,以表示确定关系、结缔姻缘所唱的歌,此时便是定情阶段。恋人在定情之后或会情之时,常以各种“思歌”(念情歌、相思歌)抒发思念的情怀,诉说相思衷肠。
“离别歌”(又称别情歌、相送歌),是对歌将结束时,男女双方难分难舍而对唱的歌,情人唱“别情歌”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约会歌”,是恋人叮嘱,下次歌圩再见面的歌,虽然别情难舍,但有一番叮嘱在心怀,仍是充满着期待的。
文化特征
壮族三月三具有历史性、传承性、群众性、广泛性、丰富性、系统性、包容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武鸣区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一种传统的文化形态,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地缘、宗教、审美等诸因素和条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包括婚姻文化)下,成为连接这一人们共同体的一种精神纽带。壮族三月三体现了壮族人民的信仰观念、文化心理、审美理念和生活追求,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壮族的传统文化特征和历史生活风貌。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武鸣区壮族三月三歌圩作为壮民族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壮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性、历史性和民间性,是反映武鸣区境内壮乡人民的风土人情、民智民风、婚嫁习俗的文化载体,是壮乡人民追溯历史、回味过去、维系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武鸣区壮族三月三歌圩承载着壮族先民民俗文化信息,宣传壮族文化底蕴,一定程度上具有传承民族性格,宣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情感,加强民族团结,维持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遗存价值。
传承状况
(一)歌圩文化原始生存环境日趋消失
歌圩文化是农耕文明时代的产物,是劳动人民长期辛苦劳作的智慧结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武鸣区被纳入了南宁市的管辖范围。虽给武鸣区带来经济发展机会,但是武鸣区的歌圩文化却逐渐失去了其本身的地位,原始的歌圩环境逐渐变为城市的一部分,使得歌圩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显得格格不入。
(二)歌圩文化传承方式日渐低微
壮族歌圩主要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称,时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因此壮族民歌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几乎没有文字记载。在武鸣区内,民歌的传承方式以传统的家庭、师徒、集体传承为主。单纯的口口相传、世代传授的文化传承方式显然不足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由于歌圩文化传承方式的日渐低微,壮族歌圩文化没有得到足够大的普及和推广,仍旧徘徊在小范围内。
(三) 歌圩文化区域缺乏自我调整
歌圩文化区域有其特定的歌圩文化内涵,但由于很多文化区域缺乏对本地区民俗文化的了解,将本地区引入不正确的发展道路,缺乏适机地调整而错失了发展本地区歌圩文化的机会。缺乏自我调整的区域文化也是歌圩文化传承困境的原因之一。
传承人物
卢超元,男,1948年10月出生,南宁市武鸣区罗波镇布凌村人,壮族三月三中的歌师、仪式专家和活动组织者。1985年代表南宁市参加贵州省布依族“六月六”歌节,曾获得“广西民间歌手”“广西民间歌王”的称号,2001年获得广西歌师奖。2009年6月评选为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月三歌圩”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5月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三月三(壮族三月三)代表性传承人。
李超元,男,壮族,1948年10月出生,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罗波镇布凌村人。2009年被命名为第二批自治区级项目“壮族三月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南宁市武鸣区文化馆获得“三月三(壮族三月三)”项目保护单位资格。三月三(壮族三月三)的传承基地为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庆乐小学。
2021年11月,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摄制组到武鸣区罗波镇布凌村开展调研和信息采集,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三月三(壮族三月三)项目保护单位南宁市武鸣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活动展览
2017年4月6日,壮族三月三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举行广西文化发展研讨会。
2021年4月14日,武鸣区举办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
2022年3月12日,三月三(壮族三月三)参加2022年第二届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之2022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
2022年4月3日,在武鸣区明秀园举行2022年南宁市武鸣区“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展示活动。
关于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供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迂,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壮族三月初三为什么有这种习俗呢?
相传,很久以前,状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有一年,状乡大旱,乡亲们求达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粮,达桂跪奏道:“状乡百姓颗粒无收,吾伴千岁前往视察。”达桂伴驾来到状乡,只见田土龟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达桂跪下说:“千岁亲见,万望免粮。”土皇帝无奈只可免去状乡皇粮。打那以后,他对达桂恨之入骨,可是鉴于达桂的声望,又找不出什么岔子把他除了,因此施出毒计,阴谋陷害达桂。
一天,他把达桂唤道跟前:“达桂,你向来很能干,现在想叫你给我办件事”达桂听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怀好意,但他还是从容地说:“请千岁道来。”土皇帝半眯着眼说:“我正在建一座楼阁,缺少瓦片,听说状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经久耐用,我要你在两个月以内给我弄900张状人皮当瓦片用,到时重重有赏,如果完不成,定要从严惩罚。”达桂轻松的答道:“到时就请千岁亲自到城门下点货验收吧。”
一个月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五十九天过去了,达桂依然没有动静。限期到了,达桂才召集900个壮家大汉,每人带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面,来到皇城脚下,架锅煮糯米饭,煮辣椒菜汤,一个个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坐在城门下饮酒,喝辣椒汤,吃糯米饭。正当个个酒足饭饱,满头大汗淋漓的时候,土皇帝坐着八抬大轿赶到了。达桂连忙上前施礼道:“货物已经给千岁送来了,可是这帮贱骨头张张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吗?”土皇帝下轿一看,一个个黑里透红的皮肤上都是湿漉漉的,象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臭气扑鼻。土皇帝用手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后退几步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说完,调转轿子回宫殿去了。
一计未成,又生二计。快到清明节了,土皇帝又把达桂换到跟前,装着十分诚恳的样子:“达桂,你向来很聪明,现在我有一件事非要你去干。”达桂一听,就知道土皇帝又怀恶意,但达桂好不畏惧地说:“请皇上明说。”土皇帝眯着眼睛说:“清明节我需要一个象宫殿后面那座大山一样重的猪头来祭祖,你给我在一个月内弄来,到时重重有赏,过期误了大事要从严惩罚。”达桂十分轻松地笑道:“好办,好办。”
二十天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三十天过去,达桂依然没有一点动静。限期过了,土皇帝派兵来抓达桂,达桂扛着一杆大秤和兵差一道去见土皇帝:“皇上大人,壮家比山头还要大的猪头多得很,就是不知道宫殿后面的大山有多重,请皇上用这杆秤去称一称,我好回去把猪头抬来。”“这......”土皇帝哑口无言了。
土皇帝见达桂聪明过人,留在宫殿里是祸根,非得除掉他,因此有想出一条毒计。一天,他把达桂叫到跟前:“达桂,你向来聪明能干,再过一个月就是皇后坐月了,听说壮家的公鸡蛋很有营养,你给我在二十天内弄490个公鸡蛋来,到时重重有赏。”达桂满口答应。限期到了之后,土皇帝派兵去抓达桂,达桂连忙施礼道:“非常对不起,我扶起正在坐月子,按照壮家的规矩,我得照料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才能出门,到时我会给皇上送去公鸡蛋的。”兵差大喝一声:“天下男子怎么会生孩子?”“男人不生小孩,公鸡怎么生蛋?”兵差无言以对。只好回去报告皇上,皇上大怒,下令捉拿达桂。
壮家百姓闻讯立刻送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藏了起来。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围,只见山林里有剩下的糯米饭,就是不见人,皇上下令放火烧山,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上山在一棵合抱不过来的枫树洞里找到了达桂的尸体,大家含着眼泪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坟前放声痛哭。哭呀!哭呀!泪水洒在坟上,坟上顿时长出了一棵棵嫩绿的小枫树,一丛丛翠兰的红兰草。为了纪念达桂,乡亲们又在墓旁边建造了庙宇,名曰:“达桂堂”。因为达桂生前喜欢喝酒,吃糯米饭,用喝酒、吃糯米饭的方法战胜了皇帝,后来又因为拿不出公鸡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初三这一天,状乡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饭和熟鸡蛋到达达桂墓前祭奠。正当人们陷入哀思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从庙堂里冲出一条五色大蛇,这条大蛇向乡亲们点了点头,就直奔宫殿把皇帝给咬死了。
从那时起,桂西一带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年年到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欢。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