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古诗词鉴赏复习策略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古诗词 鉴赏 高三

管理员

摘要:

高三古诗词鉴赏复习策略  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考试中,逐渐把对古诗词的鉴赏列为考试内容,然而学生因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解读和赏析古诗词,常常会在这类试题上失分。如何鉴赏古诗词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古诗词是诗人感悟人生、凝聚意象,最终以语言具体地将意象表达出来的……

高三古诗词鉴赏复习策略

  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考试中,逐渐把对古诗词的鉴赏列为考试内容,然而学生因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解读和赏析古诗词,常常会在这类试题上失分。如何鉴赏古诗词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古诗词是诗人感悟人生、凝聚意象,最终以语言具体地将意象表达出来的文学作品。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中,逐渐把对古诗词的鉴赏作为考试内容,但是学生因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鉴赏古诗词,而导致在古诗词上失分较多。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从多个角度去鉴赏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

  鉴赏古诗词,一方面可以探究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深入地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则可通过自身的修养和人生体验,丰富诗词的内涵。因此,要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正确地去赏析一首古诗词,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本文以苏教版高三教材的古诗词鉴赏为例,简要解析如何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复习。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一)抓标题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大多都能够从其标题上看出古诗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以及古诗词的类别,尤其是感怀诗与怀古诗,如苏教版必修二中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以下信息:一、从题目中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首怀古诗;二、这首诗所怀之地是京口北固亭。以上两条信息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找准鉴赏的思路,从而读懂这首诗。

  (二)抓作者

  一首诗歌,作者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因为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当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因此,更多地了解诗人的相关信息,可以更快地读懂诗歌。所谓“诗言志”,意思就是说诗歌表达的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诗歌的内容,这也就是常说的“知人论世”。如上文所说的诗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辛弃疾。辛弃疾是一个胸怀大志、满腹抱负的英雄人物,曾经率领起义军反抗金国的入侵,立下了许多功劳,但是后来因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的屈辱求和,辛弃疾被派往江阴做签判,后来隐居江西。他所写的诗词大多都反映了他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的悲愤。

  二、高三古诗词鉴赏复习策略

  (一)进行必要的“死记硬背”

  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道出了“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在进行古诗词鉴赏和复习时,也要熟读成诵,才能学会鉴赏古诗词。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如果对古诗词不记、不背或者是记得不深刻、背得不扎实,又怎么能学好语文呢?那么,语文的阅读语感又该怎么培养和发挥呢?

  教无定法,在高中古诗词的教学中更是如此。但是,无论怎样的教法,都必然要求学生先将所学的古诗词背下来。在古诗词中,词不同诗,也不如诗易读,背诵起来也更难,但是,教师必须让学生懂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的道理,引导和鼓励学生强化对古诗词的背诵。

  (二)抓住“重点字词”鉴赏古诗词

  在高考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字、词的解释题,这类题其实也是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古诗词中重点词语的把握。因此,学生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对这些重点字词进行解析,才能对其表达的含义和表达的效果做出正确的解析。如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句是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作者在分别时的寂寞心绪,以看似径直却又很自然的方式进入了感情的高潮。在这句诗中,“银烛吐青烟”里面的“吐”字,以一种拟人的手法,巧妙地将银烛所冒出的青烟以一种形象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那种想见离人却相对无言,内心怅然,只有将目光凝视于银烛青烟而出神的神情;而在“金樽对绮筵”中,用一个“对”字,很清楚地表达出作者在面对华筵时,除了频繁地举起金樽而“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思绪外,再没有什么能够勉强相慰的话了。抓住句中的重点词句,可以体会到这句诗中那种“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境界。

  (三)抓住“修辞手法”鉴赏诗歌

  1.比拟

  比拟手法包括拟人和拟物,而不是比喻与拟人的统称。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描写,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典型的拟人手法;拟物则是把人当作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句诗,就是把女孩当作豆蔻来写。

  2.借代和借喻

  借代和借喻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处是它们都是有所代,即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但是本体都是不出现的;两者的不同之处就是相关性和相似性不同。如“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其中的“纸老虎”是借喻而非借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其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小孩。

  (四)抓住“表现手法”鉴赏诗词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和复习中,也可以从诗句的“表现手法”入手,在平时的考试中也可以从这上面入手做题。

  1.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就是从视觉和听觉多个角度写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这句诗中,雪、战旗以及战争的场面属于视觉描写,而风声和夹杂的战鼓声是听觉描写,将两者结合起来写出了边塞战争惨烈、壮美的场面。

  2.将“远景与近景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可谓意境雄浑阔大,不可多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表现手法。

  (五)抓住“思想感情”鉴赏诗词

  诗词有一个特点,就是“寓情于形象之中”,而形象不仅仅是诗人在情感上的触发,同时也是诗人的情感载体,更是诗人情感的表现途径。如苏教版选入的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中,“暗”字形容的是青海湖上的乌云把大雪山都遮住的景象,实则是暗示边疆生活的艰辛和战场的凶险;“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话,描述的是戍边时间的漫长和战乱的频繁,以及战争的艰苦和激烈,但实则表达的是边疆战士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被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