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贴在墙上的咖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墙上 作文 题目 预测

管理员

摘要: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贴在墙上的咖啡  贴在墙上的咖啡,其实不是美国洛杉矶的首创,它类似于欧洲的“待用咖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贴在墙上的咖啡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作文题目】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贴在墙上的咖啡

  贴在墙上的咖啡,其实不是美国洛杉矶的首创,它类似于欧洲的“待用咖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贴在墙上的咖啡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作文题目】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坐在我们旁边的那张桌子旁。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在墙上。他们喝了两杯,但付了三杯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再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但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后来有天我们又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拾荒者,他从容地走进来,坐下来,看着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咖啡。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揭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此时,我们才明白了墙上“一杯咖啡”的用意。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一、审题:审材料,炼立意;

  1、人性美好的闪光点:

  不得不赞扬洛杉矶的富人们,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已是富人,就显示出威力,来欺压穷人,而是把他们当好朋友,在喝咖啡时也帮他们点一杯。他们对穷人们那种尊重,让人敬佩!原来人世间还有这种美好的情愫.

  扬善要高调,行善要低调。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情景:公交车上,满身泥点的农民工上来了,众人敬而远之,拥挤的车里顿时有了“真空地带”;地铁口,几个农民工吃着盒饭,啃着馒头,还有更饿的乞丐不停的磕头求助,周围的路人视若无睹……每当在电视中看到领导给困难群体发慰问金,每当陈光标捐款后与一大堆现金夸张地合影,每当受资助的对象面对镜头说一些感恩的话,心里总是堵得慌……

  也见过这样的情景:超市、商场里有很多人在按摩椅上打盹,无偿献血车外排起了长龙,宜家的沙发上有人在呼呼大睡,肯德基夜店里有旅行的客人趴着休息……

  一杯咖啡能温暖人心,因为做好事的人不知道要帮忙的是谁,他们没有出名邀功的想法,没有功利之心的帮助是温暖的;而这样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却温暖很多渴望温暖的人,和他人分享美好的事物,是人性美好的闪光点。赠人玫瑰,先把刺处理好,或者送花时,把花的一头先递给受赠人,可能就不会刺伤受赠人哈。陈光标们做好事敢夸扬,某些角度看,不好。但再不好,也好过那些连赈灾财物也敢吞的人渣。这里人性美好的闪光点有:慈悲心、同情心、善心、理解.尊重.宽容.关心.帮助他人等。

  2、让受助者更有尊严-----有需要即可领用:

  如果有一天,你出门吃饭又忘了带钱,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耗尽了身上的所有积蓄,连饭钱都给不起了,怎么办?如果你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没找到工作,没有住处没钱吃饭,又或者离家出走或是被偷了,你该怎么办?若此时你来到提供待用午餐的餐馆,就能领取一份免费的午餐。而那份免费的午餐,也许会成为你这一生中最温暖的午餐。有些人在无助时选择抢劫或偷盗,但如果能通过待用的午餐或者咖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社会会变得更美好。

  在生活中,常常看到捐助者对受助者施舍般的态度,一个常见的场景是:有人给小孩子捐了两个文具盒,还让孩子拿着文具盒一起拍照,还问小孩子:“你有什么愿望,我们是特地来看你的。”而学校的老师还在一旁指导,让小孩子拍照的时候面露笑容。其实小孩子会不好意思,甚至觉得丢脸。这是一种恶习,如果尊重他们,捐助人捐东西的时候,就应该说这是送给他们的礼物,“而不是一种施舍”。而贴在墙上的咖啡,就能避免捐助者和受助者见面的尴尬,也让受助者感到尊重和平等。

  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强调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的理解别人、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别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尊重,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她透明的微笑叫理解,她淳朴的心灵叫高尚;尊重又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饱含待人处世的智慧,尽显人格操守的高贵!”

  懂得尊重,是做人最起码的一种道德要求。做到了尊重别人,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这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是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同时,亦是赢得他人对自己尊重的基础,自身的自尊方能得以周全。所谓尊人尊自己,这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懂得和学会尊重别人。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可以让人开心,使人奋进,助人成功。尊重,是一种理解与宽容。与人相交,求同存异,学会移形易位换位思考。千人千面,我们不能够要求所有的人都按照同样的方式活着。与人交往,你可以有所选择,却不要想着去改变一个人。豁达大度,是人际交往中的积极因素。

  3、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贴在墙上的咖啡,其实不是美国洛杉矶的首创,它类似于欧洲的“待用咖啡”,“待用咖啡”是指在咖啡馆消费的人提前多买一两杯“寄存”在店里,若贫困人群或咖啡爱好者表示需要“待用咖啡”,店家就可以让其享用此前人们已经付过钱的“待用咖啡”。

  而在中国,吃饭则是更为迫切的问题。在我国,已经有“代用午餐”这一公益形式的兴起。它的创始人名叫尹小龙,在微博上,尹小龙的认证身份是野百合公益联合会理事、知名艺术人,他还是深圳待用午餐发起人和多个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他希望通过待用午餐项目,让受助者感觉到尊重和平等。“待用午餐”的主旨是希望前去快餐店就餐的人,提前买下一两份快餐寄存在店里,以便提供给流浪者、低保户等困难群体或急需吃饭的人。目前,已经有北京、重庆、郑州、兰州、南京等地多家餐厅加入。尹小龙说,待用午餐的形式能形成商家、捐助人和受助者之间的三角关系,而捐助人和受助人之间互相不见面,让受助人更有尊严。“一个公益项目的顺利开展,要有理念、执行力和透明度,但我渐渐感觉到,让受助者感受到尊重和平等,是更重要的因素。”在尹小龙看来,如果尊重他人,捐助人捐东西的时候,就应该说这是送给他们的礼物,“而不是一种施舍”。而待用午餐,就能避免捐助者和受助者见面的尴尬,也是对受助者的尊重。

  然而,在社会信任度下降的现在,民众更担心的是,善心被滥用了怎么办?万一餐馆老板私吞捐款,客人买两份待用只放一份餐,或者将过期的快餐作为待用呢?如果有好吃懒做的人天天来领怎么办?“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坏人,如果一个餐馆的老板将捐款据为己有,那他肯定连快餐店都经营不好。”在尹小龙看来,培养互助理念比事情本身更重要,而项目在起步阶段,需要接受民众的批评和质疑,他们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流程。但在社会现实的冲击下,若运作体系不完善,人们的质疑不无道理,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这是个正能量的事情,在没有做之前,不用设置太多障碍。一份饭说到底也没有多少钱,蹭弱势群体饭的人也会很没面子的。希望这个活动能一直走下去,能慢慢沉淀下来,形成一种可复制的模式,并希望全民参与进来。

  只有把好事做好,才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让“待用”成为爱的一种常态。待用午餐和地铁里的应急伞类似,都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公益应该着眼长久公众参与。公益应该着眼长久公众参与。

  我们国家做个什么善事都要当项目来做,别的国家却让这种善行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或习惯.

  能够把自己和别的人在更深的层面联系在一起的,绝不是那些可以轻易贴上的标签。人和人之间,不是上过同一所学校,来自同一个城市或国家,有同一个星座或血型,就能彼此喜欢。能够维系彼此的,是同样的信仰、准则和价值观。

  接下来,希望还能有待用书包、待用雨伞等其他形式参与进来,待用的东西能更多,献爱心的形式也能更多。参与的都是真心想去帮助别人的人。

  4、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高尚的人:

  常见的捐助动机有如下几种(可能同时兼有几种动机):①完成任务;②投资,荣誉、信用或政治投资,广告。宗教信仰中关于来世和报应理论驱动的捐助也可归入此类;③同情,捐助者看到悲惨的景象后,为了消减由同情心或联想自身所引发的紧张不安感,或者为了保持长期教育所形成的道德规范而进行捐助。这种捐助在精神上是被迫的,例如面对街头幼儿、畸形人或衣着整洁人士的乞讨。④、低俗精神欲望:如通过窥视别人的贫穷和悲惨来获得某种精神刺激,或者希望通过捐助获得一种高高在上的虚荣,践踏对方人格尊严。⑤高尚精神欲望:这种高尚的精神欲望在于通过帮助和影响别人来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例如此类人认为,帮助了1000个人的人生比帮助了10个人的人生更有价值。与“同情”动机不同,这是一种更主动的,更纯粹的捐助,但也是一种经常被神秘化的,经常被误解为“无私”的行为。

  当援助者的帮助对受助者的生活产生影响,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好时,援助者内心深处能够感受到一种人生的丰盛,人生价值的增长,这种精神满足的一种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助人为乐”的快乐。这种助人的快乐来自于人生价值的增长,在这里,人生价值的增长主要来自两个关键点的达成:A,结合--援助者的行为与受助者生活的结合;B,结果--援助者的行为使受助者的生活变好。可见,对于此类动机的捐助,看似“无私”,但仍然是利己的,不过这是高尚的,令人尊敬的利己。他们不求感恩报答,但是他们希望能够确认自己的努力与受助者的生活实现了结合,并且最好达到改善后者生活的结果,因为这就是这些捐助者的动机和利益之所在---更好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