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兰叶春葳蕤阅读理解和答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感遇 葳蕤

管理员

摘要:

感遇兰叶春葳蕤阅读理解和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感遇兰叶春葳蕤阅读理解和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感遇 ……

感遇·兰叶春葳蕤阅读理解和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感遇·兰叶春葳蕤阅读理解和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感遇

  唐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练习:

  8、诗中塑造了兰、桂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4分)

  参考答案:

  8、塑造了枝叶繁茂、花蕊皎洁、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想起随风飘散的兰桂形象(4分)。

  9、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2分),诗人以兰桂自比,抒发了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2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谪居荆州时所作,含蓄蕴藉,寄托遥深,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过积极的作用。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重视。高在《唐诗品汇》里指出: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二句,互文见意:兰在春天,桂在秋季,它们的叶子多么繁茂,它们的花儿多么皎洁。这种互文,实际上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括全株而言。春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之意。而葳蕤二字又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觉有皎洁明净的感觉。而皎洁二字,又十分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正因为写兰、桂都兼及花叶,所以第三句便以欣欣此生意加以总括,第四句又以自尔为佳节加以赞颂。这就巧妙地回应了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一般选注本将三四两句解释为:春兰秋桂欣欣向荣,因而使春秋成为美好的季节。认为写兰只写叶,写桂只写花。这样的解释未必符合诗意。这大概是将自尔为佳节一句中的自理解为介词从,又转变为因,把尔理解为代词你或你们,用以指兰、桂。这样的解释值得商榷。首先,前二句尽管有春秋二字,但其主语分明是兰叶和桂花,怎能将春秋看成主语,说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呢?其次,如果这样解释,便与下面的谁知林栖者二句无法贯通。再次,统观全诗,诗人着重强调的是一种不求人知的情趣,怎么会把兰、桂抬到使春秋成为美好季节的地步呢?根据诗人的创作意图,结合上下文意来看,自尔为佳节的自,与杜甫诗句卧柳自生枝中的自为同一意义。至于尔,应该是副词而不是代词。与卓尔、率尔中的尔词性相同。佳节在这里也不能解释为美好的季节,而应该理解为美好的节操。诗人写了兰叶桂花的葳蕤、皎洁,接着说,兰叶桂花如此这般的生意盎然,欣欣向荣,自身就形成一种美好的节操。用自尔作为的状语,意在说明那佳节出于本然,出于自我修养,既不假外求,亦不求人知。这就自然而然地转入下文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的前四句写兰桂而不及人,谁知林栖者一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感。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芳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便运用这一典故,使诗意更为含蓄委婉、情意深厚。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又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意却另辟蹊径,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其本性,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实际上,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当然,不求人知,并不等于拒绝人家赏识;不求人折,更不等于反对人家采择。从何求美人折的语气来看,从作者遭谗被贬的身世看,这正是针对不被人知、不被人折的情况而发的。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乃是全诗的命意之所在。全诗句句写兰桂,都没有写人,但从诗歌的完整意象里,读者便不难看见人,看到封建社会里某些自励名节、洁身自好之士的品德。

  译文

  兰叶逢春,枝叶茂盛,桂花遇秋,皎洁清新。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

  名家点评

  《唐诗归》:钟云:平平至理,非透悟不能写出。谭云:冰铁老人见透世故,乃有此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曲江公诗雅正沉郁,言多造道,体含风骚,五古直追汉魏深厚处。

  《唐诗绪笺》:诗欲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此诗气高而不怒。

  《唐风定》:透骨语出之和平。

  《昭味詹言》:言物各有时,人能识此意,则安命乐天。兴而比,收所谓“运命唯所遇”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