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作文指导 记叙文

管理员

摘要:

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一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常见的: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  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二、 区分比较  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

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一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常见的: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

  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二、 区分比较

  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排比 反问 设问等。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 铺垫悬念 承上启下 首尾呼应 顺叙 倒叙 插叙等

  三常见表现手法的定义

  1 对比: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的手法。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2 象征:此方法指,文章借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事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或者说,借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使之形象化,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注意: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

  如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再如高尔基的《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刻,作家笔下的海燕就表达了抽象的思想感情,即热烈赞扬了俄国大革命前夕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而海鸥呀、海鸭企鹅呀则象征了那些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褒扬、抬高;“抑”按下、贬低。作者欲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没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难看、脑子里还有很多古怪的规矩以及害死我的隐鼠等来表现我对她的讨厌憎恶之情;这些都是为了后文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他无限敬爱之情埋下的伏笔,也使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4.讽刺夸张: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者腐朽的人或事,用讥讽、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的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

  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用夸张让范进喜极而疯,将科举对人们的毒害这一事实放大,就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5.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借自己简陋的居所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追求高尚品德的志趣。

  6借景抒情【或者借物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菊花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突出莲的高洁。

  附: 区分 :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作者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哀、乐、愁、怨、憎、惧,但是这些情绪不能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 通过对客观物的描写,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此“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四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对比:

  a.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

  b.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c.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象征:

  a.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b.表达了~~~~的感情;

  c.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

  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欲扬先抑:

  a.显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为表情达意蓄势,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c.造成鲜明对比,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d.如果在文章最后面出现“扬”,还可以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夸张讽刺:

  a.夸张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b.讽刺可以使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

  衬托:

  a.可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

  b.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c.增强语气,d.使意义明显。

  总之 “加强 突出 显示 增强”等等

  五考查“表现手法”的常见题型

  1、表现手法的直接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阐述。常见题型为:“本文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对象征意义的揭示。常见题型为:“某事物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解答时既要联系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同点,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进行分析。

  3、在文章写作特色赏析和句段的赏析中,也往往联系到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