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口课件 导语: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高中地理人口课件,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 1、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1999年10月……
高中地理人口课件
导语: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高中地理人口课件,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
1、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总人口60亿;目前,我国总人口约13亿。1950年至2000年,亚洲人口数量增长最多,非洲人口增长率上升最快。
2、人口增长模式(三种类型)
(1)原始型:高出生率(3—4﹪)、高死亡率(3—4﹪)、低增长率(约为0)
(2)传统型:高出生率(3—4﹪)、低死亡率(1—2﹪)、高增长率
(3)现代型:低出生率(1﹪)、低死亡率(1﹪)、低增长率(<1﹪,甚至负增长)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为现代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并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一个国家和地区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
二、人口的迁移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有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人口的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保证人口能够获得最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条件,该国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a、资源(最主要的因素,木桶效应);b、科技发展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会适当提高,成正比);c、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d、地区开放程度(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2、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前者: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后者:最适宜养活多少人
4、各大洲人口迁移:北美洲(战前、战后迁入);南美洲(战前迁入,战后迁出);欧洲(战前迁出,战后迁入);非洲(战前、战后迁出)
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
1、城市外部形态的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集中式(团块式):多在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城市连片分布(如:成都、合肥、华盛顿)组团式(状):有几个片区组成,各片区受河流、山岭阻隔(如:重庆、浦东新区) 条带式(状):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城市沿主要交通干线发展而行成(如:兰州、延安、西宁、洛阳)
2、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功能分区:
⑴利用方式: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⑵城市功能分区:①住宅区(特点:最基本、最广泛的利用方式,占城市面积的40%-60%
趋势:a、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b、位置上出现高级住
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背向发展)
②商业区(特点:a、占城市面积较小,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
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b、大城市中心形成中心商务区)
③工业区(形成:因工业生产的集聚效应与工业运输量大而形成;
特点:
a、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与保护城市
b、工业区趋向沿交通干线分布是为了交通便利)
3、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
⑴小城市:级别低、数目多、相距较近、服务范围较小、服务功能较少
⑵大城市:级别高、数目少、相距较远、服务范围较大、服务功能较多
4、城市化的概念、标志:
⑴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⑵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最重要)。
5、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三个阶段
⑴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在25%-30%以下),发展缓慢,出现问题:各功能用地混杂布局,功
能区分异不明确
⑵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在30%-70%),发展迅速,出现问题:劳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
困难、环境恶化等
⑶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在70%以上),城市化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问题:大城市中心空
洞化、逆城市化等
6、城市化的动力:
⑴推力: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①劳动力过剩;②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③自然灾害;④医疗、
教育条件差)
⑵拉力:吸引人群到城市的因素(①城市就业机会多;②社会福利条件好;③文化设施齐全;④医
疗卫生条件好;⑤交通便捷)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影响土地质量;③影响水体;④改变太阳辐射等⑵对城市环境的污染:①大气污染;②水体污染;③噪音污染;④固体废弃物污染
⑶发展目标: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城市
8、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⑴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速度变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⑵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目前速度加快,城市发展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