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每一年,无论是接哪个班,都会遇上一些学困生,这往往是我最伤脑筋的事。对他们,平静时,苦口婆心地劝说,烦躁时,喋喋不休地抱怨,生气时,会毫不留情地训斥……结果,学生信心全无,往往破罐子破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想教你的“头脑迟钝”的学生学会思考,那就请你把他们领到思维的源泉那儿去,那里会展示出现象的链条,一事物的结果成为另一事物的原因。
思维过程缓慢的学生,当他努力用思维来把握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住几样事实、事物和关系的时候,他就是在受到一种无可取代的思维训练。问题在于,在各种现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好比在儿童前点燃起思考的火花,它们会刺激思维过程活跃起来。只要点燃这种火花,儿童就想知道得更多,就想更深入地思考新的现象。这种意愿、愿望就是加速思维过程的活动性和推动力。
这段话,我在深深地思索着。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对待这些学困生的呢?他倡导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他说:我们的崇高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个专业,这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正像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一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应该是完整、有自尊、,充满自信的、个性洋溢的人。我们要用真诚和爱心去呵护他们,激励他们。这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对待学困生,更要有细心和耐心。
一、目标激励:
目标层次化,对班级中各类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从而对学困生产生激励鞭策作用。
二、尊重激励:
教师对学生尊重,能使学生产生满足,愉快的心理体验。公正、平等地对待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真正使阻力变成了动力。
三、情感激励:
学困生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因此,要转化他们,必须大力进行感情投资。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有感情,才会听取老师的教诲。
四、榜样激励:
学困生一般比较注重具体的,实际的东西,对老师空洞的说教,常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所以,单凭说理是难以见效的。要注意在本班级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但进步较快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做,不仅促使这些学生加位努力,而且也使差生看到进步的希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宣传榜样,树立典型,对学困生的教育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五、表扬激励:荣誉是人自尊心的需要,恰当而又适当地给学困生生以表扬和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激发荣誉感和进取心。在平时,我们要多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并不是一切都坏,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有的虽然纪律观念淡薄,但能积极劳动,不怕苦,不怕脏,带头完成任务;有的对班集体不够关心,但常常能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我们对学困生凡有积极行为和进步表现的,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学困生的进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第一次听说《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在备考招教,学习外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时得知。这名字一听就是教师应该细品的书籍,想着考上招教,第一个要读的就是它。没错,现在的我,就陶醉于此。
刚开始,接触此书,看了前3节,第一感觉就是好深奥,好难读,好抽象,有种在看半文言文的意思。因为它不仅仅需要去看,更多的是去品,去思考,去回味。看到第4,5节,爱了,写得真好,真得很有信服力。看完之后就觉得“确实如此”“是的是的”,它的理论思想很强,是那种站在教育制高点,给出的一条条教学建议。值得思考回味!
作为教育学典范之作,它当之无愧!然而,联系如今的教育形势,却未必能够大胆采纳。理论是指导,而实践才是硬道理。当然实践离不开理论!
由此,我决定,仔细研读每一条教育建议。切实与教学实际相关联,转变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毕竟,要想教得好,首先知道如何教,怎么教最好!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不禁思想豁然开朗,更感叹他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让我们终于找到了基础教育的源头。他生活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们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渴的灵魂,像与我们面对面交谈,针对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庆幸自己拥有它,犹如一杯浓茶,品一口浓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我想他会一直是我教学中的良师,工作上的挚友。下面我就谈谈感触最深的几点:
第十八条: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书刊的兴趣。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当然,阅读能力不可能是天生具有或自然形成的。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惟有在阅读各种文件或书籍报刊中练习。”小学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阶段,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不待教师教,自己能读。
第五十三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巧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回顾我们的教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学习各种生活和社会经验,学会学习。学习,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意味着教室里的书本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包括情感、态度和生活技能的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和真理权威的传授者和代言人,他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提供帮助的专业人员。在现代社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什么、怎么学和什么时候学方面,应该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责任,教师或外界的过分干预,会使学生的内在的快乐、冲动、情感产生混乱,削弱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由此可见,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
第七十五条建议中《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我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家是个好孩子。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不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叉,请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学生做错,我就在题目旁边打上问号,并告诉学生:“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给你打分,你再努力点,一定得高分。”学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错误,还想出了正确答案,那种自豪感是从来没有过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啊,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期望被鼓舞,被鼓励的愿望,学生更是如此。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可以发现,越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关心度就更大,这可能会变成他们向前进的动力。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未读这本书前,我是抱着“啃”硬骨头的心态,打算去“啃”这本书的。因为,一直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貌似所有的“家”们的学术著作都满纸理论,很难读懂。打开书,却发现其实不然。开始几篇就深深吸引了我的视线,说到了我的心里。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剖析了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到无可救药,因而老师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强调了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在文章的最后,分享了他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小秘诀,就是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进行脑力劳动!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本篇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完成学校各项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文中那位用一辈子来备课的历史老师,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窗,使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本书中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他能结合儿童学习的规律,举出实际的例子,深入浅出地指导老师们在每一个学习细节上应该如何处理,关于本书的阅读还在进行,关于教学的思考还将继续。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最近读了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读后感到了作者对教育实践的思考真是字字珠玑。下面就感触最深的几点,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一、“后进生”工作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有的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面对这样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从来没有给他们补过课,他认为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课上没有掌握教材,而他只是教孩子们阅读和思考。
对于“后进生”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开小灶单独补课,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其学习动力。“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不妨也来尝试一下“第二套教学大纲”的做法,使学生通过阅读而思考,让思考变成激发智力的刺激,防止死记硬背,他们思考的多了,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就会越多,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二、年轻教师的学习
我们经常抱怨工作紧张,没有自由时间,也就为自己的懒惰,为自己不看书找借口,时间像海绵里的水,要看我们怎样去挤,愿不愿意去挤,我想我们总还是能够找到时间,来逐渐地、一步一步的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的。作为年轻的教师,我们应该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
三、作为教师应该是个多面手
上师范时,学校开设课程是相当多的,除了基本的语数英外,艺术课也开得非常正规,比如:美术课上要学素描、国画、简笔画,音乐课要上视唱练耳、钢琴等,当时只是认为学好这些就是为做美术、音乐老师准备得,直到参加工作,才认识到其实不然,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这些艺术,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挥手画出能形象表达课文内容的一幅画或带着学生去聆听那些和内容相关的乐曲,这又是何等的美妙,学生把老师作为崇拜的偶像,愿意跟着我们学,师生关系也就拉近了。
四、关于读书的思考
1、读经典,尤其是语文教师,像王菘州这样的深度语文教学者,他们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虽然我们现在上不出这样的课,但是也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这是我们的职业特点决定的。经典的东西历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所以我们读唐诗宋词、汉赋元曲;读魏晋风度;读屈原、李白、苏轼、曹雪芹;读歌德、泰戈尔、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因为我们要站得高,才能把生命读得开阔、豁达;才能把人类优秀文化传授给孩子们。
2、学习方法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现代学习理论及方法方面的书很多,应该认真读一下,对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自身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很重要的。
五、善于积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所以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本学期,我计划分三类几下自己的读书收获:第一,文章或者书籍的脉络,这是对所读内容清晰和宏观的把握。即使将来此书此文不在眼前,你也可以凭着脉络把它回忆出来。第二,文章精彩处。第三,读文章时的所思所感。把当时与作者的思想的碰撞,及时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