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4柳永词两首知识点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柳永 知识点 必修

管理员

摘要:

高二语文必修4柳永词两首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语文必修4柳永词两首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高二语文必修4柳永词两首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语文必修4柳永词两首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关于这两首词的解题: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也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当然,后世坐雨霖铃之人颇多,柳永既是代表。

  拓展阅读:《柳永词两首》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问题探究

  对柳永其人其词,历来争议很大。

  《望海潮》,有人认为这首词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以后,经过宋真宗、仁宗两朝休养生息,所呈现的繁荣太平景象,基本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的投赠之作,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充满了阿谀奉承之词,一味粉饰当时的太平盛世,而对杭州“官租未了私租逼”所造成的广大盐民“虽作人形俱菜色”(柳永:《煮海歌》)的苦况,视而不见,它不是一首现实主义的诗作。

  《雨霖铃》,历来分歧也很大。对柳永其人,贬之者认为其人品低下,作品鄙俗,不登大雅之堂;褒之者则赞其词语清丽,声律谐美。《雨霖铃》一词,虽然艺术技巧达到很高成就,但词中“执手相看泪眼”“千种风情”等语,浅近俚俗,宣扬了一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

  对上述观点,我们都可以深入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今天我们要着意探讨的不在诗作的思想,而在诗作的艺术,在诗作的表现技巧。

  这两首词在表现技巧上有一个共同之点,都运用了点染之法。

  点染,是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指点缀景物和敷彩着色。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中说:“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座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由此可见点染之妙。

  诗画合壁。随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各门艺术手法相互融会贯通,绘画中的点染,也被广泛地运用于诗歌创作。高明的诗人,也每爱于作品的紧要处,稍事点染,便意态自足,或为诗眼,或成佳句,或出妙境。

  在诗歌创作中,“点”和“染”是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所谓“点”,就是点明,或点明问题,或点明情思,或点明旨意;所谓“染”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烘托,使所点的对象更加突出,更鲜明,进而加强读者对“点”的印象。清代刘熙载评柳永词说:

  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艺概·词曲概》)

  我们如果从点染手法的角度对这两首词再行赏析,可以获得新的艺术享受。请你根据上面的提示对两首词作些具体分析。

  探究思路:

  对于点染之法,关键在于明确什么是点,什么是染,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望海潮》“形胜”“繁华”是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从“人家”之多铺叙“繁华”,这是染;“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通过对“天堑”的描写,铺叙“形胜”,这也是染。“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上承“繁华”而来,铺叙集市奢华,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染。“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上承“形胜”,描写西湖秀丽景色,这也是染。所以,这首词开篇点明主旨,接着交错地运用“染”的手法,具体铺排,前后是理与事的关系。

  《雨霖铃》这首词也是多处用了点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首先点明离别(“去去”),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加以“染”,烘托离情别绪,这就更添离别之苦。接下去,“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又点明“伤离别”的情感,用“冷落清秋节”来渲染,生离死别本就够伤人的了,又何况有那堪冷落凄清之景色的衬托呢?下面还是“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即用衰败低垂的杨柳、阵阵萧瑟的晓风,和一弯孤冷清淡的残月所构造的一个凄清冷落的意境,来烘托前面“伤离别”的感情。作者这样点而染,染而点,点点染染,把个抒情主人公的离愁表现得极为哀婉深沉。点与染,前后是情与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