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各具特色 民居 教学设计

管理员

摘要: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作用  教学设计(Teachingdesign)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环节。  二、《各具特……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作用

  教学设计(Teachingdesign)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环节。

  二、《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精选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了解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2、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表达特点。

  3、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阅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并能较准确地加以表达。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做民居资料的收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我国民居的独特魅力。

  2、齐读课题。

  3、课文由几篇短文组成?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民居?

  4、朗读课前导读,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和学习方向。

  二、学习第一篇短文《客家民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教师做适当引导。

  以学定教。从地理位置、独特作用、特殊材料、奇特结构和文化特征五个方面对客家民居的特点加以分析、理解。(表格、重点句子见后)

  重点语句:

  a、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见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的特点,让读者感到它的壮观。

  b、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先祖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三、学习第二篇短文《傣家竹楼》

  1、过渡语:我们去云南看看清秀的傣家竹楼。

  2、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3、说说傣家竹楼给你怎样的感觉?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给你怎样的感觉?

  4、出示表格,明确学习任务。

  5、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完成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全班交流。

  重点语句:

  a、傣族人家至尽仍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b、“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展示课件,学生齐读该段。

  傣家人是如何建竹楼的?这体现了什么?(先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中柱一般是8根,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候,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体现了傣家人企求吉祥、平安、兴旺、和睦的民族心理)

  四、对比两篇短文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两篇短文,在描写内容和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异同?

  2、学生回答,教师做适当指导。

  指导方向:

  a、透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独特的魅力。

  b、两种民居的地理环境、形成原因、建筑材料和结构都不同,但人们的向往与追求却是相同的。

  c、两篇短文都用了一定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五、课堂延伸

  1、请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我国其他民居的资料做简单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关图片供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民居奇葩”——客家民居

  “绿色之家”——傣家竹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据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拍照侦察,惊讶地发现在我国福建、广东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筑,或圆或方,美国的间谍人员经过反复分析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从而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视。直到中美建交后,美国人才如梦方醒: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出示课件:客家民居图片)客家典型的民居。

  2、大家看它像什么?确实很有特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能以你的声音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样的民居?(重读“特色”)

  二、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出示课件:生词)认识这些词语吗?谁来读读?(一生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

  (一)客家民居

  1、课文大家预习得不错,那对课文的理解又如何呢?我们来看导语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谁来读?(一生读)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一生说)

  2、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奇特的客家民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

  3、交流

  (1)客家民居的特点

  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在学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的结构时,课件出示: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客家民居建造坚固,历史悠久)是啊,客家民居非常坚固,你从那些词中感受到了?带着你的理解练读这段话。找生读,评价指导。

  (2)了解了客家民居的奇特之处,那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它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呢?

  主要的说明方法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在闽西南……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形象直观)

  ③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4、总结学法

  (出示课件)刚才对客家民居的学习中,我们先是从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方面了解了客家民居的特点,随后有明确了课文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突出它的这些特点。

  (二)傣家竹楼

  1、对照客家民居的学习方法,咱们四人一小组合作自学一下傣家竹楼(出示课件:傣家竹楼图片),呆会儿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发言最精彩。

  2、交流

  四、课外拓展

  1、资料袋

  (1)同学们的自学效果显著,说明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下面老师提高一点儿难度,大家来看71页的资料袋部分,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资料,老师想请同学们当个小导游,你可以自创导游词,也可以把资料中的重点内容作为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其中一种民居的特点。先给大家一点儿时间小组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出示这种民居的图片)

  2、同学们的介绍很精彩,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各地民居的图片,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五、布置作业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富有特色的民居数不胜数,课后请同学们查阅更多的民居资料,与老师、同学共享。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⑵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⑶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⑷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研读,体会特点;深读探究,领悟方法;归纳总结,感受文化;拓展延伸,迁移练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关于各地民居,如土楼和竹楼的图片;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2、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资料展示,揭示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风俗各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2、出示民居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

  3、简介中国民居(见附录)

  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检查词语认读及理解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3、初步交流:

  ⑴交流阅读感受,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傍水而居。(或:绿色之家)

  ⑵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4、把握层次

  ⑴客家民居层次:

  第一段(1):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

  第二段(2):详细介绍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

  第三段(3):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

  第四段(3):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⑵傣家竹楼层次:

  第一段(1):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

  第二段(2):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

  第三段(3):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

  第四段(4):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

  第五段(5):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复习导入

  1、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说说“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2、交流:客家民居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傍水而居”。

  二、合作研读,体会特点

  1、划分小组,提出要求:

  ⑴分为“客家民居”组和“傣家竹楼”组。

  ⑵要求:先分读、议,再相互交流、补充。

  2、合作研读,完成表格:

  ⑴把“客家民居”组分为三个研读小组,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世界民居的奇葩——客家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⑵把“傣家竹楼”组分为三个研读小组,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傍水而居——客家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⑶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标注、整理归纳,最后填表格。各小组交流整理结果后,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3、全班交流,了解民居的特点。

  ⑴“客家民居”组的各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小组研读成果,小组代表发言后,先本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再其他小组补充。

  如:“客家民居”表格

  世界民居的奇葩——客家民居

  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⑵“傣家竹楼”组同样交流汇报。

  四、深读探究,领悟方法

  1、探究领悟——《客家民居》

  ⑴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⑵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⑶重点语句理解:

  ①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③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⑷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表达方法)

  例如,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⑸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依据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2、探究领悟——《傣家竹楼》(方法同上)

  重点语句理解:

  ①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②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五、归纳总结,感受文化

  1、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2、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傣家竹楼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吉祥平安、团结和睦、家道兴旺)

  3、总结表达方法: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4、归纳章旨: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说明文通过侧重描写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⒌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1986年4月12日开始至1991年4月25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23、普25、普26、普27,共发行21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2、拓展阅读: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见附录)

  3、布置作业:(选其一)

  ①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②假如年是小导游,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也同样生动地把你喜欢的民居的特色和风情一一向旅客们介绍呢?请你写一篇导游瓷。

  板书设计: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民居特点:圆形、八卦布局、设防火墙

  文化特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民居特点: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文化特征:团结和睦,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4

  课文分析: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

  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位置、作用、材料、结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

  (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教学反思: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在教学前,我只是对本课的大纲进行了认真地研读,看到教学目标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要求,而本课又是一篇阅读性的说明文,要求一课时学完。因此在备课中,在我指导学习完客家民居后,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傣家竹楼一部分,并进行课外拓展——请学生当导游解说资料袋中四种民居的特点。

  虽然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拓展,但语文课的味道淡了,更像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如果让我对教案的内容进行改进,我一定会在指导学习客家民居一部分时加入朗读指导,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相信学生会对客家民居的坚固和历史悠久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一段介绍各地民居的图片。随着图片,我们走进了民居的奇妙世界,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6个民族。有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表现在民居上更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2.师:我们来学习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

  走进文中介绍的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中去,看一看两个地方的民居能让我们感受到些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3.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两个地方的民居给我们留下的初步印象。可以说是零零碎碎的,现在王老师要把大家分成八个小组,如果在相应的时间里面,你们完成了一个民居的介绍,可以接着学习另一个民居。每个组长手里有两张卡,组长负责把你自己读到的关于民居的特点读给成员听,组员交流讨论,然后发挥你们集体的智慧,运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民居的特点,组长负责记录下来。明白了吗?

  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师:(材料特点)是的,这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建成的房子非常的坚固,据说,这样的材料建成的房子从来没有坍塌的情况,反而听说地震过后,过一段时间,他们居然自动的弥合了。你们说神奇不神奇?这个特点概括的很好,还有什么特点?客家民居“奇”在何处?

  师: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可见,它的悠久历史,这也正是客家土楼坚固的特点。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出这些特点的?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①列数字-通过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准确)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形象直观)。

  无数的游人参观了客家民居之后,他们都说是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一样神奇。

  6.客家人如何用民居来反应出他们的地方文化特征呢?(幻灯表格)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师:和睦相处、勤俭持家,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客家民居的体现。这么多人聚居,居然井然有序,毫不混乱。这也是客家先辈对文化的崇尚。正是这样的一种文化,造就了客家民居如此独特的风格。怪不得被誉为是——世界奇葩。

  7.师:“奇葩”如何理解,知道“葩”是什么吗?

  那么奇葩就是——稀奇的罕见的

  师:那么客家民居就是——罕见的民居,稀奇的民居

  (二)傣家竹楼

  1、师:傣家竹楼的研究成果来亮亮相。

  环境优美,“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可以看出环境十分优美,看见全部用竹子造成的竹楼看出四周围的环境很优美,一个“绿”字概括了傣家环境的特点。

  2.师:不仅仅是一个绿色的世界,在里面也非常的舒适,惬意。

  这样的建筑又显示出傣家人怎样的文化特征?

  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可以看出傣家竹楼非常明显的文化特征。

  3.师:哦,文中有一个词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傣家人的文化特征。“一家盖房,全村帮忙”,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傣家竹楼的体现。

  师: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大家能从写法上看看作者在描写两个地方的特色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a、相同点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都采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手法。

  2、两篇短文都讲了民居的形成原因。

  3、两篇短文都通过民居,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b、不同点

  1、开头不同,客家民居是写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芭”。而傣家竹楼是写身临其境的感觉。像一位导游,把我们带到了绿色世界之中。

  2、民居形成的原因也不同。客家人是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所以形成了营垒式住宅;傣家人是为了防酷暑和湿气,所以建造了风格别致的傣家竹楼.

  3、结构、建筑的材料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

  客家民居给人大、坚固,材料独特;傣家竹楼给人清新闲适的感觉。

  无论是哪种风俗,都不外乎像文中提到的,“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他们的祖先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幸福。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

  课后自由组团,推举一位导游,相信在你们中间会出现一位:“客家熟,傣家通”的好导游。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教学反思:

  在教学之初我先问了几个学生,他们快速说出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和民风民俗,因此,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学了解。

  教学中我重点指导了《各具特色的民居》这部分的学习。

  首先我让孩子们扫读写客家民居的部分,找出这部分的中心段。孩子们很迅速找出了“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然后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奇葩”,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接着,我让孩子们围绕“奇”去体味课文。孩子们从客家民居的地理位置、材料、作用、文化特征这几个方面去认真朗读品味了课文。

  孩子们的观察比较仔细,介绍某个方面的特点比较具体。但是在孩子们的小练笔中我发现孩子们的介绍比较枯燥,不能应用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孩子们的习作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啊!这个任务也是任重而道远啊!

  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太集中,对于这种说明性题材的文章,如何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是我下一个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聊聊我国的民居,你们都知道我国都有哪一些有特色的民居呢?(生交流)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特点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2、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画出了他们怎样的特点?

  师:老师在下面看见咱们同学都找得非常好,那你能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客家民居──宏伟壮观世界民居奇葩,那么“奇葩”是什么意思?坚固

  傣家竹楼——别致美观绿色之家

  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么,让我们再次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细细地体会他们独特的风格吧!(课件出示民居图片)

  三、小组交流了解民居特点

  1、老师这里有一些自学的要求,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活动。(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小记者调查

  这是以小记者的身份,来到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做一番调查,调查的内容就是老师发给你的表格(一)小组同学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民居进行讨论交流,并把表格填好,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两个都做。

  (2)笔者座谈会

  这是一篇介绍民居鲜明特色的说明文。文章的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作者也用到了很多的说明方法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的,你们可以选择表格(二)来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小导游解说

  如果让你来当导游,你会如何向大家介绍呢?“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呢?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好导游词。

  (4)旅游观光

  这是你参观完“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之后,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你们还可以以其它的形式来展示一下他们独特的风格,小组同学任选一种形式学习,老师给你们十五分钟的时间准备,待会儿咱们各小组上台展示一下,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设计得好,展示得好。

  2、各小组交流准备

  3、全班交流,了解民居的特点。

  4、师小结:同学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了解得非常清楚,听了你们的交流,我们真是感受到了走进了客家的历史与生活,走进了风格独特的傣家竹楼。

  四、课外延伸

  1、其实除了这两个典型的民居外,我国其它地方的特色民居,请同学们仔细来欣赏一下,体会它们的独特之美。

  2、师小结: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他们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后同学们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民居,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等等,下节课我来一个“观光多姿多彩的民居”综合实践课,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大家介绍。

  教学反思

  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一、对教材的把握不深入,不熟练

  自己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够深入,课文的内容也不是很熟练,以致于在学生进行自学交流展示的时候,学生已经找出了列数字的句子,其实自己的意思是让学生再找出打比方的句子,而说成了是继续找“列数字”的句子,使学生显得很茫然,不知从哪儿入手。一是因为教材不熟练,二是因为紧张吧!

  二、对学生的指导、评价不到位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反思一下自己,我觉得课堂上对学生点得不到位,自学的方式也没有跟学生交代清楚,指导的方法也少,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显得很被动。就是有一些同学交流得不错,自己也没有激励起学生向上的动力,总之,学生的参与不是很积极、主动的、活跃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到没有学生学不好的,只有老师导不好的,教不好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努力弥补自己的这方面的不足。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各具特色的民居》

  拓展文章《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说明文及说明方法也有了认识,但对如何阅读同主题的一组文章还较为陌生。教学时,要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表格汇报习得学法,在群文阅读和比较阅读中进行学法的迁移运用,并引导学习对比阅读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民居建筑特点,感受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2、进一步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3、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各民族的民居特色及民居文化,并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在厦门旅游时导游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人造卫星在福建山区拍到了一群或圆或方的不明建筑物,形状酷似核反应堆和导弹发射装置,这使得美中央情报局大为恐慌,以为中国正在大规模发展核弹,后来还偷偷派人来中国调查。你们知道他们拍到的是什么吗?

  出示:客家土楼的图片

  过渡语: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民族不仅饮食、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建筑也是各具特色。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以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主学文,明晰学法

  (一)学习“客家民居”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内容。

  预设:

  建筑特点:

  (1)营垒式:建于偏僻山区中的防御性,可见所处环境和民居特色有直接关系。

  (2)突出重点词读,感悟写法:

  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从中感受到列数字的表达方法,使内容更有说服力,更准确。

  “夯筑”中的“夯”字(夯,会意字,上大下力,使大力气砸实)联系土楼经过无数次地震安然无恙加深体会“坚固”。

  (3)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雄伟壮观。

  从中感受到打比方的表达方法,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土楼的造型。

  出示土楼图片,直观感受其布局的的独特。

  师小结:这样特殊的建筑材料,这样奇特的建筑风格,历经几百年岁月洗礼而安然无恙,难怪作者说: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指名读)理解“奇葩”一词。(客家民居是民居中一朵罕见的花)

  一起赞叹的读一读: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生齐读)

  文化特征:

  过渡语:客家文化是土楼的灵魂,一齐走进它的历史和生活。

  (1)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联系八卦布局,感受传统文化的智慧)

  (2)比如承启楼大门上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楹联文化是客家人传承儒家思想的最好诠释)

  (3)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客家人聚族而居,人口众多,却能人人平等,和谐相处)

  小结:这样淳朴的生活方式,这样丰厚的文化积淀,不由让人心存敬仰,难怪作者说: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出示,回溯再读)

  3、总结学法:抓特点品文化找方法

  【设计意图:以主问题切入文本,突出学习要点,使教学不蔓不枝。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抓住“营垒”“夯”“葩”体会民居特点,并在分享交流中总结学法,为下文的“放”做铺垫。】

  三、群文阅读,迁移运用

  过渡语:领略了土楼和竹楼的魅力,我们再来研究其他民居。

  1、看图猜民居,学生根据兴趣分为“傣家竹楼组”“陕西窑洞组”“北京四合院组”)

  2、小组合作,按照学法批注阅读,完成表格内容,小组代表上台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2、名言背诵(一):

  漫步在傣家竹楼,满眼绿意,你会感觉到美的节奏和韵律,所以德国的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出示,生读,试背)

  【设计意图:群文阅读,进行学法迁移,力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自选分组、合作探究、代表上台,成员补充订正的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分享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提升阅读能力。】

  四、比较阅读,感悟方法

  1、过渡:了解了四种民居,对比一下四篇文章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出示学生填写的完整表格)

  师生小结:读同主题一组说明文,就应该从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比较中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写说明文也是如此,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通俗形象地把事物特点说清楚。

  2、名言背诵(二):

  客家土楼讲究的是“平等”,而北京的四合院讲究的是“长幼尊卑”。所以美国的莱特说:“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出示,生读,试背)

  3、仿写名言:

  出示老师仿写的名言:建筑是地域文化的名片。

  你能用一句简短的话写出对建筑的理解吗?请写在课本上,别忘了署名。

  4、诵读小诗,升华情感

  男女生分读:

  福建的土楼,

  诉说客家人的奇彩;

  北京的四合院,

  演绎王者的气派;

  傣家的竹楼,

  旋转孔雀舞的裙摆;

  延安的窑洞,

  演讲伟人的豪迈……

  各具特色的民居,

  凝聚着,

  民族团结的历史和未来。

  【设计意图:整体回顾四篇文章进行横向对比,引导学生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名言背诵、仿写,加深学生对建筑的理解。将课文内容改编小诗配乐诵读,进一步感受民居中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激发探究欲望,延伸课外:

  1、学生上台展示课下搜集的民居资料,交流分享。

  2、教师展示一组民居图片:恢宏气派的乔家大院(山西民居代表),干阑式建筑的湘西吊脚楼,中西合璧的广东开平碉楼,同为“碉楼”但风格迥异的藏族碉楼,被称为“古民居艺术宝库”的宏村民居(徽派民居代表)等等。课下继续阅读研究,探寻她们古老而神秘的魅力。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8

  课前准备

  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

  布置作业: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通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了解客观民居以及傣家竹楼的建筑特色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来表现事物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比较、分析,理解不同民族的建筑特色。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特色建筑的热爱和赞叹。

  重、难点

  与关键了解客家民族以及傣族竹楼的建筑特点,体会祖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1、词语卡片

  2、课件(各具特色的民居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初识民居

  1、出示课件,说说你认识哪些民居。

  2、教师介绍:民居是人们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使用。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天我们就认识其中两个。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师:画出不同的语句,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与同桌交流。

  闽:福建省的别称

  粤:广东省的别称。

  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营垒:军营四周的围墙。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出示课件。

  3、回到文中,把难读或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三、自主研读,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2、教师指导,出示课件,让学生注意观察,再进行研究。

  (1)、研究内容:

  甲组: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乙组: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2)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逐项解答。而后同桌合作,加以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画主要词句、标感受、列题纲等方法。

  3、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的结果,达成共识。

  四、反馈交流,了解民居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建筑成因: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偏僻、边远的山区,为防盗版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建筑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成土楼。

  形状结构:土楼高15米,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形成圆形,宏伟壮观。

  文化内涵:两三百人聚居一楼,不分贫富、贵贱,平等分房,和睦相处,勤俭持家,追求吉祥,幸福与安宁。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建筑成因:居住地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竹楼有利于防酷暑和湿气。

  建筑材料: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楼板或竹篾隔层,屋顶用草排、木片或瓦片覆盖。

  形状结构:竹楼呈正方形,竹篱围着,分上下两层,结构简单,十分宽敞,别致美观。

  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架楼仪式如过节般热闹,请唱曲子,祈求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3、角色体验,练习表达,组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为大家介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以深化了解。

  4、教师小结:傣族人民常年居住在竹楼里,树满寨花满园,与自然合为一体,是多么幸福。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世界民居奇葩,它们就像地下冒出的蘑菇,又同自天而降的“飞碟”,是那般宏伟壮观。客家人平等聚居,和睦共处的淳朴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品读句子,感悟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列数字:墙厚1米,高15米

  (2)、打比方:“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

  (3)、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

  (4)、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5)、作比较:“……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六、课外拓展,迁移表达

  1、出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特色民居的图片或资料。

  2、出示课件,让学生说一说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七、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展示、介绍的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民居,是我们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求发展的历史纪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向爸妈介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后反思: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关注到本课是一篇阅读性的说明文,要求一课时学完。因此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将主要地时间与精力,放在学生自学了解、合作探究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建筑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法上,并进行课内深化——请学生当导游解说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以及作了课外延伸,模仿课文自主交流其它的民居。虽然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拓展,介语文课的味道淡了,更像一节统合实践课。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还是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