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观后感 中国 事迹

管理员

摘要: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事迹都不陌生吧,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通用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事迹都不陌生吧,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通用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1

  方锐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陈陆提出的3个愿望:提高待遇水平、改进老旧装备、建立乡镇消防站。如今,前2个愿望已基本实现,第3个愿望却成了陈陆的遗憾。

  “教导员在建立乡镇消防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详细的规划。”方锐说,陈陆之所以这么想建乡镇消防站,是因为2018年龙桥镇的一起火灾。

  2018年,庐江大队接到龙桥镇的一起火警,一名姓郭的村民家里着火,接连烧了附近5户人家。大火被扑灭后,一名村民气愤地对陈陆说:“你们消防队在干什么?这么长时间才来!”

  陈陆立即道歉,见这名村民仍然气愤不已,他让这名村民坐上消防车,并告诉他消防车里的水已经打完,现在是空车回消防队,看看需要多少时间。

  结果空车归队用了40分钟,而这名村民也发现,陈陆他们从接警到到达现场,用时约45分钟。事实摆在眼前,这名村民沉默了。

  同样沉默的,还有陈陆。方锐说,这件事之后,教导员最大的想法,就是今年一定要建2个乡镇消防站,一定要解决第一时间扑火的问题。

  说干就干,陈陆和方锐立即找相关部门协调,着手建设龙桥镇特勤消防站,并为盛桥镇、罗河镇、乐桥镇、白山镇的派出所采购了4辆消防车,作为消防执勤点。

  庐江县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54公里。庐江大队在中间,但要到达远一点的乡镇,需要1小时左右,对处置初期火情极为不利。

  2019年3月,陈陆和方锐代表大队跟政府协调,在汤池镇和同大镇建2个乡镇消防站。“教导员利用乡村学校、卫生院等老旧或废弃的房屋改造成消防站,够十来个人住,能停放2辆消防车。一旦发生火灾,消防站能第一时间处置。”方锐说。

  2019年8月和10月,同大镇、汤池镇2个消防站分别投入使用,覆盖10个乡镇。至此,庐江县17个乡镇只剩7个未纳入乡镇消防站覆盖范围。

  “如果龙桥镇特勤消防站建好,现有的庐城是主站,龙桥、同大、汤池是分站,正好对整个庐江县实现全覆盖。”方锐说,陈陆设计得很周密,下一步他还想把同大、汤池2个乡镇的消防站升级为二级消防站,下面再覆盖乡镇消防站,“可惜这个愿望还没来得及实现”。

  “改制后,一些政策还没有落地。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陈陆要建立乡镇消防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王劲峰说。

  对此,刘书虎深有体会。“陈陆建立乡镇消防站是从零开始,要沟通的部门太多,困难重重。他也曾想过放弃,但想到对地方群众有益,他又笑嘻嘻地觍着脸让我找相关领导协调。”刘书虎说,陈陆告诉他,要干一点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事。

  章传友要到魏岗村工作时,陈陆叮嘱他牢记入党誓词,做的事要对得起党员这个身份,并让他多了解贫困户的情况。

  一段时间后,陈陆向章传友问起贫困户的情况。章传友告诉他,有一户贫困户养殖土鸡,销路不太好。

  后来,陈陆用自己的钱,买贫困户的鸡和蛋,却始终不让章传友告诉贫困户。“陈陆说要帮忙找投资商,他牺牲之前,我们还一起谋划这些事。”章传友说。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洪水带走了陈陆,也带走了许多他未完成的心愿。母亲再也不能在生日时收到儿子送的玉手镯,妻子办的海洋馆年卡一次也没去,儿子也收不到爸爸亲手送给他的玩具消防车了……

  7月27日,应急管理部批准陈陆为烈士、追记一等功。

  殡仪馆内,照片上的陈陆笑容温和、眼神坚定。刘书虎说,他们想为陈陆塑一座雕像,然而当他看到庐江人民自发穿上白衬衣、黑裤子,送英雄最后一程,千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在陈陆的灵柩前深深鞠躬、致以哀思,陈陆的战友们像陈陆一样仍然奋战在抗洪一线时,他知道,陈陆在人民心中、在这块土地上已经铸起了一座丰碑。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2

  1941年秋天,叶嘉莹怀着梦想进入了她的象牙塔,在辅仁大学,是叶嘉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人生总是在喜从天降时祸也不请自来,1941年9月,十七岁的叶嘉莹正沉浸在大学开学季的欢喜里,同时,也迎来了她人生当中第一个厄运——母亲的去世。

  母亲的去世给叶嘉莹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打击,17岁的她,已经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已经对万事万物都有了深深的情感,她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孩子,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所以母亲的离去对她来说,无疑上天给了她一颗甜枣,又打了她狠狠地一巴掌,同时也断了她一条路。为了祭奠母亲,她写下了八首哭母诗,这段痛苦的日子是诗陪她一步一步走了出来。

  此后,叶嘉莹与伯父、伯母及两个幼弟一同生活,北京家中她是长姐,还要照顾两个弟弟,她一下子长大了,懂得了责任是什么,彼时沦陷区物质条件艰苦,度日很是艰难,但幸运的是,她情感并不孤寂,她还拥有贤惠慈祥的伯母,母亲去世后,伯母就担当起为两家人做饭的责任,每当叶嘉莹要帮忙时,伯母总推开她让她去专心读书。

  走出母亲去世的阴影后,叶嘉莹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因为才华卓然,容貌清丽,很快就成为了学校里的名角儿,也就是在这期间,她遇见了人生的伯乐顾随老师,1942年秋季,叶嘉莹正值大二,在唐宋诗课程上,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贵人——恩师顾随,顾随既是她的文学教父,又是她的人生导师。

  两人成为师生关系后,因为共同的爱好,对诗书的追求,使得两个人成为了高山流水之情,顾随的授课方式飘逸自然,从不刻板,因为对诗词有着很深得研究,所以很多东西信手拈来,叶嘉莹成为了顾随的小迷妹,顾随也非常欣赏这个极具天赋的姑娘,所以经常一起讨论诗词,一起做文学研究,这段日子是叶嘉莹最充实最快乐的日子。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3

  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一套如约而至。湖南省郴州市瑶族女孩江梦南当选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车水马龙、人声嘈杂,对于普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江梦南来说,所有的声音都是陌生的,她什么也听不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女孩,在父母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清华的博士。

  江梦南说:“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

  央视对她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时间回到29年前,在江梦南半岁时,因为肺炎误用药物,被诊断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于是,父母抱着她坐在镜子前,让她观察别人和自己说话的口型,进行发音模仿,并一遍遍地纠错。常人难以想象,在无声的世界里,小梦南是如何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读唇语的。

  江梦南说:“父母安慰我,告诉我,听不见是既定的事实,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

  于是,在学校里,梦南坐在教室前排,看老师的口型“听课”,并凭借着惊人的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就这样,江梦南一路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博士。

  同学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哪个人没有缺陷呢?关键是,在缺陷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有的人可能伤心郁闷,有的人可能怨天尤人,有的人可能选择逃避,有的人可能自欺欺人。但是,这么做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江梦南用她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上了一课:面对缺陷,要学会接受现实、乐观面对、努力克服、扬长避短。对比一下,我们平时遇到的困难简直是微不足道,根本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同学们,让我们汲取这种奋斗不息的力量,在生活和学习中向阳而生,逆风前行,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起奔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4

  这里出来的女孩后劲非常足

  学校师生的付出得到了回馈。2011年,华坪女高向社会输送第一届毕业生,96名学生69人考取本科,综合上线率100%。这个成绩让华坪女高在县城站住了脚跟。

  周云丽考上大学后,父亲总是笑嘻嘻,做什么都有劲,“觉得再读4年就出头了。”父亲让她和姐姐背着装满菜和鸡肉的筐子,当面感谢张桂梅。

  踏上前往昆明的火车,周云丽第一次认识大山以外的世界,也体会到不同成长环境带来的差距。

  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周云丽发现他们能歌善舞,自己没有才艺可展示。舍友问她用什么乳液护肤时,她还不知道乳液是什么东西。父亲不愿女儿落于人后,听女儿说班里同学都有电脑,他跑到县城,花费4000元为女儿买了一台电脑。

  差距显而易见。一位华坪女高的毕业生说,大学的口语课上,自己蹩脚英语口音一出,很多同学忍不住笑。还有人说,自己沟通力欠佳,不主动,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张桂梅不断收到这样的反馈,一位浙大毕业生打电话对她倾诉,自己不如别人,英语也说不清楚。

  这样的反馈是张桂梅不曾预想的。张桂梅意识到,学校也需要与时俱进,她开始让学生跳鬼步舞、穿黄色校服裙,让儿童之家的孩子吃汉堡、披萨,将生活习惯改成“洋式的”,“免得出去让人瞧不起。”

  一位女孩考上大学后,向张桂梅倾诉,说自己跟同学相比又小又黑,穿得不好,说话也土气,常受排挤,7个舍友同去宿舍楼底抬水,不许她喝,还经常留她一人扫地,不过自己没哭过。张桂梅夸奖她好样的,还对她说,“欺负我,就给我揍回去,别看你长得小,不怕。”

  还有考入北京的学生跟她说同学来自人大附中、衡水中学,张桂梅鼓励学生不要惧怕竞争,迎头上。她相信华坪女高毕业的学生“后劲非常足”,不会被轻易打倒。

  女孩们不可避免审视过去。一位2011级的毕业生说,自己曾有一段时间充满沮丧,上大学后,她发现同学在高中阶段就出国旅游,考上大学顺理成章,而自己的高中生活被枯燥的学习生活填满,拼尽全力只是为了摆脱农民身份。不公平感会在某些时刻冒出来,但她也因此看到奋斗的价值——大山走出来的她能通过高考同优秀同学站在一起,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欣喜。

  张桂梅在教学楼外墙上贴了几个字:刚强、慈惠、质朴。她常鼓励学生,哪怕落榜了,也不要怕失败,“天塌不下来”。但有毕业生结婚后回来看她,带着孩子,又没有工作,张桂梅会面露忧虑。

  张桂梅希望,女孩们走出大山,不要再回来,也不用回母校。有当医生的毕业生想捐工资,张桂梅没有收,她不愿拿学生的钱。如果未来实力允许,她希望学生能把钱捐给没钱治病的穷人,而母校和她本人都不需要报答。

  张桂梅常说,女子高中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一个人奋斗不是为自己和父母,而是为国家和民族。如果看到有人落水,张桂梅觉得,不管自己是否自信有能力救人,都应该伸手拉一把。

  她知道被人拉一把的感觉。来华坪县任教前,她在中甸子弟学校当老师,在那里与丈夫相识、成婚,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

  1995年,为了给身患癌症的丈夫治病,张桂梅花光了全部积蓄,最后给丈夫立碑的钱也没有,又借不到钱,她在大马路上撞车寻死,被司机破口大骂。那一刻,张桂梅体会到,“人需要帮忙时,只要有人提一把,真的感激不尽。”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5

  山城村村民也是多年后才知道,他们敬重的这位生产队长,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兵。

  孙景坤的“不普通”,被发现实属偶然。

  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给村集体创收,山城村一些年轻人到丹东市一家造纸厂帮着搬运旧书造纸浆,一些品相较好的旧书被他们带回村翻看。当时十几岁的张德胜对军事感兴趣,从中找到一本抗美援朝战斗故事集,名叫《战斗在朝鲜》。

  翻着翻着,张德胜看到一篇题为《奋战在危急情况下的副排长孙景坤》的文章,讲述的是孙景坤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杀敌的事迹,附带的人物照片看上去眼熟。

  “孙景坤?这不是二大爷吗?”家中排行第二的孙景坤被村里晚辈尊称为“二大爷”。张德胜赶紧抱着书跑到孙景坤家中,想问个明白。

  时值中午,孙景坤刚吃完午饭,坐在炕边。张德胜指着照片问他:“二大爷,这是不是你?”孙景坤没承认也没否认。识字不多的他跟张德胜说:“你念给我听听。”

  张德胜一字一句地读,孙景坤面色平静地听。直到听见副连长支全胜的名字时,孙景坤神色一动:“是我。”

  张德胜立刻从书本上抬起头来。眼前这位他再熟悉不过的庄稼汉,这位他十分亲近的二大爷,一下子变得陌生又高大起来。

  张德胜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向村里人宣扬:“二大爷老厉害了,在朝鲜战场上是英雄。”

  村里人一窝蜂地来找孙景坤,打听他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可孙景坤从不多说,那本记录他战斗事迹的旧书也被他收在家里。

  那个年月,参军打仗不是什么新鲜事。时间长了,孙景坤这些战斗故事渐渐被村民遗忘。在村民眼中,孙景坤还是“孙队长”。

  1990年,丹东电视台记者到山城村采访村里种大棚蔬菜的新闻。采访中有村干部告诉记者,“我们村还有个战斗英雄”。在记者的“软磨硬泡”下,已经66岁的孙景坤翻出一个包得严实的布包,拿出一枚枚奖章,将多年前的战斗故事娓娓道来。

  很快,孙景坤的英雄事迹在丹东市传开。前往老英雄家看望慰问的人络绎不绝,各种荣誉和表彰也纷至沓来。

  孙景坤却为之苦恼,向当初采访他的记者“抱怨”:“你给我带来麻烦哩!家里总来人,我都没时间下地干活了。”

  所有人都视孙景坤为英雄,可孙景坤最在乎的,是自己作为一名农民的本分。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6

  5月17日晚8点,《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四川木里火灾中牺牲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当地扑火人员、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顾方舟、浙江省嘉兴市盲人中医师朱丽华、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等人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荣誉。

  感动一座城,感动一个国家,也感动了14亿中国人,他们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荣誉,实至名归。大半生献给莫高窟的樊锦诗,“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功业凝成糖丸一粒”的顾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劫难,何其伟哉!“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的伍淑清,一颗心爱国爱港,是美心,更是良心;从不放弃,永不言败,女排姑娘身上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就在于获奖者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无论爱国还是敬业,无论诚信还是友善,无论积极进取还是崇德向善……他们身上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标识。

  看到那一幕幕细节,我们无法不感动。比如,1949年10月1日,杜岚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澳门回归祖国当天,已经87岁高龄的杜岚,放下拐杖亲自升起国旗,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澳门濠江中学的孩子们。再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的黄文秀,主动选择当驻村第一书记,从帮村里引进砂糖橘种植技术,到教村民做电商,带领贫困户脱贫,可惜壮志未酬——因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每位获奖者都是可敬的,他们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动了我们,还温暖、鼓舞和启迪了我们。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7

  今晚,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次颁奖典礼中,有为了中华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学家于敏;有为了山区孩子的前途而放弃优越条件去艰苦的地方教学的朱敏才、孙俪那夫妇;有坚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黄张纪清;有跟听力障碍的儿子同桌16年的母亲;也有为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牺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让我最感动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黄张纪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这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木拉提跟他的同事们每天有任务,每天都不分昼夜地工作。因为他们在新疆,众所周知,新疆是恐怖根据地,所以有很多恐怖以及各种各样的坏人,每年都有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但因为木拉提以及他的队伍,使得老百姓能在这里安居乐业,虽然木拉提他们很可能在某次任务中殉职,但他们依然不畏牺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许多战友都因为执行危险任务而牺牲离开了我们,但木拉提依然为了和平与恐怖勇敢战斗着。

  还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动的人物炎黄,炎黄的真名叫张纪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为孤儿院,学校,灾区捐赠了许多资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黄的化名填汇款单。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为了捐款,卖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里,默默地坚持做好事。因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黄,人们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14年因为他在银行汇捐款时摔倒被送去医院,人们看到他撒落地上的汇款单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黄。

  三十年来,他一共捐了几十万元。当主持人问他每次捐款时都怎么想,他却说:捐款只是一个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时间长了一点而已。他让我倍受感动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却从不留名,其实他的真名是张纪清,正如主持人给予他的颁奖词:是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看完颁奖典礼,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却又那么伟大,他们值得我们敬佩,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贡献出应有的一份力量!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8

  “这些天来,细读各网站、公众号上有关叶连平的文字,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省优秀教师、当涂县江心初级中学老师陈宏亮说,为这样一位耄耋老人不顾九旬高龄,仍然坚持无偿家教、无私捐学的责任担当和矢志不移、不忘初心的教育情怀深深感动。这束微弱但永不熄灭的“乡村烛光”照亮了乡村教育的前路和方向,更树起了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榜样和丰碑。

  陈宏亮认为,和全国道德模范叶连平老师相比,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做到,还有许多地方能够做到。有人说,教育即“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任周遭环境再喧嚣,教师的心必须是宁静而恬淡的。叶连平老师始终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在宁静中寻找力量,将一生心血奉献给乡村教育,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职业使命和毕生追求。只有教书育人者把心灵归于宁静,并坚守这份宁静,方能寻找到教育的美好和本真。学习叶连平,就要学习他宁静而恬淡的心境。

  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进取的动力。叶连平老师退而不休,心系教育,将育人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体现出来的正是尽职尽责的职业操守。而在这一份尽职尽责之中,他也收获属于他、属于孩子们、属于教育的快乐。辛勤、专注、坚守,这就是敬业的本质,也是教育工作者快乐的源泉。学习叶连平,就要学习他敬业和乐业的精神。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就是叶连平,作为一名老党员,扎根基层,为农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几十载的真实写照。学习叶连平,就要学习他无私和奉献的情怀。

  陈宏亮表示,正是无数个叶连平这样的优秀人民教师,他们将一生心血奉献给乡村教育,把整个身心都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我们的祖国才由当年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如今迈向强起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崭新起点,将在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上,心无旁骛,不改初心,逐梦前行,努力当好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好老师。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9

  鲍峰,是马鞍山师专的一名思政课教师,同时也是和县人。在他的同学当中,有几位是叶连平老师门下毕业的学生,因此很早以前,他就从同学处听说过关于叶连平老师的先进事迹。几年前,有一次学校请叶老来校给青年教师作报告,鲍峰也第一次当面聆听了叶连平老师的讲述,知道了他更多的生平故事,为之感动。

  鲍峰认为,叶老既是他的乡中先贤,也是他的同行前辈。学习叶老敬业乐业和奉献精神,自是应有之义。“叶老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崇德向善的师德,叶老是我们和县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和楷模。”鲍峰表示,叶老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业成长和身心健康,自费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把孩子们聚拢起来,无偿施教。又把有限的收入掰成几瓣花,组织学生出外学习参观,扩大视野,甚至自费发放奖学金,鼓励孩子们的每一个进步。倾其所有,以个人之力,先后培养辅导千余学生。

  “没有仁爱精神,是难以做到这样的倾情付出,更别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鲍峰说。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鲍峰认为,他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仁爱精神不可或缺,放下身段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关注他们学习生活情感需要,如此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教学之中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鲍峰还认为,叶老的精神还表现在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教师不仅仅是个职业,更是学生灵魂的引路人。”鲍峰说,“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为学生的人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指引他们走好人生的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有这样的觉悟,好在有叶老为我们做了榜样。”

  提及对自身的未来规划,鲍峰表示,他将以叶老的精神为指引,补精神之“钙”,不断武装头脑,强素质、提本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岗位查找不足,强化学习,提振精神,不断加强看家本领,耕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和责任田,向叶老看齐,争当先进模范,立足岗位做贡献。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10

  说到钟南山爷爷,没有人不怀有敬爱之心。因为他有一腔赤子热诚,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他被民间称为“民族脊梁”。

  我本不认为“逆行”是一个褒义词,逆的反义词是顺,“顺”才是人们喜欢的词,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前方有危险,还要向前冲,谁喜欢呢?但钟南山爷爷是个例外!

  新冠病毒十分可怕,如果被不幸染上,病毒就会慢慢吃掉你的肺,没有肺就不能呼吸,最后人就会缺氧而死,目前还没有可以预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钟南山爷爷说:“如果没有什么事,这段时间就呆在家里,不要出门,更不要去武汉。”

  在武汉陷入危难时刻,在国家面临危险时刻,总需要勇往直前的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不顾个人安危,奔波武汉,在一线奋战,以他的身份和年龄,都不用亲自忙碌,但他不怕,“逆行”一下子成了热词,让人感动,让人追捧。他工作了一天后在地铁餐车上疲备地睡着了。

  钟南山爷爷之所以受到大家的信任,不仅在于他舍身忘我的战斗精神,还在于他勇于说出真相,敢于告诉大家事实。他的逆行,改写了“非典”的结局,他的逆行正在一步步逼倒“新冠病毒”。他说:“在困难面前不能扯淡。”他的心中,有信念。

  他承认自己也会错,发现错了,但他会保持冷静,遵守科学精神,敢于纠正。这比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还讳莫如深,咬牙嘴硬的专家,不知道要高出多少!错了,就要承认并改正,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

  84岁的钟南山爷爷,有院士的担当,有战士的勇猛,有国士的威严,他有满腔责任为国为民,才让国人为之肃然起敬。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11

  你,逆行的背影,牵动着多少人的心;用你温暖的双手托起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一张‘清战书’上面印满了红指印,那是你对生命的承诺。

  2020年春节,一场默不作声的疫情悄悄来到,也悄悄地爆发。当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又像是筹谋已久的阴谋,向措不及防的我们发起了挑战。

  一瞬间,新闻、媒体都布满了疫情的进展,全国人民都在默默关注着这一场无声的战斗。

  药店、菜场一时间被一抢而空,口罩、酒精成了稀有物。

  路上静得让人窒息……

  看不见的病毒似乎潜伏在每个角落,向我们露出锋利的尖牙。路上,仅有的几个人,总是用戒备的眼神扫着对方。疫情,给人们的生活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面对如此险峻的疫情,医护人员却奔赴一线。他们天天戴着沉重的眼罩和口罩,白嫩的皮肤被压出一道道血痕。他们因资源缺少,一天十几个小时也不脱下装备,饿着肚子却毫无怨言。

  看,他们脸上的印记、泛黑的眼圈证明了他们的艰辛。一双时刻泡在消毒水里的手,开始蜕皮。可是他们依旧散发着希望,他们依旧充满着坚强。

  选择逆行,你们把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放在心中,用行动表达了承诺与担当;用坚守的身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这是疫情中最勇敢的奔跑,不是朝家的方向,也不是朝安全的方向,而是向最危险的地方跑。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无怨无悔,选择逆行!

  ‘疫情不止,我们不散!’在这一刻,我们共同面对灾难,这一刻,我们不散!

  这是一场必胜的战争!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12

  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2020年,疫情向十四亿中国人民正面袭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疫情战争开始了。

  自从1月23日开始武汉封城,确诊为新型肺炎的人数越来越多,疫情越来越严重。最初只有武汉才有,因为春运,现在疫情扩散到了全国各地。现在的病毒和十几年前的非典是同一类,但是现在的病毒更隐蔽、传染性更强了。不仅可以飞沫传播,还可以接触传播,确诊人数从100多人到800多人,接着比非典人数多,直到今天的2万多人,这个增长的速度让人触目惊心,我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

  因为疫情,原本座无虚席的餐厅现在却空无一人;原本热闹非凡的商场,现在人数却少到屈指可数:我们中国最热闹的节日,现在只能各自宅守家中。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刷手机看疫情;每天反复做的一件事,是叮嘱家人朋友勤洗手、不出门。微信、朋友圈三句不离“冠状肺炎”……

  钟南山,这个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妇孺皆知的名字,现在又徘徊在人们的耳边。十几年前,他带领着医护人员抗击非典,今年他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击疫情中,为了帮助武汉,我国多地派出医疗队前往武汉增援。武汉也建了两个临时医院——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仅用了五六天就建好了,这就是中国人的速度,火神山医院昨天已经交接。由于医疗物资不足,因此,许多国内企业人士和海外华侨都捐赠了物资和医用品,口罩厂也召集工人上班赶制口罩,发往重灾区。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再努力一下,再努力一下,”疫情就一定会被打败!

  我们相信,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一定会战胜疫情!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13

  春节,本该是家家户户都贴着大红春联,路边挂着红灯笼和中国结,阖家团圆,喜气洋洋的日子,可是,今年这个春节过的可不太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强劲的势头迅速遍布全国,牵动着国人的心。还好,我们一家人都身体健康,团团圆圆。虽然不能回老家问候远方的亲戚,但是,一家人幸福的在一起,就足够了。大年初一的晚上,我们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其乐融融的看着春晚。奶奶坐在沙发的最中间,我则坐在她旁边,父亲和母亲坐在另一边。春晚中的小品惹得人捧腹大笑,奶奶的脸上爬满了皱纹,眼睛眯成一条缝,咧开嘴巴,露出了为数不多的牙齿,像小孩子一样“哈哈哈”的笑起来,平时不苟言笑的父亲,此时也露出了微笑。当父亲提到新型病毒时,奶奶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今天早上去买菜的时候听隔壁王大妈说这病毒可厉害了,染上了人可不得了,”随即奶奶转过身,一脸惶恐地面对着我说:“妞啊,你这几天就不要出去玩了,保命重要!”我笑着对奶奶说:“好。”这时,父亲又说道:“最重要的还是要戴口罩,勤洗手,让病毒没有可乘之机。”我的心被照得透亮,洋溢着温暖与幸福。

  幸福,就是危难中的一声问候;幸福,就是发自内心的一抹微笑;幸福,还是绝望中的一次挽救。

  现在在全国各地的医院里,还住着数以千计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们。他们或是失落的,是痛苦的,是绝望的,无法完成陪伴家人的心愿,是不幸福的。但是,他们是幸运的,他们有着抗击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治疗和陪伴,让他们绝望的心房撒进了一缕太阳的光辉,明白幸福就在身边。“隔离病毒,但绝不会隔离爱。”让爱跨越山河大海来到每个国人身边,让幸福伴随着每个国人的心灵。

  我为国家有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而骄傲,我为国家有人民解放军为人民服务而感到自豪,我为身处危难之际,有亿万民众齐心合力,在党的领导下,攻克难关,我是一名中国人,这就是我幸福的源泉。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14

  本以为2020年会和往年一样热闹吉祥,可事与愿违。在新年的几天前,一场病毒突然爆发,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有可能患上这种病毒。而且这种新性感染病传播速度极快,一个患者就可能通过各种方式传染一群人。一场悄声无息的战斗,在全国打响,而我也拥有很多与疫情有关的愿望,送给这个不平凡的新年。

  我的新年愿望是我身边的一切如初。新年的第一天,是人们走亲访友的日子。“七大姑、八大姨”,许多之前没见过面的亲戚,也会从很远的地方,回到同一个温馨的家;“吃饺子咯”,一锅热腾腾的饺子,个个都像银元宝,一口下去,汁水四溢,韭菜的清香弥漫在我的口中;屋内充满了年味,窗外亮眼的烟花四起,照耀了黑色的夜。而现在大街上没有了年味,取而代之的是消毒水的味道;看不到了人们脸上的欢笑,只能看到脸上厚厚的口罩。以往川流不息的马路上,汽车变得寥寥无几。真希望能像往常一样,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过年。

  我的新年愿望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渡过难关。“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当我们躲在家里时,医生们却奋战在与病毒抗争的前线,他们穿着厚重的隔离服,汗水浸湿了他们头发,手因为长期泡在汗水里变得皱皱巴巴的,因为长期佩戴口罩和护目镜,皮肤上出现了红肿的勒痕。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在物资缺乏的时候,许多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愿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国家做出贡献——一位先生风尘仆仆地放下几箱口罩,当工作人员问:“您贵姓?”他回答道:“免贵,中国人。”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我相信我的愿望一定可以实现,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我的新年愿望是世界的各国人民都能平安健康。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美国的流感病毒,欧洲的禽流感……在世界上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病毒,这些可怕的病毒一次又一次的向人类伸出了它们的魔爪,多少人因为患上这些病毒而丧命。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村庄,村里的每一位村民都是我的家人,所以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家人们能够平平安安,全家人团团圆圆。

  2020年,注定会载入人类发展的史册,记录的将是所有人在疫情面前,不抛弃,不放弃,坚守每个人生命的平安与健康,坚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就是我的新年愿望,愿疫情早日消散,我们一起安度新的2020年。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15

  今天,我观看了期待以久的年度人物颁奖活动,共有11人获奖,其中有老人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我怀惴激动的心情打开了电视。

  第一位获奖者叫黄旭华,三十多年来,黄旭华没回过几次家,家里人都埋怨他。但他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因为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后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核潜艇之父”。他那时心里肯定很纠结也很无奈。

  最让我感动的是91岁的老人刘盛兰,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一刻开始,73岁的他就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捐了出去,有时候,他竟然同时损助了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他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出去捡废品。这么多年,他唯一珍藏的就是一个蓝布袋,里面装满了给学生的汇款单和学生的回信……老人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即使住进了医院,还不忘给同学们汇款,怕他们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还有一对父子,35年如一日,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一开始,乡亲们都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对于这些嘲笑,沈克泉并没有气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了吃油难的问题。后来,沈克泉叫来了儿子沈昌建带着买车钱与他一起改良油菜品种。沈克泉去世前说他最不放心就是新的油菜。经过父子俩35年的努力,培育出的油菜品种都获得了认可。父子俩的心灵就像油菜花一样美丽。

  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好人我没发现,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