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试题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试卷的身影,试卷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你所了解的试卷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试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积累……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试题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试卷的身影,试卷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你所了解的试卷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试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一)背诵、默写(共17分,每题一分,错字、漏字、别字均不得分)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
2、 ,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
3、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
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7、 ,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8、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9、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选择(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商贾( gǔ) 畸(jī)形 濒(pín)临 悄(qiǎo)无声息
B.编纂(zuǎn) 勾(gòu)当 禅(shàn)让 数(shuò)见不鲜
C.模(mú )样 恬(tián)退 矫(jiǎo )正 怏(yāng)怏不乐
D.象笏( hú ) 詈(lì)骂 石罅(xià ) 吹毛求疵 (c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飓风 阑珊 天真磬露 万姓胪欢
B.宫阕 啮噬 名列前茅 万籁有声
C.修葺 传诵 逡巡畏义 赠谥美显
D.戊申 南麓 怨天忧人 实至名归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千呼万唤的《夜宴》终于露面了,但这部耗资巨大的中国大片却屡屡遭遇“笑场”。
B.食品检疫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的安全,因此,必须吹毛求疵,一点都不能大意。
C.他习惯妄自菲薄他人,因而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颇为自负的人。
D.李强是班里的热心人,他总是把在教室里、操场上信手拈来的垃圾丢入垃圾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天,全国共有128万人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考试,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今年的考研人数是2001年以来增幅最小的一年。
B.李嘉诚荣获水井坊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特别荣誉大奖毫无悬念;因为他凭借超人智慧缔造了财富王国,并把480亿元财富弹指挥向民间,用行动诠释财富的真谛就是兼济天下。
C.专家近日指出:“城市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忽略、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以及商家对洋节的炒作,让传统的年俗文化气氛越来越消退,中国应当尽快启动春节申遗工程。”
D.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近20个月左右,虽然表示并不清楚其他通讯社的动作,但路透社显然铆足了劲要大干一场,不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投入不少资金。
答案:
一、2.B(A濒bīn C怏yàng. D笏hù.)
3.C (A磬---罄 B阕---阙 D忧---尤)
4. A
5.C (A“人数”是“一年”搭配不当。 B“弹指挥向民间”不妥,“弹指”比喻时间极短暂。 D“近20个月左右”自相矛盾)
5. C(A项的两个问号不当,前一个应改为逗号,后一个应改为句号。 B项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D项的第二个冒号应改为逗号)
二、阅读与鉴赏(共45分)
(一)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无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他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1、在划线句子中的“泰然自若”、“游刃有余”赞扬了巴尔扎克的哪些方面?(不超过15字)(2分)
答:对世事的洞察力,高超的文字技巧。
2、最后一段中“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是指什么?(3分)
答: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即《人间喜剧》。
3、“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这句话的含义是。(3分)
答:巴尔扎克的一生及作品已经赢得了崇高的荣誉,未来将愈能够体会其崇高而深远的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暖冬
周海亮
①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人蹿上去,兴奋得尖叫;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满载着童年的快乐。
②照例是午后。照例,他是唯一的舵手,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却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那冰已经破裂,在他的腿之间,裂开一条半尺宽的口子。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他急了,怪叫一声,扔掉竹竿,人却掉进河里。冰水像无数把刀子,扎得他浑身刺痛和麻木。
③好在河水不深,仅没到胸。他颤抖着牙关爬出来,缩成一团,高呼救命。恰好有村里的老人经过,把他放上独轮车送回了家.
④他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说怎么不淹死你?母亲说棉袄棉裤都湿了,晒不干,你明天穿着炕席上学?他缩在炕头的棉被里说,我明天不上学了。母亲说你敢?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不去上学?你敢?
⑤母亲把他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他,愁眉不展。
⑥那些年月,家里不可能有多余的棉衣棉裤。是啊,明天,冰天雪地的,他怎么上学?
⑦他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他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他知道自己得一直呆在炕头,直等到他的棉袄棉裤彻底干燥。
⑧夜里他醉来,看到徽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⑨早展他被母亲推醒。母亲说快起床上学,要迟到了。他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他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他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毋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他。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他,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⑩那天他突然长大了。他不再爬墙上房,不再去冰河划船。那一天,毋亲年轻的容颜永远并深刻地烙进他的记忆。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他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可是那个冬天,母亲却落下一生的病根——类风湿。那天,她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他的身上。
然后,整整一个冬天,母亲没有自己的棉衣。
1.简要分析“那一天,母亲年轻的容颜永远并深刻地烙进他的记忆”一句中,“烙”这个词的妙处。(3分)
2.简要分析第⑨段划线句在文中的含意。(3分)
3.文中说,那年冬天“特别冷”,但“他”却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为什么?(4分)
4.读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请默写这首诗,并结合这首诗谈谈你读本文的感受。(5分)
答案:
1. (3分)“烙”一词表明留下的印迹深,不易磨灭(1分)表明对母亲的爱将永远刻在“他”的心中。(2分,意思对即可)
2. (3分)那是母亲关爱的目光。(1分)母爱让“他”在严冬里有春光融融、暖意盈怀之感。(1分)母爱将与“他”的人生永远相伴,给他温暖给他力量。(1分)(意思对即可)
3 (4分)①“他”有了两件棉衣可以御寒,无受冻之忧;(2分)②“他”有了母亲用爱的目光编织的可以伴随他人生的温暖的路。(2分)(意思对即可)
4. (5分)默写((3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感受(2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傍晚 西风
②、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一10题。
(一)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路秦也。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路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位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非:不,不是
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或:或者
C.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归罪,责备
D.以阴助其急 阴:暗地里,暗中
2.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样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 )
①(齐)与嬴而不助五国 ②丹以荆卿为计
③牧以谗诛 ④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⑤智力孤危 ⑥三国各爱其地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文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赂秦;苏辙则认为是六国“背盟败约”,自相残杀。
B.苏洵借史实以表达自己关怀时务针贬现实的情怀;而苏辙则立足六国“不知天下之势”这一点,从战略进行详明的辨析。
C.苏洵批评六国没有分封、礼待天下谋臣奇才以抗秦,而苏辙则着重批评齐、楚、燕、赵四国目光短浅,贪图尺寸之利。
D.苏洵借古讽今,由论史转向论策,这些策略实际上也是对北宋朝廷说的。苏辙就史论史,只在结尾表示了自己的惋借之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答案:
1.B(或:应为不定代词,有人。)
2.都是“所以”、“因此”之意;D.表转折关系、表相承关系。)
3.C(苏辙批评的对象是六国。)
4.C
5.(6分)(1)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消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3分,大意2分,句式1分)
(2)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保全自己的计策。(3分,大意1分,“以为”、“安定”各一分)
四、作文(50分)
俗话说,和气生财,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确如此,国际和则世界宁,国家和则民族旺,单位和则事业成,家庭和则万事兴,人心和则事事顺。这里的“和”内涵丰富,可以理解为和气、和睦、和谐、和平、温和、平和等等。
请以“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体验和感受,也可以编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