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西藏卷真题试题及答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西藏 真题 试题 语文

管理员

摘要:

2024高考语文西藏卷真题试题及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题,通过试题可以检测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4高考语文西藏卷真题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现代文阅读(35……

2024高考语文西藏卷真题试题及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题,通过试题可以检测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4高考语文西藏卷真题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高悬于艺术馆大厅之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驻足时不断发出的唏嘘声中,一幅跨越千年历史、饱经沧桑的巨作正以沉静的姿态接受着众人的审视,俨然流露出无形的肃穆与庄严。不约而同的是,围观群众大多紧蹙眉头以倾诉自己的不解。当采访者递出问及评价的话筒时,得到的却是出奇一致的回答:

  ②“这是一幅‘丑书’无疑。”

  ③这幅被众人斥为“丑书”的作品,叫做《祭侄文稿》,作者是楷书大家颜真卿。同时,它也曾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④谁也不会想到,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寂静而平常的夜晚,那个曾经对玄宗忠诚不贰、曾在贵妃膝下承欢的“老实人”安禄山竟“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由此爆发。皇帝出逃,贵妃自缢,各地首将为求自保鲜有应者。在来势汹汹的叛军面前,颜真卿的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果断起兵讨伐叛军,与其少子颜季明双双罹难,颜氏一门被害三十余口,“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作为从弟,颜真卿悲痛欲绝;作为叔父,他更是悲愤交加。冒着巨大的风险,不顾个人安危,他一定要携得其侄首骨归葬!援笔作文之际,他情不自禁,一气呵成写就这篇“笔法凌乱、涂改冗杂、似乎毫无章法与美感可言”的《祭侄文稿》,以悼念他那年仅十九岁却为国捐躯的侄儿,颜季明。

  ⑤据说,因太过悲痛,他创作这篇悼文时几经昏厥。每一处凌乱的涂改背后,都可以看见一位年近半百的老人强忍着痛苦,用不断颤抖着的手写下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汉字,又无数次握不住笔杆任由其从手中滑落,绝望地伏案为他最亲爱的侄儿痛泣;每一段粗细相杂的线条,都包含着他对这满门忠烈为国捐躯之悲壮的感动与愤慨……这篇《祭侄文稿》“一字一泪,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哀痛”。我们很难想象,究竟是何等之悲,竟让一代楷书大师情不自已地用汪洋恣肆的行书毫不保留地宣泄内心的情感。而正是在这些情感的涵摄下,这幅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造就了它“天下第二行书”的称誉。

  ⑥而如今,它却被烙上了“丑书”的标签,挂在了众人心中无法逾越的“高墙”之上。

  ⑦我们总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洪流中,有太多的艺术之美被我们主动地、自愿地、“兴高采烈”地忽视。我们总是对那些肤浅的、表面的、愉悦性的作品大加赞赏,却失去了发掘深层次的艺术之美的耐心与责任。我们以文笔平淡、文风庸俗、缠绵缱绻的网络小说为美,以旋律东拼西凑、歌词华而不实的流行歌曲为美,以当代书法“大师”为博眼球、哗众取宠而故作玄虚的“吼书”“射书”为美,却读不透《活着》中对苦难一视同仁的高尚之美,听不出《命运交响曲》中对不公的不屈不挠的抗争之美,更看不见《祭侄文稿》背后痛悼颜家忠烈的悲怆之美——因为我们不肯沉下心来,不肯以平和、求美的态度审视艺术,发掘作者在艺术作品中用心打磨出的美;因为我们被物欲深埋,只追求表面的浮华和内心的愉悦——我们的审美认识不断消解,我们的审美趣味不断降低。我们终于不能发现艺术作品中的深刻内涵,终于不幸地酿成了当代人以《祭侄文稿》为例的成千上万艺术作品的审美悲剧。

  ⑧然而,真正的艺术作品终将在岁月的积淀中永恒不朽,不会随着一代人的审美偏颇而丧失其魅力。它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名垂青史,被一代代人所传颂,就在于它拥有深刻的思想意蕴,有极高的情感价值,能引发欣赏者的共鸣,不断重塑着人的内心世界。而那些所谓“呜呜快耳”的陈词滥调,归根到底缺乏情感的摄入,无甚深刻内涵,除了给予经受沉重压力之后的当代人些许放松以外别无他用。它们终究不能实现艺术的蜕变,也终究不能被称为“美”。

  ⑨艺术绝不是阳春白雪,它是艺术家情感自然流露的结晶,是他们精神与灵魂的载体。只要深入挖掘,每个人都能领悟到其中的深刻内涵,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美”的享受。“艺术之人”不但有皮囊、有骨架,更是有血又有肉。我们每个人都有传承艺术的责任。唯有冲破物欲的桎梏,克服急功近利和浅薄浮躁,才能沉下心来,充分挖掘那些力透纸背的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将作品与物质捆绑无异于焚琴煮鹤,唯有点燃艺术的精神火炬,才能在与经典作品的共鸣中感受到含英咀华的满足感。

  (摘编自《浅谈<祭侄文稿>中的情感美》)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祭侄文稿》笔法凌乱、涂改冗杂、似乎毫无章法与美感可言,围观群众大多将其视作“丑书”。

  B.在安禄山的叛军面前,颜真卿的从兄颜杲卿与其少子颜季明果断起兵讨伐叛军,最终为国捐躯。

  C.一代楷书大师用汪洋恣肆的行书宣泄内心的情感,造就了《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的称誉。

  D.真正的艺术作品拥有深刻的思想意蕴,能流芳百世,名垂青史,带来与众不同的“美”的享受。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中的围观群众都不约而同地有着近似的“紧蹙眉头”的表情,是因为他们认为一幅跨越千年历史的著作不应该如此杂乱无章。

  B.第③段先后列出“丑书”和“天下第二行书”两个同一作品的不同称号,将今人的艺术鉴赏力与古人对比,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引人深思。

  C.第④段中,作者用两个“作为”分别展示了颜真卿在不同身份下对颜氏父子罹难的感受,这更加坚定了他寻找尸骸、创作《祭侄文稿》的决心。

  D.作者从《祭侄文稿》事件联系到社会现状,批驳了现代人被物欲裹挟的浅薄浮躁之心,最后提出我们应冲破物欲的桎梏,充分挖掘经典作品背后的艺术价值。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第七段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某短视频博主耗费数年时间搜集各方食材还原《红楼梦》中美食获得大量点赞。

  B.某店主因售卖十元三包速溶咖啡在网络走红,引发众多网友跟风前往排队购买。

  C.某网络文学作者为其刚刚创作完成的新书举办签售会,购书、求签名现场人满为患。

  D.某音乐人为讽刺当下乐曲创作风气而刻意创作的一段“口水歌”在短视频平台爆火。

  4.请简要梳理文章第⑧段的论证思路。(4分)

  5.语言文字运用I所引文本节选自一则新闻报道。请结合本文观点,为该报道写一则短评,谈谈你对在中国举办“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爷爷

  莫言

  ①我姑姑是我大爷爷的女儿。我大爷爷是八路军的医生。他先是学中医的,参军后,跟着诺尔曼·白求恩,学会了西医。白求恩牺牲后,大爷爷心中难过,生了一场大病,眼见着不行了,说想家想娘了。组织上批准他回家养病。他回到老家时,我老奶奶还活着。他一进家门就闻到一股熬绿豆汤的香气。老奶奶赶紧涮锅点火熬绿豆汤,儿媳妇想帮忙,被她用拐棒拨拉到一边。我大爷爷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着。姑姑对我们说那时她已经记事了,让她叫“大”她不叫,躲在娘背后偷着看。姑姑说从小就听娘和奶奶唠叨爹的事,终于见到了,却觉得好陌生。姑姑说大爷爷坐在门槛上,脸色腊黄,头发长长,虱子在脖子上爬。穿着一件破棉袄,棉絮都露了出来。姑姑说她的奶奶也就是我们的老奶奶一边烧火一边流泪。绿豆汤熬出来了。大爷爷急不可耐,不顾汤热烫嘴,捧着碗急喝。老奶奶叨叨着:儿啊,不用急,锅里还有呢!姑姑说大爷爷双手哆嗦。喝了一碗,又添了一碗。喝完第二碗后他就不哆嗦了。汗水沿着他的鬓角流下来。眼珠渐渐地活泛了,脸上有了血色。姑姑说她听到大爷爷肚子里呼噜呼噜响,好像推磨一样。一个时辰后,姑姑说大爷爷到厕所里去,拉了个唏哩哗啦,似乎连肠子都拉了出来。然后就慢慢地好起来,两个月后就精神健旺生龙活虎了。

  ②我对姑姑说,曾在《儒林外史》上看到过类似的故事。姑姑问我:“儒林外史”是什么?我说是古典文学名著。姑姑瞪我一眼,说,连古典文学名著上都有,你还怀疑什么?!

  ③大爷爷病愈之后,就要回太行山找部队。老奶奶说:儿啊,我没几天活头了,给我送了终你再走。大奶奶自己不好说,就让姑姑说。姑姑说,爹,俺娘说了,你要走也行,但要给俺留下个弟弟再走。

  ④这时,八路军胶东军区的人找上门来,动员大爷爷加入。大爷爷是诺尔曼·白求恩的弟子,名气很大。大爷爷说,我是晋察冀军区的人。【甲】胶东军区的人说,都是共产党的人,在哪里干不一样啊?我们这里正缺您这样的人,老万,无论如何我们也要把您留下。许司令说了,用八人大轿抬不来,就用绳子给老子捆来,先兵后礼,老子摆大宴请他!就这样,大爷爷留在了胶东,成了八路军西海地下医院的创始人。

  ⑤大爷爷的高超医术很快在胶东传开。许司令肩胛缝里那块弹片就是他取出来的,黎政委爱人难产,也是大爷爷手术,保了母子平安。连平度城里的日军司令杉谷也知道爷爷的大名,他率兵下来扫荡,坐骑大洋马被地雷炸翻。他弃马逃走。大爷爷为这匹马动了手术,治愈后,成了夏团长的座骑。后来此马恋旧,咬断缰绳逃回平度城。杉谷见宝马复归,惊喜万分,让汉奸秘密探访,得知八路军在他眼皮底下建了一座医院,医院院长就是把死马医活的神医万六府。【乙】杉谷司令乃学医出身,惺惺相惜,总想把大爷爷招降过去。为此杉谷从《三国演义》里学了诡计,派人秘密潜入吾乡,把我老奶奶、我大奶奶、我姑姑绑架到平度城中,扣作人质,然后派人送信给我大爷爷。

  ⑥我大爷爷是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看完杉谷的信,揉巴揉巴就扔了。医院门政委将这信捡起来送到军区。许司令和黎政委联名写信给杉谷,怒斥他是个小人。信中说如果他敢伤万六府三位亲人一根毫毛,胶东军区将集合全部兵力攻打平度城。

  ⑦先生,我大爷爷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咱们得空再聊。但大爷爷牺牲的事必须说说。姑姑说大爷爷是在地道里为伤员做手术时,被敌人的毒瓦斯熏死的。县政协编的文史资料上也是这样说的。但也有人私下里说大爷爷腰里缠着八颗手榴弹、骑着骡子,一人独闯平度城,想以孤胆英雄的方式去营救妻子、女儿与老母,但不幸误踩了赵家沟民兵的连环雷。传播这消息的人姓肖名上唇,曾在西海医院当过担架员。此人阴阳怪气,解放后在公社粮库当保管员,曾因发明了一种特效灭鼠药而名躁一时,后来被揭露,他的特效鼠药的主要成份是国家已经严禁使用的剧毒农药。此人与姑姑有仇,因此他的话不可信。他对我说,你大爷爷不听组织命令,撇下医院的伤病员,耍个人英雄主义,行前为了壮胆,喝了两斤地瓜烧酒,喝得醉三麻四,结果糊里糊涂踩了自己人的地雷。肖上唇龇着焦黄的大牙,简直是幸灾乐祸地对我说:你大爷爷和那匹骡子都被炸碎了,是用两只筐子抬回来的。筐子里有人胳膊,也有骡蹄子,后来就那么烂七八糟地倒进了一个棺材。棺材倒是不错,是从兰村一个大户人家强征来的。我把他的话向姑姑转述后,姑姑杏眼圆睁,银牙顿挫地说:总有一天,我要亲手劁了这个杂 种!

  ⑧姑姑坚定地对我说:孩子,你什么都可以不相信,但一定要相信,你大爷爷是抗日英雄,革命烈士!英灵山上,有他的陵墓,烈士纪念馆里,展览着他用过的手术刀和他穿过的皮鞋。那是双英国皮鞋,是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临死前赠送给他的。

  (节选自莫言《蛙》,有删改,标题是编者加的)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结合常识可推断,文中的“大爷爷”指爷爷的哥哥,“老奶奶”指曾祖母,“姑姑”是“我”的堂姑。

  B.师从白求恩、治好被地雷炸伤的马、杉谷司令的招降等事件从正面和侧面突出了大爷爷的医术高明。

  C.大爷爷重病喝了两碗绿豆汤后恢复得生龙活虎的情节具有魔幻色彩,为文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D.结尾中烈士纪念馆的英国皮鞋既与前文大爷爷师从白求恩呼应,又证明了大爷爷是革命烈士的事实。

  7.小说的叙述独具特色。下列关于本文叙述特色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使用有限的视角能够增强读者的代入感。

  B.“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而非亲历者,有关大爷爷的事“我”都是从姑姑处得知的。

  C.“先生”一词将笔锋一转,变换为第二人称,说明这可能是一封写给他人的书信。

  D.小说大体上以顺叙展开,以大爷爷生病到病愈再到牺牲为序,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8.姑姑这一人物在小说中举足轻重,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9.莫言十分注重对语言的锤炼。请在【甲】【乙】两句中任意挑选一句,写一则语言鉴赏札记,150字左右。(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妬,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于前者。今奉阳君捐馆舍,大王乃今然后得与士民相亲,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如赵强。赵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且秦之所畏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甲而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则不然。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稍蚕食之,傅之国都而止矣。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韩、魏臣于秦,秦无韩、魏之隔,祸中于赵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夫横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成。与秦成,则高台,美宫室,听竽瑟之音,察五味之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横人日夜务以秦权恐猲诸侯,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赵王曰:“寡人年少,莅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封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臣窃以天下A地图B案之C诸侯D之地五倍E于秦F料G诸侯之卒H十倍于秦。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捐馆舍,死亡的婉辞,与班固《苏武传》“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中的“不幸”词义相同。

  B.,指发动,与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中的“举”词义不同。

  C.,指阻挡,与姚鼐《登泰山记》“崖限当道者”中的“限”词义相同。

  D.,文中指加高,与屈原《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中的“高”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告诉赵王天下的人都认为他贤能,愿意为他献出忠心,实际上是为了取悦赵王,从而更便于宣传自己的“合从”主张。

  B.赵国有方圆二千里的土地,战士、战车、战马、粮食充足,四周又有大山大河阻挡,是当时山东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

  C.苏秦明确地指出,以当下的形式看,要么灭掉秦国,要么被秦国灭掉;要么使秦国屈服,要么屈服于秦国,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D.听闻苏秦有意保存整个天下并主动安抚各诸侯国,赵王决定以举国之力听从他,册封苏秦为武安君并赠以财物,让他游说各国结盟。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然,奉阳君妬,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于前者。

  (2)寡人年少,莅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

  14.概括苏秦是如何一步步说服赵王放弃“连横”,采纳“合从”之计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①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③试新茶④。诗酒趁年华。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②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③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④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景色,“风细柳斜斜”为读者形象地展现了“春未老”的图景。

  B.下片中的“咨嗟”意为叹息,与李白《蜀道难》中“侧身西望长咨嗟”所流露的情感相同。

  C.“寒食后”点明时间,此时正是清明时分,可以另取榆柳之火,以此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

  D.全词情景交融,通过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表现了作者细微复杂的内心活动。

  16.“超然”一词是如何贯穿全词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化用了曹植在平乐观摆酒设宴,让宾主尽情欢乐的典故,是为了引出“ , ”的呼求。

  (2)韩愈在《师说》中写道,郯子那些人,“ ”,而孔子却认为学术技艺各有专长,依旧以他们为师,从而论证了“ ”的观点。

  (3)互文是古诗文中的常用手法,如陶渊明笔下“ , ”的自然之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克劳德·莫奈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 A 1872年,他的《日出·印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印象主义应运而生。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为增进两国文化交流,“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来到了中国。

  本次展览将从印象派的历史出发,对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进行全面梳理,展示画作高达150余件。其中以印象派领军人物莫奈为核心,提取关键事件及人物,结合大量顶级艺术作品,沉浸式感受艺术大师的精神世界,探寻印象派泰斗的传奇一生以及印象派的发展脉络。

  在展呈布置上,此次展览专门打造序厅、开端、觉醒、羁绊、故事、诗人、信仰七大科普导览区,每个导览区根据展区主题,配有相应的文字解读,以 B 及其展出的作品。七大科普导览区之后,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多媒体空间,在这里观众可360°环绕式体验印象色彩的“莫奈的花园”。

  在展陈设计上,专门引入“多巴胺色系”,每个区域都有专属的明快色彩作为展墙底色;①空间设计中,将法式拱形罗马线融入空间,②从一些莫奈的重要作品中获取灵感,③设置多处打卡点,④可谓一步一景。⑤此外,展览还设置了巨型留言墙,⑥观众可用手中的笔,⑦与大约百余年之前的艺术大师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18.请在文中A、B两处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9.文中第四段画横线处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有名的钓鱼人,一个是姜太公,一个是严子陵。王世贞《钓台赋》说“渭水钓利,桐江钓名”,这说得有点刻薄。不过严子陵确是有争议的人物。

  对于严子陵,有不以为然的。说得直截了当的是元代的贡师泰:“百战山河血未干,汉家宗社要重安。当时尽著羊裘去,谁向云台画里看?”说得很清楚,都像你们的反穿皮袄当隐士,这个国家谁来管呢?刘基的诗前两句比较委婉:“伯夷请节太公功,出处行藏岂必同。”后两句即讽刺得很深刻:“不是云台兴帝业,桐江无用一丝风!”刘伯温是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他当然不赞成严子陵的做法。

  对严子陵颂扬的诗文甚多,不具引。最有名的是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有两篇有名的“记”,一篇是《岳阳楼记》,一篇便是《严先生祠堂记》。此记最后的四句歌尤为千载传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是政治家,功业甚著,他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很入世的,为什么又这样称颂严子陵这样出世的隐士呢?想了一下,觉得这是范仲淹衡量读书人的两种尺度,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

  立功与隐逸,或者各偏于一面,也无不可。范仲淹认为严子陵的风格可以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我想即到今天,这对人的精神还是有作用的。

  20.下列关于“赋”和“记”两种体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B.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写法上大多以议论为主而兼有抒情成分。

  C.赋更侧重于通过文采和韵律来表达情感和哲理,如《赤壁赋》。

  D.记则更注重通过文字来记录景、事,并抒发个人情感和观点,如《石钟山记》。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斩钉截铁地表明了刘伯温对严子陵的态度,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4分)

  22.比兴是古诗文的常用手法。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就运用了这一手法,试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II中提到,积极入世的范仲淹也对主张隐逸的严子陵大加称颂,认为“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而两面各偏于一面,也无不可。

  对于“立功”与“隐逸”,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解析】“认为一幅跨越千年历史的著作不应该如此杂乱无章”于文无据。原文中他们紧蹙眉头是为了“倾诉自己的不解”,且无法推断观众们是否知道这是一幅跨越千年历史的著作。

  2.C 【解析】由原文“而正是在这些情感的涵摄下……造就了它‘天下第二行书’的称誉”可知造就《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称誉的是其中蕴含的情感,而非楷书大师用行书创作。

  3.D 【解析】根据“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洪流中,有太多的艺术之美被我们主动地、自愿地、‘兴高采烈’地忽视。我们总是对那些肤浅的、表面的、愉悦性的作品大加赞赏,却失去了发掘深层次的艺术之美的耐心与责任”一句可知,第七段批驳了当下人们扭曲、畸形的艺术鉴赏力。A项值得肯定;B项反映了当下人们为蹭流量不择手段的丑态,但与“艺术”无关;作者批判的是“文笔平淡、文风庸俗、缠绵缱绻”的网络小说,而非将网络小说一竿子打死,排除C项;D项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当代人追求“呜呜快耳”的“靡靡之音”的本质。故选D项。

  4.①先点明观点:真正的艺术作品是永恒不朽的;

  ②再分析原因:它拥有深刻的思想意蕴,有极高的情感价值;

  ③接着从反面论述:“呜呜快耳”的陈词滥调无甚深刻内涵;

  ④最后做出总结:它们终究不能被称为“美”,回扣观点。

  (4点4分)

  5.【示例】真正的艺术作品终将在岁月的积淀中永恒不朽,正如莫奈与他的印象主义作品。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沉浸式感受艺术大师的精神世界,探寻印象派泰斗的传奇一生以及印象派的发展脉络,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美”的享受。在中国举办这场艺术展览,能够提高群众的艺术修养,帮助人们冲破物欲的桎梏,克服急功近利和浅薄浮躁。我们应沉下心来,主动挖掘那些力透纸背的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让艺术之美占据我们的心田。

  (格式:观点+作用+做法,言之有理即可给满分)

  6.C 【解析】“喝了两碗绿豆汤后恢复得生龙活虎”错误。原文“喝完第二碗后……然后就慢慢地好起来,两个月后就精神健旺生龙活虎了”。

  7.B 【解析】“有关大爷爷的事‘我’都是从姑姑处得知的”说法绝对。关于大爷爷的事肖上唇也曾对“我”说过,只不过可信度存疑。

  8.①补充故事内容:关于大爷爷的很多故事都是由姑姑告诉我的。姑姑的转述提供了认识大爷爷的多样化视角,完善了关于大爷爷的故事细节。

  ②衬托主要人物:姑姑对肖上唇诬陷爷爷时的态度和她对我不容置否的告诫都侧面衬托出大爷爷这一抗日英雄的光辉形象。

  ③强化情感表达:借姑姑对大爷爷的敬佩充分展现了“我”对大爷爷的深厚情感。

  (2点4分)

  9.【示例1】莫言十分注重对语言的锤炼,如【甲】句中胶东军区的人劝说大爷爷时使用多个“您”字,语气诚恳委婉,语言比较正式庄重,突出了大爷爷的德高望重;而转述许司令的话时语言口语化,如“老子摆大宴请他”,生动地刻画出了许司令五大三粗的形象,也侧面衬托了大爷爷的威望。两者相结合,产生亦庄亦谐的效果,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说是精妙绝伦。

  【示例2】莫言十分注重对语言的锤炼,如【乙】句中“乃学医出身”“潜入吾乡”“扣作人质”等语句带有文言色彩,又嵌入大白话中,文白相杂,有意与《三国演义》语言风格贴近;“诡计”一词颇有意味,《三国演义》中的计策放在日本司令身上就成了“诡计”,褒贬态度鲜明,侧面衬托出了大爷爷的医术高明,让日本司令不惜使用“诡计”来“赚取”他。这样的表达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评分标准:语言流畅,引例典型,分析到位,能从语言特点、作用分析、整体总结等方面作答,即可给满分)

  10.CFH

  11.C 【解析】“崖限当道者”中的“限”指“(像)门槛(一样)”。

  12.D 【解析】“主动安抚各诸侯国”错。原文“安诸侯”指的是“使各诸侯国得以安定”。

  13.(1)虽然这样,奉阳君却忌贤妒能,大王不能真正掌握国家大权,因此外面的宾客和游说之士,没有敢前来向您敬献忠言的。(采分点:妬,同“妒”;是以,因此;无……者,判断句式;句意通顺。)

  14.(2)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采分点:莅,统治;社稷,国家;长计,长远之计;句意通顺)

  15.①析利害:先分析存韩、魏对赵国的好处,再指出韩、魏屈服于秦国后,祸患必然落到赵国头上。

  ②强信心:分析诸侯形势,若六国团结一致共同进攻秦国,秦国一定可以灭亡,增强赵王对“合从”的信心。

  ③斥“连横”:批驳那些主张连横政策的人专拿着秦国威势来吓唬诸侯都是为了他们的私利,从而削弱赵王“连横”的念头。

  (3点3分,顺序不可更改)

  【参考译文】

  苏秦从燕国到赵国,开始倡导联合山东六国对抗秦国的合纵联盟,游说赵王说:“从天下的卿、相和一般大臣,以至于普通布衣百姓,没有哪个人不赞扬大王主持正义的行为。他们很久以来都愿意敬受教诲,为大王献出忠心。虽然这样,奉阳君却忌贤妒能,大王不能真正掌握国家大权,因此外面的宾客和游说之士,没有敢前来向您敬献忠言的。现在奉阳君已死,大王从今以后能够与士民亲近了,所以我敢前来敬献忠言。

  “现在,山东六国之中,赵国最强,赵国有土地方圆二千里,战士数十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十年;西有常山,南有黄河,漳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国本是个弱国,不必害怕。再说,在诸侯中,秦国最害怕的就是赵国。但是,秦国不敢出兵进攻赵国,这是为什么?是害怕韩、魏两国抄他的后路。这样,韩、魏两国实际是赵国南面的屏障。秦国要进攻韩、魏两国则不然;韩、魏没有名山大川阻隔,慢慢加以蚕食,一直可以逼近他们的国都;韩、魏两国不能对付秦国,就一定会向秦国屈服。韩、魏屈服于秦国后,秦、赵两国既无韩、魏之隔,则祸患必然落到赵国头上。这就是我之所以为大王担忧的啊!

  “我拿各国诸侯的地图察看,诸侯的土地要比秦国大五倍,估计诸侯的兵力要比秦国多十倍。若赵、魏、韩、楚、燕、齐六国团结一致,共同进攻秦国,秦国一定可以灭亡。现在六国却要被秦国灭亡,要共同讨好秦国,屈服于秦国。要知道,灭掉秦国,或被秦国灭掉;让秦国屈服,或屈服于秦国,这怎么能够同日而语呢?“那些主张连横政策的人,他们都想割让诸侯的土地来与秦国讲和。既已与秦国讲和,他们就可以高筑他们的台、榭,美化他们的宫室,倾听悦耳的音乐,品尝各种美味,前有舞乐,后有美女,既有娇声,又有媚态。当秦祸突然来临时,他们却不与诸侯共忧。所以主张连横政策的人,日日夜夜专拿着秦国威势来吓唬诸侯,要诸侯给秦国割地,这都是为了他们的私利,希望大王深思熟虑。

  赵王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使各诸侯国得以安定,我愿诚恳地倾国听从先生。”于是册封苏秦为武安君,装饰车子一百辆,载上黄金一千镒,白璧一百双,绸缎一千匹,用来游说各诸侯国结盟。

  16.B 【解析】李白的“咨嗟”既是对蜀道之难的感慨,又饱含着对友人的劝诫和对国事的隐忧;而本词中的“咨嗟”则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和欲归不得归的无奈。

  17.①台名“超然”:作者将楼台拟名“超然”,并登台作此词;

  ②景色“超然”:作者登临超然台上远眺,满城春色尽收眼底,烟雨笼罩千家万户,一片超然脱俗之景;

  ③心境“超然”:清明无法归乡,词人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调适解脱苦闷;“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3点6分)

  【参考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18.(1)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2)其贤不及孔子 圣人无常师

  (3)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19.A.也是西方印象主义的领军人物(采分点:也是、印象主义≠印象派)

  B.帮助观众更好了解莫奈(采分点:观众、莫奈)

  20.②“一些”移至“重要作品”前(正确顺序:“莫奈的”表领属+“一些”表数量+(动词短语,如‘构思了xx年的’)+“重要”表修饰+“作品”名词)

  ⑦删去“大约”或“余”(最好删去“大约”)

  (序号1分,修改1分)

  (语言文字运用I摘自“人民网”《“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于4月30日启幕》)

  21.B 【解析】“记”当然以记叙为主。

  22.①“是……的”判断句式,定性刘伯温的身份,为直截了当地表明他的态度张本;

  ②“当然”是“肯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强调不容置否的态度。

  (2点4分)

  23.①构成:以“云山”“江水”比喻严子陵的品德(比);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之景起兴,引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议论(兴)。(2分)

  ②效果:化抽象为形象,写出了严子陵的品德高尚,表达了作者对其由衷的赞颂。(3分)

  (语言文字运用II摘自汪曾祺《严子陵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