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经典语录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佛语 语录

管理员

摘要:

佛语经典语录1  一、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二、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三、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四、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

佛语经典语录1

  一、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二、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三、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四、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五、心的净化完全要*自己。无论是多么神圣的人,多么神圣的经典,他们也仅能带给正确的方法。净化自己的心完全在于自己,无人能够替代你。

  六、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期望获福,无有是处。

  七、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八、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九、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佛语经典语录)

  十、坦然地理解事实,自己就会得到平静。坦然地去理解外在,去克服愤怒。以爱去克服不满和怨恨。

  十一、净心是远离痛苦最好的方式。我们若能守护六种感官,不让欲望去影响我们的心,心不造作行为,痛苦便无从升起。

  十二、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十三、如果有人毁谤我,毁谤我的教义或是毁谤我的弟子,千万别因此而沮丧或情绪烦乱。正因这样的反应无济于事,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十四、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十五、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

  十六、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齐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十七、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十八、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十九、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二十、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二十一、与愚同住苦,如与敌同居。与智者同住,乐如亲族。贤者智者多闻者,持戒虔诚与圣者,从斯善人贤慧游,犹如月从于星道。(佛语经典语录)

  二十二、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二十三、俗眼既认一切对待者为实事,分别计较遂致牢不可破,此因此有贪嗔也。

  二十四、心的不纯净是引发痛苦的来源。什么使得心不净呢?顽固骄傲自大是心理的杂质,这些杂质引出了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于是痛苦产生于此。

  二十五、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二十六、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二十七、人的心像一间有六个孔洞的屋子,贪嗔痴渴爱欲无时无刻地侵入,故欲得清净得先修缮自己的心。

  二十八、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二十九、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三十、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三十一、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三十二、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三十三、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

  三十四、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三十五、修行者留意自己的心,不让思想任意奔流而无法自我控制。他用警觉之火烧去所有困住他的大小烦恼。由于这样,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之道。

  三十六、己饮独居味,以及寂静味,喜饮于法味,离怖畏去恶。善哉见圣者,与彼同住乐。由不见愚人,彼即常欢乐。

  三十七、顿悟法门,以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三十八、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三十九、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四十、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四十一、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四十二、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四十三、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四十四、佛语经典语句-阅读

  四十五、直了自心,无性无念,则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六根门头,无障无碍,六尘堆里,无染无杂。谓之无念行。

  四十六、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四十七、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四十八、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也。

  四十九、直了上无佛果可求,求无众生可化,是名为至佛地。

  五十、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五十一、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惬意。

  五十二、能悟自性无字真经,即一切经论皆成注脚矣。

  五十三、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五十四、善恶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

  五十五、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五十六、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五十七、一切不留,无可记忆。(佛语经典语录)

  五十八、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五十九、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六十、由凡夫至究竟觉,其功行唯一离相而已。

  六十一、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则不灭。

  六十二、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六十三、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要从如今做事处莫教颠错,如今做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六十四、是身如电,年年不住。

  六十五、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六十六、佛陀说:“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但是心要怎样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六十七、不诽与不害,严持于戒律,饮食知节量,远处而独居,勤修增上定,是为诸佛教。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智者知淫欲,乐少而苦多!

  六十八、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

  六十九、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七十、屋顶盖得粗糙,房子会遭雨水浸漏,未经修养调御的心,欲望贪念会入侵。懈怠是死路,发奋精进才是生路。智者常发奋精进以修缮他的心。

  七十一、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七十二、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七十三、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劳尔

  七十四、渴求离言法,充满思虑心,诸欲心不着,是名上流人。久客异乡者,自远处安归,亲友与知识,欢喜而迎彼。

  七十五、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净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识作用,不令恶质的作用生出来。

  七十六、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七十七、我们若得不到益友良友之时,宁可独自而行才不会扰乱自己的心灵。与善友为邻能够得益,与恶友为邻受害的但是整个身心。

  七十八、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七十九、无心之心如恒河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

  八十、一心有滞,诸法不一样。

  八十一、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八十二、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八十三、佛祖奚以异于人,而因此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八十四、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

  八十五、什么是真实呢?就是要追随优秀的人,跟他们一齐行动,做有益的智慧之游,就好像月亮追随着黄道的星辰循环游走。这就是真实。

  八十六、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八十七、莫击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念想由来幻,自性无始终,若得此中意,长波自当止,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虚坐?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八十八、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着。

  八十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真实。追随贤人智者的脚步,将走向善地;与愚者恶人同游,将步向错误的方向。这就是真实。

  九十、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摄一月,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九十一、我们是我们的心灵的主人。不正因外在的毁誉顺逆而影响自己的心。我们也能忍受别人对我们的辱骂和敌视。

  九十二、如果内心不再有坏的作用那一部分,我们便不再会从其中引起痛苦烦恼,从而到达永恒的愉快安详。

  九十三、我们一生所需如果只是为了到达维生所需,其实需要的并不多,就像一只鸟一条虫,天地带给的其实足以满足它们的需求。

  九十四、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九十五、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九十六、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九十七、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九十八、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别起眉毛观见得,何劳特地礼西方。

  九十九、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及。

  一百、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

佛语经典语录2

  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2、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3、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4、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5、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6、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7、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9、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0、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1、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2、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3、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14、千悟万悟悟不到,原来一句佛名号。

  15、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16、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7、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18、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19、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20、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21、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22、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23、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2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5、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26、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27、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2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9、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30、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31、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32、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33、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34、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35、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36、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7、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8、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39、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40、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41、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4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43、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44、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45、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46、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47、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48、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49、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50、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51、一切皆为虚幻。

  52、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53、不可说,不可说。

  54、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55、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5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7、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58、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59、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60、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61、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62、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63、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64、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65、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66、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67、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68、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6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70、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7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7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摘自:www.geyanw.com 格言网

  74、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75、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76、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77、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7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7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8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81、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82、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83、刹那便是永恒。

  84、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85、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86、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87、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88、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89、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9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1、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92、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93、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94、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9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96、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97、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98、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99、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00、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语经典语录3

  1、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2、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3、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4、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5、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7、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8、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9、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10、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11、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12、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13、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14、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1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16、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17、“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18、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19、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20、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21、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22、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23、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2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5、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26、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7、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28、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29、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1、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32、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33、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34、一切皆为虚幻

  35、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36、经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37、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3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39、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40、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41、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42、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43、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44、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