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论文14篇[精选]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理财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个人理财论文 篇1 ……
个人理财论文14篇[精选]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理财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个人理财论文 篇1
摘 要 本文以理财产品的发展脉络来展开,针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及特点,进行各阶段对各种理财产品的投资情况研究,分别对比不同国家个人在财富结构及理财规划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分析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现存的问题,为我国个人合理规划理财投资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个人理财 理财产品 理财机构 投资
日前,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粗略地计算了全球72个国家(地区)月平均工资。中国员工个人的月平均工资为656美元(约合人民币4134.4元),位列72个调查国家(地区)中的倒数第16,我国工薪收入水平增长缓慢,而物价上涨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即将进入负利时代。如何在负利时代为财产保值增值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但无论是个人理财或是机构理财都涉及一个关键性问题—投资规划。
一、 个人财富及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就内容看,个人理财既包括委托银行不断调整存款、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组合,以获取满意的投资收益;也包括对未来(退休后)生活的妥善安排,保障生活品质不降低。
(二)个人财富及其结构
个人财富,是指由个人拥有或控制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形态。早期的个人财富只有实物资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各种金融机构的形成与发展,个人财富中又增加了金融资产的部分。
(三)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0xx年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自20xx年起,我国金融市场出现基金产品,其他各项金融工具也大量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也逐渐繁荣。
1.债券市场。我国政府类债券所占比重较大。20xx年,债券品种中,国债和央行票据占债券市场的67.48%,政策性金融债占比为25.15%,商业银行债、企业债和企业短期融资债等企业类债券只占到7%左右。
2.股票市场。20xx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终于全面退出。截止到20xx年,因政府政策性调控我国经济回稳,股市也逐步复苏。
3.保险市场。近几年虽然保费的增长速度放缓,但仍然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4.期货市场。对于我国来说,引入股指期货可以起到套期保值、价格发现和提供流动性等作用,而且国家已经做了多年的准备,所以待时机成熟时便会推出。
5.基金市场。截止20xx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321支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运作,资产净值合计8564.6亿元,份额规模合计6220.35亿份。
(四)美国、澳大利亚个人财富结构及其变化
1980年以来,美国的个人资产结构呈现出低储备与低风险的特征。美国个人金融资产中寿险、养老金与基金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存款明显下降。20xx年,澳大利亚个人所得收入中源于其投资所得的部分越来越大。澳大利亚家庭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金融资产,个人财富主要依赖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二、我国个人理财与投资规划
(一)个人理财现状
20xx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高达30.33万亿元,比前一年增速为16.72%,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10.4%的增速。高储蓄的现状直观反映了当前我国居民个人仍以储蓄为理财的主要方式,但是储蓄的低利率使之无法为个人带来较高收益。个人已经不满足于单一储蓄的理财现状。然而,个人的特点使其无力进行大额的房产等实业投资,对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不熟悉、投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也将他们挡在证券投资的大门之外。
(二)个人投资原则
1.流动性原则。流动性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债券、定期存款的变现能力很强,利息损失较小;股票的变现因股价频繁波动而不好确定变现的损失,但一般变现损失较大;其他理财工具也具有一定的变现损失。
2.安全性原则。首先,要分散化投资,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其次,要利用“闲钱”投资。第三,决不能把本金亏损。进行各项投资一定要首先考虑风险,其次才是收益。
3.收益性原则。证券投资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获取收益。因而将资金委托于比较可靠的富有投资经验的专业理财机构进行投资,或购买受益凭证,或投资共同基金,让出部分收益便能转移投资风险。
4.合法性原则。一切证券投资活动都要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绝不能为一己私利从事不法投机投资活动。
三、我国个人理财情况实际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国居民个人绝大多数收入源自工资收入,而美国却更多的源自投资收入。我国个人理财更多借助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部进行理财(购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等)。
(二)我国个人理财分析
假设个人工资收入全部用来理财,分别用于银行储蓄、购买普通股、债券、证券投资基金、房地产投资、缴纳养老保险基金以及其他金融投资(如期货)等。其中储蓄存款风险性最小,是最安全的一项投资,也是我国居民个人相对保守的投资风格的体现。股票风险太大,个人投资股票的比例较小。
(三)我国个人资产负债管理
在我国个人资产负债管理中,我们参考的指标主要有资产的流动性、资产负债率、负债结构等。
在个人财务中,一般的负债项目主要由信用卡贷款、房屋贷款、汽车贷款或其他消费贷款几个部分组成。通过对个人负债情况及每种负债利息率的分析,就可以对自己的负债结构做出分析,可以相应调整自己的还款计划和理财计划,从而减少利息支出,达到理财目的——节流。
(四)我国个人资产风险控制
一是通过购买保险来抵御人身财产风险。二是重视风险收益均衡的保全型资产。三是避免因频繁换手造成的决策风险。一旦我们充分了解并作出理性决策之后,就不要受到周围其他事物的干扰而轻易改变做出的决策。
四、结论
根据我国个人财富现状及投资选择,投资需谨慎,每个个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并且要合理规划理财投资组合,注意分散风险同时获得最大的收益,从而最优化我们的生活质量,获取最高的生活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Jack R.Kapoor,Les R.Dlabay,Robert J.Hughes.Personal Finance.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1.
[2]杨义群.投资理财实用简明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个人理财论文 篇2
一、引言
在过去的十年里,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刻影响到各个领域,近两年金融领域也形成了新的金融模式。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产品和业务也越来越丰富,不仅使个人客户越来越便利,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传统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有数据表明,人们在办理金融业务时,越来越倾向通过互联网来进行,20xx年国内互联网上的个人理财交易规模达到1235.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3.8%,其增长速度相比于银行柜面业务交易规模的增长速度要快很多。从各种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若各商业银行想在未来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竞争策略,努力争夺金融市场。
二、互联网金融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自我国加入WTO后,影响最大的已不是外国资本,而是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和服务方式。与国外的理财市场相比,我国具有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的特点。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才刚刚起步,随着银行越来越剧烈化的竞争以及金融市场的逐渐打开,个人理财业务也渐渐地融入发展。目前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个人理财金融产品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想要在激烈和残酷的竞争之下立于不败之地变成一大难题。
三、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带来的挑战
20xx年互联网金融平台陆续出现了“余额宝”“活期宝”“现金宝”等理财产品,给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凭借其“致力于界面友好,充分关注用户体验”的设计理念、以及它独特的经营运作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传统的经营模式形成了直接而猛烈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平台不仅提供了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金融理财服务而且还借助于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其充分的掌握金融领域的信息资源。这种互联网平台使交易能够实现客户与产品的自行对比与匹配,为交易者提供更为合理的理财产品,所以比起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得到更多客户的好评和青睐。此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提供的理财产品趋于同质化,而且起点高。而互联网金融下理财产品投资起点低、申购时间更为灵活、申购费用更为优惠,因此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产生了一定的挤占效应。客户更偏向于选择可以做到“货比三家”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这种选择使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四、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弊端分析
(一)欠缺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
不同层次的客户往往需要不同层级的理财产品和投资策略,这就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全面的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每一项产品,还应该掌握证券,房地产等等相关的知识。可是目前的商业银行高水平的理财规划师甚是缺少,而且我国目前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周期短,职业认证体系也不够完善,大部分理财人员都是从银行其他职位上调转过来的。虽然经过一些培训,但是这些专员对理财的掌握仍十分片面,缺乏综合性技能,甚至更多的只能够充当产品推销员的角色。
(二)个人理财产品趋于同质化,创新力度不够
虽然在金融市场上存有数量颇多的理财产品,但大多理财产品是由于银行间的相互模仿、基于原有理财产品的重新组合得来的,并没有实质上根据投资者的需求进行创新。这种只为一时短期利益的行为最终将导致大量客户的流失。市面上每家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推出不同种类的网上理财产品。据资料显示20xx年四大商业银行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65252款,理财产品看似种类繁多,实则这种理财产品的堆积,一环套一环,一个加一个组合而成的衍生金融理财产品,对个人承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背后,可想而知银行背负着极大的风险。
(三)新理财产品缺乏强劲的技术支撑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金融机构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的技术支持能力则比较落后。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持手段,不仅仅掌握先进的.技术处理与运用能力,同时还拥有着巨大的信息资源。这就从本质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运营效率低下难题。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技术支持方面与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金融相比则相差甚远。此外,商业银行由于其设置复杂而繁多的机构也导致信息比较分散,这更使得在数据的综合运用上面商业银行落后于互联网金融机构。
五、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对策研究
(一)创新金融理财产品,扩宽理财产品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应该时刻谨记“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完善并举”这个原则,随着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社会各经济主体对待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和银行间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也步入了创新发展浪潮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大力创新个人理财业务,同时也要加快相应的IT系统的建设,以提供更便捷方便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要求。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电子化进程越来越快,网络银行,电话银行都发展可观。但是在这初期发展阶段,商业银行的服务内容还是有待拓展。要努力扩展个人理财的业务范围,增加一些外汇、基金、保险等类似的个人理财业务,构建多方位全面的网络理财业务平台。
(二)注重专业人员培养,建设高质量的个人理财业务团队
首先要建立内部培训机构,以此来向理财人员提供理财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商业银行可以与各大高校合作进行专业理财人事的培养,这样这些人员就可以直接在学校中接受理财人员所需的金融、证券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此外,职业培训也是必要的,银行应该鼓励员工参加类似金融理财师的课程培训,还可以与证券业、保险业等行业实行联合的培训。让培养的专业人员对新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大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及分析,设计出满足客户需要满足市场的个人理财产品。
(三)推进个人理财与互联网的融合以促进共赢
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金融这一大好发展势头,积极推进银行业务的发展。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应该与互联网金融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各自做各自专业的事。互联网公司提供完善的运营平台和专业的运营人才,商业银行发挥其注重风险控制、理财产品种类繁多的优势,以此实现跨界的共赢。商业银行要做的就是满足客户需求,一定要把网络和科技应用到理财业务的发展中去,把代客理财作为必经途径,让智能银行、远程银行和直销银行都成为现实,同时以客户的体验、互动、反馈为导向。
(四)加强技术开发,加快银行自身转型优化
商业银行无论在理财产品设计、运营操作管理还是管理决策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商业银行可以以信息和数据作为基础内容,在原系统技术上进行升级和更新,推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应该建立大数据构建和战略目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理财客户进行精而准的定位,然后据此开发合适的理财产品来实现有针对性的营销,最终创造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不可逆转,商业银行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多方面的要求,适时调整其运营模式,加快商业银行的转型与升级优化,着重培养有互联网特色的新型业务。
六、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虽然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但是商业银行不会完全被互联网金融取代。商业银行要想在新环境下长盛不衰,应该力争规避当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消极影响,同时借力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积极影响,转变思维方式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制定和完善新金融环境下的竞争策略,使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激烈的金融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在蛋糕做大的同时也做到更好,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理财服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贾凤涛 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哈尔滨市顾乡支行
个人理财论文 篇3
[1] 刘晶,刘亚,田园. 中国商业银行资金池理财产品监管研究--以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J]. 金融与经济. 20xx(06)
[2] 林石. 影子银行的庞氏骗局[J]. 新财经. 20xx(12)
[3] 徐英江. 理财新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xx(03)
[4] 朱永利.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性质探讨[J]. 武汉金融. 20xx(03)
[5] 王晓红. 商业银行资产收益权类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 金融纵横. 20xx(12)
[6] 屈庆,刘阳. 我国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和趋势--从监管规避到资产管理[J]. 银行家. 20xx(04)
[7] 李景欣,刘楠.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分析[J]. 法商研究. 20xx(05)
[8] 李江鸿,郑宏韬,黄旭. 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法律问题与法律风险[J]. 金融论坛. 20xx(05)
[9] 汪丽华.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xx
[10] 闫海,刘顺利. 独立与制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法律地位的重构[J]. 浙江金融. 20xx(06)
[11] 黎四奇. 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制度的检讨与反思[J]. 时代法学. 20xx(02)
[12] 曾梓梁. “银信合作”理财模式的发展及建议[J]. 中国城市经济. 20xx(11)
[13] 黄韬. 我国金融市场从“机构监管”到“功能监管”的法律路径--以金融理财产品监管规则的`改进为中心[J]. 法学. 20xx(07)
[14] 胡云祥.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性质与理财行为矛盾分析[J]. 上海金融. 20xx(09)
[15] 蓝洁.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xx
[16] 孙海军. 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学 20xx
[17] 颛孙玉. 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法律风险的防范[D]. 西南政法大学 20xx
[18] 刘俊峰. 齐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山东大学 20xx
[19] 席家军.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和对策分析[D]. 西南财经大学 20xx
[20] 罗颖.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从理财产品“零收益”事件谈起[J]. 福建金融. 20xx(08)
[21] 刘迎霜. 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路径探析--兼论对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中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借鉴[J]. 现代法学. 20xx(03)
[22] 裘莹. 新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探析[D]. 上海交通大学 20xx
[23] 张玮. 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行为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xx
个人理财论文 篇4
随着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上升,居民个人的理财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个人理财产品日益成为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经营领域。本文结合当前的具体环境,提出了有效改善农村信用社个人理财产品业务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一、优化理财环境
个人业务环境主要由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组成,其建设历来是相当重要的。无论是在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架构上,还是在其业务分工的重组过程中,都应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殊性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需求,明确个人理财业务规划、管理和发展的负责人选,这一人选必须具备相对独立的职权、相对明晰的职责和相对综合的专业结构。
二、建立针对性强的理财中心
农村信用社应结合农村客户的具体实际,充分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真正探索出一项符合现代农民需求的理财业务,积极构建个人理财的服务营销和风险管控体系、技术支持系统,并不断加以完善。同时在农村和乡镇设立理财中心,并针对农民的特征化要求,推出"农民理财顾问";综合考虑当下农民关注的子女上学和养老问题,对教育储蓄产品的准入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并专门设计一套能够满足农民养老需求的投资理财产品。
三、找寻目标客户,提高理财业务的效率和效益
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别化和分层次的服务。客户在不同阶段 ( 如: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和退休期等 ) 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此,银行客户经理可通过客户档案的建立来分析客户的承受风险能力和价值风险度,进而达成细分客户市场的目的,并根据客户的具体特征,为其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还应积极构建一个合理的准入标准。理财经理应切实以 VIP 客户为重点服务对象,采取各种方式来深入了解有价值客户的相关信息,并完成客户档案的构建。除此之外,还应通过电话或信件的方式对服务的宗旨和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对信用社的理财业务进行推销,以有效激发客户的兴趣,保持与客户之间的良好沟通,其实加大营销力度,提升服务质量,进而形成自身的忠诚客户群,最终为理财业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加快理财人才培育
当下,国内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人们在金融竞争的发展过程中对其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在银监部门的监管之下,促进混业经营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并真正打造一支能够满足混业经营发展需求的理财队伍。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制定岗位轮换制度,使农村信用社的员工能够合理地流动,进而建立一个极具流动性特征的理财人才市场;
2. 加快各级层次理财人才库的构建速度,真正将一批年轻有活力,具备良好学习能力、客户营销能力和复合化工作经历的大学生引入其中,进而实现员工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和企业凝聚力的大幅度增强。当下,个人金融市场需要的是高素质的银行理财人才,他们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1) 不仅充分了解银行的业务,还具备投资市场的相关知识;
(2) 不仅掌握了各种营销技巧,还能通晓客户的心理。作为优秀的理财人员,不仅要具备复合化的`理财知识储备,还应实现理财再培训和再学习的制度化,并积极打造理财学习团队,形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真正培养出一批资历高、素质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并对其进行重点培训,最终形成一支能够满足金融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理财队伍,他们不仅精通产品和业务知识,还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甚至拥有严谨懂法的专业态度、勤奋刻苦的专业精神。
五、加快科技和产品创新,提升个人理财功能
要顺利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理财产品是关键,而理财产品的创新,又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由此可见,要实现个人理财业务的顺利开展,应首先实现"人机结合".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加大相关科技支持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力度。首先,要加大个人优质客户管理系统、个人综合理财业务系统等的开发力度,以实现对客户资料的管理和客户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进而筛选出优质客户,明确个人理财的目标群体,从而为理财人员分析个人财务状况和比较投资方案的过程提供极大的便利,最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并实现理财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其次,在充分运用高科技电子网络的基础上,加大全新理财产品的研发力度,以丰富理财产品的内容,提升理财服务的质量,真正为客户提供一套高质量、有价值的理财方案。再次,要加大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客户服务中心等渠道的开发力度,创造银行与客户"双赢"的局面。个人业务历来是国内银行筹措资金的一种有效手段,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是一种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国内银行必须积极引入"市场细分"的理念,切实以"客户"为中心,以"目标客户"为基础,在明确客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完成相关产品的开发,并对其进行有差别、有选择性的营销和客户服务;同时要结合客户在不同阶段、不同行业和面对不同风险时对产品的偏好,真正设计出一个极具个性化特征的理财计划。针对低端客户,主要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提供自助服务;至于高端客户,则由客户经理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对个人客户经理制而言,其服务具有主动性、全面性和个性化的特征,各商业银行正是借此来吸引黄金客户的,个人理财服务应尽快走上个性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l] 凌江怀 . 西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新趋势及其借鉴 [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xx(4)。
[2] 习谢怀筑 . 个人理财 [M]. 中信出版社 ,20xx.
[3] 谢述玲 . 对农村信用社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J]. 商场现代化 ,20xx 年 11 月 ( 下旬刊 )。?
[4] 熊红胜 . 浅议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 [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xx(6)。
个人理财论文 篇5
摘要:在当今"负利率"的时代背景下,投资者已经不再将储蓄生息视为积累财富的唯一方式,理财险逐渐代替银行储蓄成为保险投资的不二选择,发展态势渐趋繁荣的理财险是否能够真正为投保人带来可靠的收益,本文将通过对理财险大类目下各个不同类别险种的对比,以及对理财产品较高预期收益率背后暗藏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解读,指出其利弊共存的两面性,揭示理财险对个人投资的实际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众做出理智的投保选择和投资行为。
关键词:保障; 投资; 最低保障利率; 资金门槛; 投保期限; 退保损失;
近几年来,在央行不断实行降息将准的"双降"背景下,我国开始步入负利率时代,将闲置资金存放于银行已经不再是最保险稳健的投资选择。再加之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异军突起,大众的消费观念也渐趋开放,传统的保险意识不断更新,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环境下,"理财险"作为一种讲究策略、便捷高效的投资方式自进入投资市场以来便深受大众欢迎。数据显示,20xx年前10个月,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万能险)和投连险独立账户(投连险)新增缴费合计6564亿元,同比增长90。86%,占整体保费的比例上升了10%至32。2%。其中,万能险新增缴费6024亿元,同比增长84。6%;投连险新增540亿元,同比增长206%。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理财险对个人投资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实际影响,还需要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
20xx年以来,保险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增长急速放缓,处于调整和转型阶段。在此之前,寿险公司可凭借以利润换规模的运营模式,依靠大量的银保业务来扩大规模。然而,在20xx年11月银监会发出了禁止保险公司人员在银行驻点销售的通知,使得寿险业在20xx年出现负增长,之后的20xx年和20xx年的增长也渐趋低迷,直到20xx年才出现了扭转的趋势。
其实,这无非是银行保证其业务规模的一种排他行为,自银监会发出禁止保险公司银保业务的通知以来,银行的各种理财产品开始大规模发展,这就直接导致寿险保费被分流,规模迅速缩减,寿险的发展陷入低谷。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为了保持较高的竞争水平,保险公司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不得不拿出"高收益"的利器来吸引大众眼球,并且越发热衷于高收益,逐渐偏离了保险保障的本质。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缘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由于整个行业发展理念的偏差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不良考核机制所导致的。这种偏离本质的发展理念无疑为企业的长期经营埋下"祸根",长远看来,也必将对客户的利益造成损失。事实上,近几年来我国保险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并不高,三次峰值分别出现在20xx、20xx和20xx年股票市场走势利好的局面下,具有较大的投机性,难以支撑负债成本高的理财型保险产品。
其次再从理财险的分类和特征入手进行分析,理财险,简单说来,就是一种附加了投资功能的新型人寿险种,具体分为投连险、分红险、万能险和家财险,除了投连险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透明度高、个人投资水平起决定性作用的特征以外,其他三类险种风险相对较小,且由保险公司和客户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以基本保障为首要目标,下设最低保障利率,总体看来,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投资方式。
然而,理财险是否真正能够在为客户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带来可观收益还需要根据险种的运作模式、资金动向、收益来源等特征结合具体的经济环境和个人选择进行深入分析。中小型保险公司保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万能险的销售。客户一般青睐于万能险所提供的2%~5%的最低保证年化结算率,然而,普遍被大众所忽略的一点是,大部分保险公司在宣传时使用的是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不同于最低保障利率,是否能达到预期水平,并非保险公司所能决定的。尽管某证券研报显示,近年来的万能险产品中,年结算利率分布在4%~6%之间的产品占比最大。但是,这种收益水平是否能持续下去还要看企业长期的投资能力。因此,所谓的万能险也并非一种无风险的投资。
有业内人士称,当经济形势不利、资金周转困难或是企业需要大额资金进行高速扩张时,为了保证资金的持续流入以及对客户的信誉度,即使达不到预期的投资收益率,企业也会动用自有资金去弥补投资人,这无疑是一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应急方法,长远来看,不但会造成企业内耗严重,而且会使投保人的收益失去保障。因此,作为一名理智的投保人,在选择投保公司时一定要谨慎,这和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上选择合适上市公司的股票有类似之处,一定要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运营状况、资产负债规模以及盈利水平进行详细了解,切勿被短期的高收益蒙蔽了双眼,要着眼于企业长期投资水平,做出理智的投保选择。
另外,理财险还凭借其较低的资金门槛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一般银行的理财门槛较高,以5万元为下限,相比较而言,保险公司的低门槛更具有吸引力,大型保险公司5000元起投,而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则千元即可起投,除此之外,一些保险公司为了扩大业务量,打开线下互联网销售市场,甚至推出了一元起购的理财险种。然而,低门槛的表面福利背后却隐藏着潜在的风险,因为购买理财险需要交付一定的初始费用,而且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投保期限意味着一旦退保,便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以万能险为例,业内一般按千分之八收取初始费用。在投资之前,险企已经扣除了部分资金当作初始费用和其他成本,因此万能险的整体收益在前几年不会很高。将保费交到险企后分别进入风险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投资账户里的资金由险企代为投资,收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收益。然而,投保期限却长达二十年之久,1年内退保的话,需要5%的费用,两年内退保则收取费用4%,3年内退保收取3%费用,这意味着你退保获得的收益还不一定能覆盖支出的费用。值得宽慰的是,万能险之所以万能就在于它具有交费灵活、保额可调整、保单价值领取方便的优势,即投保人可以根据个人收入的变化选择缓交或停交保费,也可过三五年或更长时间以后继续补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直接退保造成惨重损失的不利影响。
众所周知,保险公司的业务量和业务员的销售水平、经营业绩直接挂钩,而业务员的奖金提成又同其手中的订单量直接挂钩,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业务员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客户,抢单子。网上甚至有业内人士爆料保险营销员最高可月入百万,虽然不排除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保险行业暴利的一面。而且很多保险订单都是客户先付定金然后双方再签订合同,很多业务员都是昧着良心做保险,没有完全告知投保人所有的保险条款。但是保险意识这东西一时间也确实很难让投保人接受,所以保险销售才会这么难做,也就有随之而来的高薪。笔者的父亲就亲身经历了类似的事情,在一个身为保险销售员的亲友的推荐下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一份理财险,合同签订前,业务员说得天花乱坠,好像不买这份保险就是人生的一大损失,笔者的父亲始终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然而,公司经理为了快速拿下这笔订单,竟然提议让该亲友先为父亲垫付四千元的定金,这样一来,就成了"到手的鸭子"飞也飞不掉了,父亲就这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稀里糊涂被迫购买了这份理财险。当父亲仔细研究觉得并不合适的时候,已经过了合同中所谓的犹豫期,退保的损失惨重。一来不想承担损失,二来顾及到朋友之间的情分,父亲只好作罢。
总而言之,理财险不仅是消费者长期关注的热点,也是监管机构的重点监管对象,最终还需回归"保障"的本质。购买理财险是否能为投保人带来实际收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投连险的高风险高收益的双重性使得投保人的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适合追求高收益的风险型投资者;万能险风险小,且保费可根据收入状况随时调整,适合保守型的工薪阶层投资者;分红险以保险保障为目的,兼顾投资功能,投资部分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也属于较为稳健的投资。投资型家财险风险最小,属于典型的储蓄替代品,以略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吸纳巨额现金流,固定收益的做法也比较受保守型客户的欢迎。保险产品琳琅满目,需要大众擦亮双眼,根据险种的保费和基本保险金额估计最低收益率,并和银行利率作比较,从而才能确切得知在较长的投保期限内购买一份理财险是否有较高的性价比,要根据个人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看似受益匪浅的万能险,某理财经理分析,并不适合小额且流动性不足的客户购买。除此之外,要谨防保险业务员带有强烈夸张成分的推销说辞,有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和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不被一时的利益冲昏头脑,做一名理智的投保人,才能真正从保险中受益。
参考文献
[1]郑伟。中国保险业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02—01
个人理财论文 篇6
一、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股权分置改革和证券业务的创新,我国股市的结构性缺陷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市场的容量和交易量逐渐扩大,债券、基金和期货的品种不断创新,准入门槛逐渐降低。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相结合,使得人民币理财产品不断丰富和活跃,极大地增强居民理财的愿望和参与程度。
我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市场,外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促进了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实现了极大的飞跃,加上我国金融机构对个人理财业务软硬件的建设力度的加大,个人理财业务已经上升到了实质性的规划和操作层面,个人理财的发展趋势一片大好。
(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背景
第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财务的积累,我国的经济总体实现了快中又稳的发展,经济增长带来的国民财富迅速积累,对财富管理随之产生了客观需求,个人理财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第二,国家体制改革的完善,我国在就业、养老、教育和医疗体制方面的改革,逐渐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
第三,理财投资产品逐渐丰富,证券投资工具越来越多,股票、期权、基金、债券等,可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二、个人理财与证券投资基金
(一)个人理财产品的分类
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相对较短,收益率和流动性也较低,无法满足长远的投资计划。存款类产品,存款类理财产品主要就是指传统的银行储蓄类的产品,这类产品风险小,流动性强,收益率低,在个人资产配置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低。股票,目前股票投资这种方式正在兴起,但是股票虽然收益高但是往往也伴随着高风险,大幅度波动的股票市场是投资者都不愿经历的。期货、外汇和期权,这类理财产品的专业性较强,同时这类投资的涨跌幅度没有界限,在带来客观收益的同时很可能带来投资者难以承受的额巨大亏损。保险产品,保险规划可以降低家庭理財的风险。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包括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属于当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发展的主流,截至20xx年第一季度,总的发行规模8892.95亿元,同比增长127.74%平均预期收益率在4%~6%区间内变化,发展势头足,平均收益率高,尤其独特的优势。与此同时,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多元化组合投资逐渐成熟,个人理财市场上的投资者也日趋理性。销售渠道不断拓宽,服务和交易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运作日趋规范,符合我国绝大多数投资者的需要,但是证券投资基金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我国个人理财市场上的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配置同质化严重,投资策略趋同
我国的基金虽然形成了不同风险—收益特点的基金产品,但是受到证券市场发展的限制,各类基金投资品种选择的空间不大,导致资产配置同质化现象严重,投资风格相似。
(二)羊群效应
这一效应源于委托—代理问题,基金管理人由于能力不足或缺乏激励机制,不愿意财务积极的投资策略,在信息优势的作用下,反而会采用与其他管理人相同的投资策略和手段,所以基金管理人普遍采用保守型的投资策略,导致市场的“羊群效应”特别明显。
(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基金行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量大,但是各个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也造成了行业内的高端人才流动频繁,我国基金经历培养期短也直接导致了基金人才的低龄化和阅历浅,不仅缺乏从业经验,也缺乏扎实的研究功底。
(四)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
首先基金持有人大会形同虚设,逐渐失去作用。同时,独立董事作用不能发挥,缺乏独立性。
再次,基金激励机制尚未建立,造成基金管理人的收益报酬和风险责任的不对称。
最后,基金托管人无法实施独立、有效的监督。
四、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人才建设、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鉴于我国当前理财市场发展中重产品、不重理念的缺陷,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但是正确的理财理念也离不开从业人员的诠释和理财机构的宣传,所以,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培养和导入现金的理财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二)加强品牌营销,树立品牌意识
金融机构只有顺应投资者个性化和人文化的发展趋势,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才能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个人理财业务今后的发展自会更加趋向个性化,金融机构必须通过不断更新观念,进行制度和产品创新。
(三)发展理财经营模式
我国当前金融机构理财是国内理财的主要形式,机构理财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和机构理财人员缺乏独立性,导致理财服务质量和效果不佳。可以通过政策鼓励和逐步发展独立理财模式,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行业发展。
(四)完善基金运营机制
我国当前证券投资基金领域缺乏权威性的评估机构,这是造成当前行业监管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建立健全基金评估机制。同时,可以通过激发基金业的行业内竞争来避免产品同质化和投资策略雷同化的问题,最后,促进开放式的基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丛丛.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26):12.
[2]陈芳.中国居民个人理财的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xx(32):10-12.
[3]魏敏,田蕾.个人理财市场细分及客户群差异性分析[J].金融论坛,20xx(10):42-47.
作者简介:
曾丹妮(1996.12—),湖南省常德市人,中央民族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李佳(1996.10—),四川省南充市人,中央民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
奉依霖(1997.11—),湖南省永州市人,中央民族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个人理财论文 篇7
【摘要】中国加入WTO后,金融领域的限制逐步放开,同业间竞争加剧,银行传统业务利润空间不断萎缩,市场对银行产品进行创新的要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个人理财业务以风险小、市场广阔、利润空间巨大等优势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新宠,成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该项业务虽然已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但是由于政策限制,专业人才匮乏,微机软件和数据库等技术平台的建立尚不完善,以及银行自身客户关系管理及营销策略的滞后,使该业务在我国离步入成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银行只有按照营销管理的思想,以差别服务为特色,以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为依托,由银行专家型复合人才根据客户需求,对各种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组合和创新,规划出适合客户的个性化的理财方案,满足中高层个人客户资产增值、保值及安全、方便的投资需求,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的赢家。
【关键词】理财 个性化 专业人才
一、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中国的发展
所谓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利用其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运用各种理财工具,以帮助个人客户达成生活目标或投资目标而提供的综合理财服务。”
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个人金融业务仅涉及储蓄、代收代付等简单业务。1995年招商银行首先在国内推出集本外币、定活期存款集中管理及代理收付功能为一体的――“一卡通”,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个人理财产品的银行。之后,中信实业银行、工行、建行、农行等国内知名银行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个人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大多包括了存款集中管理、代理收付、理财咨询设计、存单抵押贷款、外汇买卖、单证保管、存款证明等服务内容。进入新世纪,投资工具日益丰富,金融领域的限制逐渐放开,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和深化,于是个人理财业务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站式”理财服务,“一对一”理财顾问、理财规划等专业理财服务。归纳起来,当前的理财业务主要包括四块:一是通存通兑、自动转账等储蓄服务;二是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个人融资服务;三是使用理财户头进行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交易的投资服务;四是理财规划服务。从以上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个人理财业务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国内银行业务正在由单一的存贷业务向多元化的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方向转变,由单一的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由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由无偿服务向收费服务转变。完成这一系列转变之后,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必将有飞跃性的发展,从而使银行的客户获得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二、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原因
1、市场潜力巨大,有待发掘。社会调查事务所公布的数据,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的专项调查中,77%的被调查对象对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需要个人理财服务,88%的客户表示愿意接受银行推荐的个人理财建议和方案。由此可见,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潜力巨大。从局部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高收入阶层崛起,财政部科研所课题组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10%的富裕家庭的财产占到了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与此同时,城市居民金融资产出现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户均金融资产最多的20%家庭拥有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值的比例目前约为66.4%。拥有50万元以上资产或现金的人约有三千万。这部分人已经或有可能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这些客户不再满意初级阶段的理财方式,即:将储蓄产品进行功能扩展,将存贷款进行产品组合,通过结算工具帮助客户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做法。他们迫切需要个人财务分析、产品组合建议,并希望得到及时获取财经资讯的服务。尽快设立理财中心,提供优质的满足客户综合理财需求的理财服务,银行才能稳定现有优质客户,挖掘潜在的优质客户。从而获得可观的利润。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将来高收入阶层都差不多是各个部门行业的高层和骨干,抓住这些客户对对公存款和贷款的营销必定会产生巨大的连动作用。
2、个人业务风险小、利润空间大。从发达国家银行发展的过程来看,商业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银行利润的增长点就会由存贷差转为中间业务收入。中间业务收入中占大头的就是个人理财业务。欧美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务产生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80、90年代发展趋向成熟。据统计,在西方国家,个人业务收入已占到银行总收入的30%以上。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约为12%15%。花旗银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业务总收入的40%来自个人理财业务。我国的发展趋势也与国外相同。近年来,随着利率的逐步放开,银行的存贷差利润不断缩水。另外,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变革,特别是国有银行通过改革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垄断走向竞争,再到现在要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一方面直接导致各行纷纷树立“存款立行”的原则,悉数使出浑身解数来拉存款,竞争导致负债业务的营运成本大量提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贷款等资产业务方面对优质客户争夺更加激烈,直接导致如去年各大行的贷款集中在一些垄断性的大集团行业,风险加大的同时信贷利率却不断偏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都大大增加。于是在个人业务发展大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积极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也是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发展个人业务有利于金融创新。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银行改革步伐加快,银行业的竞争势必愈演愈烈。而市场竞争者的不断加入,竞争手段的迅速更新,会使得金融产品的差异性日趋缩小。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金融产品提供方的银行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关键是要能够通过金融创新,向客户提供收益率高、风险小的产品,使民众切实感到有利可图。只有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市场。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商业银行研究并不断挖掘市场需求,度身定制理财产品与方案,不断满足、引导、培养特定客户群体需求的功能。此外,个人理财还更多的体现银行服务差异性、价值性的特质。个人理财业务正是以这种特质顺应了金融创新的潮流,促进了金融创新。反过来,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又推动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三、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1、分业体制限制理财业务的'发展。真正的个人理财,如在美国,指的是银行不断调整存款、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组合,以使客户取得最好的回报,每个人只要将自己的财产规模、生活质量、预期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告诉银行,对方就能为你量身定制理财方案,还代理操作,同时跟踪、评估绩效,并不断修正。即使是对理财一窍不通的人,只要委托了银行进行操作,也能获得理想的回报。而在国内,由于目前实行分业经营,金融业内按产业分业,即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分立为不同的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由专门金融机构经营。因此,除了存贷业务外,银行现在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实际上是不能代替客户来理财的。另外投资理财工具,包括期货、期权等避险工具的缺乏使理财的业务范围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银行本身的业务品种,包括存贷款、外汇宝、信用卡等等;二是银行代销的金融产品,如保险、国债、开放式基金等;三是通过“银证通”等渠道,实现客户资金在银行及股市账户的流通;四是多种银行业务费用的减免,如个人贷款享受优惠利息、国际汇款免付手续费等。很明显,大多数产品只是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理财渠道,客户若想实现资产增值大多还得靠自己。可以说,国内目前的个人理财离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还相去甚远。可见分业体制限制了理财业务范围的拓展,使银行不能全面整合各种资源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服务。
2、专业理财人才匮乏。理财师策划的方案比投资者自己做的方案收益更丰,这就是理财业的核心。而一个合格的理财师既要熟悉公司类业务,又要精通银行卡、银行结算、证券交易、保险、投资等零售业务,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经验和人生经历,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客户的资产状况和投资需求。但长期以来银行人员专业单一,一个对各项存款存期如何搭配非常精通的银行高手,可能对股票债券运作非常陌生,对期货常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保险公司推出的上千种险种进行熟悉了。另外,目前国内没有成熟的理财规划师培训体系,也没有完善的资格认证制度,理财规划培训比较混乱,导致理财规划行业鱼龙混杂,理财规划师水平亦参差不齐,此类人才奇缺。
3、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待拓展。由于个人理财在中国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因此相关的软件系统的开发,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平台的建立刚刚起步,还远不能适应理财业务提供个性化、差别化服务的要求。而且目前国内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有的投资渠道发展不够规范,有的投资渠道发展时间短,供依据的经验数据非常少,成为制约理财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相比之下,外资银行不仅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能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建立共享的客户档案库,对客户进行个性化服务,而且拥有遍及世界的机构网络体系,能实现国内外联行资金的自由划拨,可凭借快捷的资讯渠道为客户提供全球24小时金融市场跟踪服务。这种技术优势、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及其派生的服务优势中资银行无法比拟。
4、高端客户的流失。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到20xx年底,将在所有地区和币种上放开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限制。届时,中外银行对中国市场这个大蛋糕的抢夺势必更加激烈。而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参与竞争的重点就在以个人理财业务为中心的中间业务。与国内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方面都有一整套较为成熟的体系,加上他们多年来在这一业务领域积累的经验和在业内的声誉,外资银行的进入确实会给中资银行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而且,由于外资银行在中国没有广泛的网点,所以,争夺高端客户是他们的当然之选。高端客户首先是企业客户,其次是个人客户。外资银行几年前就获得了经营三资企业业务的权力,很多客户已经抓在手上。现在它们也想争夺中资大企业,但中资企业和政府以及国有银行系统之间有太多渊源,这块资源并不好抢。所以个人高端客户是外资银行寄予厚望的突破口。虽然由于我国目前对外资银行仍实行极为严格的业务限制,外资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空间甚至比中资银行更为狭小。但许多业内分析人士都认为外资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上将会不断有所突破,从而造成中资银行个人高端客户的流失。
四、对完善中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1、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应放宽对金融业的政策限制,为个人理财业务创造更合理的制度前提。逐步实行金融混业经营和利率市场化,使银行能够真正渗透到金融投资的各个领域,不仅经营传统的银行业务,而且还经营投资银行、证券经纪、保险、金融衍生业务以及其他新兴的金融业务。从而不断丰富理财产品的种类,拓展理财服务的范围,真正做到代客户理财,实现其财富的保值、增值。银行也不要因为分业经营的限制,就把思路局限住。应该广开思路,在一些法律未置可否的地方,设计各种各样的产品,进行金融创新。还可以尝试子公司分业经营,集团混业经营的金融服务集团模式,在进一步深化与同业合作的同时,逐步搭建完整、统一的个人理财综合业务平台。另外,个人理财业务的成熟和该市场的繁荣还有赖于建立健全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以有效防止因个人信用问题出现逃废债现象,使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培养引进人才。一方面银行应着力引进、培养和贮备一批既掌握银行的基本业务,熟悉外汇、基金、证券、期货和保险业务又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才。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响、忠诚敬业的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队伍。另一方面政府应为理财规划师业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比如设立准入制度,规定哪些人可以进入投资理财行业,他们应具备何种资格与素质。另外,理财规划师这个行业与其同业不尽相同,其核心概念是信用。因此需要建立自己的行业道德标准。投资者凭什么向理财师和盘托出自己的资产状况?凭什么将自己的血汗钱交给别人管理?又凭什么相信理财师的决断一定高明?这就需要信誉,需要建立在市场上的信誉。否则,其他将无从谈起。
3、建立更为强大和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平台。个人客户分布广泛、数量庞大、要全面掌握客户的立体信息资料,必须有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才能完成“海量”数据的搜集、加工、分析和存储。比如,消费信贷业务应用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科学的信用评估模型,大大提高了消费信贷发放前审查工作的效率,使客户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获得方便的贷款服务;再如个人综合账户和投资理财业务,都需要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和应用软件的支持。同时庞大的网络体系还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客户提供服务。要完善国内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我认为首先,应建立包含广泛信息的数据库。其次,应实现内部的信息共享,在内部互联网上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最后,应注意保持数据的时效性。在完善国内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相关理财软件的开发,注意在开发过程中结合国内客户的投资、消费特点,使理财软件符合中国市场的需要。
4、健全客户关系管理体制和营销策略。在客户关系管理上变账户管理为主为客户管理为主,实行客户经理制。每个重要客户都有专职的客户经理,为其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客户有任何产品和服务需求,只需与客户经理联系,如有必要,再由客户经理与银行有关部门联系处理。客户经理负责与客户的联系,跟踪客户的生产、经营、财务、发展等情况,协调和争取银行的各项资源(产品),及时了解并受理客户的服务需求,负责银行业务拓展、宣传以及信息收集。同时,与客户保持“连续关系”,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与交流。在此基础上建立与客户间的长期、互信关系。除此之外,银行还应进行合理的市场细分和有效的产品定位,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适合他们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银行服务由统一化、大众化向层次化、个性化转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个人理财业务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加入WTO后银行应对竞争的要求,也顺应了金融创新的浪潮,将成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个人理财市场,银行只有按照营销管理的思想,以差别服务为特色,以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为依托,由银行专家型复合人才根据客户需求,对各种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组合和创新,规划出适合客户的个性化的理财方案,满足中高层个人客户资产增值、保值的需求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的赢家。
【参考文献】
[1] 马巾英、罗华:商业银行建设理财中心的研究[J].金融与保险,20xx(2).
[2] 殷孟波、贺向明:金融产品的个人需求及其市场细分[J].金融与保险,20xx(4).
[3] 张广刚: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及其趋势[DB/OL].招商银行官方网站,20xx(1).
[4] 财政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与财税调节[N].经济日报,20xx-06-16.
个人理财论文 篇8
论文关键词: 商业;个人理财;理财风险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迅速增加和个人意识的增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受到体制和金融发育程度等方面的制约,使得目前我国理财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研究如何妥善地处理好在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风险问题,完善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商业银行对理财业务风险的管理水平,是保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理财业务在规范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
近几年来,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个人理财业务正在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个人理财,又称理财规划、理财策划、个人规划等,根据美国理财师资格鉴定委员会的定义,个人理财是“制定合理利用财务资源,实现客户个人人生目标的程序”。国际理财协会对个人理财的定义是“理财策划是理财师通过收集、整理顾客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倾听顾客的希望、要求、目标等,在专家的协助下,为顾客进行储蓄策划、投资策划、策划、策划、财产事业继承策划、经营策略等生活设计方案,并为顾客进行具体的实施提供合理的建议。”我国银监会在20xx年颁发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1]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风险及成因分析
(一)缺乏战略规划,导致决策风险
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面临的最重大的风险就是决策风险,它甚至影响着其他风险的产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客户需求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如果自身缺乏有效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和谨慎的风险意识,就会出现决策风险。银行以客户为中心开发产品、制定战略规划,第一步就是确定目标客户。目前,各家银行进行理财服务时,大都以高端客户为目标,为他们尽可能提供丰富的理财产品,而忽略了中、低端客户的理财需求,这导致了各家银行在战略决策上具有盲从性,缺乏足够的`市场研究,造成产品服务同质化,加大了决策风险。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造成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情况。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控机制正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内控执行不严格、人员业务能力有限,以及外部的欺诈加大了个人理财的风险程度。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控执行不严格,柜台人员和理财人员挪用或盗取客户资金的机会增加,或者为客户提供服务时代替客户操作,产生损失后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三)忽视信息披露,产生信誉风险
商业银行时下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其实并不规范,如果站在风险角度进行评估,可以说是透支银行信誉。部分银行对个人理财产品推销宣传中存在误导,夸大预期收益率;有的甚至将几年的预计最高收益累加;有的在协议中,重点描述了保证本金安全和高收益率,风险揭示过于简单。这些宣传有可能导致一般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忽视并低估了隐含的风险。并且大部分理财产品中,投资者无提前终止权,仅是银行保留了单方提前终止的权利,且缺乏协商与告知的程序,投资者很难行使应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员工的职业操守意识淡薄,引发风险
个人理财师的职业操守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银行理财服务的水平。现实中,个人理财师为追求业务的增长往往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会尽力向客户推荐当期银行的主打产品,而没有向客户揭示产品的潜在风险,或将预期收益宣传为保证收益来误导客户。这种强调保本、淡化风险的行为将给银行带来重大负面影响。而且,掌握着客户大量私人信息的个人理财师还有可能未经客户同意,向第三方泄漏客户的相关资料和服务与交易记录,使广大客户对银行各种业务的信任度降低,对银行造成不利影响。
(五)不能有效评估客户的个人信用,造成信用风险
目前,由于还没有完善的相关制度作保障,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并且在我国传统的“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下,许多消费者的信用记录还是零。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进行信贷服务时,客户基础信息的缺欠就加大了对个人贷款的风险评估难度。此外,个人理财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个人客户,银行提供服务的前提是能够以较低的了解客户的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如果成本过高,就会因为个人业务固有的分散性而降低业务收益,不利于规模经营。因此,银行不会花高额成本对个人信用进行全面评估。由于缺乏咨询和调查客户资信的有效手段,银行难以对客户的财产、个人收入的稳定性等状况做出正确判断,信用风险便由此产生。
三、我国商业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策略
(一)加快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针对的是个人,因此该业务的风险管理不同于以往,应当建立适应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银行应该意识到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多种风险,并在事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确定银行所能承受的风险程度,并且对应银行可承受的风险程度进行指标量化,针对不同的风险进行不同的风险限额管理。其次,银行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审核监督机制,保证银行各相关部门都必须在规定的限额内进行交易,以及各项操作过程的规范性。最后,银行应对理财产品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及时向客户提供银行所持有的所有相关资产的账单和其他有关报表与报告,完善外部的监督机制,从而减少风险。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理财人员素质
站在客户面前的理财师应该是根据客户实力和风险承受力,为其规划出一整套资产配置方案,将各种银行理财产品组合到一起,按照风险高低做一个理财计划。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项新业务,由于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服务要求高等特点,应加强对个人理财客户经理的培训和对业务高级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一支以个人客户经理为主的理财队伍,减少风险。个人客户经理制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了解银行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要掌握、、房地产等行业的相关知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人员具备理财策划师资格的人不多,且理财人员素质的提高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加强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个人客户经理培训体系,推动理财人员资格认证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法之一。此外,还应高度重视理财营销过程中的合规性管理。商业银行应禁止理财业务人员进行大众化推销;禁止理财业务人员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理财产品;禁止有意歪曲或隐瞒理财产品的重要信息。商业银行应对现有理财产品的广告或宣传的内容、形式和发布渠道进行全面审核[3]。
(三)加强员工职业建设,防范个人理财业务中的道德风险
防范个人理财业务中道德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尤其是个人理财师要有更为严格的职业道德操守。我国银监会20xx年9月29日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的第十九条就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保证相关业务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充分了解所从事业务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理解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遵守职业道德。”
(四)建立全面的信息披露制度,维护银行较高的行业信誉
银行应建立全面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客户应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而维护银行固有的较高信誉。在全面的产品信息披露制度下,银行要将对某个产品风险做定性和定量分析、采取的风险管理策略、具有可比性的数据提供给客户。对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难于定量的风险,银行也应当披露其检查、发现和处理风险因素的内部程序和组织机构。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所有可能影响客户决策的材料,销售的各类投资产品介绍,以及对客户投资情况的评估和分析等,都应包含相应的风险揭示内容。
(五)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有效评估信用风险
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是银行控制风险的前提保证,而体系的核心是个人信用制度。基于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专业的信用机构,银行为了化解信用风险,必须在其审批个人理财产品消费资格的过程中扮演好信用机构的角色。商业银行可以在其内部以信用卡个人信息资料为基础,将其他各专业部门保存的个人客户信息资料集中起来,建立全行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并建立信用缺失的预警机制。同时,加快建立国内各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信息的共享将使银行更加高效、准确地做出决策。[4]
四、总结
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虽然正在蓬勃发展,但它毕竟还是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风险和问题。如何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点,制定适合自身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风险防范对策,是当前商业银行应该关注的一个课题,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稳固发展的重要保证。市场风险是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风险。针对这一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在内部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围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理念、管理体系、管理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以改进。只有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2]李姝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J].四川管院学报,20xx(1).
[3]王守龙.现行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xx(20).
[4]吕全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与风险控制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xx.
个人理财论文 篇9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新兴业务,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潜在市场巨大,是银行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股市、楼市的风险加大;央行多次降息,使居民储蓄收益下降。具有批量大、风险中等、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特点的个人理财业务炙手可热,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竞相追逐的空间。面对新形势,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对农村信用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及分类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含农村信用社,下同)个人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理财顾问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
二、农村信用社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近些年,农村信用社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拓宽了中间业务的空间,拓展了资金运用渠道,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但纵观现实,新兴事物的发展,一方面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利的因素制约发展。
1、个人理财业务的金融领域创新不足。目前,农村信用社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主要停留在理财产品和服务层面,缺乏对流程、结构、组织、战略等方面全方位的创新,深层次的理财业务还无法开展。现有的理财产品几乎都是从传统的存贷业务分离发展出来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奉行拿来主义,几乎都是复制品,存在同质化、单一化,缺乏自主创新。投资领域无外乎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
2、个人理财业务的人力资源准备不足。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投资、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务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缺乏专业理财师队伍,理财人员大多由客户经理兼职,素质不全面,且大部分未经过系统培训。因此,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个人理财业务的系统技术支持不足。个人理财业务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财分析软件。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电脑网络和电子化服务还很不完善,ATM机数量少,电话银行还不普及,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刚刚起步,根本无法对应庞大的零售客户群体。
4、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风险认识不足。农村信用社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市场定位主要面向广大农村市场,个人理财业务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一方面理财机构不能替客户直接投资,也不能对个人资产进行全权管理,更不能代客实际操作,理财业务的风险必须由客户自己来买单。但是,农村市场的客户知识水平低下,观念保守,所受教育程度不高,对金融理财缺乏认识,对风险认识不够,一旦投资出现风险,就将责任归咎于信用社;另一方面由于普及性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加上农信社理财人员在宣传营销理财产品时,过分宣传产品的收益,对潜在风险揭示不充分,导致客户对风险与收益认识不足。
三、农村信用社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
尽管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然而从事物的.辨证角度看,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必然存在诸多利好的因素。当前,农村信用社可以充分利用网点优势、地缘优势、人缘优势,通过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实现内涵式的经营规模扩张,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盈利水平的目的。
1、优化理财业务人力资源,构筑人才储备金库。目前,农村信用社人员结构尚不能适应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优化人力资源,构筑人才储备库成为当务之急。应该从现有员工优选或从社会吸纳一批具有证券、保险、基金等方面的专业证书,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同时,要逐步建立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横向联合培训制度,对理财人员实行跨行业的岗位交流,使其尽快熟悉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各类业务,能够进行金融业务和相关业务的独立操作。
2、创新个人理财业务品种,延伸理财金融领域。农村信用社要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拓宽理财领域,丰富产品内容,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理财计划。以创新理财产品为支撑点,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信息、设备、人才方面的优势,做好理财业务技术性研究。提供关于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资产的最佳组合方案,设计适合农民的理财产品,针对农村居民的经济、生活和金融知识水平,开发符合农民理财需要和理财心理、操作简单方便且风险低、收益稳定、能随时赎回的金融理财产品。以银行卡为载体,对已有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借助多功能银行卡推动个人消费、外汇、证券、保险、基金、债券、代理收付、消费信贷等各种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3、完善理财客户信息资料,加大研发业务系统。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只有细分市场,充分掌握客户信息,开发配套的业务系统,才能进行产品的研发、创新,才能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个人理财客户信息资料。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客户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阶段中,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分类建立个人理财业务客户资料信息库。为理财人员提供必要的金融分析工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提供及时细致的全面服务,帮助理财人员快速满足客户的基本理财需求。
4、大力开发个人理财业务系统。农村信用社要集中资金开发相对完善的、与时代基本同步的、符合农村信用社实际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更新落后的硬件设备,增添新型业务机具,加快建立全国农村信用社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区域性、系统性联网,建立信息共享通讯网络,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尽快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利用网络技术,向个人客户提供以存款为基础的个人汇兑、结算、代理、投资、咨询、评估、理财等业务,真正为个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5、加强金融理财知识教育,转变客户理财观念。客户是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基础,提高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金融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是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良性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对客户进行教育,提供相关培训,构建业务咨询信息平台,提升其理解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的知识,树立风险意识,接受“买者自负”的理财观念。
个人理财论文 篇10
一、金融投资行为理论分析
金融投资行为理论悄然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其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促成了传统的力学研究方式向以生命为中心的非线性复杂范式的转换,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理论与实际的沟壑有了弥合的可能。金融投资行为理论以期望理论、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为其理论基础,并将人类心理与行为纳入金融的研究框架,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模型:
首先,BSV模型。BSV模型认为,人们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两种错误范式:其一是选择性偏差,即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这种偏差导致股价对收益变化的反映不足。另一种是保守性偏差,投资者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自己的预测模型,导致股价过度反应。
其次,DHS模型。该模型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类。无信息的投资者不存在判断偏差,有信息的投资者存在着过度自信和有偏的自我归因。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者夸大自己对股票价值判断的准确性;有偏的自我归因则使他们低估关于股票价值的公开信号。随着公共信息最终战胜行为偏差,对个人信息的过度反应和对公共信息的反应不足,就会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连续性和长期反转。
再次,统一理论模型。统一理论模型区别于BSV和DHS模型之处在于:它把研究重点放在不同作用者的作用机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认知偏差方面。该模型把作用者分为“观察消息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类。观察消息者根据获得的关于未来价值的信息进行预测,其局限是完全不依赖于当前或过去的价格;“动量交易者”则完全依赖于过去的价格变化,其局限是他们的预测必须是过去价格历史的简单函数。
最后,羊群效应模型。该模型认为投资者羊群行为是符合最大效用准则的,是“群体压力”等情绪下贯彻的非理性行为,有序列型和非序列型两种模型。在序列型模型中,投资者通过典型的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声,以及其他个体的决策中依次获取决策信息,这类决策的最大特征是其决策的序列性。非序列型则论证无论仿效倾向强或弱,都不会得到现代金融理论中关于股票的零点对称、单一模态的厚尾特征。
二、对金融投资者的个人行为分析
1。多为投机心理,短期行为严重
我国很多证券投资者入市并不是看重上市公司真实的投资价值,而是企图从中获取超额回报。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入市的主要原因是为通过股票的买卖价差而获利,这类人群多是为赚钱买卖差价进行短线操作;只有少数投资者进入股市是为了获得公司分红收益;38%的投资者因有闲置资金而,把股市看成是一个长期投资场所。高比例的企图赚取短期收益群体的存在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博取短线利润群体的过大是我国证券市场行情波动幅度。惊人的重要原因,这也是造成证券市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投资者入市动机上分析,就已经预示着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短期行为比较明显。
我国个人投资者更多的是短线投资、投机,而没有把股票作为长期的投资。另一方面,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诱发了一部分人的赌博心理,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由于证券投资者容易产生羊群效应,使这种市场短期行为具有很强的蔓延性,从而极大地加重了投资者孤注一掷的心理,一旦认为找到了机会,就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顾,冒险参与高风险的证券投资活动。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我国投资者的短期行为特征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冒险心理和投机短期行为。
2。投资承受能力差
调查显示,我国个人投资者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工资收入,参与证券市场的时间普遍较短,证券投资意识很强,但投资经验相对缺乏,股市投入占家庭金融资产比例较大,这充分说明我国个人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很弱,投资者对投资股市的.“情感依托”强烈。
3。对股票专业知识了解不足
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知识来自于非正规教育,主要通过朋好友的介绍、股评专家的讲解以及报刊、杂志的文章等获得;在做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大多依据“股评推荐”、“亲友引荐”,以及“小道消息”;在投资决策的方法上,两成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决策几乎不做什么分析,而是凭自己的感觉随意或盲目地进行投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过于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视对其他信息的关注和深度挖掘。大多数投资者在评价投资失误时,往往将失误归咎于外界因素,如国家政策变化、上市公司造假,以及庄家操纵股价等,而只有少数个人投资者认为是自己的投资经验或投资知识不足;大部分投资者对新出现的金融品种如开放式投资基金的认知程度有限。
三、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过多,政策因素、大户操作因素,这说明中国股市不符合经典金融理论对于市场是有效的基本假设;同时,投资者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符合经典金融理论中,投资者对于风险总是厌恶的基本假定:在收益时,股民表现出对已有收益的贪婪,以及赌博心理,而在被“套牢”时,又宁愿苦苦等待,以待反弹机会。这些特点都说明中国股民的投资心理符合金融投资行为理论的期望理论。
参考文献
[1]何问陶王金全: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及述评[J]南方金融,20xx,(12)
[2]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当代经济科学,20xx,(04)
[3]杨胜刚吴立源:非理性的市场与投资:行为金融理论述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xx,(01)
[摘要]金融投资行为理论基于心理学的原则,把金融投资过程视为一个心理过程。循着金融投资行为理论的思路,对我国股票市场进行分析,探讨金融投资行为理论对我国金融投资个人行为的影响。
个人理财论文 篇11
一、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概述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个人理财是指个人资产通过银行专家的理财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而个人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通过发掘客户需求,帮助客户分析自身财务状况,制定个人财务管理计划,并帮助客户选择金融产品的一系列服务过程。具体的讲,我国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就是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以自然人(或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包括代理投资理财、代收代付、代理保管、转账汇兑结算、资金融通、信息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对个人的金融理财服务仅仅局限于储蓄、代收代付等简单的业务。可是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以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最早推出的“私人理财中心”为开始至今的10年期间,在以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基础上,各家机构纷纷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和服务。20xx年6月,上海出现了以杨韶敏等6位理财员命名的理财工作室,这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在个人理财服务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几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经过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在纷纷设立,新的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地推出,国内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将该业务的开展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核心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单一,存在同质化
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尽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财品牌,如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品牌,中信实业银行的“理财宝”品牌,工行的“理财金账户”等。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多的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大都集中在个人信贷、代收代付、信息服务等基础性理财产品上,关于投资类理财产品相对较少,更谈不上结合客户的投资偏好和资金实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同时,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趋同现象严重,一家能做的.业务,别人可以很快“复制”,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产品,其他商业银行立刻就能跟进,尽管名目互不雷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各行间的差异就主要表现在代客理财的重点略有不同。
(二)金融分业经营的政策体制,限制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
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这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导致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因而,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
(三)专业理财人员的缺乏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业务,涉及到市场、资本、金融、投资、贸易、法律等各个领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全面了解银行个人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资本、证券、保险、投资、期货、房地产等相关金融知识,具有综合性强、灵敏度高、涉及面广等特点。但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个人理财服务人员,多是原来从事传统银行业务的员工,对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知之不多,文化素质也普遍不高,理财建议还只是停留在为客户提供储种选择、个人存单质押等与传统储蓄业务相关的服务上,而未能真正为客户提供适当的理财建议,不能让客户了解理财的核心和含义,只会让客户感到自己离理财服务越来越远。
(四)营销宣传渠道单一
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在经营管理上基本上都将对公业务和个人业务分开,在对外营销中,还是个人归个人的,公司归公司的,没有形成联动营销,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推介,仅限于柜台、少数的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室,分销渠道建设落后,未能将客户经理、物理网点、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种有形无形的营销渠道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难以形成交互式、立体式的营销网络。在个人理财服务方面所做的宣传,也极其有限,即使做了一些广告,也是零打碎敲,没有很好地策划。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一)理财产品以及服务多样化原则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不同年龄、职业客户,其理财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设计出不同的理财产品,并由单一的储蓄业务向多元化的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发展,不仅要提供银行结算、授信、咨询、代理业务等“一揽子”服务,还要提供保险、税务等银行代理的社会综合性服务,以满足客户要求的多样性。
(二)做好市场细分,实行差别化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为客户“量身定做”个人理财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能为自身业务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的重点优质客户。我们不仅可以根据客户收入高低进行市场细分,还可通过客户的年龄层次进行市场细分。在市场细分中,抓住目标客户群,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加强复合型个人理财人才的培养
个人理财服务是一项知识密集型产品,从业人员若没有丰富
的相关专业知识,是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因此,商业银行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和熟悉多方面金融业务的理财专家,他们具有相关的金融理论知识和财务分析知识,具有市场分析能力和市场投资技巧,在个人理财业务中,能够为顾客提出详尽具体的规划,并根据客户的实际财务状况、风险偏好、个人目标等因素,对投资工具的种类和投资的回报率做出详尽的分析说明,使理财服务能真正立足于理财。
(四)加强横向联合,降低分业限制影响
当前,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我国金融机构只能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及证券、保险业务,也就不能给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业务。因此,在这种形势下,银行应积极参与,加强与证券、保险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房产商、汽车商等高档消费品商家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设计更多适应理财业务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优势,依托信用资源,拓展基金业务,推进保险代理,加强银企合作,从而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新兴阶段,需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从单一的银行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转变,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通过一系列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为我国的银行业带来收益。
参考文献
[1]宋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xx,(1)
[2]刘珊,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J],价值工程,20xx,(2)
[3]孙艳荣,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6)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新兴发展的个人理财业务,本文通过对目前个人理财理念及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的研究,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此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个人理财论文 篇12
摘要:
投资理财专业学生个人理财方案设计实训,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指导课程,通过实训,学生在熟悉各种理财工具的特点和客户的基本财务状况、风险偏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理财工具设计出比较完善的理财组合方案。
关键词:
投资理财专业;个人理财方案设计;实训
一、理财规划方案范例:
刘先生夫妇年收入共12万,孩子10岁,教育年支出0.2万,现全家年医疗费用支出1,000元,每年生活费用支出55,000元,除社会医疗保险、少儿医疗保险之外,无任何其他保险。拥有固定资产自用房现值50万,银行存款现值1万,年利息收益率3%,开放式基金投资12万元,收益率预计6%。具体资产情况如下:
二、具体解决方案
根据结合财务指标表的数据,本案例的财务状况整体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流动性比率较低;家庭备用金不充足;家庭保障完善,投资收益单一且不稳定。另外,客户所递交的信息材料已剔除近期开支目标、三年后将增加孩子的教育支出,以及对夫妻双方父母的支出预算。我们建议因整个家庭财务流动性缺乏安全保证;对于意外事件发生的'保障措施弱;流动的闲置资金少,所以应有合理的资产优化配置方案,以增加流动资金比率,提高投资收益率,扩大投资收入。
(一)策略与建议
本理财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对现金流、资产负债情况以及投资领域的调整,达到合理配置家庭资产分配和金融资产结构,实现保值和增值,同时完善三口之家的综合保险计划。
1.现金规划建议
每个家庭都要准备足够的备用金,主要是用来应付诸如暂时性失业,突发事故等意外的情况而引发的现金需求。无充足的家庭备用金储备,会令家庭财务安全系数降低,建议增加结余比例。夫妇工作都很稳定,每年的节余比率达到0.54,因此建议以月支出的3倍金额作为家庭准备金,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随时取用。1个月的家庭月支出作为流动资金,以银行活期存款的方式来持有,以支付日常的生活开销;家庭月支出的 4倍作为预防性金额,以货币市场基金的方式持有,以便在可以随时取用的同时获得更高些的收益。
2.建立家庭保障计划
目前除孩子有少儿医疗险外,夫妇双方没有任何商业保险。从收入结构上看,夫妻双方工资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94%,也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致使身故或失能,将导致收入中断,给家庭带来巨大损失。一般来讲,家庭保险保障,虽然有社会医疗保险做保障,但仍建议增加夫妻双方购买一些保险产品,以为家庭提供全面的保障。具体建议如下:
3.资产增值计划
您是一位稳健的投资者,偏好基金投资。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对于这样不太熟悉或者没有时间关注金融市场的消费者来说,投资开放式基金是简单而有效的途径。长期投资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适当的选择即可。
4.遗产管理规划建议:
因夫妻双方年龄以近中年,建议提前做好遗产管理规划,以令子女受益更多。
(二)理财效果预测
增加备用金储备,建议拿出一定比例的金额增加保险资金投入,家庭保障会更完善更安全;投资股票、基金、债券,期货交易,外汇,结合经济环境部分的分析,股票市场虽步入低谷,但必会繁荣,绩优股和价值被低估的股票,相应的基金必然会带来客观的资本利得收入,外汇如日元等亚洲板币种会由于人民币升值也会带来收入。这样个人现金流量表更加稳健。通过现金余额的增加,会使客户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增大;金融资产的多样性会降低只有48%的股票所造成的风险,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益率。这样在负债没有增加的前提下,资产负债表结构会合理化,净资产额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从总体来看,因个人现金流量表更加得到稳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更加合理,客户财务状况必然会更加稳健。
个人理财论文 篇13
在当前负利率的环境下,银行存款一方面面临来自外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内部体系严格的存贷比监管,导致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大量发行理财产品进行存款竞争。因此,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推广力度。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晚,发展不规范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充分
目前公众对于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的疑虑大多是由于大量银行理财产品投向不清、信息不公开不透明造成的。不少银行的理财销售人员给投资者介绍产品时避重就轻,通常会重点强调产品的本金相对安全以及预期收益率可以达到的具体数据,而对产品存在的风险以及最终收益可能为零却提示不足,这种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不足很容易给投资者带来认识障碍。理财产品筹集的资金是投向股市、基金、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还是其他领域,一般来说消费者并不是特别清楚,而商业银行也不会特别说明在不同市场间操作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如果可以取得高收益又将伴随怎样的高风险。而按照国外的标准,理财产品销售时不仅要对投资方向等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说明,还要注明不同预期收益率的实现概率。在投资期内,银行也没有定期向投资者公布资产配置及产品收益的情况,并对产品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给予披露。而且很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宣传材料晦涩难懂,也没有提供必要的举例,除了存续期限、认购起点和预期收益能够容易理解外,一般的投资者根本就看不懂其它的内容。
(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少专业团队
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不但涉及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还需要经办人员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对从事理财业务的人员要求极高。虽然国内商业银行在建立理财中心后,也配备了理财经理来为客户服务,但是目前这些理财经理的专业性较弱,能具备上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较少。这也使得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一直停留在产品推销的层次,而不能提供专业的理财规划,给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带来阻碍。
(三)没有形成品牌,缺乏服务理念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的品牌建设方面的观念比较淡薄,对理财品牌的管理和维护不到位,从而使得理财产品在客户中的认知度不高。虽然受到国外银行营销战略的影响,国内商业银行开始重视理财品牌的创立,但是与国外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在理财产品品牌的传播过程中基本上是单向传播,并没有重视客户的反馈意见,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财产品品牌传播理念和传播体系。目前的工作人员单纯的将个人理财理解为向客户推销产品,至于风险的大小、理财计划的制定、投资规划的设立等意识较为缺乏,只将品牌营销作为工具技巧,忽视了品牌理念的注入与支撑,这也严重阻碍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只有把理财的理念、产品和服务结合起来,理财品牌才能深入人心。
二、深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机制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商业银行应坚持审慎、稳健的原则对理财资金进行科学有效地投资管理,将理财业务的投资管理纳入总行的统一管理体系之中。从事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在设计发售产品时,应向投资者全面详细告知投资计划、产品特征及相关风险;商业银行要定期向投资者披露投资状况、投资表现、风险状况等信息。发生重大收益波动、异常风险事件、重大产品赎回、意外提前终止和客户集中投诉等情况,各商业银行要及时报告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各家商业银行要真正建立起理财业务风险控制机制、理财业务的服务及投诉受理机制、人民币理财业务的信息披露机制。监管当局在下发的文件中明文规定商业银行需要于产品发行和存续期间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定期充分披露所投资的银行存量贷款的风险一收益特征及五级分类信息,在存量贷款质量发生重大变化时还要临时披露。监管当局还应建立对不执行相关规定的商业银行的处罚政策。
(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健全考核激励体制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大理财人员的培训力度,组建起一支具有专业理财知识和优秀营销能力的理财队伍。组织理财从业人员系统学习诸如证券、保险、期货、外汇、房地产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使他们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对客户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提供合适的理财方案。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娴熟的公关技能,而且具有相当的金融理论知识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对市场的极高悟性;有科学的决策能力,能够对市场上几类金融产品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根据客户需要选择理财产品;能够根据经济发展的走向适时调整理财策略和理财工具,完善理财计划。因此培养高水平的理财人员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所以商业银行要将培训形成制度,定期进行,不断更新客户经理和从业人员的知识,更好地适应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求。同时吸纳和引进专业人才进行产品创新、资产配置、风险估算等业务。
(三)树立品牌,传播理念
商业银行应该重视个人理财的概念推广和市场培育,引导客户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打造理财市场的专业品牌。注重银行品牌与理财产品品牌的结合,建立品牌的关联度,借助银行整体品牌促使理财产品被顾客认可,还能使顾客围绕理财产品加深对银行品牌的信任,从而提升银行整体品牌。同时充分发挥物理网点和员工优势借助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依托,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及多媒体服务中心”为服务载体,为客户提供“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理财服务。
个人理财论文 篇14
论文摘要: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推进综合化经营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手段。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具有以信托贷款产品为主导,产品呢预期收益趋向合理,分成服务体系开始构建等热点。产品风险揭示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以及粗放式发展等问题仍然存在。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重新考察和研判市场方向,发挥理财业务对经营转型的重要作用;打造卓越品牌形象与特色服务,获取客户的持久信任与忠诚;加大创新力度,探寻理财市场发展新空间;同时,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转变,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转变;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理财产品银信合作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使商业银行纷纷推行以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为要内容的战略转型,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环境的日臻完善为银行理财业务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个人业务有利于熨平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提升同业竞争综合实力,拉长盈利成长周期。然而,我国商业理财业务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并受到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进程及特征,进而对当前理财市场中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展开分析,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思路进行探索。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可以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其中,理财顾问服务是指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在理财顾问服务活动中,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及其动因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200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外币利率管理体制,为外币理财业务创造了政策通道,其后几年外汇理财产品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总体规模不大,没有形成竞争市场。2004年11月,光大银行推出了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阳光理财B计划”,开创了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先河。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推动人民币理财业务发展先锋的直接原因是,在当时信贷投放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定期储蓄存款占比较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能够增强其吸储能力,缓解资金趋紧压力。
2006以来,随着客户理财服务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面对存款市场激烈的同业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持续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和发行力度,不断丰富和延伸理财品牌及价值链上的子产品。以工商银行为例,2005到2007年分别(发行)销售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190亿元、755亿元和1544亿元,年均增速达185.3%;而2008年仅上半年即累计(发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54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5倍。凭借网点资源、客户资源、综合实习优势,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占据国内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可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是内在需求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转变经营模式、拓展收益渠道的压力,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唯有加快理财业务发展的创新步伐,通过负债结构与收益结构的转变,形成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的联动效应,才能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模式的演进
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初创期,投资方向基本为银行间国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初期的外币理财产品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则更为规范,客户资金与银行自有资金相互隔离。应该说,这一时期的理财产品与商业银行熟悉、专注并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依靠银行自身的平台就可以完成产品销售、资产配置、投资决策、清算分配等职能。
此后,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的走低以及资本市场的走强,商业银行纷纷探索新的理财产品运作模式。一是借助信托平台进入股票市场、产业投资市场。银行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将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则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股票和实业投资。在此种投资路径打通以后,理财产品形式上的.创新层出不穷,比如新股申购、信托受益权转让以及由债券、股票、信托融资等产品组合而成的资产配置产品等。二是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结构性理财产品,实现覆盖全球市场的投资管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打通了人民币海外投资的通道,扩大了资源配置的半径,理财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与利率、汇率、股指挂钩的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
1、信托贷款类产品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导
2008年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保持快速增长,单手资本市场大幅下挫,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银监会加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整改力度等因素的影响,理财产品的品种结构普遍发生显著变化。子2008年2季度开始,风险相对降低、收益相对稳定的信托贷款类产品大幅增加,并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在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如招商银行全年累计发行“金葵花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理财计划”和“金葵花招银进宝之票据盈利理财计划”两种信托贷款类产品宫674只,在其各类理财产品中的占比达到73.8%。其他各行也纷纷将信托贷款类产品作为理财业务推广的重点加以集中发行。如工商银行的“稳得利系列”、中国银行的“平稳收益计划”等。信托贷款类产品普遍具有投资标的明确、结构简单、期限多样、收益相对稳定等特点。从根本上讲,信托贷款类产品的内在特性符合当前阶段投资者、商业银行、借款人和信托公司等各方主体的利益。
2、公益性、专属性创新产品彰显理财业务价值
针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部分银行迅速反应,推出了具有公益性质的创新理财产品。例如,建设银行在震后第五天就发行了“财富.爱心公益类08年第一期理财产品”,将募集资金的8%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定向捐赠于四川灾区,并且该产品不向客户收取认购费、管理费等任何费用。此外,在教师节期间,招商银行还特别发行了“金葵花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教师专享理财计划”,在原有信托贷款类产品的基础上赋予了“尊师重教”这一更具意义的内涵。此类以慈善、关爱为主题的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思路,打破了以往理财业务同质化的常规,深化了理财品牌的内涵与价值,增强了客户的认同和忠诚度,并有效地提升了银行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对于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3、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更趋规范合理
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趋向于规范合理,与以往部分银行对新股申购类、结构挂钩类产品动辄给出40%或50%的预期收益率,甚至“上不封顶”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例如,光大已拿回国内“阳光理财同升21号”挂钩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8%、4.5%、1.45%三档;中信银行投资于新股申购和信贷资产的“全面配置计划0807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4.38%;而农业银行的“本利年08第15期基金精选型产品”,招商银行的“金葵花新股申购22期与套利理财计划”等均有给出具体的预期收益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受资本市场低迷以及“零收益”实践等因素影响,各个银行给出的预期收益水平更加实际与客观;另一方面,按照银监会要求,对于无法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各个银行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不得给出“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尽管有所回落的预期收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吸引力,但从根本上讲,科学的、与实际收益情况吻合的预期收益率将对商业银行及其理财产品的美誉度和客户信任度产生积极影响。
4、产品短期化趋势更为显著,期限结构日臻完善
与以往同类型产品相比,各银行理财产品的短期化趋势更为显著。以招商银行为例,其2008年所发行的全部理财产品中,期限在三个月(含)以内的产品数量占比达36.8%,期限在三个月至一年的产品占比达59.7%,而一年期以上的产品仅占全部产品3.5%。此外,其他各银行也注重短期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如工商银行“2008年第65期稳得利增强型信托投资理财产品”的期限为16天;中国银行的“博弈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分为14天、21天或1个月。在产品不断短期化的同时,各银行也注意产品期限结构的完善。以工商银行11月份发行的“稳得利”系列产品为例,其包含了29天、75天、90天、12个月等各种期限结构,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
5、理财业务分层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财富管理职能日益凸显
2008年来,针对中高端客户的专属产品不断增加,银行理财业务更加注重客户细分,财富管理职能日益凸显。举例而言,交通银行“得利宝新蓝58号产品”和“得利宝海蓝31号产品”对普通客户、交通银行客户进行了分层定价,产品预期收益与客户层次成正比。在交通银行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中,“交银理财”定位于季日均金融资产5万元以上的客户;“沃德财富”地位于季日均金融资产50万元以上的目标客户,并提供专属客户经理、专属理财网点、专享增值服务等。同样,工商银行也全面升级了“理财金账户”服务品质,定期推出“理财金账户”专属理财产品,并通过贵宾理财中心、贵宾客户服务专线、贵宾网上银行等各种专属通道,为客户提供全新的理财服务体验。各银行对中高端财富客户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市场细分能力的增强和分层服务体系的构建将成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石。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存在的问题
1、信托理财集合资金用于贷款可能引发潜在风险
由于央行对信托贷款利率下线没有规定,因此信托贷款可以规避商业贷款基准利率下限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另外,虽然从实质上看是商业银行对用款单位放贷,但由于信托贷款与信托理财资金不在商业银行表内核算,因此可以规避《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不用计提资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基于此,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开展了与信托挂钩的理财业务,筹集资金的投向基本上是信托贷款。
信托贷款对银行和信托公司而言,都属于表外业务,贷款的信用风险完全由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承担。在此情形下,银行和信托公司对借款人一般不会进行授信尽职调查,对贷款用途也不会开展相关的监测工作,特别是贷款大部分在异地使用,就更缺乏有效地贷后管理一旦用款单位出现还款风险,担保人又不能如期履行担保责任,将会给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银行也和信托业虽然对此不负有偿还义务,但也将面临系统性的声誉风险。
2、对客户风险提示及信息披露不充分
部分商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介绍和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未提供必要的举例说明。风险提示只是简单的列示。如对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的话语,未对铲平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详细的阐释。
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产品的理财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在将有关市场检测指标作为理财计划合同的终止条件或中之参考条件时,未在理财计划合同中对相关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做出明确的解释。
3、熟悉国际交易规则的专业人才异常匮乏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于一体化的形势下,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个人理财业务挂钩标的投资方向将主要向境外市场发展,其中主要投资产品属于衍生工具范畴,因此熟悉国际衍生品通行的交易规则、惯例是维护我国商业银行从事国际衍生品交易合法权益的关键之所在,但目前银行相关从业人员异常缺乏国际衍生交易经验特别是对国际规则的了解,更无从谈及灵活运用国际惯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营销宣传不够
个金融机构在理财产品的营销上基本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在银行营业厅里,都摆放着介绍理财产品的小册子或宣传纸,但缺乏特色产品和个性化方案,这同客户需求显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即使是一些不错的理财产品,实际上了解的客户也不多。比如,“千里马”、“红双喜”等投资分红险,其复杂的条款,常常需要推销员通俗化的解释才能让人明白,而各行却无人主动的向客户介绍。一些新国债、基金等的收益、风险情况也是客户所不熟悉的,单单看一看宣传册,客户根本弄不明白。
5、个人理财业务同质现象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的同质化趋向。在业务范围上表现为,把现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普遍缺乏更为细致的客户分层,无法为客户提供切合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在财务策划上技术人才的支持都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投资产品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从目前国内同业的情况来看,基础金融产品在同业之间相差无几,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定价无法展示出各商业银行的产品特色,同质产品的竞争完全体现为市场价格的激烈比拼,严重影响了理财市场的健发展。
同时,金融产品的复制特点加剧了这一现象,一家银行刚刚发出新的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能够立刻跟进,名目虽不雷同,但功能特点相似、投资收益相当,几乎是克隆。于是现有的个人理财产品基本都是保险、证券、外汇、基金等的投资组,缺乏特色。比如同一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会被几家商业银行代理,或者同一商业银行代理的几家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只是名字的区别,而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对个人客户而言,这些产品的确眼花缭乱,却缺少实际吸引力。
四、加快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对策
从长远来看,由于理财业务将国内居民财富迅速扩张而引发的对金融业务的外在需求,与商业银行利用金融创新实现战略转型和多元化经营的内在需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拓展空间。
1、发挥理财业务对银行经营转型及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作用
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推进经营转型与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有助于烫平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应对利差收窄的挑战并拉长盈利周期。首先,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能够提高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收益来源的多元化和收入结构的优化;其次,利用理财业务平台,商业银行能够实现与多个市场、多种业务的对接,并使之成为综合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和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若能与客户关系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与客户建立持久信任关系,成为客户完全可信赖的金融顾问,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优质目标客户的流失率,还将促进理财业务与储蓄存款、银行卡、电子银行等不同业务类别交叉销售和协同效应的实现,进而提升零售银行业务对经营利润的贡献度,增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打造卓越品牌形象与特色服务,获取客户的持久信任与忠诚
当前,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和可复制性。在这一背景下,只有依靠卓越的理财产品以及超越客户预期的特色创新产品及服务,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荣誉度,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产品和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超出。在品牌建设方面,需要商业银行持续地自身核心理财品牌加以塑造,通过准确的服务定位和文化内涵,与客户建立情感,从而赢取客户的忠诚和持久信任,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招商银行为例,其全部理财业务均冠以“金葵花”之名,经过持续不断的培养,更使客户自然而然低产生一种信任感,这种品牌形象是难以被同业复制的。
在特色产品及服务方面,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更新理念,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热点和焦点,必须增强响应能力,即使退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和信服务,从而获取同业竞争主动权。理财不仅是一项规划、一个系统、一种过程,更是规避经济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当金融市场繁荣时,需要通过有效的理财手段实现财富增长;而当金融危机到来时,则更需要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把握机遇,平稳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
3、加大创新力度,探寻理财市场发展新空间
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商业银行需要重新考察和研判市场方向,加大创新力度,为理财市场寻找新的加速器。货币政策的转向、相关监管政策的推出和调整以及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的实施,都为理财业务的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近期,银监会相继发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等多项政策,很多投资对象的价值将被重新发现,更多的市场品种将被发掘。例如,并购贷款类产品可能成为银信理财业务新的增长点。与传统的信贷资产类产品相比,并购贷款类产品将在投资方向、收益模式以及风险控制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此外,股权投资及PE类产品预计也将成为优化银信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银信合作层次的重要领域。此类创新将私人股权投资等纳入银信业务合作范围,打造个性比较强的高端理财产品,有利于银行与信托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品牌,进一步开创理财市场新的发展空间。
4、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转变,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转变
从国外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发展来看,理财业务并不局限于为客户提供某种单一的金融产品,而是根据细分目标市场以及投资者的财务状况、投资预期、风险偏好等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规划方案。尽管近年来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仍处于“关注产品胜于关注客户”的初级阶段,与理财业务全方位、差异化、个性化的本质内涵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长远看,国内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也应遵循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由单纯的产品销售向以金融顾问、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投资理财服务转变。
5、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应既包括商业银行在提供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主要风,也包括理财计划或产品包含的相关交易工具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银行进行有关投资操作和资产管理中面临的其他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方式和所开展的理财业务特点,制定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规程,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将理财业务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
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中,市场风险的防范于控制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首先应根据自身理财业务发展的特点,建立并完善理财业务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研发、销售和管理有关理财计划,必须配备相应的资源,具备相应的成本收益测算与控制、风险评估与检测,内部价格专一等的能力和手段,对需要对冲处置的风险要有具体的技术安排。在进行相关市场风险管理时,应对利率和汇率等主要金融政策的改革与调整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评估可能对隐含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和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