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大合唱的训练小方法 合唱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声部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有四个声部。下面是介绍高校的一些合唱训练方法,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一、节奏感与音乐感的训练 节奏感与音乐感在合唱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
关于高校大合唱的训练小方法
合唱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声部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有四个声部。下面是介绍高校的一些合唱训练方法,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一、节奏感与音乐感的训练
节奏感与音乐感在合唱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有别于独唱,也不同于重唱,由于是多声部,因此要靠多人合作、协调共同来完成。节奏感和音乐感不是对立的,节奏是相对固定的,但它只有通过一定的旋律、美的音乐感受才能体现出一定的作品思想内容。节奏是音乐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旋律的骨骼,离开了节奏,旋律也就不存在,因此说节奏感和音乐感是紧密相连的。音乐是时间艺术,这也是音乐的艺术特点,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离不开时间的制约。但是,构成旋律的音符又不能单纯地用时间来计算,这样演唱出来的音乐会十分呆板,旋律既不婉转又不舒畅。因此说,组织训练者必须在培养音乐感的同时训练节奏感。在优美的旋律中把握节奏感,在稳固的节奏感中体会旋律的美感。在训练的起初,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音符的长短关系(谱例1)。
谱例1的旋律包括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在训练过程中,不能让学生用脚或手打拍,指挥者也不要给学生数拍,这样会很机械。节奏的把握应伴随着音乐的流动去感受时间性。有些指挥者是这样训练节奏的(谱例2)。
谱例2的训练对音乐感、节奏感的培养是不利的。甚至到实践演出阶段,在舞台上也要给学生数拍子,可想而知,这样的演出效果会造成音乐的呆板,达不到艺术的实际效果。那么在节奏训练中一定要伴随着音乐的感受,学生根据指挥的手势、指挥的表情,以情带声、专心细致,用身体的各部位的体验来把握节奏,并能逐渐地加深训练程度,并坚持训练,才能使学生逐步运用音乐的感受力把握节奏。
二、听觉训练
听觉在合唱中同样十分重要,合唱中的听觉,不单纯是旋律的,也不单纯是音高的,它是合唱艺术的听觉,是和声的听觉。音准是前提,既要运用听觉感受出声部之间的关系及和声效果,同时又要把握住声部的平衡关系以及旋律的美感,这对刚刚入校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他们很少接触合唱,大多数学生对声部不大适应,不会听,感受不到。因此,一要使学生逐渐体会和感受曲调的音准――横的音准、和声的音准――纵的音准。二是努力创造合唱观摩条件,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三是实际训练,前两种方法略微容易,重要的是实际训练。首先把合唱队分成四组,每周训练两次(一次两小时)第一次1、2组40人做训练,3、4组40人运用听觉来感受和体验,第二次反之(谱例3)。
在训练时要提醒学生:合唱不是独唱,声部与声部之间每个个体要有责任感,要运用听觉来把握自己声部与其他声部的长短、强弱关系,指挥的手势要准确、干净、富于表情,尽可能使学生投入进去。实际训练的学生,主要是训练精神状态和技巧方法,而重要的是观摩的学生要运用听觉感受横的、纵的和声关系。训练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如开始是二声部的纯四度、纯五度,逐渐加大难度,大、小三度,大、小六度,大、小三和弦,大、小六和弦,七和弦等。这样坚持训练,会使学生在音准、节奏、和声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三、作品训练
作品训练也称整体、完美的训练,是除了巩固加深基础训练外最主要的训练。这一阶段要选出3―5首中、小型作品,有针对性地训练。在选择作品时,一定要选择较慢、抒情、舒展的作品,如《大海啊,故乡》《半个月亮爬上来》《故乡亲人》等。这样的作品能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和感受作品中声部与声部的关系和整体效果,并把基础训练所学习掌握的技能、技巧运用到作品中去。作品训练阶段应是稍高深的、整体的、协调的,要求队员有集体感,要调动、感染队员的思想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内心理解。训练时间每周两次,有分有合。除此之外,还应使学生多参加一些校内外的中、小型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把某阶段的演出录制下来,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表演并加以总结,体验整体的声音效果,又能调动队员的积极性。
四、实践训练
实践训练主要是参加社会演出活动并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实践训练可以逐渐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其发挥更自然、更充分,同时又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合唱队。在实践训练中不断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作品中去,并把所掌握的方法、技能、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利用作品的难点、重点加以训练和调整,如发声方法、气息、唤气、半口唱、全口唱、强唱、弱唱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训练,会使队员在音乐素质、技能技巧等诸多方面有所提高,只要坚持,就会逐渐形成一个较完整、艺术水准较高的合唱队。
通过上述的分享,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