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 一. 教学内容: 推理与证明 二. 本周教学目标: 1.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实例,了解合情推理,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作用。 2.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实例……
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
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
一. 教学内容:
推理与证明
二. 本周教学目标:
1.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实例,了解合情推理,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作用。
2.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实例,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3. 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与综合法;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
三. 本周知识要点:
(一)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 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
(1)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 ,记 ,试通过计算 的值,推测出 的值。
(2)若数列 为等差数列,且 ,则 。现已知数列 为等比数列,且 ,类比以上结论,可得到什么结论?你能说明结论的正确性吗?
【学生讨论:】(学生讨论结果预测如下)
(1)
由此猜想,
(2)结论:
证明: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则 ,所以
所以
如(1)是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结论,像这样的推理通常称为归纳推理。
如(2)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像这样的推理通常称为类比推理。
说明:
(1)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2)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
(3)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共同或相似性质。类比的性
质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就越相关,从而类比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4)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①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者一致性。
②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2. 演绎推理
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地质学家说它们曾在赤道附近,是从热带飘移到现在的位置的,为什么呢?原来在它们的地底下,有着丰富的煤矿,煤矿中的树叶表明它们是阔叶树。从繁茂的阔叶树可以推知当时有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以南极大陆曾经在温湿的热带。
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上,一座座高山高入云天,巍然屹立。西藏高原南端的喜马拉雅山横空出世,雄视世界。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登上珠峰顶,一览群山小。谁能想到,喜马拉雅山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高耸的山峰的前身,竟然是深不可测的大海。地质学家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曾经发现高山的地层中有许多鱼类、贝类的化石。还发现了鱼龙的化石。地质学家们推断说,鱼类贝类生活在海洋里,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它们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科学家们研究喜马拉雅变迁所使用的方法,就是一种名叫演绎推理的方法。
1. 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的推理方法。
2. 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
分析喜马拉雅山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的推理过程:
鱼类、贝类、鱼龙,都是海洋生物,它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海洋里……大前提
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它们的化石……小前提
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结论
M-P(M是P)
常用格式:
S-M(S是M)
S-P(S是P)
三段论:(1)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2)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3)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
用集合论的观点分析:若集合M中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质P,S是M的一个子集,那么S中所有元素也都具有性质P。
练习:分析下面几个推理是否正确,说明为什么?
(1)因为指数函数 是增函数,
(2)因为无理数是无限小数
而 是指数函数 而是无限小数
所以 是增函数 所以是无理数
(3)因为无理数是无限小数,而 (=0.333……)是无限小数,所以 是无理数
说明:在应用“三段论”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大前提、小前提或推理形式之一错误,都可能导致结论错误。
比较: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从推理形式上看,归纳是由部分到整体、个体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而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从推理所得的结论来看,合情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有待于进一步证明;演绎推理在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的前提下,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获取经验;也需要辨别它们的真伪,或将积累的知识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分别在这两个环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就数学而言,演绎推理是证明数学结论、建立数学体系的重要思维过程,但数学结论、证明思路等的发现,主要靠合情推理。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证明,也要学会猜想。
(二)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 综合法与分析法
(1)综合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证明,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得“可知”,再逐步推向未知的方法。
(2)分析法
我们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这种证明方法叫分析法,它的特点是:从未知看需知,再逐步靠近已知。
2. 间接证明
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三)数学归纳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 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n=k(k ,且k )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
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
数学归纳法被用来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BC,BEAC,D,E为垂足,求证:AB的中点M到D,E的距离相等。
证明:(1)因为有一个内角为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大前提
在△ABD中,ADBC,ADB=90,………………………小前提
所以△ABD是直角三角形。 ……………………………………结论
同理,△AEB也是直角三角形
(2)因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大前提
而M是Rt△ABD斜边AB的中点,DM是斜边上的中线,………小前提
所以DM= ,……………………………………………………结论
同理,EM= 。 所以DM=EM
例2. 已知 ,求证: 。
证法一(综合法):
证法二(分析法): ,为了证明 ,
只需证明 ,
即 ,
即 ,
即 ,
即 .
成立,
成立
例3:证明: 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
证明:假设 、 、 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则存在整数m,n满足
= +md ① = +nd ②
① n-② m得: n- m= (n-m)
两边平方得: 3n2+5m2-2 mn=2(n-m)2
左边为无理数,右边为有理数,且有理数 无理数
所以,假设不正确。即 、 、 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
例4. 通过计算可得下列等式:
……
将以上各式分别相加得:
即:
类比上述求法:请你求出 的值。
解:
……
将以上各式分别相加得:
所以:
例5.自然状态下鱼类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为持续利用这一资源,需从宏观上考察其再生能力及捕捞强度对鱼群总量的影响,用 表示某鱼群在第 年年初的总量, ,且 >0。不考虑其它因素,设在第 年内鱼群的繁殖量及捕捞量都与 成正比,死亡量与 成正比,这些比例系数依次为正常数 。
(Ⅰ)求 与 的关系式;
(Ⅱ)猜测:当且仅当 , 满足什么条件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不要求证明)
解:(I)从第n年初到第n+1年初,鱼群的繁殖量为axn,被捕捞量为bxn,死亡量为
(II)若每年年初鱼群总量保持不变,则xn恒等于x1, n ,从而由(*)式得
因为x10,所以ab。
猜测:当且仅当ab,且 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
【模拟试题】
1. 如果数列 是等差数列,则
A. B.
C. D.
2. 下面使用类比推理正确的是
A. “若 ,则 ”类推出“若 ,则 ”
B. “若 ”类推出“ ”
C. “若 ” 类推出“ (c0)”
D. “ ” 类推出“ ”
3. 有这样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有些有理数是真分数,整数是有理数,则整数是真分数”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是因为
A. 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非以上错误
4. 设 , ,nN,则
A. B. - C. D. -
5. 在十进制中 ,那么在5进制中数码2004折合成十进制为
A. 29 B. 254 C. 602 D. 2004
6. 函数 的图像与直线 相切,则 =
A. B. C. D. 1
7. 下面的四个不等式:① ;② ;③ ;④ 。其中不成立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 类比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若直角三角形ABC中的两边AB、AC互相垂直,则三角形三边长之间满足关系: 。若三棱锥A-BCD的三个侧面ABC、ACD、ADB两两互相垂直,则三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
9. 从 中,可得到一般规律为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
10. 函数y=f(x)在(0,2)上是增函数,函数y=f(x+2)是偶函数,则f(1),f(2.5),f(3.5)的大小关系是 。
11. 在△ABC中, ,判断△ABC的形状
12. △ABC三边长 的倒数成等差数列,求证: 。
13. 在各项为正的数列 中,数列的前n项和 满足
(1) 求 ;(2) 由(1)猜想数列 的通项公式;(3) 求
【试题答案】
1. B 2. C 3. C 4. D 5. B 6. B 7. A
8. .
9.
10. f(2.5)f(1)f(3.5)
11. ABC是直角三角形; 因为sinA=
据正、余弦定理得 :(b+c)(a2-b2-c2)=0;
又因为a,b,c为 ABC的三边,所以 b+c 0
所以 a2=b2+c2
即 ABC为直角三角形。
12. 证明: =
为△ABC三边,
,
13.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