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数字信号处理》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分论文 《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将信号以数字方式表示并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算法和DSP软硬件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高等院校《数字信号处理》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分论文
《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将信号以数字方式表示并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算法和DSP软硬件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字信号处理》一般是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课,它的先修课程是信号与系统,学生掌握了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频域及复频域分析方法,进一步掌握和了解数字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特别是数字滤波的设计以及在MATLAB中的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凝聚在课本上的知识、方法、技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善于抓重点,知识结构层次要分明,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针对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本身的飞速发展,需要对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在不动摇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的前提下,优化理论知识结构,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特别是诸如数字滤波器设计等综合能力的训练。
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校园网络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为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上课信息量的传递。在课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使用
1.《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是以灌输式方法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的,为了赶学习进度,老师整堂课都是不断地讲解,这样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即老师讲解只占课堂时间的40%,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如例题与习题的解答)占30%,课堂上现场实验操作与仿真占30%。通过对基本原理知识的讲解、习题的解答、以及实物仿真操作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同时也调动同学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亲自享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真正发挥教学相长优势。
2.开展黑板板书、网络资源共享和多媒体课件教学相结合的多形式授课方式。对《数字信号处理》中一些基本定理和基本结论,如DFT的性质,FFT算法原理等,需要利用黑板板书进行推导和证明,让学生一步步沿着老师的思路得以理解和说明;而对于一些需要图示举例、演示、以及形象理解的知识点,如循环移位、循环卷积等,可通过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进行互动教学;而对于课后的习题、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以及课堂内容的扩展部分,则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主页,上传相关课程资源,建立答疑和讨论空间。
3.将数字信号处理、Matlab语言以及DSP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同学们在学习了有关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后,通过算法语言进行软件仿真,并在DSP硬件平台上得以实现。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学生摆脱大学各课程独立性的错误观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算法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1.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与就业结合的适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完成了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的学习后,要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就必须进行实验学习和训练,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的设计和工程中。实验项目是以工程案例为背景,如:用FFT对信号作频谱分析、人体心电图信号的噪声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在双音多频拨号系统中的应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训练可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本知识及原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提高编程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加强课程设计中数字信号处理与DSP技术的紧密结合。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字信号课程知识,通过对一个较小的数字信号处理去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如语音信号的滤波、语音信号频谱分析、电力系统的谐波分析等。在课程设计尾声阶段,教师现场检查学生设计的硬件和软件调试结果,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以评分细则依据公平、客观地评价学生成绩。学生通过某个工程案例的设计、调试和撰写设计报告,掌握信号处理算法设计和DSP软硬件设计的完整过程,学会Matlab和DSP开发坏境的操作、程序编写与调试。对学生进行信号处理方面的工程综合训练,训练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程序设计及调试能力和产品设计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发挥创造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广阔的设计舞台。
3.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进行基于DSP处理器的信号处理系统软硬件设计培训,并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工程设计实践能力。课程由教师讲授、学生课外自学、竞赛实战题目制作、论文写作、题目测试点评等环节组成。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1.让学生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学习国外著名大学的相关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一些相关知识,同时学习国外课程综合大作业的考核方式,鼓励同学利用业余时间选择合适的课题,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写出综合报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设置不同理论层次和不同知识模块的课程班。在基本要求不降低的条件下,把Matlab仿真语言引入课程中,使学生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练习学到的理论知识,深刻领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实践课上,分别开设了软件实验项目(以Matlab语言仿真为主的软件实验)、硬件实验项目(以DSP开发为主的硬件实验)以及软硬结合的综合实验(Matlab语软件仿真和DSP硬件开发)等几个层次,保证不同基础的同学能有更好的选择。
四、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中的单一性以及先教授再考核的传统方式,变笔试考核为理论考核和设计实践考核的.结合,采取边教授边考核的办法。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内容多、时间短,除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频域、复频域分析外,还重点阐述了数字滤波器设计等综合性知识,这些都需要学生了解、掌握并能利用MATLAB进行仿真试验。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点的训练和应用有一定难度,教学任务很重。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又兼顾该门课程的专业性、综合性及工程实践性,同时又能考核学生对专业难点、横纵向知识点的逻辑掌握是核心关键的问题。为解决课程教学中的矛盾,在课程考核中,带领学生把部分课堂搬到具体的实际设计中,让学生亲历课程中的理论内容和实际的结合,由此轻松记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再从学生“教”和“学”的过程中,解决教学中专业性、综合性及实践性的问题,同时亦可解决时间短、教学内容多的问题。《数字信号处理》是综合性和理论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前小半部分的内容已在前修的《信号与系统》中涉及过。但《数字信号处理》是以时域离散信号为处理对象,与连续信号与系统中的计算方法大相径庭。例如,《信号与系统》中大量用到了积分,而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就是迭分(累加求和),信号与系统中的微分,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就变为差分等,很多学生很难一下子转变观念。此外,《数字信号处理》中的DFT、DTFT、FFT三者变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是难中之难。
该课程传统的考核办法常常是先讲授所有的知识点再统一综合考核——闭卷考试。这种方法虽能在最后的考试成绩中反映学生对该课程某些难点和重点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数字信号处理》知识多样性的特点,特别是实际设计部分。因此,在考核时,只顾及所谓的“重点、难点”而舍弃“综合性、多样性”是不够完善的。我们应该每讲解一个独立知识点就进行及时的考核检验,这种边讲授边考核的方式既能更好地检验每位学生对小知识点掌握的深度,又不影响该知识点与整个课程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张丽丽,贾亮.“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70-76.
[2]蓝会立,廖凤依,文家燕.“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86-87.
[3]殷海双,王永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材,2011,(194):75-76.
[4]毛伊敏,钟文涛.《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