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语文教学 高三 反思

管理员

摘要:

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  1、精心备课。高三由于……

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

  1、精心备课。高三由于教学任务紧,一些老师不重视备课,有的备课不深入,不细致,不关注学情,缺乏针对性,有的备课只重知识,不重视教法及学法指导,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备课环节的研究,提倡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专题备课和单元备课相结合的备课方式。

  2、关注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活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与“引导”的有机联系。作为教师课堂上要关注:

  (1)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的讲解必须了解学生的学情,要与学生的需求相符合,做到有的放矢,讲解的内容是: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不做无用的讲解。

  (2)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的学习效率,克服教学活动的无效和盲目的指导。

  (3)要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中做到“三多”:上课多提问一点、作业多面批一点、平时多关心一点。

  3、布置作业。高三教学中存在问题是作业量不合适,内容和形式不科学,作业的功能发挥不够。教师布置作业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精选切合大纲和教材要求的典型习题,针对不同对象,布置不同程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做到作业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能举一反三,作业要及时批阅反馈,由此达到学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熟练方法,进行做题规范性的训练的目的。

  4、检测训练。把握高考命题的规律,能科学地选择命制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试题,试题要有针对性、实效性,不留知识上的盲点和认知结构上的缺陷,要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搞好多种形式的考试,检测后要注意讲评的时效性,尽量缩短检测与讲评的时间间隔,保证测试的效果。

  5、运用信息。教师应潜心钻研对比分析《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题,全面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新增加的知识点,题型的变化,能力的要求,在复习中有意识的把能力要求渗透到教学中去,这样就防止了复习偏差。注重信息收集、整理和处理,对外来信息要认真筛选使用,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增强高考辅导的针对性。

  6、语文复习。语文科是每年高考中分值最多的科目之一,对于文科生来说,语文是基本科目(文科生的语文成绩一般来说都比较好,高考每位考生分数拉不开差距)一定要注意保持较好的成绩,以至于高考不会因为语文而受挫;对于理科生来说,语文是发展科目(理科生的语文相对差一些,所以作为考生一定要把语文成绩提上去)一定要重视语文成绩的提高,这样高考也不会因为语文而受挫。因此说,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对升学有很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来提高语文成绩呢?

  (1)目标明确,全面系统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回归课本,全面系统地复习。

  (2)重视积累,抓基础知识的落实。近年来高考语文知识及运用部分的内容大体相当,因此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还是应该加强。

  A、熟语运用题学生要经常性的注重积累,做有效的办法是每周积累30个,一学年积累1200个这样在高考中就不会出现丢分失误。

  B、病句修改题学生应当在日常训练中找规律,对比归纳常见7种病句的几种形式,选择判断即可。

  C、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题学生主要注意空间顺序、时间循序和逻辑顺序的把握;要注意相关应用文的学做要求;要注意扩写、压缩、选用、仿用句式的变换中语言流畅运用;要注意常见的8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D、去年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考生失分多,原因是考生为了节省时间只背写名句,可是考题是随意在文中选择几个句子,为了防止十分现象的出现,今后在这个试题的复习上要注意规定篇目的全文默写训练。

  E、阅读能力的培养。现代文的阅读主要注意主题、线索、结构的把握,并根据现代文阅读中的客观题寻找答题信息,注意对文句文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重视散文鉴赏,要学会针对问题来分析判断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力求全面准确,探究性问题要有高度、有创意。古诗的鉴赏主要分题材进行训练,侧重主题思想、内容的概括、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表达手法的相关训练。文言文的翻译在把握特殊语法、文言虚词、实词的基础上,主要注意做到信、达、雅的训练。

  F、作文训练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关注发展,注意鲜活材料(经常收看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联播、科技频道、感动中国人物等节目)的积累。教师要依据《考试大纲》侧重于拟题、议论文和记叙文的训练指导;学生要订阅《微型小说》、《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意林》等杂志来增加阅读量,开阔眼界。

  当然,高三语文复习备考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重视,如积极配合高群体作战,注意课外延展和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等。这样我们的语文高考就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2

  应该说,在一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我秉承了我一贯的教育教学理念,我自以为是有效果的,在这里略谈几点,一家之言,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面向全体,关心全面。

  教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这话说起来未免有“老生常谈”之嫌,但在我看来,这是一句实话,一句很有价值的实话。

  不管成绩如何,所有的学生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我都希望看到他们各得其所。所以,我的做法是:真正面向全体。有语文天赋、成绩优秀的同学,重在督促,指出不足;中等生,重在鼓励,适当提问,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成绩差的同学,我特别重视——是发自内心的那种重视,帮他们找到差距,准确定位,树立信心,作业有针对性、多检查。

  我关心学生是全方位的,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甚至关心他们的家庭。我与学生谈心,经常是手里一份成绩单,分析语文成绩,也分析其他学科成绩;谈学习,也谈生活;谈学生,也谈我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有时,我与他们一起分析总分,寻找差距, 共同探讨薄弱学科成绩提高的方法;有时,其他学科的问题我解决不了,就为他们和任课老师“牵线搭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多的时候,我鼓励他们主动找老师特别是找我谈心,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思想上的,都可以。学生来了,我就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给出他们适当的指导。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只需要倾诉,只需要宣泄,说出来了,心里就痛快了,而我,喜欢给他们这样的机会。虽然我不做班主任,但学生的事,只要我看见了,就都管,成绩不好啦,思想开小差啦,生病啦,父母生病、吵架啦等第等第。久而久之,学生觉得跟我的关系比较近,我说的话他们也就喜欢听了。哪怕有时我发火,他们也能理解和接受。

  二、落实基础,重视纠错。

  在学科教学中,我很重视基础的落实。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1、重视积累。如字音字形复习中,我常常把由同一个偏旁或部首构成的常见但又难以区别的形近字交给学生,让他们查出读音,组成词语,记在积累本上平时经常拿出来看。

  2、强化训练。基础知识的训练贯串于各个专题复习之间,以免生疏。训练中让学生养成查词典的习惯,必须保证正确率。

  3、重视纠错。练习也好,作业也好,我都以检查为主,而我的检查重在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检查了以后要明确,首先是写,字音字形题,指名学生到黑板订正,这样比较直观,改得对不对、全不全,一目了然,更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其次是讲,同义词辨析、语病辨析、成语的使用、标点的使用题不厌其烦地讲,当然不是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自然不敢懈怠,习惯也就养好了。

  三、重视情感教育。

  与学习成绩相比,我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行,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在这方面的引导和影响。

  首先是言传。把我的看法告诉他们,多宣传正面的、积极健康的东西,把自己在各媒体上所了解到的有影响力的人物、事件讲给他们,并加以评价。

  其次是身教。一个教师人格的魅力是最能打动学生的,所以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喜欢学生说的,我自己首先不说;不希望学生做的,我自己也绝对不做。

  还有就是让他们自己体会。我会把自己喜欢的那些最能使人感动、震撼的文章复印下来,张贴在班级的“美文欣赏”一栏内,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学生有了感情,有了正确的导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会做人了,对学习尤其是对语文学习的好处也就不言而喻了。

  面对全国卷,作为高三语文教师,我们得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与教学策略;新学期的高三教学我不能不做及时的调整,而我的学生经过了一个暑假的磨砺,好像在新学期绝大部分人似乎都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从九月一日到今天头尾上了四天的课,都是复习课,主要是复习文言文,上课的重点自然与平时的新课教学是有区别的,而且这样的复习课主要还是要帮助学生找出复习过程中还可能存在的不足与缺憾,同时针对学生的这些薄弱点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讲解指点,能够让学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较好地完成复习任务。教师的教学点还是着重选择那些学生在自己复习的过程中暂时无法弄通弄明白的知识点进行较为到位的讲解与拓展,争取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

  课堂气氛还是比较轻松活泼,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讲解,不是刻板的训练,尽可能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事例,选择学生喜欢听的那些语气、语调来表达,选择学生需要的内容来讲解。客观上说,这种方式还是有一定的效果,毕竟作为语文教师的我还是有教学激情的,懂得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的教学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

  除了课内的复习,最近的教学还是突出了时事评论带入课堂,让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并上台点评,采用就事论事的方式,其实也就是让学生进行课堂演讲,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刚开始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第二三天慢慢地发现学生其实很聪明,每个人都是一个相当优秀的时事评论家。

  但是回顾这几天的教学,我还是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学生的量多,要做到人人落实还是有一定的难处;课堂的复习课还是无法完全做到人人满意,人人接受。

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3

  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广泛,可以说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加之,随着《考纲》的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这就要求教师切实钻研、学习《考纲》,把握《考纲》的精神,从而从宏观到局部,安排好高三复习的整个过程,落实好每个考点。因此,针对的特殊性,复习应该全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逐一展开;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须训练到位、渗透联系。因而,复习应点面结合,既考虑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又要照顾到各个知识点的落实和延伸,使考生能从容自信地应对每一次考试。所以,我觉得高三整个复习阶段,教师的教学要有总体构想、具体操作要有章法,有思路、有步骤地进行;对学生,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计划,稳扎稳打,打好每一知识内容的攻坚战。

  同时,由于高三复习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讲课--练习的重复性,因而也就带来了相应的单调乏味性,甚至在每个阶段,都存在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的现象。因此,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出发,高三复习必须贯彻"灵活性"这一原则。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二堂课阅读文学书籍、杂志,这时,学生肯定兴趣大增,情绪高涨,效果也比继续按部就班地继续基础复习好得多,同时,又能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加作文素材;又比如,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古文翻译之后,偶尔穿插古诗鉴赏,让学生在逐字逐句的练习后,一下子驰骋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壮阔天地中,领略中国文学的最辉煌篇章,那种雄奇、壮美、深广、博大,必定让学生感慨不已、欲罢不能。这远比机械的操作文言翻译板块和古诗赏析内容来得更好。再如,可把语言表达练习(特别是仿句、扩句)和名句默写结合起来,穿入进行;现代文阅读和练习相辅相成,等等。总之,灵活掌握各知识点的穿插、配合,使学生经历一个既完整、系统,又灵动高效的复习学习过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潜能,从而相对避免、因过长的同一内容复习而可能产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教师,在把握"灵活性"原则的时候,需有高度的全局观念,而不能打乱整个复习计划、进程。要突出重点,并安排好穿插内容;既保证复习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每一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又能保证使各个考点都能在整个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在这里,"系统、灵活"集中表现为"全面完整、有条不紊、主次得当"。作为学生,既要能够遵循教师的复习思路,在每个阶段巩固好复习的重点板块,又要有自主调配、查漏补缺的能力。比如,按照教师的进度,灵活穿插知识点,及时训练,补偏补弱,做到举一反三,调整总结。相信,每经历一个重要的复习阶段,学生都会有进步,日积月累,某一天,可能会产生质的飞跃。

  高三复习,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同时,必须对学生作出严格的规定,明确包括作业在内的各项要求,防止学生出现松懈、拖沓现象。要把课堂作为基本阵营,而把课后的积累、总结作为提高成绩的大后方。如果这两方面结合有效、操作得法,学生的成绩是大有可为的。还有,教师要与每个学生沟通、交流切实了解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学情,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作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在师生互为理解、配合的基础上收到奇效。

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4

  20xx年6月,我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了。在语文方面,我教的两个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两个文科班总人数是93人,其中120分以上的有3位。110分以上的有16位。100分以上的有32位。其中最高分为127分,在全县排名前列。回顾经历,有很多感慨。但身为高三教师,位居高中语文教学的最前线,感受最多最深的还是我们如何围绕高考进行复习。下面就根据一年的经历谈谈语文的教学。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在高考中把语文考好,必须做好分析学生、注重策略、总结反思三方面。

  一、说说学生。

  就自己所带的两个文科班的学生而言,高一入学成绩基础不牢固,分班后又因为某些科目不好或者对考大学没有信心,所以才选择文科,可以说语文整体水平很差。这一群体也代表了普通中学文科班语文的特征。

  (一)对语文学习的认识欠准确。理科科目通过题海战术能够在考试中取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所以在复习中的地位很高,它们往往是学生优先选择的科目。而语文成绩的好坏在于长时间积累的多少,很多同学认为我读语文,成绩也是那样,不读也是那样,结果放弃了语文的学习。但到了高三,语文的150分在高考中也是150分。如果还停留在对语文不正确的认识的情况下,就不可能跟着老师一丝不苟、不厌其烦的去反复记忆那些琐碎的语音、字形、成语的东西,去花很多时间和精力面对一篇文章,去潜心钻研一篇佶屈聱牙的文言文章,就很少在课外主动的去积累、去练习、去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和文学素养。

  (二)学生自身原因。由于我们的学生处在高考金字塔的底部,很多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考大学是非常难的事情,加上父母很少过问他们的成绩,致使一部分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对成绩非常麻木。体现在语文上就是主观题干脆不做,只做选择题。

  (三)普遍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是不注重积累:识记环节抓得不紧,32分的选择做的很差。背诵默写不能得满分。二是不注重回顾总结——高三的考练虽然多,甚至考练过的习题在高考中原样出现仍然不会做;日常考练大多数时候多多少少都有点流于形式,前学后忘,没有实效;日常作文训练停留在完成这个层次上,不能形成连锁效应,没有整体效果。三是缺乏大语文的观念,只满足于按部就班的写作文,内容向外拓展不够,素材事例不新鲜。不能结合热点写出体现真、善、美的文章。

  二、说说教学策略。

  从教师这一角度来看,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对症下药,变被动为主动,非常重要。

  (一)让学生重现认识语文。高考对于文科生来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给学生灌输语文成,则高考成;语文败,则高考败的思想。注重在完成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注重人文教育,让学生发现语文的美,让他们爱上语文。再从应试角度上,让学生明白选择题的好坏对语文成绩高低的影响。

  (二)教学环节的实施。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教学环节的策略也很重要。我们的学生情况是基础薄弱,我们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有的放矢。下面说说的教学过程:

  第一轮复习:8月—3月“一模”前。重点是全面落实考点要求,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1.完成的内容及顺序:

  (1)课内文言文复习。(8月份完成)

  (2)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9月正式开学—“国庆假”结束前完成)

  (3)诗歌鉴赏和语言基础知识。(10月-11月)

  (4)现代文阅读(必考、文学类、实用类)。(12月-1月)

  (5)语言表达、字词、拼音、病句等。(2-3月)

  (6)古诗文默写。(每周二次)

  (7)作文。(每周一次)

  2.使用资料:

  ①《名师面对面》复习用书、备课组自编资料等。

  3.达成目标的具体操作:

  (1)课内文言文复习。

  重点: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课文及《唐诗宋词元散曲》、《唐宋散文选读》中古诗文要点的回顾与整理。(重点是古文)

  复习方式: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分别复习课文,朗读课文(主要利用早读、课前),理解文意,重点整理文言实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活用等)、文言虚词用法、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重点语句翻译、课文内容素材积累整理等。

  (2)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复习方式:文言文复习尽量结合前阶段课内文言文复习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掌握;充分利用高考考点专题突破用书相关考点解说(本部分针对考点,对考生进行应试策略及技巧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应试策略及答题技巧,引导考生形成解题、答题的科学思维),结合经典高考试题进行;完成与各考点对应的高考经典试题。复习中重在掌握高考要求,掌握相关文言知识,提高应考水平。每天一练一讲。

  (3)诗歌鉴赏和语言表达。

  复习方式:备考时充分利用高考考点专题和名师面对面相关考点的讲练,特别是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的讲练。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系统的把握;并结合20xx年各地诗歌鉴赏题讲练。

  (4)现代文阅读(必考、文学类、实用类)。

  复习方式:充分利用高考考点专题突破用书相关考点解说,结合经典高考试题进行。复习中重在掌握高考要求,培养阅读能力,掌握读懂文本的基本方法,读懂题目的方法,解题的方法,提高应考水平。

  (5)语言基础知识

  复习方式:高三此部分内容采用以练带讲的方式,在2-3月份与语言表达同时进行,每周用两节课复习,在学生阅读高考考点专题突破用书相关考点解说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完成相关训练。并在下午第八节课按计划完成25分钟专项练习。

  (6)古诗文默写。

  复习方式:高二就发放高考要求背诵的内容资料,利用早读背诵,并进行检测。高三主要以检测过关为主。要求逐篇(首)默写过关。

  (7)作文。

  一周一次大作文训练,在高一、高二作文序列专题的基础上分文体分专项序列训练,突出记叙文、议论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还要结合课前演讲、素材积累、读书笔记、周练进行)

  4.要求:

  ①利用好高考考点专题突破用书,落实好考点要求;

  ②引导学生自觉构建高考知识网络;

  ③讲练到位;

  ④充分利用好早读和语文专项训练时间。合理安排课后训练。

  第二轮复习: 3月“一模”— 5月“二模”,重点是知识迁移,提升能力。

  复习方式:

  ①针对第一阶段备考中存在问题以及高考变化作相应补充,进一步突破学生的难点。

  ②重视练和测,在练中夯实基础,在练中培养感觉,练出速度。

  ③基础知识训练保持一定的训练量。

  ④作文方面加强“创优”指导。

  ⑤指导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思路、讲联系、讲方法;学生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看书后(或互相研究后)能会的老师不讲,讲了以后学生也不会的老师不讲”。特别要引导学生养成做题后反思的习惯,做到每做一道题有每一道题的收获。

  第三轮复习:5月“二模”—6月,重点是补缺补漏,调整心态。

  复习方式:

  ①对照考纲查缺补漏;

  ②对一模出现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

  ③抓学生的“增分点”。

  ④作文方面进一步进行考场作文的强化训练以及考场作文“救急”措施的训练。

  ⑤精选各地模拟题,重组或改编,为有针对性地突破重点和薄弱环节进行训练。不浪费一秒钟,不空说一句话,不枉做一道题。

  ⑥加强个别辅导,进一步规范答题,防止非智力失分。

  (三)教会学生有的放矢。在高考中,非智力因素很重要。我告诉学生要认真分配好120分钟,前90分钟做作文以外的题目。过了90分钟,再多没做好也应该先放下先写好作文再说。对于作文,字一定要写工整,字数一定要写满800字,开头要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点题,中间结合例子夹叙夹议,结尾采取一定的句式扣题!

  三、说说总结反思。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要结合学情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一年的高三备课,在这一方面我个人觉得做到不够,以后要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结合本省的高考题出好每一份试卷,把空间适当留给学生,通过不断的总结,才能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

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

  北京市20xx年开始自主命题,20xx年开始有独自的《考试说明》。四年来,北京卷试题从全国卷的基础上出发,逐渐走出自己的特色。作为地方自主命题,所受束缚相对较少,命题组的个性特渐露峥嵘。这些个性特征体现着命题组对语文考试,乃至对语文教学深层次的思考。今天,我们尝试认识这些特色,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

  一、20xx年北京试题知识含量增加,这种增加带给我们哪些思考?举例说一下。

  第13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由过去的4分增加到6分。这是一道纯知识题,考查内容为《贾谊·过秦论》、《孔雀东南飞》、《李贺·李凭箜篌引》、《姜夔·扬州慢》,涉及到古文、诗词,两汉、唐宋,范围更宽,难度增加。从实际情况看,失分也应比较多;当然我们可以预期,题目的区分度也会比较好。

  知识因素含量高的题目,例如考查字音、字形的题目,一般来说,区分度都会比较好。这也反映着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相关性。

  但是,我们也有必要注意它的导向性,权衡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第13题要求默写的八句,基本都不属于一流名句,不是中华文化中最精粹的内容。学生即使在备考前强化成诵,也难以成为持久记忆,除了专业人士,大概谁也不会凝定为持久记忆。背诵默写,是需要理解,需要兴趣的,是需要与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有机结合的。

  名句在流传过程中能成为一流,不是谁册封的,正因为这些名句易于理解,富含兴趣,相当程度地活跃在现代人的思维、语言中。不错,第13题的确在语文教材和《考试说明》要求默写的范围之内。

  可是,如果能够把《考试说明》划定的篇目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尤其在单纯为了默写分数,完全脱离理解、兴趣和鲜活的思维和语言应用的情况下,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语文老师往往会圈定一些重点,一流名句会被囊括在圈定的重点范围之内。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圈定重点呢?

  一是考虑学生时间与精力的实际,

  二是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以此充实、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语言。

  这第三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和实践。而且学生在写作中也能应用,娴熟地引用名句,形成论证的力量。但他们的`默写成绩并不乐观。

  固然,语文老师的目的是分数,但学生也会在分数的驱策下不自觉地丰富语文积淀。现在试题突破“一流名句”的范围,突破了老师圈定的重点线。在这种导向下,一部分同学要占用大量时间完成《考试说明》的要求,而并无多大语言积淀的意义;一部分同学,或时间,或精力,或兴趣不逮,索性放弃。

  毕竟在现行的教育机制和求学心态的氛围里,语文学科已沦落为弱势科目。现实中,高考几乎是高中学习的唯一动力——令人惋叹,令人不满,甚至令人愤怒,但这是现实,我们不能不充分顾及的现实。

  二、《合欢树》阅读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05年北京高考阅读题《合欢树》在文学鉴赏的要求上可说是跨出了一大步。这一大步迈得考生们极不适应,本来已经让学生最为头痛的大阅读,这次更应是答得惨不忍睹。

  1、首先,看阅读文本的选择。

  前三年北京高考的阅读文本,更体现出理性色彩,说理的意味比抒情浓,作者的情感没有那么含蓄和深沉。这次在文本选择上完全不同,选了一篇意蕴很深的真正的散文,其特点是没有生字生词障碍,没有背景知识障碍,不会因文外因素干扰阅读。较少情感体验障碍,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作品主旨大致明了,但深入理解作者的独特感受却不易。作品的情感线索并不明显,需要读者认真品味方能找到。文中的深沉含蓄的语句影响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这显示了命题人在文本选择上的要求——这样的文本将是考查的重点。

  而我们平时训练缺乏。

  2、学生的阅读问题

  问题很多,如果究其根源,在于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意识。

  学生读文章缺少句间关系意识,他们不愿一句一句读,也就不能根据句间关系整合出新的意义;他们缺少主旨意识,不能根据文章主旨思考问题,也就不能回答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他们缺少统观意识,只会根据支言片语做出判断,也就不能答出第一段与后边真正的结构联系;他们缺少文本意识,忘记了要理解作者怎么说,而是想着自己怎么说,于是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得出“‘我’以前厌烦母亲”的荒谬结论。

  3、教师应当起的作用。

  阅读能力提高无捷径可言,但浮躁的心态使许多学生,也包括老师误以为有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子找准答案,因此,他们不愿意静下心来思考,深入理解文本。

  我一直不太主张情绪化的批判考试题,我总相信,命题人一定对文本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的题目和答案往往是文本理解的典范,同时也是对考生阅读能力要求的具体化。即使我们的学生答得再不好,即使他们的题目出得有些脱离学生实际(这次有些题确实是这样的),但只要答案是合理的,我们都应该看做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的新的具体化的要求。我们能做的,就是经过认真的分析,包括分析试题和学生答题情况,然后制订正确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吃透文本和试题,吃透学生答题情况基础上。

  这就是《合欢树》试题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