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之成语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习之 成语 高考 专题

管理员

摘要:

2017年高考专题复习之成语   导语:从各地高考成语考查来看,高考虽然从不同的侧面考查了成语运用,但归纳起来还是集中在固定的几个方面。成语误用现象在实际生活应用中非常普遍,并且考生在此也经常失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

2017年高考专题复习之成语

  导语:从各地高考成语考查来看,高考虽然从不同的侧面考查了成语运用,但归纳起来还是集中在固定的几个方面。成语误用现象在实际生活应用中非常普遍,并且考生在此也经常失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是有整体性的,而且多数成语都有一定的来历,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2008全国卷Ⅰ第二题B项)

  解析:“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

  例2.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解析:“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其它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明日黄花、不刊之论、不足为训、弹冠相庆、久假不归、耳提面命、三人成虎、文不加点、曾几何时、首当其冲、屡试不爽、不忍卒读、危言危行、不赞一词、妙语解颐、罪不容诛、登堂入室、如坐春风、不名一文、目无全牛、差强人意、万人空巷、振聋发聩、细大不捐、存而不论、不绝如缕等。

  二、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以及范围,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1.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解析:“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这里改变了使用对象,自然不正确。

  例2.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解析: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其使用对象是女子,该句却用来形容民族歌舞,显然用错了对象。

  其它容易误用对象的成语有: 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青梅竹马、筚路蓝缕、汗牛充栋、耳提面命、挥洒自如、人老珠黄、巧夺天工、豆蔻年华、置若罔闻、三令五申、络绎不绝、不可磨灭、如履薄冰等。

  三、语境不合

  成语也是词,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成语的意思必须与所在的语境相合,否则会错误。

  例1.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解析:“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例2.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解析:竭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捉鱼,比喻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这句话是想表达渔业资源枯竭之意,这个成语的使用明显不合语境。

  下列举出成对的成语,很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请注意:

  ⑴望其项背-望尘莫及⑵身临其境-设身处地⑶耳濡目染-耳闻目睹⑷舍本逐末-本末倒置⑸无与伦比-不可同日而语⑹形影相吊-形影不离⑺东山再起-死灰复燃⑻一见如故-一见钟情⑼不拘一格-无拘无束⑽乐不思蜀-乐不可支(11)不以为然-不以为意(12)不孚众望-不负众望(13)首当其冲-当务之急(14)间不容发-亲密无间(15)刮目相看-绘声绘色(16)首当其冲-首屈一指(17)置若罔闻-置之度外(18)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四、褒贬误用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

  例1.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解析:“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

  褒词误用贬义:拭目以待、神机妙算、名不虚传、凤毛麟角、洋洋大观、沁人心脾、别有天地、惨淡经营、来日方长等。

  贬词误用褒义:满城风雨、形形色色、无独有偶、无所不为、长此以往、趋之若鹜、绞尽心机、大言不惭明目张胆、明哲保身、忘乎所以、高谈阔论、始作俑者、好高骛远、邯郸学步、一丘之貉、别有用心、衣冠楚楚、巧言令色、好为人师、为所欲为、天花乱坠、巧舌如簧等。

  五、不合事理

  成语的使用,与上下文所说的事实相比,因不合事理,或不合时宜,或前后矛盾,或生造词语等而误用。

  例1.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叹为观止,原意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该句讲的是“股市指数涨跌幅度”,既有上涨,又有下跌,因此叹为观止的使用不合事理。

  例2.热情的张阿姨听说小王是自己女儿的朋友,便拉着小王的手全神贯注的跟他拉起了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没赶上末班车。

  解析:全神贯注,形容精神高度集中,主要用于看书、听讲方面。拉家常本是轻松、悠闲的事情,精神不必高度集中。因此该成语的使用不合事理。

  【成语解题方法点拨】

  1、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如:

  例1 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等。

  2、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判断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例2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

  3、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如:

  例3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4、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如:

  例4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4中要就把“对”改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5、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如:

  例5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

  例5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

  6、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如:

  例6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7、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如:

  例7 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而不能修饰“我国文艺舞台出现的繁荣景象”,上句显然超出该词的使用范围,因而误用。该句应用“万紫千红”,其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8、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例8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9、要注意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如:

  例9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意为“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

  10、要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例10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