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回家了-随笔散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散文 随笔 回家

管理员

摘要:

该回家了-随笔散文  回家  “春儿,要过年了,今年能早点回家吗?”妈妈在电话那头总是没有记性地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同办公室的老姐买年货了,老干局那芦笙的调子怎么如同我们村上过年吹得一模一样呢,街上匆忙来往的车辆是人们急着赶回家的吧,他们都在肆虐地将我的思念……

该回家了-随笔散文

  回家

  “春儿,要过年了,今年能早点回家吗?”妈妈在电话那头总是没有记性地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同办公室的老姐买年货了,老干局那芦笙的调子怎么如同我们村上过年吹得一模一样呢,街上匆忙来往的车辆是人们急着赶回家的吧,他们都在肆虐地将我的思念加浓加长,真的要回家了,回家的感觉多好啊! 家,那不变的温馨的驿站,永恒的寄托。依稀记得小时候在村里读书,家里的房子还是那个矮矮的,屋外泛灰白,屋内墙板上贴着一层烟熏黑亮的烟垢的小木楼。叔公说,这房子是我老太爷年轻时起的,至少上百年了,新房子就看我和我哥以后怎么想办法重建了。

  冬天里的每一天清晨,妈妈都起得早早的,削起木屑,燃起了火堂,总是把那火烧得旺旺的,暖暖的,接着将我和哥那皱的,破的,满是泥巴的衣服一件件的围着火炉烘着,一边拍打着衣服一边唠叨着:“你兄弟俩真的是,每天都把衣服弄得全是泥巴。”就一会,妈妈就扯着嗓子:“你兄弟俩起床啦,上学罗!”,于是我和哥争先恐后地一骨碌光着膀子起来,那时我们都没有内衣秋衣,都是光着膀子睡的,妈妈说了,睡觉穿衣服,起来再添也不暖,何况穿着衣服睡,起来会掉走很多扣子的(哎,那时还真的是件件衣服都钉着扣子,还不知道有从头往身上套着穿的衣服)。哥自己会穿衣服了,妈妈于是将衣服看着干净或较脏些一件一件帮我往身上穿,最后还要将她将自制的苗布的棉花不由自主地冒了出来的棉袄裹在最外面,于是我和哥便穿着没有挡脚跟如同拖鞋的布鞋匆匆往学校跑。

  放早学晚学也总是习惯着争先恐后地往家里跑,端起妈妈早就准备好的热乎乎的红著饭三两下就往嘴里塞。孩提时家里那用几块木板支成的橱柜,乌黑的木墙板,每天从瓦隙中直下来的阳光柱儿,总会让人透着光柱看清空气中的尘埃,还有那隔壁家伙伴阿熟邀去玩耍的喊叫声,总是在我成长和变老的每个梦里萦绕。 刚毕业就在村完小教书,原来我和哥同住一个房间的,我毕业那年,哥结婚了,家里没我的房间了,我只好到离家只有一里多路的学校去住,于是,我感觉到毕业回到了家乡,却还没真正回到了家,一种惆怅的寞落让刚开始工作的我挺不是滋味的。 村小学那木楼里也有住着个外地来的老师,于是我也经常没有回家吃,跟着几个老师在学校里合开伙着,于是迎来了妻,一起在学校开伙了,虽不时也回家,但也开始谈漠了爸爸的酒樽和妈妈的唠叨,还有那暖烘烘的火堂。 那年秋收过后家里起了新房子,比原来宽松多了,我也调到乡中学了,妻还在村里教书,也回到家里住了,但我俩成了同个乡的周末夫妻,家也便成了我唯一的依托和希望,回家是我最快乐最幸福的事,每到星期五下午放学了,我都会和学生们挤上他们村老潘的三轮车,再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每次到家天都是黑了,特别是可恶的冬季,才下车,天就慢慢沉下来了,而且那比田还烂的黄泥路。但每到这一晚,爸、妈、妻,还有哥嫂他总是等我到家了才摆起桌子吃晚饭,爸、哥也会准备一两斤酒,我也会记得从乡里带上一两斤鲜肉,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弄到了大半夜才休息。

  周末一结束,我又得赶回乡里,出门妈、妻总是红薯、茶叶大包小包地让我背着回乡里,还千叮嘱万叮嘱着:“要下雨了,带伞了吗?”“记得带电筒哦,下次回来天黑了,走不起路的哦。”“钱少,下次不用买肉回来了!”走过家前田埂上,妈还在栏杆前习惯喊一声:“不忘记什么了吧?”每次总想回家,每次回了家总不想离开,然后爸妈说了,我们世代就出我这么一个“做工作的”,我必须混出个样来。于是每次也不得不带着无限愧疚和眷恋离开了自己的家,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六周年那天,女儿出世了,我更是白天黑夜想回家,每次从家赶往乡里,都会从心底里喊着:“我要回家!”?

  家里通车了,电话也通了,哥嫂出去打工了,妻也调到了乡中心小学,但我却在次年金秋的九月调到了县城,妻说,我夫妻俩命相克,我命躲着她,相处还不到一年,又分开了。我无语,结婚八年了,女儿四岁了,但我俩相处的日子加起来或许还不到两年呢。“今天下午孩子又烧到了40度,但现已经在卫生院打点滴了,你放心吧!,她睡着了,过会儿会好的'。”今早才说昨晚孩子发烧,到卫生院打点滴到凌晨两点多才退了烧,还说打针的时候,我的女儿坚强得很,一声都不哭。我知道,如同单亲的女儿多懂事,想着此时在女儿输着液体在妻的怀里温馨睡着了,我的心潮一阵涌动,眼眶湿了。妻调到了乡里,家里的两老也忙自己的生存,没能出来帮看照孩子,乡中心小学住的地方小,加上这年头也找不到保姆,从女儿十一个月开始,妻就是一边上课一边带着孩子的,孩子从出生以来,一直体弱多病,现在孩子四岁了,妻在来去穿梭日子中的艰辛对于本来言词匮乏的我无能表述,妻啊,欠你的,在生的来日,如何让我偿还! 四岁的女儿曾多次仰着头茫然地对我说:“我有好多个家,学校的家、县里的家、爷爷奶奶的家,还在外公外婆的家,都是我的家,爸爸,县里的是你的家吗?你的家在哪里?”我总是轻叹了着:“爸爸有和你一样多的家,但爸爸想家,却没时间回家呀!”

  家,心灵的归宿,感情的港湾,沿着那永远拽着自己的那条筝线,该回趟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