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观后感 书本

管理员

摘要: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1  风,温柔地拂过湖面,牵起了……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1

  风,温柔地拂过湖面,牵起了淡淡涟漪。

  原来我生活的土地上有那么多的故事与传说!《跟着书本去旅行》仿佛给我打开一扇探寻邛海的大门。一个说法是地震形成了邛海。据《西昌县制》记载县,“云顶初地震,县隐为污泽”,意思是说,一次地震的时候,西昌被水淹没,形成了邛海。相传,位于西昌青龙寺的黄葛树下,曾有一个梓潼县城被水淹没。但是口说无凭,随着镜头,驻足四大碑林之一的西昌地震碑林,却未曾寻见有关这次地震的记载,这说法也就无疾而终了。

  另一个说法“”交叉断裂说”,这个说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并且有大量证据可以佐证这个论断。这算是掀开邛海神秘面纱一角了吧?

  邛海历史很长,长到可以装下一个千年古都——邛都,可以装下来自宋朝的水;邛海历史很短,短到不见一季轮回,短到装不下一片枯黄的落叶。于邛都我是敬畏又好奇的。毕竟,谁能拒绝发生在自己家门口的历史呢?邛海的邛是什么意思呢?它既是一个古地名——邛都,也是一个古部落——穷部,又是一片水的称呼,也是一个山丘的名称。

  由邛都到邛海,再到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凉山人西昌人。 经过历史的洗礼,它变了又变,邛海变成了四川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变成了换水周期长达861年的一个湖。我们爱这湖,爱它清澈得可以看见水下成群的鱼虾,随波浪舞动水草,还有激起阵阵浪花的孩童自在戏水的一双双小脚丫…… 我在这里长大,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和贯穿了整个童年的欢声笑语。在这里,没有任何的烦恼,因为烦恼都被风刮到湖水里去了,多美好啊!突然忆及一个夏日的午后:阳光,花朵,树木,鸟鸣,清清凉凉的湖水,还有温温柔柔的目光。 假如我变成了邛海,那湖中水的模样,我要牢牢记在心中:倒映着天上白云、岸边柳树和那往来不绝的飞鸟的影,还有波浪与风儿合作的一幅幅瞬息万变的画卷。那岸边络绎不绝的行人,无数动人的歌声,无数祝福的话语,以及满湖水都装不下的愿望,它们守护了我们千年之久,我们亦守护了它们千年,甚至更久。

  邛海的水是文人硏的墨,邛海的人拿着毛笔,一笔一画书写了他们的历史。天地为卷,万物为语。

  我们与邛海,从来都是守护与被守护,又从来都不是。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2

  今天,我看了一个科教视频,名字叫跟着书本去旅行,寻访河西走廊——春风不度玉门关。

  说起玉门关,我就想起一首王之涣的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原我以为玉门关是一个用玉做成的房子。看完这个视频我才知道,玉门关是西域通往各地的门户,是运输和交易和田玉的一条通道。

  视频里的玉门关是在沙漠里,房子四四方方的,周围看上去很荒凉。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定很艰难。想想我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里,我要格外珍惜,好好生活。

  河仓城是粮仓,为烽火台的战士们提供粮食。在粮仓的墙壁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洞,原来,这些洞是为了保持通风,让储藏的食物不易腐坏。我觉得古人很聪明。

  烽火台是用来传递信号的。在没有手机、对讲的年代,它就是最先进的通讯工具。战士们通过点烟、升幡来告诉大家敌军的情况。

  我看到视频里的孩子们到玉门关实地感受了进关、出关。亲自体验了烽火台点火、升幡。我羡慕不已。通过看这个视频,我还知道了那些战士们守城的艰辛与决心,这让我感到很敬佩。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3

  今天观看了《古老的皮影艺术》视频,我从中了解到皮影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各地都有,但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它的音乐唱腔的风格和韵律都有所不同。它的发源地是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一千多年。在短片中有位汪伯伯,他是一位制作皮影戏的传人。经他手雕刻的皮影栩栩如生,不管是人物还是景物都非常逼真。有时雕刻一个人物需要几千刀,甚至上万刀才能完成。汪伯伯这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以前在电视上也看到过皮影戏表演,今天才知道皮影是用黄牛皮做的。而且背后需要制作人付出很多才能上台表演。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要了解更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它们传承下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4

  寒假,我观看了一档体验式教育节目——跟着书本去旅行。这档节目以课文或经典名著为线索,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节目中,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访各处文化古迹,我在跟着他们一同学习,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中国汉字起源——甲骨文的来源以及卧薪尝胆的故事。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龟甲兽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不过,到底是谁发现了它呢?

  原来,甲骨文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名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能这些当做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磨成粉末,直到金石学家王懿于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上发现了甲骨文,这才对甲骨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哦!要是没看这节目,我还不知道甲骨文到底是怎么由来的呢!通过这甲骨文来源的故事呀,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多增长点知识,不要像小屯村的村民那样,发现了怎么重要的物品,还傻傻的当作是龙骨,磨成粉用了。

  “卧薪尝胆”讲的是越王勾践的故事。

  当时,吴王凭借着自己国家强大,进军攻打越国,越国战败,越王被抓去当俘虏,吴王安排看墓,喂马这些下等人干的事给越王。越王虽然内心十分不服,但表面上表现顺从的样子。

  过了一段时间,吴王觉得越王忠心耿耿,便允许他返回自己的国家。越王返回自己国家后用稻草作床铺,每天尝一口苦胆,让自己不忘要报仇血恨,而且与老百姓们同甘共苦。

  十年后,越国在越王的管理下兵强国富,于是越王带兵攻打吴国,取得胜利。吴王在战败后因为羞愧选择了自杀。

  越王真是一个能忍辱负重,有恒心,有毅力的人。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得意时不能忘形,失意时,不能失志!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5

  今天我随书本旅行团一起来到了岭南,了解了传奇人物冼夫人的一生。

  通过苏轼的《和陶拟古九首其五》节选这首吟诵冼夫人的开篇之作,我了解了这位被收入正史并单独列传,致力于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伟大女性。在苏东坡的笔下,他高度称赞了这位立下不朽功业的冯冼古烈妇——冼夫人。

  巾帼英雄第一人的赞誉并不是凭空而来,这位女中豪杰用凤凰比喻再贴切不过了。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冼夫人并没有妇随夫姓,依旧被尊称为冼夫人,足以彰显了她在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杰出地位。在《隋书谯国夫人传》中我们了解到了一次改变历史的联姻——冯冼联姻。冯宝和冼夫人的联姻,汉族和俚族的联姻,开启了通婚的.先河,自此在岭南地区展开了双重统治,结束了政令不行的局面,造福了一方百姓。

  冼夫人的一生,以其卓越远见、智勇双全的胆识、非凡的谋略、果毅的决策,为国家的统一和岭南的安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更应该发奋图强,学习先人的忠良爱国、深明大义,使民族和睦的团结精神和爱国精神永远传承并发扬光大!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6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随着熟悉的童谣声响起,我们也开始置办年货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我们过年时都要准备年货,各地的年货也是多种多样的。美食是年货里必不可少的部分,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美食年货,不同地方的美食代表着不同地方的人们对年味的追求。

  年味,是从置办年货开始的,我已经想好春节要买哪些年货了。美食是必不可少的,水果、干果可以用来招待客人,当然我也是消耗的'主力军,还有窗花、春联、福字,这些也是必备年货。通过这期节目,我还知道了芝麻秸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货,人们把它扔在地上踩岁用,因“碎”与“岁”谐音,于是有着除去邪崇、祈求岁岁平安的寓意。

  希望大家都能准备好自己如意的年货迎接新年,希望我们新的一年过得红红火火!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7

  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在我国悠久绵长的灿烂文化中,名人志士的才智犹如星光至今仍熠熠生辉,为我们指点迷津,指明方向。

  今天随着《跟着书本去旅行》的步伐,我们来到了田忌赛马的马场,一场场精彩的赛马仿佛就浮现在眼前。孙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田忌赢得了比赛。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在劣势中找到优势,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懂得扬长避短。这里不光是齐国的都城,赛马的场地,也是现在人们探寻历史的圣地,在这里,让我们重温历史,那一幕幕仿佛就呈现在眼前。

  多想有一天我也能亲身感受这份不可磨灭的历史,一品历史文化中深厚的内涵!在这里我也要呼吁同学们要多学历史,因为她真的很震撼,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体验!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8

  今天《跟着书本去旅行》来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

  从视频中我感受到了唐朝都城长安的宏伟壮观。原来古代的长安城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八倍,好大啊!当时长安城分东市和西市,西市买国外的东西,东市买国内的'东西。所以什么东西都能买到。我真想亲眼看看当时热闹繁华的景象!

  从节目中我还知道古时为了保证城墙的坚固,还用到了糯米砂浆,历经几百年的风吹日晒,依然坚固无比。另外我还见到了古时的防御和攻击设施,处处体现出我们民族的伟大智慧。

  少年强,则国强!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会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9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寒假期间我观看了《岳飞故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期节目,看完之后我感触很深,久久不能忘怀。

  岳飞是懂得感恩的人,他少年时期就跟着周同老师学习箭术,与老师关系密切。老师去世后,因岳飞家中贫困,没有钱为老师买供品,于是岳飞把自己的衣服卖掉,为老师买供品。我们要向岳飞学习,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

  岳飞是一个孝顺的人,他在外打仗时也会挂念着母亲。当家乡出事后岳飞便一直派人去寻找母亲,他没有放弃过寻找母亲的机会,终于在第18次时找到了母亲,并把母亲接回了兵营。父母为我们辛勤付出,我们要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体会父母的不易。

  岳飞更是一位要求严格的人。他对自己、对儿子、对下属都严格要求,他与老百姓同忧同乐,一生功绩卓越,成为叱诧风云的英雄。这让我想到,平时父母和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都是对我们寄予希望,我们应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

  岳飞虽已逝,但精忠报国的故事依旧世代相传,精忠报国更是一面永不倒的爱国旗帜。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抓紧时间好好学习,立下远大的理想,将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报效祖国。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10

  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就学过一篇课文,叫做《难忘的泼水节》。在那时我就对泼水节这个节日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今天有幸在《跟着课本去旅行》中观看了介绍泼水节的视频,并了解了关于泼水节的一些知识。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在泼水节中谁被泼的水越多,象征着谁最幸福,也表达了傣族人民希望彼此平安幸福的`寓意,令人向往。

  在视频中我感受到了西双版纳历史的悠久,同时也感受到了西双版纳人民的热情和对水的尊敬与热爱。泼水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西双版纳人民对彼此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以后有时间,我一定要去云南走一走,去亲身感受一下泼水节的乐趣与祝福!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11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谁知道“阳关”指的是哪里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又有谁知道“玉门关”指的是什么吗?倘若不了解的话,那我们就一起“跟着书本去旅行”吧!

  提到玉门关,我相信有很多同学会和我一样有很多疑问。如:玉门关在哪个位置?玉门关生产玉吗?玉门关的墙面为什么是一层叠着一层的?

  其实玉门关是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必须经过的关卡而得名,这是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而它的城墙是用黄土,沙子建造的,因为当时没有砖头,只能就地取材。黄土和沙子一层一层的堆上去,虽然几千年过去了,有些破损,但是我们还能看见经历千年风雨的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指的是现在的甘肃省。具体位置在敦煌市西南方向的古董滩一带。西汉的时候,在我国的.西北部的关塞,而阳关刚好在玉门关的南边。古时候,南边为阳,所以取名为“阳关”。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很想“跟着书本去旅行”呢?这里有中国古代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一起去“旅行”吧!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12

  今天,我看了《跟着书本去旅行》第53集,跟随领队老师一起探索漫长的严冬之下,东北地区的人民创造出了的独具风味的美食。

  东北地区有冻柿子、冻梨、酸菜、豆包等许多美食,但我一直有个疑问:冻梨为什么是黑色的?了解后我才知道,冻梨在冻得时候会起一种反应,形成黑色素,于是梨就变黑了。除了冻食,节目中还讲到了酸菜,酸菜就是白菜经腌制后变酸,它的营养价值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在东北还有很多用酸菜做的美食呢!

  同样传统的美食还有豆包,东北家家户户都有的`美食就是豆包。这类黏食香甜不腻,热量高、耐消化,黏豆包更是因为其美好的寓意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些东北美食,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在寒冷的冬天温暖人心,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13

  自生命诞生那一刻起,人类就在追寻天空的痕迹。 他们追逐着飞鸟的羽翼,渴望飞翔的能力。人类与鸟从古至今、共生共处,他们崇拜那种自由的生灵,并渴望得到它们庇佑。人天生便是追求自由的,所以才会“化鸟为神”,在古籍上留下如此多珍禽异鸟的痕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循着历史的记忆,轻抚时代的产物。空旷的火把广场上赫然矗立着一座石刻雕塑,高空的柱顶,一只雄鹰舒展双翼怒目圆睁,振翅欲飞,用刀雕刻出来的石头纹理充斥着野性与自由的美感。凉山雄鹰,极具代表性的标志建筑,只要是见过它的人,都会感叹于凉山人民的奇思异想,折服于人类最原始的虔诚之意。在彝族人民心中,神鸟是能够预知未来,战胜邪恶的存在,所以就连他们的传统服饰——查尔瓦,也是仿照飞鸟展翅的模样来设计。高山的子民坚信获得神鸟的保护,信仰它、崇尚它,就能向往更高远的天空。

  光阴流转,季节更替,成群的候鸟从湖面略过,翅尖的羽翼撩起几朵水花。它们叽喳着、欢愉着,如同一阵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季风,从人们居住的上空飞过,从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飞过。在岁月里,西昌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一颗朴质却极热忱的心,为守护着他们的群鸟构建起一个美丽的家园。 回顾时光,追寻神鸟飞翔的轨迹,我们得以窥见几丝人与鸟之间最纯真的情感。拨开重重的绿叶,荡起层层的涟漪,用目光去捉“鹗”的身影,我们看它在林间飞翔,每一根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泽;屏住呼吸,去聆听一群迁徙而来的'音乐家最自然纯粹的歌声,去倾听这片名为“西昌”的土地上最美妙的音韵。静坐邛海边,零星几只紫水鸡浮在湖面。它们的羽毛是如金属般耀眼的亮蓝色,和水面青翠的浮萍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自然之景的油画。

  候鸟飞越城市的上空,一如千年前的今天。

  鸟儿们以日月为指引,跨越山川与河流。数以万计的生灵在大地上生存,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歌咏生命。可你听过“飞鸟扑火”吗?当人们欢歌庆祝、堆起火把的时候,明黄色、冲天的火焰照亮夜空,感叹其壮观的同时又会有多少飞鸟速失方向?当错将火焰认作太阳的候鸟们投身炙热时,你是否震撼深达灵魂?城市的夜晚霓虹闪烁,川流不息,高耸入云的大厦玻璃环绕,阳光闪过的时候,折射多少光耀眼的色彩。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奢侈,候鸟们却不知该何去何从,它们被刺眼的光芒遮掩了视线,在所谓的“光污染”中迷失了生存的方向。

  飞鸟穿越时光,折射独属于它们的剪影。人与自然的歌声,掠过水面,永不停歇……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14

  今天《跟着书本去旅行》的这一站,来到了有着长江北岸小江南之称的江苏省靖江市,这是一个充满了江鲜风味的临水小城。

  看视频,我知道了苏轼诗中的“蒌蒿满地芦芽短“的蒌蒿就是靖江应时的野菜,气味清香,入口清脆,所以当地人在春季有吃蒌蒿的.传统。

  我还知道了苏东坡诗中的河豚是一道美味的食物。苏东坡这个美食家,尝尽了人间美食,不论他走到哪里,都能随遇而安,自得其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跟着书本旅行,也许你会为看不到美景而遗憾,但是书中美景比现实中更多,更丰富,更迷人,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探索。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15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大家一定都听过凉州词吧!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叫玉门关吗?

  玉门关位于敦煌市区九十公里的戈壁中,如果再向西走,就到达了新疆,而新疆是盛产和田玉的地方,人们要将和田玉运往长安,玉门关是必经之路。

  古时候青少年都想要在边关保家卫国,为民造福。守护玉门关的将士很多,而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破破烂烂的小城,便是那时战士们的粮仓,我们如果仔细的观察,便能发现周围有大大小小的洞,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起到了通风的作用,让粮仓里的食物保持干燥,不会发霉变质。

  再往前走,我们便来到了烽火台,它像一条长蛇,一直延升到长安,我真佩服古人的智慧,他们用烟火的大小来说明敌人的数量,从玉门关到长安,传递消息只需要24个小时。

  虽然玉门关这里非常荒芜,但战士们却在这里守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敬佩他们,敬佩他们的无畏,敬佩他们的毅力,更敬佩他们勇于献身不怕困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