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柯维。该书是福布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眼,我以为它是教导我们……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柯维。该书是福布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眼,我以为它是教导我们如何变得高效率的七个习惯。直到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本书有多么的珍贵,在我看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讲的不是七个习惯,而是高效能人士的人生框架。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认为人生的成长有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依赖期意味着我由别人照顾,得失成败由别人负责负责,就像小孩子成长依赖于父母一样;到了独立期人就成为真正的自我了,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也有权选择。互赖期与独立期的不同在于合作,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来共创前程。本书里面把问题分为了三种: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行为有关的),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们行为有关的)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独立期便可以解决我们可直接控制的问题,而到了互赖期便可以解决我们可间接控制的问题。而大多数其实在很多方面仍然处于依赖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便是我们教导我们从依赖到独立,从独立到互赖的有效工具。本书前三个习惯教导我们怎么独立,后三个习惯教导我们怎么互赖。
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积极主动是成为真正的自我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积极主动并不是指三分钟热情,积极主动要求我们做出的选择总是基于原则和价值观,这就代表我们做出的选择必须带着我们自己的思考,积极主动要求我们从内而外的改变自己,在我们以后做出类似的选择时,不管我们的情绪怎么样、所处的环境怎么样,只要原则没有变,选择总是不会变。那什么是原则呢?
说到原则很容易把原则和行事准则弄混了。在我看来原则乃是做人的根本,而行事准则则是人基于自己的原则来做出的选择。在我刚看完《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那段时间,我陷入了一段时间的迷茫期。如果仅仅只是照着书上那么所说的那么做,真诚的为别人着想,学会微笑我都能做到,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作者例举的一些名人的人际交往的行事准则,最开始我只是盲目的模仿他们的行事准则却发现我越来不像我自己了。我深切的知道书上的人在人际交往的时候会怎么做,那么我自己如果面对相似的情况我会怎么做呢,我真正需要的不是把那些人的做法给模拟出来,而是深入的探究那些真诚、学会微笑的原则,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原则然后在生活中把自己的原则体现出来,这样才会形成我自己人际交往的行事准则。
在我看来,处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20多岁,往往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原则更没有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或者说还处于依赖期。在我刚来东北的这段时间,我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作原则。我工作的格外努力,因为大家都很努力;我也过得格外开心,因为大家都很开心。不管给我安排任何事,我都可以做好。
但如果没有任务,我都会感觉坐立不安。更让我烦扰的是,我讨厌和人争吵,如何遇到与人意见不同的话我会纠结半天。我真正开始发现自己原则并明确自己原则的时候是我开始看了一些四书五经的时候。人要活的真实,这便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人一旦不真实,便会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对善的理解有偏差。这也意味着我们要活的真诚、诚实,遇到错误便要勇于承认,别人的错误也要敢于修正、敢于指出,一切尊重内心真实的想法。《吸引力法则》里面有条规则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我们过去创造的,我们未来的生活是我们现在创造的。而中庸之道便是不偏不倚,不走极端,这种调和。这个世界只接受那些一点一滴的努力,一点一滴的慢慢成长,这便是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习的意义。
慢慢形成自己的原则也会感受到生活的意义。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的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做事有没有基于原则和价值观。消极被动的人做事往往基于环境和情绪,又往往受到环境和情绪的影响,看起来情绪波动大,做出的`选择也摇摆不定。在我看来,想要成为积极主动的人,前提便是发现自己的原则,把自己的原则思考透彻。只要做事一直基于自己的原则,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
第二个习惯是“以终为始”,以终为始认为任何事情都是两次创造出来的。
第一次为领导,第二次是管理。领导即做事之前先想象要做成什么样子,实现什么东西;管理则是不停的督促自己,为了就是把事情做成自己领导的时候想象的样子。想要完成一件事情这两者缺一不可。在我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下载了一个健身软件叫“keep”,我开始练胸肌,练腹肌,也练腿,也跑步。在我刚开始健身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锻炼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以后要把自己锻炼成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身材,有什么样的身体。胸肌不必太大,有就行了,腹肌一定要明显,更重要的是,让身体变得更好、更强壮。
一直到现在已经近两年了,我在keep上的锻炼时间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2000分钟,也练成了自己想要的身材,而一直有鼻炎、身体不好的我。也因为跑了一年多的步,一直锻炼把鼻炎治好了。这仅仅是“以终为始”在锻炼计划方面的运用。任何事情,包括我们的现在做的工作,我们以后想成为的样子,甚至是我们的人生都需要先“领导”出来,然后再“管理”自己去努力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我之前的思考的比较片面,我时常思考自己以后锻炼要成为什么样的身材,我也时常思考自己以后工作要做的怎么出色。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人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工作,除此之外的还有精神,心灵和情感。把身体,精神,心灵,情感都能达到独立才是全面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定下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点点的约束自己,向着目标前进。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讲这个习惯开头的一段话:“如果你现在正在参加自己的葬礼,那么在别人的眼里,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强壮、坚持、出色、有亲和力、有领导力、真实、务实、做事分主次、有责任感?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所想出来的其实都是我自己的原则或者我想有的原则,这也是我以后想成为的人。而这个习惯也是我需要多加思考的习惯。
第三个习惯是“要事第一”,单单看这个习惯的名字我们都知道要把那些又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去做。
但生活中,这些事情往往是极少的,在没有那些又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存在的时候,我们真正重要的事情有哪些。书里面提到了两个问题。
1、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使你的个人生活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2、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使你的工作局面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稍一思考就会发现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来改变我们。
积极主动里面认为我们所关注的事物便是我们的关注圈:健康、事业、工作、子女、军事等等,而关注圈内我们个人能力之内的便是我们的影响圈,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便能使影响圈不断扩大。前两年的时间我每天健身,学习写日记,反思自己,跑步也开始练字,很多时候在微博上看到别人某件事做的出色自己便也开始尝试,每天都安排的很满自己却很累,效果也不显著。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真正能让我变得出色的是什么,我发现并不是那些练字、写日记和锻炼,那些自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并不是重点。真正能使我出色的除了我的思考,还有我所从事的行业。
我喜欢琢磨编程上遇到的问题,分析逻辑上会存在的问题,目前来说,我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才是我现在应该专注的所在。“积极主动”和“要事第一”两个习惯结合会有闪亮的火花。怎么样提高我的编程能力,怎么样提高我的工作能力,怎么样提高我的学习能力,怎么样提高我的软件测试能力,怎么让能更清晰的思考等等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些才是我目前的要事所在。
以上三个习惯便是来解决我们可以直接控制的问题,也是人由依赖迈向独立的关键所在,要是能把这三个习惯做到极致人就可以说是成就了自己了,人生有目标,生活有原则,做事有主次,且能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圈,不断的成长下去。可以说是获得了个人领域的成功了。但这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终点所在,从几百万年前人类开启认知之后,真正让人类登上食物链顶端,获得现在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人类之间的合作。一个人打不赢一头狮子,但是一百个人却可以打赢一百头狮子(《人类简史》)。正是因为人类之间的合作的功效,团结合作能让个体发挥出1+1>2的作用。所以个人领域的成功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我们最终是要获取的是公众领域的成功。
获取公众领域成功的三个习惯分别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双赢思维”是合作的基础,不可损人利己亦不可损己利人,一切合作的基础都是利人利己。“知彼解己”是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规则是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所在。知彼解己认为有效人际交流的前提就是要深入了解彼此,应该时刻想着先理解别人,这就需要学会聆听,甚至我们作出的回应也是为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别人。而“统合综效”的目的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统合综效是与人合作的关键所在,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统合综效需要我们接受各种各样奇怪的想法,也需要我们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三个习惯是获取公众领域成功的关键。
第一眼看到双赢思维的时候我都感觉眼前一亮,我自认为没做过损人利己的事,却做过一些损己利人的事,后果则是自己对别人不会过意不去,却会对自己过意不去,反而会压抑自己的内心。而双赢原则认为合作只要不是利人利己都可以不合作,合作的基础就是利人利己。“知彼解己”我觉得是增进人际交往关系最有效的办法。其实细细思考会发现这一习惯有很深刻的人生智慧在里面。我一般和别人聊天喝酒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我一直说,别人一直听着。一般人聊天也是这种情况。因为我们根本不需要别人说话,不需要别人的意见,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倾听者,哪怕他一句话也不说。
“知彼解己”的习惯就需要我们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充分的聆听,充分地理解别人。而“统合综效”不仅仅是要接纳各种奇怪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追求一个集体畅所欲言的讨论,发散思维,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让合作更加高效。我觉得“统合综效”所倡导的也是一个合作中极好的氛围。
其实大致把这三个习惯一看就知道怎么做,因为这三个习惯都是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我之前也看过很多增进人际交往的书,也一直在思考人际交往的本质在于什么。在我看完《人性的弱点》我在思考人际交往的原则的同时,我也在思考人际交往的关键是什么。有一天我发现其实两个关系很好的人长时间不见面其实根本不会影响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真正影响两个人之间关系的是再次见面的交往。那个时候我初步看到了一点人际交往的本质的端倪。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认为人际交往的本质就是情感账户,就像是银行存钱一样,不过把钱换成了情感。你对别人或者别人对你真诚,鼓励,友好,善良等等都会增加你和他之间的情感账户余额,而你对别人或者别人对你猜忌、谩骂等等都会减少两个人之间的情感账户余额。情感账户余额越多,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越好。这便是人际交往的本质。情感账户余额越多,便越容易获取公众领域的成功。
想要最终获取公众领域的成功需要一步步的脚踏实地的坚持和努力,也需要足够的耐心。我在大四那一年我开始看静下心来看《中国通史》看了一个多月,从大三开始跑步跑了两年到现在,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健身到现在。我有个感触就是让我再早一些做这些事我是根本做不来的。我大一到大三也看书,但我看得都是一些能娱乐自己的书,比如《阿莱夫》、《一个人的朝圣》。我是在看完《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以及《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讲到“要想增强自己的理解力,就要读能增强自己的理解力的书”后来才刚开始看《中国通史》的。而我大一和大二的时候也偶尔跑过一段时间步,甚至办过一张健身卡,后来都放弃了,因为当时我没有足够的动力也没有足够的兴趣,我后来跑步是纯属意外跑步的时候慢慢感受到了跑步的乐趣才坚持下来的。很多事情都是循序渐进的,只有当我的理解力,我的环境和我的身体都到了某个阶段才能开始下个阶段的任务一样。就像健身的锻炼等级一样,先练K1,K1没问题了再练K2,K2没问题了再练K3所有的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同样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要想获得公众领域的成功,必定要先获得个人领域的成功。个人领域的成功乃是公众领域的成功的基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的过程中,尤其是“知彼解己”里面不断的去理解别人的过程里面,如果我们没有坚如磐石的内心和完善的原则。我们很容易受他人影响。一旦受了他人影响,人很容易会迷失自我。人终究是要成为自己的,活出自己才是正确和最舒服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发现和了解自我,让自我从内到外都变得强大起来。
本书的最后一个习惯是“不断更新”,不断更新就是要求我们不能停止脚步,要不断的运用前面的六个习惯从四个方面来更新我们的天性: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简言之就是锻炼身体;更新自己的人生方向、价值观,可以看文学作品,也可以听音乐作品;多看书思考,可以写作,学习知识,磨砺心智;与人合作,多交流。其实细细思考这个习惯会发现这个习惯巧妙的传达了要我们不断坚持前面六个习惯的观点,如果一直坚持“不断更新”这一习惯,也会一直坚持前面的六个习惯。
在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过程给我的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其实扪心自问里面的大多习惯在看这本书之前我都大概的感受到过也自己记录过。但如果让我自己去摸索的话,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摸索出来且不分主次很难形成一个体系。可能没有形成自我便盲目追求公众领域的成功以至于迷失自我。这本书也让我整个人向前迈了一大步。以后我也会多阅读书籍,多思考,让自己更快的成长。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前段时间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乱作一团感到烦恼,正打算读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没想到我们的读书分享会就分享了这本书。
参加完分享会后,觉得这本书和我所预期的不大一样。我本以为它会讲一些具体方法以便帮助读者提高工作效率,没想到它主要是讲的一些思维层面上的东西。
1、别人对你的评语不一定代表真正的你,与其是说是影像,不如说是投影,反映的是说话者自身的想法和性格弱点。
2、消极被动的人还会受到“社会天气”的影响。
别人以礼相待,他们就笑脸相迎,反之则摆出一副自我守护的姿态。心情的好坏全都取决于他人的言行,任由别人的弱点控制自己。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只不过他们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我,就是一个很受别人评价影响的人。记得未读书的时候,我是一个很皮的女孩,是一堆孩子中的孩子王。带着小伙伴们行侠仗义。她们也都很信服喜欢我。那时候真是快乐而无忧无虑。
可是,读书后发现学习成绩好可以得到他人的表扬,便金盆洗手,用功学习。起先,并没意识到自己的变化。后来发现自己越来越温顺,也越来越没有了生命最初的生气。
有一次上课的过程中,我问学生,你不希望得到表扬吗?他说“我干嘛要别人的表扬,我给他们表扬我的权利了吗?“我心里暗暗觉得他活得很通透。有些表扬,看似是表扬,其实是一种操纵和绑架。如果你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就得按照他们的预期生活。最后,可能就丢了自己。
所以,作为老师,我一直提醒自己,警惕用“表扬“来绑架孩子。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本身都是很可爱的孩子。没必要根据”分数,智力,顽皮程度来区别对待他们。要看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不要用自己现有的价值观去评判他们。
3、不要受制于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这句话,道理同“人役物,而非役于物”。
我们确实是社交型动物。可能别人的一个冷脸,或者一个漠不关心的眼神都会对我们心情产生影响。可是如果受制于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那么终其一生,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无法真正潇洒地活。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心智强大起来。不是别人对我们的批评和指责我们都得全盘接受,更无需通过吐槽的方式去缓解心中的幽愤。
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就够了,没有什么比成长更重要。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各种各样的家长,不要因为学生是否喜欢自己,家长是否认可自己的工作,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要记得自己的初衷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份工作,希望给孩子们带去帮助。
4、我们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例如采取移情的方式而不是针锋相对,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
无法控制的问题:以微笑,真诚和平和来接受现实。这个观点和张德芬提出的“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很类似,不过更官方一些,也更具体一些。
对于自己的(和自身行为有关)的事,我们一定要对自己负责。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来变为更好的人。我希望自己的思维模式能转化为“以终为始“。记得自己的初衷,一路执着,不要被道路上其它影响。和他人的相处也一样。话出口之前,要思考一下,这句话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否对对方产生正面的作用(改掉毒舌的说话习惯)。
至于他人的事,要学会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期待对方因为自己而改变。更不能因为对方的没有改变而恼怒。不要期望心思不在学习上的学生因为自己而爱上英语。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去讨厌这样的学生,依然认认真真为他备好每堂课。如果学生因为感受到老师对英语的热爱而爱上英语最好,如果实在不感兴趣,尊重他的选择。
老天的事,那就充分相信命运,以微笑和真诚来面对人生的每一际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什么是高效能?简单解释就是,高效率有能力的意思,成为高效能人士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之一。我觉得这是一种自由意志体现的生活方式,选择高效有趣的生活,生命才充实而丰富多彩。
那么如何成为一位高效能人士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学习他们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这些习惯包括阅读、锻炼、良师、益友、追梦、早起、积极、个性、分享、思考、反馈、举止礼貌等等。
首先,身心的锻炼是成为高效能人士的必备习惯。身体锻炼,顾名思义就是运动健身;而内心锻炼,就得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扩展并巩固自我的知识体系,从吸收世间优秀的知识信息到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应用,因而修炼更加智慧的大脑和更强大的内心。
与良师益友们在一起。不同人带来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的故事经验获取方式和新的交流学习体验。和优秀的人们在一起,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与精神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自己,从而也让自己逐渐成为优秀人士中的一员。
早起是一种个人时间的自由管理体现,早起的时间利用能够决定一天是否过得充实而高效。早起可以用来安排一天学习工作生活的计划。当然,早起可能适合某些人群,夜猫子型人除外,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才是最好最有效率的。
举止得体礼貌,不仅仅表现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一种对自我尊重、自我关爱。我们常常强调要加强自我内在修养,就是要通过外在肢体与语言来表现出来自身的内涵与品格。而文明礼貌,是做人的基本,更是自我价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