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学设计 反射

管理员

摘要: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2、照亮目标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5、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

  6、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六、作业设计

  万花筒的制作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的乐趣,了解光的反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

  (2)能表现光的反射的动画或图片。

  (3)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

  (4)我们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的图片。

  2.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呈现光的反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学生寻找亮光,自然引出活动主题。

  2.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

  二、引导学生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一)请学生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教室。

  (二)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并做一做。

  1.请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成功的小朋友帮助没成功的小朋友。

  2.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请学生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教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

  4.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三)请学生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操作要求:小朋友去调整一下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四)借助动画或图片,明确引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概念: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三、引导学生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

  (一)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

  (二)请学生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

  提示:你可以摸摸材料,试一试这些材料哪些能反光,哪些不能反射。

  (三)鼓励学生探索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反射光的东西都是表面光亮平整的,不能反射光的东西是表面粗糙的;亮度强的物体,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强;小的东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锈钢茶杯、脸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图案或文字的镜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图案或文字……

  四、光的反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带来的好处

  1.提问:谁知道光的反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2.小结:我们聪明的人类利用了光的反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比如我们有了有趣的玩具——万花筒和观景箱;太阳灶能煮饭;月亮能照亮黑夜(最大的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便

  1.提问:那光的反射会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好的地方呢?谁知道?

  2.小结: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外面装修都是玻璃,整栋大厦都在进行光的反射,让我们都睁不开眼,形成了光污染;夏天的时候,太阳照在地面上会刺激人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光的反射,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帮助。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认知:初步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了解镜子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2、技能:能熟练进行镜子的游戏,按照要求将镜子摆放成不同的角度;

  3、情感:保护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

  能熟练进行镜子的游戏,按照要求将镜子摆放成不同的角度;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亚克力镜片两块

  2、知识储备:

  光的反射:光在传播时由一种物质碰到另一种物质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这叫光的反射。光能穿过玻璃,但碰到玻璃后面的水银后就会发生反射,原来的光线又会“弹”回来,这样人自己的光就进入了人自己的眼睛里,所以人就看到了自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喜羊羊和美羊羊旅行来到了糊涂王国。这个糊涂国王不仅特别糊涂而且长得也十分丑陋,但他却自认为很帅。有一天,一个工匠想讨好国王,造了一面镜子送给他。不料国王看到镜子中的自己那么丑,认为是工匠捉弄他,故意造了一面把他照得很丑的镜子,于是生气地摔碎了镜子,还命令工匠们必须造出一面能把他照得很帅的镜子,否则就要惩罚所有的工匠。工匠们十分委屈。

  教师引导:镜子中的那个人是糊涂国王自己吗?是镜子里成像是虚像,所以摸不到,镜子里的像与实物大小相等,左右相反。传统镜子背后有一层含有水银的混合物,所以照射到我们身上又被我们反射到镜子里的光穿过玻璃后会被水银混合物挡住,就像乒乓球弹到墙上会反弹一样,反射回来,进入我们的眼睛里。这样我们就从镜子里看到了我们自己。这就是光的反射。小朋友们照过镜子吗?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二、实验操作:

  实验一:光的反射——一面镜子玩游戏

  安全提示:传统的镜子掉到地上会摔碎,这个镜片是安全镜片,摔不碎也不划手,但还是不要把镜面弄花,弄花就看不清楚了。

  操作材料:亚克力镜片一块

  操作方法:

  1、看看镜子能照出自己吗?(能照到自己)

  2、把镜子放到左前方,能不能看到后面的小朋友呢?(能看到)

  3、镜子里的那个人能用手摸得到吗?(摸不到)

  4、用镜子照一照汉字。(字左右反过来了)

  5、用手指头去对一对镜子中的手指头。(大小一样)

  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人们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是因为:光的反射(请学生大声清楚的说出这四个字);

  教师引导:一面镜子反射光,两面镜子就能互相反射,我们来试一试吧。

  实验二:两面镜子玩游戏

  安全提示:提醒学生不要把镜面弄花。

  操作材料:亚克力镜片两块

  操作方法:

  1、试着将两面镜子一前一后放置,看看能看到后脑勺吗?(能看到)

  2、将两面镜子垂直放置,能看到几面镜子(四面镜子);在镜子中间放一个东西试试。(能看到四个)

  3、减小镜子间的夹角,观察镜子数目的变化。(夹角越小,镜子数目越多)

  4、试着将两面镜子竖直平行放置,从一面镜子背后往另一面镜子里看去。(能看到无数面镜子)

  三、实验原理总结:

  当两面镜子一前一后放置时,后脑勺的光被后面的镜子反射到前面的镜子中,再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我们就看到了自己后面的情况,光发生了两次反射。而当镜子夹角越来越小时,光在两面镜子间则来回不停反射,发生了多次反射。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镜中的像越多。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材分析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举出应用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三、进行新课

  1.光反射的规律

  教师:光传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实验一:

  1.按照课本图2.2-3,让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5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复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会用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问题;能说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学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法线的形象解释,渗透真正做人的思想教育。

  二、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全面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三、教具

  教师用:光的反射装置(自制暗箱)、平面镜、白纸、手电筒、多煤体课件

  学生用:量角器、纸屏(附有角度)、激光手电筒、纸板

  四、师生交流过程

  (一)诊断补偿:光在均匀的介质中如何传播?

  (二)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手术室里的灯光》,介绍爱迪生为妈妈治病的故事。

  (三)进行新课

  1、意外的发现

  启发质疑:为什么爱迪生把镜子放在这些蜡烛的后面,就会使他妈妈的周围变得很亮?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蜡烛发出的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光照射到镜面上被挡住而改变了传播方向,又反射回去。

  列举事例:让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光的反射现象。并将他们进行分类,说明分类的依据?(如:根据能不能发光或面的光滑程度等。)

  2、提出问题:光在物体表面是怎样反射的,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不同的表面反射光的情况不同?你还想研究哪方面的问题?

  3、设计实验与收集数据

  2)、实验验证

  a、“三线共面”,引导学生猜想入射光线相对反射光线和法线确定的一个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怎样确定反射光线的空间位置?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实验步骤:

  ①、将镜面平放在桌面上。

  ②、把纸板竖立在镜面上,使接缝与镜面垂直。

  ③、让入射光线沿着被固定的平面射到接缝和镜面的交点上

  ④、慢慢地转动另一平面,寻找反射光线。

  学生实验,讨论,教师进一步用课件演示说明:纸板可转动的面向前转向后转都观察不到反射光线,只有当这个面与被固定的面为同一平面时,才清晰地观察到反射光线。

  b、“二线分居”,引导学生回想实验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相对法线的分布情况,提出问题:能否找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同侧的情况,利用反正法。

  c、“两角相等”,提问:根据上面的研究能不能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不能)要想确定具体位置,还需研究他们之间的什么关系?(角的关系)利用课件介绍入射角、反射角。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由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探究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同时做实验记录,师巡回指导。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

  2.难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反射到室内,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学、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对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生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

  生丙: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现象?

  生丁:反射光与入射光存在什么关系?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查资料,回去研究。

  二、新课内容

  1.光的反射。

  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2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下面我们调换一下座位,请支持1的坐在左边,请支持2的坐在中间,请支持2的坐在右边,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首先要设计实验,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去做?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光源、一个平面镜、一个可折转的光屏、量角器、三角板、铁架台,讨论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先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其实验演示给全体同学看,其他组的同学要进行评议:这个设计行不行。

  该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与课本P52图4一15相同,可在光屏上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生:分4个人一小组做实验,找反射光线。

  师:1、2、3组的实验结果,得出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

  生:沿1方向射出。

  师:有没有沿2、3方向射出?

  生:没有。

  师:可见光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请1的支持者站起来,通过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下次受到鼓励的可能就是你们。

  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反射光的射出方向,谁能给这两条光线起个名字呢?

  生:入射光的光线叫入射光线,反射光的光线叫反射光线。

  师: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塑料板上找到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路径以及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像课本P52图4一15一样在塑料板上画出来。因为两点决定一线,所以在找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后,点两个点就可将其传播路径画下来。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7

  【主要概念】

  光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涉及课标】

  6.2.2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现变化。

  【教材分析】

  《光的反射》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的第三课,本单元以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先认识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光的色散等现象。因此,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利用该现象开展游戏,认识光的反射。

  第二部分,观察光照射到不同物体表面时发生的现象,了解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不同,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

  第三部分,通过玩镜子和制作潜望镜,了解平面镜中物体的像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镜反射光的特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平面镜的反射现象很常见,因此,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光遇到平面镜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可是,其他物体是否可以反射光呢,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仔细地观察。另外,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对此也不是很了解。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也能够进行比较和归纳的思维活动。因此,学生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也能够利用镜子控制光的反射,在制作潜望镜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和调整,感受光的反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打靶游戏,观察并描述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现象。2.能够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知道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3.通过对光在镜子表面反射现象的发现与运用,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打靶游戏和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与特征。

  难点:能够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知道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强光手电筒、铁架台、画架、大标靶、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小镜子、小黑板、粉笔、黑板擦、手电筒、白屏(KT板)、五种身边的物体、五块记录卡(KT板)、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3分钟)

  1.出示情境、聚焦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光。前几天,李老师去逛公园,看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拍下了一张照片。你们看,这个叔叔在干嘛呀?你能解释一下吗?

  2.学生回答。(预设:阳光照这个板上,可以照得阿姨更亮。因为光照到板子上后,板子可以反光。)

  3.教师谈话:也就是说这块板子可以反光。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初步认识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二、通过游戏和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与特征。活动一:打靶游戏(13分钟)

  1.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挑战一下,好吗?

  2.学生回答。(预设:好)

  3.游戏要求:(老师打开一个强光手电筒)你们看,这是手电筒发出的光。墙上还有你们每个小组的标靶(指给学生看)。现在啊,不能移动手电筒,利用一个小镜子,你能把光射到你们小组的标靶里去吗?

  4.学生回答。(预设:能)

  5.操作要求:待会呢,教室的四个角落一共有四个手电筒,你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束光,小组合作,要求每个人都把光射到自己小组的标靶里。能成功吗?

  6.学生回答。(预设:能)

  7.记录要求:如果小组全部成功了就举手告诉老师,然后回到座位上,把你们刚才做的用示意图画下来(小黑板),讨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准备在全班交流分享。

  8.学生分组实验、画图、讨论。

  9.学生大组分享。(预设学生说到反射、光线改变方向等关键词)。

  10.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游戏和同学们的解释,我们发现,光线照射到镜子表面后,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打靶游戏”是个有趣的聚焦活动,也具有挑战性,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尝试,游戏后进行画图、讨论和交流解释,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活动二: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19分钟)

  1.提问:刚才啊,我们发现镜子可以反射光,那其它的物体也能反射光吗?

  2.选择实验对象: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你想检验一下教室里的哪个物体?每个小组讨论一下,从身边选择五种不同材料做的物体,分别写在五张小卡片上。提醒你哦,表面太小的物体就不要选了,因为待会你操作起来会比较困难。

  3.学生小组讨论并写卡片。

  4.谈话:你们小组选择的是哪五种物体?

  5.学生回答。(预设:桌面、地面、玻璃、水池、水龙头、窗帘、衣服、书本、皮肤、笔袋、尺子、门、门把手、瓷砖、墙面、黑板、黑板边框等。)

  6.实验设计:怎么检验它们能不能反射光呢?怎么判断它们的反光效果好不好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手电筒、一个白屏,想一想这个实验怎么做呢?

  7.小组讨论并汇报。

  (预设:用手电筒照物体,把白屏放在旁边,看白屏亮不亮。教师追问:具体怎么做?要求学生演示并提示学生,手电筒可以稍微倾斜,白屏竖直放在旁边。教师提问:看到什么现象,就证明它可以反射光?预设:白屏上亮了。教师提问:怎么判断反光效果好不好呢?预设:越亮越好。)

  教师提问:我们要比较五种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它们放置的距离有没有要求?预设:手电筒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差不多的,物体离白屏的距离也应该差不多。

  8.明确判断标准并提出实验要求:好的,按照大家的说法,我们就这样来判断——如果白屏上变亮了,就证明这个物体可以反射光。白屏上的亮度越亮,就证明这个物体的反光效果越好。待会做完了以后,请你们把这五种物体按照反光效果从好到差的顺序进行排序,做好全班交流的准备。

  9.小组实验、讨论并排序。

  10.学生大组分享:你们是怎么排序的呀?带着你们的卡片来讲一讲。

  (预设反光效果好的,排在每个组第一物体可能有:水龙头、门把手、瓷砖、黑板边框、玻璃等。预设排在最后的物体可能有:窗帘、衣服、书本、皮肤等。)

  11.教师小结:是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板书)。

  12.提问:我们来看看,这几个是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往左移),这几个是反光效果最差的物体(往右移),请你们比较一下,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有什么共同特征?

  13.小组讨论并回答。(预设: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比较光滑和平整)

  14.教师小结: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15.谈话:你们知道吗,当我们把物体的表面打磨的光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用来照镜子啦。在中国的古时候啊,人们就把铜打磨的非常的平整和光滑,用铜镜来照镜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6.学生观看铜镜的图片。

  17.谈话:现在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出了各种各样表面非常光滑的镜子,用它们来照镜子,感兴趣的可以去找来看一看哦。

  18.提问:在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地方啊,还有月球。你现在知道,月光是从哪儿来的吗?

  19.学生回答。(预设:太阳光照射到了月球上,月球反射了太阳光到地球。)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选择物体,利用教师提供的手电筒和白屏自主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排序、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思维活动中,发现几乎每种物体都会发射光,而且,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三、通过学习潜望镜和万花筒的制作过程,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

  (5分钟)

  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光的反射现象。其实啊,光的反射现象特别好玩,我们可以用反射的现象来做一个小玩具。李老师今天教你们两种方法,你们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种方法,回去做一个万花筒或者做一个潜望镜。

  2.谈话:下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万花筒和潜望镜怎么做?要用到哪些材料?

  3.学生观看视频。

  4.课后制作要求:看看,这是做万花筒和潜望镜用到的材料,课后,请用你灵巧的双手做一个万花筒或者潜望镜,请你在做的过程中思考:光线是怎么传播的?下节课带到教室里,我们来一起来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观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的制作方法,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并为下一节课玩镜子的活动做铺垫。】

  【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教学反思】

  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创设合适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因此,观察学生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平面镜的反射现象很常见,因此,在第一次试教时,上台演示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利用一面镜子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黑板上的指定位置。当学生进行解释时,也很轻松地说出镜子可以反射光。这个过程看似十分顺利,可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我发现:和我积极互动的只有上台演示的那一位学生。其他学生呢?几乎没有参与到活动中,他们似乎没有真正经历刚刚的学习过程,他们真的认识反射现象了吗?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突出创设学习条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给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跟着老师学习,还要自己学习,不仅仅是师生互动,更要生生互动,有效表达并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生生互动可以让学生的认知由点及面,步步深入,可以调动来自不同学生、不同维度的学习资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之成为引发每个学生深度学习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设法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之间共同学习,让一个学生影响另一个学生。

  既然一个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能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么,教师可以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首先,将游戏的难度加大,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小组一个指定的标靶,在教室里选择一束光,要求小组内的每个人都利用一面小镜子把光射到指定的标靶里,才算成功。其次,不能让一个学生来思考和回答,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如何做的,并将想法画下来。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便于记录和交流的小黑板。我用了一个有磁性的小黑板,上面用白纸制作出手电筒、标靶和镜子,在后面粘上软磁铁。它们可以随意贴在黑板的任何位置。学生可以用粉笔在小黑板上画出光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随时用黑板擦擦掉,再重新画图,直至达成一致想法。最后,小组在汇报时,可以把这块小黑板放在画架上,方便对全班进行分享和交流。同样的教学内容,仅仅是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变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有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调整学习内容,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本节课中的第二个主体活动: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知道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在第一次试教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材料,比如:铁片、铜片、塑料片、布料、卡纸等。我还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记录单,方便学生记录和讨论。可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我发现:只有一个学生在记录,其他学生并没有仔细观察,更没有参与记录和讨论。有些学生对我提供给他的材料并不感兴趣,反而去尝试衣服、文具盒等物体。看到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不在我给他们提供的材料上,后来,我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检验的物体。我发现,当学生寻找感兴趣的物体去检验时,他们探究的欲望更强烈,更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学生寻找五种物体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会本能的选择可以反光的物体进行尝试,比如玻璃、眼镜、桌子、金属等,而很少选择像窗帘、衣服这样的物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选择多样的物体,便于接下来进行比较和归纳。之后,当小组成员对五张卡片上的物体进行排序的时候,这个过程要经历对比和分析的思维活动,需要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在大组进行汇报交流。相比第一次试教时,小组内只有一位同学观察、判断和记录,这种改变,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5.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

  【教学难点】

  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和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探究让学生清晰、直观的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2.竞赛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展开竞争,激发兴趣。

  3.多媒体演示:教学的全过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引导、归纳教学过程。

  【教学器材】

  平面镜、实验报告一生一份、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光的反射实验器、激光器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与学生交流)

  做游戏:找一名同学到讲台前利用讲桌上的仪器将老师藏在讲桌后面的礼物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选出平面镜并利用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使同学们看到了礼物。

  师问:你为什么选择平面镜?(平面镜能反射光)教师给予表扬,并把礼物送给他。

  二、新课教学

  师:你想知道光的反射的哪些知识?

  (小组讨论:学生带着兴趣提出他们的问题。教师将问题写在黑板上,标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把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解决:

  (一)学生感知光的反射现象

  方法:把激光器打开,让光斜射到镜面上,观察光的传播方向,试着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师:以上实验说明,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师:好,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光在反射时有什么规律。

  师:让学生观察入射光、反射光、入射点,介绍与光的反射有关的几个术语:

  入射点: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2.做出猜想

  A.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的大小( )(等于/不等于)入射角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C.入射光线和镜面垂直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

  D.随着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将( )。

  师:有了这些猜想,我们就要用到验证猜想的最有力的武器—实验。

  3.设计实验和表格:

  4.进行实验

  (1)让光源射出的平行光分别以不同的角度入射并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

  (2)将右半面绕法线缓慢旋转,观察反射光线。

  5.分析实验

  ①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 )(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②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位置有什么关系?( )。

  ③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的大小( )(等于/不等于)入射角。

  (说明:如果存在多个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归纳与讨论。因为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所以,在探究活动中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结论: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简述:

  1.三线共面,分居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还有哪些发现?(引出光路是可逆的)

  “找眼睛”: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1个同学通过手中的小镜子看另一位同学的眼睛,另一位同学看小镜子,能否看到拿镜子同学的眼睛呢?做完后,同学之间下位交流。(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位同学的眼睛,你的同学也一定会从这块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活动4: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将课件屏幕中的卡通片位置放于一平面镜后,卡通片消失),结合刚才你的作图,请你自学课本加以解释。引出两种反射

  生:学生利用手中器材观察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镜面反射: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方向无反射光。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使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对于每一条光线而言,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用手电筒垂直照射镜子和白纸,你发现了什么?解释原因

  让学生举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事例同时介绍光污染

  教师分析实例:同学们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漫反射的光线强。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让“反光”部分粗糙,这样就可以发生漫反射,减弱反光部分来的反射光,同学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粉笔字反射来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3.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五)课后作业

  (1)以“假如光线不能被反射”为题,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2)请同学们课后,通过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地了解光的反射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光密介质、光疏介质以及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

  2、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准确的概括出全反射现象,提高总结和实践能力。

  3、能体会到物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物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反射的条件。

  难点: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问题情境】

  播放医生利用光导纤维检测病人身体的视频,引导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思考:光导纤维怎样传输光及相关信息呢?由此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建立规律】

  介绍两个物理概念,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并明确二者是相对的。

  实验探究:将半圆形玻璃砖固定在光具盘上,观察激光束从玻璃进入空气时的折射情况。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强度如何变化?

  实验猜想:反射光、折射光都消失;反射光消失,只有折射光;折射光消失,只有反射光。

  实验现象:随着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逐渐增大,但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同时观察到折射光线越来越暗且接近90°,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继续增大入射角,依然看不到折射光线。

  得出结论:只有反射光线而折射光线消失的现象是全反射现象。教师介绍玻璃是光密介质,空气是光疏介质,只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才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可以让学生通过验证光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得出这种情况下不能发生全反射。

  回顾实验并分析得出:要发生全反射现象对入射角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将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学生小组结合实验现象总结全反射(全内反射)的条件:(1)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知道临界角呢?提示学生如果已知介质的折射率,就可以确定光从这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

  环节三:巩固提高

  【深化规律】

  解释课前导入中光导纤维如何传输光及相关信息。

  环节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课后思考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小组内交流分享。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它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简单介绍我国水镜、铜镜等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难点理解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 学 流 程:

  我会自学:

  1.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平面镜能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 )像;像和物体的大小(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像和物体相对平面镜。

  3.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面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下在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B、像向靠近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像的变大

  C、像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像的变小

  D、像向靠近这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4.凸面镜、凹面镜、“哈哈镜”等弯曲的镜子也是利用成像的。

  我能参与:

  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

  1.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一侧立一只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的蜡烛的像。思考:实验中为什么使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2.所需实验器材中两支蜡烛完全一样,这是为了。玻璃前后的蜡烛完全重合,可以得出结论。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

  4.用刻度尺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两距离。

  5.综合以上实验探究,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

  ②;

  ③;

  ④。

  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问: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

  运用光的反射来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①在蜡烛上任选一点S。

  ②眼睛看着平面镜,进入人眼的光只可能是S入射到镜面上的反射光。

  ③从S发出的光中任选其中两条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

  ④如果人眼正处在这两条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眼睛会觉得这两条光线好像是从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我们把S′叫做S的虚像。

  ⑤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虚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强调: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怎样画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呢?(两种方法: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和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

  举例:作AB在平面镜中的像。(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如上图)

  知识点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有哪些应用。了解反射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平面镜的这些应用进行分类、归纳:平面镜成像、改变光路

  知识点四:弯曲的镜子

  认识弯曲的镜子:凸面镜、凹面镜和“哈哈镜”,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成像。

  我能解决:

  1.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决定于

  A.镜面大小B.物体大小

  C.观察的角度D.物体与镜面距离

  2.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的景物,俗称“倒影”,此倒影是

  A.正立的实像B.正立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D.倒立的虚像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1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

  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

  (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

  (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1)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方法是: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7)提问:

  ①为什么教室的墙壁多粉刷成白色?

  ②有的卧室墙壁粉刷成淡蓝色,你们知道这有什么作用吗?(墙壁会反射淡蓝色的光,使卧室内光线柔和)

  4、指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

  (1)谈话:谁注意过放在水中的铅笔或筷子是什么样的?

  (2)观察:将铅笔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看到什么现象?

  (3)讨论:这是怎么回事?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4)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间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方法是:

  ①每个组都有一个杯子,在杯子外壁贴着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的纸,在纸的黑色部分有一条竖着的窄缝。让电筒光通过纸缝斜着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照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这个地方作个记号。

  ②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在杯内倒入水,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

  (5)分组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7)讨论:电筒光还是朝原来的万向射入,倒入水后,光却没照在对面杯壁原来的位置上,而是向旁边移动了,这说明什么?(光入水后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

  (8)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折射。

  (9)讲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当光从空气进入水后(杯壁较薄,可以忽略),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所以杯中加水后,光照在对面杯壁的位置就移动了。

  光从空气进入水后,传播的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水进入空气,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或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同样会发生折射。

  (10)讨论:现在,谁能解释一下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发生弯折现象?

  (11)讲解:水中铅笔弯折的原因。

  巩固应用:

  l、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提问:

  (1)什么叫光的反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反射?

  (2)什么物体能反光?如果说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光,对不对?

  (3)有三块表面光滑的木板,分别为白色、蓝色、黑色,在阳光下,它们的反光会有什么不同?

  (4)什么叫光的折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折射?

  布置作业

  用手电筒、小镜子做光的反射实验。研究:当镜面的角度不变时,反射光的方同与照射光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2

  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

  2.会设计“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动手进行实验、完成探究报告

  3.知道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分类4.知道反射时光路可逆5、知道能看到不发光物体的原因

  重点、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

  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1、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发光的物体?例如:蜡烛、日光灯、电视。

  ②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例如:月亮、课桌等,我们也可以看的见,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所以,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规律:

  光路图

  角i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①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x,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x。

  ②x、x和x在同一平面上;

  ③x和x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④在反射现象中,x 角等于x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问:①两名同学,甲同学能通过镜子看到乙同学的眼睛,乙同学能看到甲的眼睛吗?

  ②补充光路图,并求反射角和入射角。

  注意:①光在反射时,光路是x的x②入射角为00时,反射角为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探究:①用小镜子反射光线,照入同学眼睛会有什么感觉?周围的其他同学会有什么感觉?

  ②如果在镜面上铺一张白纸,又会有什么感觉呢?原因是什么呢?

  (1)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时,光线x射出)

  (2)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时,反射光线朝x)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练习反馈一、选择题

  1.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逐渐减小时,则(x)

  A.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增大 B.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减小

  C.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小 D.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

  2.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70°,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x)

  A.35° B.20° C.55° D.30°

  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则从侧面看去(x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太阳、电灯、蜡烛等物体发出的光会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见这些物体了,许多不会发光的物体为什么也能被我们看见呢?

  由于自然常识课的学习和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因为光的反射。

  (板书)二、光的反射

  (副板)光→人眼(光的接收器)

  直接发光的物体→光源

  间接发光的物体→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备注: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按照课本的排列是先实验后讲概念,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不妥的。

  二、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a.入射光线AO

  b.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c.反射光线OB。

  d.法线:过O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

  e.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f.反射角∠r: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提问:引入入射角∠i及反射角∠r的意义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甲认为,数学题常用"东偏南20°"来表示方向,所以入射角∠i及反射角∠r是表示光线传播方向的;乙认为,甲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地理上也是用角度来表示方向的。

  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即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如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角i和r。

  4.讨论。

  (1)怎样使纸板能稳定地竖直在平面镜上?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多种方案,如在纸板后做一个支架,用纸盒的一个侧面,用泡沫包装盒,等等。

  (2)怎样得到"一束光"?

  有人首先提出用太阳光,但马上有人反对,认为太阳光不是"一束光",又有学生想到前一节刚做的小孔照相机,其外筒可以利用,透过外筒上的小孔,能得到"一束光"。可是,如果阴天怎么办?用手电筒。集中大家的讨论结果,认为用一张开有小孔的黑纸蒙着手电筒,就能得到"一束光"了。还有学生提出用激光笔,当然效果更好。

  (3)怎样画出光的径迹?

  问题提出后,立即有学生想到,把光对着O点入射,分别沿着入射光和反射光线点点,用直尺连接OA与OB即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了。

  (4)根据讨论写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纸板盒,蒙黑纸的手电筒,直尺,量角器,笔。

  [实验步骤]①在纸板上作一条与底边垂直的虚线ON,放在平面镜上。

  ②将一束光射向O点,记录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③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角i和r。

  备注:学生没有关于物理实验的经验,如果只看课本中的内容,是很难完成实验的,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

  5.分析和论证。提问:关于光的反射,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反射角r与入射角i很接近;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r与入射角i应该相等;从实验记录中找不出什么规律。为何会找不出规律呢?请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一:在玻璃盒中点燃蚊香,使里面充满烟雾,比较手电筒的光线与激光光线射入其中的效果。

  演示实验二: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的反射。

  在演示实验的启发下,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

  ①光的路径记录不够细心;

  ②角度的测量不准确;

  ③光束不够细。

  如何改进呢?

  ①改用激光笔作光源;

  ②在纸板上先细心地画好角度。

  通过改进再进行实验,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r等于入射角i;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6.光路的可逆性。

  小实验:用一块板挡在两个学生之间,使彼此小能看到对方,怎样才能彼此看见呢?由于学生有此经验,用一块镜子就能解决,作图说明光路的可逆性,学生很容易接受。

  7.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小实验:用手电或太阳光照在镜面上反射,照到学生的脸上,他们会感到刺眼;而照在白纸上时,光线则比较柔和。什么原因?

  ①光照到镜面上发生了反射,而照在白纸上时,没有发生反射。(马上遭到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准备实验器材,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此实验上节课做过但是观察的角度不同,可获得不同的启发。光线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路经而作的直线,其实它并不存在,这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他同学的反对)

  ②光照在白纸上时,发生了漫反射。

  提问: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规律吗?

  生答:遵守。

  三、板书设计

  1.光的反射现象。

  光射到物体表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①光线OA。

  ②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③光线OB。

  ④法线:过O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

  ⑤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③反射用∠r: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反射规律。

  光反射时,反射角r等于入射角i;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4.光路的可逆性。

  5.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四、练习及作业

  1.已知镜面及入射光线,要求画出反射光线。

  2.已知镜面及反射光线,要求画出入射光线。

  3.已知反射光线及入射光线,要求画出镜面。

  4.完成课本第4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各题。

  五、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小结:如果只按照课本的要求去进行教学,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意识,更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如前一节课,请学生课后完成一只小孔照相机的制作,许多人无法做好一只圆筒。所以,在学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应以养成良好的本学科的学习习惯为主,使学生在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兴趣,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会吸取别人的成功改善自己,学会合作交流,等等。这些能力的养成,比学会一些知识、技能更重要,所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分析实验,开始可能缓慢些,但必须夯实这一过程,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尤其是思维基础较差的班级,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因为这里是他们学习的转折点,低的起点,小的台阶,更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乐学中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

  延展: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光线"一词常出现,会有学生提出:光线是一条线吗?对于这点,可以因势利导地向学生介绍,在物理探究过程中,有许多研究方法,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遇到。"光线"并不真正存在,是人们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路径而做的带箭头的直线。这样讲清有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同样学生也会有意识地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和光路可逆现象。最后介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本节课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之前,学生已探究过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且老师让学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并交流,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对有关光的现象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会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五、教学用具:

  1.演示用:激光手电,平面镜、水雾、光的反射仪、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

  2.学生用:光的反射仪等

  六、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来给大家玩个魔术。正当学生欣赏米老鼠时,忽然放上平面镜,一下子动画不见了?为什么白布可以呈现出米老鼠而平面镜不可以呢?

  设计意图:

  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同时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

  小游戏:借用镜子,把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屏幕上的目标字(不能直接射向目标字)。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的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