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走出话题作文的写作误区 导语:阅卷教师每每碰到有新意的作文,眼睛总要一亮,同时涌现沐春风、浴甘露的感觉。大家相互传阅,连连称赞。这就是有新意的话题作文答卷的社会效果。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仍为话题作文,要求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
2017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走出话题作文的写作误区
导语:阅卷教师每每碰到有新意的作文,眼睛总要一亮,同时涌现沐春风、浴甘露的感觉。大家相互传阅,连连称赞。这就是有新意的话题作文答卷的社会效果。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仍为话题作文,要求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并着重指出: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我省今年28万份应试作文答卷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特点:文体感增强了。作文体裁多种多样,除去较多的记叙文、议论文,还有小说、寓言、诗歌、戏剧、散文、日记、书信、说明文等;考生思维活跃,取材的空间跨度很大;语言驾驭和结构文章的能力也显示广大中学生写作基本功训练加强了;发展分明显比去年有所提高,说明各学校在内容深刻、材料丰富、语言文采、写作思路创新等方面注意对学生强化了训练。尤其可喜的是,今年出现了较多的优秀作文。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是切合“心灵的选择”话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符合文体要求,发展等级分方面得分较高。但是,在28万份作文答卷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写得不成功。究其原因,是考生对话题作文存有片面认识,在写作实践中又陷入了误区。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不能忽视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各类考试经常采用的新型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就是命题时给考生提供一个既开放又有限制的“由头”,只规定写作的话题范围,至于文章的具体体裁、主题、立意、选材、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则由考生自由选择。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泛,表达方式多样,写作手法灵活是其显著的特征。这种作文形式被广泛采用,就因为它能拓展考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便于考生灵活地选择发挥写作特长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展示写作才华,有利于选拔人才。这种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寓意深刻的材料。第二部分是导引词,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制约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三部分是写作的注意事项。对于话题作文的这种内在和外在的特征,有部分考生并没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因此在具体写作时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有的拘泥于所提供材料,从材料中抽取某个侧面或片断进行敷衍阐释,将话题作文写成了一般的材料作文。也有的干脆将话题当标题、主题或论题,或记叙受这个标题、主题制约的某个事件,或论述这个标题规定的论题,完全抛开材料,将话题作文写成了常见的命题作文。
二、话题作文仍需认真审题
有人认为,话题作文范围宽泛,用不着认真审题也能写出好文章。这是对话题作文写作的又一种误解。审好并准确把握话题作文的材料、导引和注意事项,正确理解题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今年的部分考生由于没有认真审题,出现了两种严重失误:
其一,抛开话题,信马由缰。有的考生根本不按规定的话题“心灵的选择”写作,而是叙述或论述与话题不沾边的某件事情或某种观点。比如有的考生自拟文章标题为《选择友谊》,重点论述友谊的重要性,其论点是“在人生的情感世界中,唯有友谊能让汹涌的江水变成缓缓的小溪;唯有友谊能让狂暴的大风如同春风拂面;唯有友谊才能使雷鸣的暴雨转为柔柔细水,沁人心脾!”全文虽然观点鲜明,论据也充分,但作为应试话题作文,因其远离话题,照样得不到好成绩。
其二,疏于审题,偏离题意。今年的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虽然宽泛,但也不是毫无原则的宽泛无边。它是有一定限制的。这个限制就是“选择”的修饰定语“心灵”。“心灵”是指人的精神世界,如思想意识、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等。“心灵的选择”就是选择者在矛盾的境况下,对某种思想、精神、品德、情操等向真善美升华的选择。考生只要围绕这方面选材,无论所写内容是自己亲历的,还是遇到、见到、听到的,都符合作文要求。而有的考生由于对话题的限制缺乏认真分析,只是在“选择”上做文章,恰恰忽视了“心灵”的矛盾斗争的阐述或叙写。比如有的文章写到1949年我们国家民主革命胜利后为什么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虽说写到了“选择”,但远离“心灵”,与话题作文的限制有较大的距离,这是不符合作文要求的。
三、不为仿作、抄袭开绿灯
有人认为,平时背诵或熟记几篇范文,考试时根据题意套上去也能获得高分。这又是对话题作文的一种误解。要知道话题作文照样不为仿作、抄袭开绿灯。话题作文选材范围宽泛,再加上文体自选,便于充分展示考生的写作才华,不会因为试题的苛刻限制而扼杀考生的写作个性。很多应试话题作文的优秀答卷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也有部分考生以其不健康的心态和投机心理,利用话题作文的长处钻空子,这样仿写、宿构(即按现成的范文写作)甚至抄袭的现象仍有发生。今年的作文答卷这种现象虽比往年要少一些(因为作文命题者在注意事项中特别注明“不得抄袭”),但也没有绝迹。比如有一篇文章抄袭了《小小说选刊》2002年第二期刊登的美国作家丹·克拉克的小小说《无私奉献的报偿》,经认真核实,95%的文字一模一样。对抄袭的作文,国家考试中心制定的评分标准规定“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给分,发展等级不给分”。还有几十篇作文也套用了这篇小小说的故事情节。另有一些作文将电影《生死抉择》中主人公李高成的故事搬来,只是将电影的画面视觉语言转换成自己的叙述语言。这些都属于缺乏创造性的“仿写”。对于“仿写”,在量分处理上尽管与抄袭有所区别,但得分也是不会高的。每一位考生必须明白:要写好话题作文,应该首先知道话题是什么,对话题的限制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调动丰富的生活积累,选择切合话题的立意,选择能够展示才华的文体,遣用流畅、有意蕴的语言。那种以侥幸心理采取走“捷径”的做法,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四、话题作文倡导创新
还有一些应试者认为话题作文“比较好写”,觉得写作话题作文只不过是对所供材料的阐释和类比。在近年的高考话题作文中就暴露了这种苗头。比如今年有不少记叙性文体是比照材料原文杜撰出的救人故事:有自己登山时风雪中勇于救人,有路遇车祸不顾安危凛然救人,有突发洪水冒着被卷走毅然救人等等。议论性文体只是对材料故事的简单议论和说明,如解释登山者为什么要舍己救人,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应如何向登山者学习等等。这种缺乏创造性的肤浅简单的照搬和阐释,也是对话题作文写作的又一种误解。与此相联系,这种杜撰编造的文章,其感情必定是虚假的,行文必定是矫揉造作的。
其实,话题作文要求对所供材料进行深入思考,是指经过这样思考,找到与材料题意完全吻合的规定情境。这种规定情境,如写记叙类文章,表现为人、事、景、物。如写议论类文章,表现为哲理、情感和思维逻辑。对每一个考生来说,要取得好成绩,围绕话题深入思考,找到与材料题意完全吻合的“规定情境”是关键。把自己思考的创造性成果,再用一定的文体形式,通过恰当的表达方式,准确、生动地反映出来,这又是检验考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尺度。上面列举的考生对材料缺乏创造性的简单阐释和类比,根本谈不上围绕话题进行深入思考。今年我省高考优秀作文《选择》、《拷问灵魂》(刊登于《燕赵都市报》7月19日C2版)等,对考生如何围绕材料深入思考,富于创造性地找到“规定情境”,如何立意、选材,最终写出有创意的作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某种意义上看,话题作文倡导创新,鼓励创新。只有这种新型的作文形式,才为那些有写作特长的考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广阔天地。阅卷教师每每碰到有新意的作文,眼睛总要一亮,同时涌现沐春风、浴甘露的感觉。大家相互传阅,连连称赞。这就是有新意的话题作文答卷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