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教育质量与成本管理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质量成本管理 论文摘要:从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和教育产出三个方面对高职教育进行质t分析和成本瞥理的思考,以达成在整个商职教育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有机结合。 在我国高教改革的浪潮中,高等职业技术……
关于高职教育质量与成本管理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质量成本管理
论文摘要:从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和教育产出三个方面对高职教育进行质t分析和成本瞥理的思考,以达成在整个商职教育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有机结合。
在我国高教改革的浪潮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大众化的主力军,但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教育质童问题。例如专业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需要,教学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不合理、培养方式落后,管理观念和体制滞后等等。要解决高职教育质量问题,教育投入是必需的,但不是充分的。因此,我们要引进成本管理的机制。对高职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教育消耗,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科学管理工作,充分挖掘降低成本的途径,减少不合理支出,以最少的教育消耗培养出最佳数量和质的高技术人才。
一、教育投入:质量与成本的统一
教育质量是教育成本实现的关链,没有一定质量的教育其成本是很难实现的:教育成本是教育质量的基础,没有一定的教育投入,教育的质量也是难以保证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密切关注教育质量与成本,关注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变化。如果我们能够降低教育消耗成在教育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教育成果,提高教育质,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然会提高教育投入的收益串。
〔一)投入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我国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无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是比较低的。传统的`高等教育投入,一直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投入方式,只注重投入量的增加,并不注重投入产出的比例变化。这使本来就投入不足的高职教育,产出就更少了,鉴于我国高职教育粗放型投入方式造成的巨大的资源浪费,改变粗放型投入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最迫切的问题了。
〔二)投入方式转变的可行性
改变旧的粗放型投入方式,采取提高“投入产出比率”的集约型投入方式,关键在于高职教育投入方式上引进市场机制,用市场手段来科学地瓦置教育资源,国家则对其保持有效的宏观调控。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投入的来源方面。改变过去单一的财政拨款型投入方式,采取多种投入方式并存,实行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即不仅包括政府和社会的公共投资,也应包括企业单位和个人及其他方面对高职教育的非公共投资。同时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投资主体投资办学的积极性,以形成一种多渠道筹集资金,多种力量投资办学的新体制和新格局。
2在教育投入的管理体制上,应合理发挥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投入调节和引导作用。同时。要强化高等教育内部的管理,引进竞争机制。采取聘用制,提高教师的实际收入水平。
3在教育投入的利用上,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努力实现高职教育产业的规模效益。提高办学规模的方法,一是各类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势互补,精简机构,减少冗员。提高师生比例,充分发挥现有学校的教师和校舍、仪器设备、图书资源等方面的潜力:二是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基础好的重点扶持,对一些办学效益极为低下的学校,分别采取“关、停、井、转”的方式,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二、教育过程:多元主体的统一
教育过程是保证教育质量的中坚环节。在这一复杂峋系统中,要把握来自各个方面的力。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理顺各个环节的关系,以避免出现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成本的增加。
(一)办学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所有制成分的多元构成、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高职教育的多元办学主体地位日渐明朗。以政府办学为主,政府、企业、学生家长共同投资,共同参与办学,分享教育投资利益的多元办学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政府是投资办学的最大受益者。教育的产出最终是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企业只有参与到投资办学中来。才能更好地把学校人才的培养纳入自己的轨道,以缩短岗位适应期。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而学生家长参与办学,更加增强了学生与家长的一种主人翁的贵任感和自豪感,使学生以更积极的面貌投入到学习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更大地获得投资回报。因此,办学主体间关系是平等、互利、互动、协调的社会伙伴关系。而这种关系的产生,不但使教育的成本大大的降低,而且积极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的质。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理顺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加强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才能逐步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效益。
1、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院教务部门必须制定一套完整、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关于专业、课程建设的意见,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等等。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保障有章可循,遥免出现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以增强教学的质,减少教育的成本。
2、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
由于管理工作策杂,信息量极大,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可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一些程序性工作如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管理等都应借助计算机辅助管理予以解决。管理人员可以集中加强非程序性工作,解决非程序化决策问题,这样既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又能降低教学管理成本。
3、师资队伍
在高职教师的培养上,到底是学校自己培养,还是到企业去聘请?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走出去,请进来”。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教师到企业、到工厂、到第一线去培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聘请专家、工程师、高级技工等企事业单位一线的优秀人员到学校进行教学。口号是喊出来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有许多的问题和阻力。如“走出去”后使本来就紧缺教师的高职院校如何城补缺漏?“走出去”后教师的待遇和职称与未“走出去”的教师如何进行区分?“请进来”的教学人员教学水平如何?如何协调好“走出去与请进来”的中间环节?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应如何解决提高教学质量与加大教学成本的矛盾?我们认为,政府在教育投入和确定学费标准时,要考虑到高职教师培养的成本。在这样的前提下,学校理所应当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的制度和完善教师评价、聘用、报酬制度。
4、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有没有特色,能不能实现培养目标,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那么如何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使农大幅度提高成本的同时又提高实训质量?我们认为,各高职院校走联合、共建之路。甚至可以设想由省教育主管部门与企业、劳动主管部门举办大型大类的实训基地。该实训育,系统地对毕业生进行技巧训练。鼓励并带动毕业生共同搜集就业信息,满足大多数毕业生的信息需求,使就业信息渠道更加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