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中诚信的故事 导语:诚信,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拥有诚信的人,才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可以拥有更完美的人生。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中诚信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替夫还债故事感动全国 陈美丽,女,32岁……
感动中国中诚信的故事
导语:诚信,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拥有诚信的人,才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可以拥有更完美的人生。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中诚信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替夫还债故事感动全国
陈美丽,女,32岁,汉族,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村民。2007年4月9日,陈美丽的丈夫扑救山火意外身亡,不仅突然把她丢进孤苦无助的生活困境,还给她留下数万元债务。她原本可以靠丈夫的死亡赔偿金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但“欠账还钱,天经地义”这一信念,使她毅然作出用死亡赔偿金来偿还债务的决定。在一个崇尚诚信的时代里,一位只读过小学的村妇,教给文明社会诚信可以如此朴素——正如网友称她为当下“中国最诚实守信的村妇”。
丈夫永远地离开了她,留给她一个残破的家,一个64岁的老母亲,一个从小就因患脑膜炎智力严重受损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一个7岁的大女儿,一个只有10个月大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还有近10年来家里欠下的所有债务。这些债究竟有多少,陈美丽并不清楚。债主们却担心,人死账烂,他们借给王家的钱恐怕要不回来了。这些债,因此也成了陈美丽的一个心结。在丈夫去世6天后,尽管因为涉及死亡赔偿的具体问题还未处理完,丈夫的丧事还没办理完,陈美丽却抱着小女儿,找到村小学教师黄诗平,请他帮忙写个还债通告。
“让大家知道,欠大家的钱我是会还的,大家的情谊我是会记住的,我要让大家放心。”她把写好的通告郑重地贴在自家的外墙上,决定用丈夫的死亡赔偿金来清偿债务。在贴出还债告示之前,陈美丽曾跟婆婆商量过。两代没有怎么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村女子决定:“我们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能让别人受苦。借了钱,就得还给人家。”
不过陈美丽“没想到债会有这么多”。随后的一个多月里,上门来报账的债主有10多个,家里拿到的六万多元死亡赔偿金,2万多元用于支付丈夫抢救的医药费和身后的丧葬费,剩下4万多元,全部用来还了债,竟还有1万多元再也没钱偿还。
大部分债,陈美丽从没听说过,而债主本人也没有凭据,但她都一一偿还,因为她坚信,“人家不会在这种时候来糊弄我,一定是我老公欠了的,再苦再累也要把债还了。”
“现在丈夫生前的债已经还得差不多了,但以后的日子就难熬了。”陈美丽默默的说,可如今小女儿身体状况并不好,没钱去医院看病,大女儿也因无钱交学费而面临辍学。面对困境,陈美丽深深地感觉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已经成为这家老小的大难题。“不管将来怎么样,我都不会扔下婆婆的,我会撑起这个家。”为了让老人相信自己,陈美丽已经将乡政府捐助的1万元慰问款全部留给了婆婆。用陈美丽婆婆的一句话来结束这动人的故事,“患难见真情,很多人认为‘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我家儿媳妇陈美丽虽然这么辛苦地生活着,但她丝毫没有嫌弃王家的意思,她是孝顺的好媳妇。”
2008年4月陈美丽在南昌学习“土耳其烤肉”和一些小吃制作后,9月初在九江市开了一家“陈美丽小吃店”,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前来品尝。陈美丽说,“虽然我没有开过店,但我相信凭我的诚信为人,加上可靠的质量、卫生,我的生意会越做越好。我更要学会自强自立、自主创业。”
替夫还债的壮举经报道后,引起全国反响。陈美丽个人曾入选200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2008年度“中国好人榜”,并先后获得江西省“十大好人”、“十大道德模范”,江西省第二届“十佳青年道德楷模”,江西省、上饶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模范感言:
我们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能让别人受苦。借了钱,就得还给人家。
篇二:为诚信做完美注脚
走进“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随处可见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蔬菜品牌——“乐义”,而这个人就是把诚信作为毕生最大追求的王乐义,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诚实守信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自觉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多年来,王乐义始终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他常说:“我是党支部书记,在三元朱村,我说出来的话,办出来的事就代表党的形象,我诚实做事,群众就相信,党的一级组织就有威信,就有凝聚力。”
1978年,刚做过癌症切除手术的王乐义,被推选为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兑现自己上任时的诺言,他带领三元朱村建起了17个冬暖式大棚,掀起了一场蔬菜种植革命。1992年,无公害蔬菜首次在三元朱村开发成功,取得了国家质检局发放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被农业部授予国内首批“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2001年,他在村里组织开展了以创建文明信用蔬菜基地、文明信用蔬菜村、文明信用菜农、文明信用农业龙头企业、文明信用经营业户为主要内容的“五信”创建活动。三元朱村生产的蔬菜质量全部达到国际标准,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诚信打造了三元朱村的蔬菜品牌,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2006年,该村年集体收入达356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300元。
王乐义认为,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蔬菜大棚成功后,到三元朱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他从不私藏,以诚待人,并与全体村民立下规矩:凡是外地来学技术的,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都要倾心相助,无偿地、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前来学习的农民兄弟。十多年来,全国各地已有百余万群众在寿光取到了致富真经。十几年来,他带领全村将大棚技术毫无保留地无偿对外推广。从1990年到现在,三元朱村的技术员先后到过20个省区市的300多个县市区,都在当地成功地推广了冬暖大棚技术。王乐义本人也拖着癌症之躯,先后到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无偿传授大棚蔬菜技术,行程达几十万公里。如今,冬暖式蔬菜大棚已经遍布大江南北,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而且鼓起了亿万农民的钱袋子。
作为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创始人,王乐义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笔很大的无形资产,2001年7月,“乐义”蔬菜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这几年,“乐义”品牌应用到了更多的领域,除了绿色蔬菜,还有复合肥、塑料薄膜等,有的合作单位答应给30%的股份。专家们估算,仅这三大块,这个牌子的价值就过亿元,他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款。但王乐义对乡亲们明确表态,这个分红的钱他一分不拿,因为这个品牌是乡亲们四十多年共同培育的,收益理应属于整个三元朱村。
王乐义不仅自己坚守诚信的理念,他还积极带动他人做诚实守信的模范。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后,他向全国农民朋友发出了“依法诚信纳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倡议。寿光市绿州农化有限公司经理张金洋是先富起来的农民,在办绿州农化有限公司的当初,由于自己不懂税法,只干不学。结果,开业不长,税务干部就找上了门,最后还是补缴了5万元的税款和罚金。通过这件事,他深有感触地说,乐义说得对,只有学法、守法,依法诚信纳税才有出路。
在王乐义的带动下,诚实守信在三元朱村蔚然成风,三元朱村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工作先进村。王乐义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并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十六、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篇三:诚信自强报效祖国
王一硕,河南省长垣县人。2003年7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同年8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陕西省麟游县科技局,成为团中央等团体和有关部门批准的首批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十几亩地的收入。2000年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面对每年6000元的学费,为了不让父母为难,也为了不使正在上学的两个妹妹失学,他决定放弃上学,去西安打工。当学院得知他是因交不起学费才没来报到时,迅速为他争取了国家助学贷款,他带着万分的感激迈入大学校门。
在学校里,领导、老师们一直十分关心王一硕,不仅为他安排勤工助学岗位、为他捐衣捐钱,更激励他自强不息、不畏艰苦。无论在教室、图书馆,还是实验室,王一硕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导师张振凌教授为了帮助他,特地安排他到她的实验室打工、做助理、做课题,协助她完成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在这里,王一硕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也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他深信,贫困只是暂时的,知识会改变命运。2003年,王一硕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并被导师推荐到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能到北京工作,这是多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王一硕想都不敢想的大好事。但正在这时,团中央、教育部等4部委向全国高校毕业生发出了志愿服务西部的号召。听到这一消息,他当即就动了心:是国家助学贷款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助,才使自己由一个打工仔成为一名大学生。知恩图报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在国家急需人才的时候,自己不能无动于衷。王一硕决定放弃到北京工作的机会,到西部去,为祖国的西部大开发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班77名同学全部报名申请到西部做志愿者,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予以报道,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新闻。经过层层选拔,2003年8月,王一硕被分配到陕西省麟游县做志愿者。
2003年8月21日,在即将奔赴西部之际,王一硕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广东发展银行未来路支行行长田华松的办公室,向全力支持他完成学业的广发行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告诉田行长:“3年来,我的母校河南中医学院不仅教给我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个胸怀祖国的有志青年,我已被批准为西部志愿者,被分配到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科技局服务,请你们记下我的联系方式,有事随时跟我联系,我保证尽早还清贷款。”田行长被眼前这个敦厚朴实的小伙子打动了。他说:“志愿者钱少,只要我们能找到你,还不了可以延期。”
服务结束后,为了实现自己还贷的承诺,王一硕回到郑州,一边复习考研一边打工。随着他的收入不断增加,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愿望也日渐强烈。一些朋友不理解他的想法,劝他说:“国家有的是钱,也不在乎你那点贷款,何况还有那么多大学生没有还款,你干吗那么着急呀?”王一硕却不那么认为。他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祖国母亲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使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获得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我怎能忘恩,怎能不为国分忧呢?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虽然还有10个多月贷款才到期,但是他决定提前还贷,并向学校正式提出申请。2005年12月15日,学校为王一硕举行了隆重的还贷仪式,省教育厅、发贷银行有关负责人、学校党委书记孙建中、副书记徐玉芳和数百名师生员工参加了他的还贷仪式。当他将辛苦劳动积攒的26770元贷款交到发贷银行负责人手里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王一硕说:“我现在有能力还清贷款了,我决不会赖账不还。”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