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杨万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万里 审美

管理员

摘要:

分析杨万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引言: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诗风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下面就来浅析杨万里诗歌语言中的审美特征,欢迎大家阅读!  一、浅深相映  诚斋体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浅”,亦即语言浅俗、浅白。正如袁行霈先生在其……

分析杨万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引言: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诗风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下面就来浅析杨万里诗歌语言中的审美特征,欢迎大家阅读!

  一、浅深相映

  诚斋体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浅”,亦即语言浅俗、浅白。正如袁行霈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所反复指出那样:“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矢矫奇崛的结构,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和章法,近于口语”。诚斋诗集中的许多诗作的确十分浅近流畅,明白如话。如:

  坐看西日落湖滨 不是山衔不是云 寸寸低来忽全没 分明入水只无痕

  《湖天暮景》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

  稚子相看只笑渠 老夫亦复小胡卢(胡卢而笑) 一鸦飞立钩栏角 仔细看来还有须

  《鸦》

  这些小诗语言明白如话,的确显然十分“浅”,但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一点显然是不全面的。诚斋诗往往在浅近的语言形式中寄寓深刻的理趣与深沉的情感,这是不可忽略的。下面试作例析: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水嫌岸窄要冲开 细荡沙痕似剪裁 荡去荡来元不觉 忽然一片岸沙摧

  《岸沙》

  南风融雪北风凝 晚日城头已可登 莫道雪融便无迹 雪融咸水水成冰

  《郡圃残雪》

  以上这些诗语言都十分浅白,但其中各自都蕴含着不同的生活哲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告诉我们山外有山,岭外有岭,生活历程中处处充满艰难阻碍,不应被眼下的顺境所迷惑而丧失意志;《岸沙》提醒我们要防微杜渐,祸患常起于忽微;《郡圃残雪》阐明事物相互转化的道理,说明应该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言虽浅而理趣深。杨万里曾是位理学家,但理学思想并没有窒息他的诗情,却增添了他诗中蕴含着的哲理睿思。

  有些诗作则在浅显的语言形式中寄托着深沉的情感.内涵。如:

  南北休兵三十载 桑麻麦垅正连天 (过瓜洲渡》

  只余鸥鹭无拘管 北去南来自在飞 《初入淮河四绝句》

  却将葑草分疆界 葑外垂杨属别人 《寒食雨中同舍人约游天竺得十绝句》

  道是残红何足惜 后来并恐没残红 《风花》

  鹭鸶第一清高底 拂晓溪中有干无 《明发茅田见鹭有感》

  以上诗句皆意在句外,极为含蓄地抒发出诗人心灵深处那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对朝廷偏安一隅不图恢复的不满;对爱国人士被陆续排挤倾轧的痛惜; 对自身置身宦海的厌倦,等等。语浅情深,感人肺腑。“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1]。言浅旨深,浅深有致,这也是诚斋“活法”在诗歌语言表达上的审美效应。

  二、疏密相宜

  诚斋诗的“活法”不仅体现于语词运用的雅俗相济,还体现于语词运用的节奏变化上。他的诗句时而疏朗、时而密致,时而流畅、时而拗涩,张弛起伏,充满弹性与张力。如:

  如何今夕寒 只与客子期 《宿度息》

  吟虫将落叶 为我拍还歌 《雨夜》

  不知蝉报夏 为复自吟风 《山居》

  何人知道诚斋叟 独著驼裘破雨行 《刘村渡》

  竹深林密虫吟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夜追凉》

  以上诗句有个共同点,即两句一意。如果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全都是由两个格律句构成一个语法单句。如:何人知道诚斋叟独著驼裘破雨行。诗句的语义空间显得比较疏朗。而下面一组诗句则不然:

  倒卧/卧不得 起行/行无处 《感秋五首》

  坐来堪喜/还堪恨 看得南山/失北山 《小舟晚兴》

  近岭已看/看远岭 连峰不爱/爱孤峰 《过谢家湾》

  路旁野店两三家 清晓无汤/况有茶 《道旁店》

  莫欺老眼/犹明在 和雾和烟数得渠 《舟过安仁》

  这一组诗句与上一组正相反,都是一句含两意。如果从语法结构上分析,皆为紧缩式复句。如“清晓无汤/况有茶”为递进式复句,意谓:清晓这野店连汤也没有,茶就更不用说了。“和雾和烟数得渠”为让步式复句,意谓:即使遥山烟雾迷浸,我这老眼也数得清清楚楚。以上这二种语句语义一疏一密,在诗中相互映照,显得摇曳多姿。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说来,杨诗语言风格的主要特点是平易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如:

  河岸前头松树林 树林尽处见行人 行人又被山遮断 风肚酒家青布巾

  《舟中晚望》

  诗句一句紧接一句,一气呵成,十分流畅;但有时诗人也有意运用一些拗涩的句法以形成“别调”。如:

  宿昔春风又 新阡去岁无 《寒食上冢》

  “春风又”即“又春风”的倒装。

  筒中有句在 下语更谁曾 《题湘中馆》

  “下语更谁曾”即“谁曾更下语

  绿池落尽红蕖却 荷叶犹开最小钱 《秋凉晚步》

  “落尽红蕖却”即“落却尽红蕖” 征衣愁著尽 凭槛喜犹能 《题湘中馆》 “凭槛喜犹能”即“喜犹能凭槛” 我行安用相逢得 不得趋隅又北东 《道逢王元龟阁学》

  “安用相逢得”即“安用得相逢”。 周汝昌先生在注释此句时曾明确指出:“作者惯用这类句法,以见警峭。”[2](P27)可见这种拗句也是诗人常常有意为之的,在诗句中如运用得当,能产生一种警峭顿挫的表达效果。

  三、婉直相形

  清代著名诗论家陈衍曾评说诚斋诗“直意曲一层说,正意反一层、侧一层说” [3]。周汝昌先生也指出:“诚斋的活法,除了包括新、奇、活、快、风趣、幽默几层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层次曲折、变化无穷。”[2](P6)这些话十分精辟地指出了诚斋诗歌语言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婉直多姿,充满曲折变化。他的诗歌,在直笔述事写景时往往笔锋忽然一转,给人一种峰回路转、别开幽径的感受。如:

  袈裟著了愁多事 著了袈裟事更多 《送德轮行者》

  桃花爱做春寒信 只恐桃花也自寒 《二月一日晓渡大和江》

  已分忍饥度寒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 《悯农》

  富贵不愁天不管 不应丘壑也关天 《送傅山人二绝句》

  有些诗句描写从错觉到醒悟的过程,承转之间也常常给人出乎意料之感:

  忽惊平地化为水 乃是月华光满庭 《迓使者夜归》

  只怪南风吹紫雪 不知屋角楝花飞 《浅夏独行奉新县圃》

  忽从平地起高城 乃是圩塘堤上行 《宿峨桥化城寺》

  初疑夜雨忽朝晴 乃是山泉终夜鸣 《宿灵鹫禅寺》

  有时诗人还运用问答句式上句设问、下句设 答。但所答又往往并非直接回答所问,而是意随笔 转,别出新意。如:

  两山名姓君知么 一字玄晖一圣俞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

  玄晖,南齐诗人谢跳,字玄晖,曾任宣城太守;圣俞,北宋诗人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人。两位诗人 都是作者心中景仰的,故一到宣城就因山及人,顿生追慕之情。

  晓风草草君知么 不为高荷惜水银 《六月九日晓登连天观》

  晓风如此草草(这里有“蛮横无理义”),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它要掀翻掉那荷叶上如水银般晶莹的露珠呀。

  拥稠起坐何人伴 只有残灯半晕青 《霜夜无睡闻画角孤雁》

  通过这些一问一答之间的语义转折,诗人十分巧妙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到自然景物之上,诗句中那“青山、晓风、荷珠、灯晕”等无不充满着可爱的生机与灵性。诗中这些答句所表达的意义往往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真是妙不可言。清代诗论家朱庭珍曾说过:“诗人用笔,要捉得空、放得下、转得快、人得透、出得轻……,方尽用笔之妙。”[4]诚斋诗的“活法”正充分体现出这种“用笔之妙”。

  四、雅俗相济

  多用俗语词是杨万里诗歌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他的许多诗句都具有极为鲜明的口语特征。如:

  仰架遥看时见些 登楼下瞰脱然佳 《披仙阁上观茶蘼》

  些,少许,一点点。

  夜浮一叶选盟去 已被沙鸥圣得知 《夜离零陵以避同僚追送之劳留二绝简诸友》

  圣,伶俐,乖觉。

  春工只要花迟暮 愁损农家管得星 《农家叹》

  星,极言数量少,一星半点。

  不须复手与翻手 可杀青云没十咸 《舟过安仁》

  十成,定准。没十成,犹云出尔反尔。

  道是渠侬不好事 青瓷瓶插紫薇花 《道旁店》

  渠浓,他。

  不分两窗窗外月 如何不为别人明 《夜泊平望终夜不寐》

  不分,意为不满,不平,不服。

  湖山有意留侬款 约束疏钟未要声 《同君俞季永步至普济寺晚泛西湖以归得四绝句》

  款,流连,亲热。

  ·有些俗语词在杨诗中运用频率很高,读来活泼亲切,饶有生趣。然而如果一味求俗,则容易流于浅率,不耐咀嚼。诚斋诗的语言既有其浅俗的一面,也有其清雅的一面,有不少诗歌中语词的组合与运用,富隽永雅致之趣。如:

  剪剪春风未是轻 犹吹花片作红声 《又和二绝句》

  唐刘长卿曾有“闲花落地听无声”之句,这里反其意用之,说落花有声可闻,且声作红色。这种想象出人意表,极为隽雅新奇。

  越王台上落花春 一掬山光两袖尘 《三月晦日游越王台》

  “山光”本是无固定形体的,这里却用“一掬”来形容,使之具有质感,从而化虚为实,空灵别致。

  星淡孤萤月一梳 迎春早起正愁予 《十二月二十一日迎春》

  以“一梳”来喻残月,既贴切又新奇。

  杨万里诗中此类匠心独运、新奇典雅的意象结构俯拾即是,他如“且将瘦句了梅花”(《同岳大用……二日》);“寒草动暖芽”(《人日诘朝从昌英叔出谒》);“净扫痴云展碧穹”(《新晴读樊川诗》);“嫩水浮红岸岸花”(《题湘中馆》);“一樯霜日上淮船”(《过瓜洲镇》)等皆自铸新词,典丽工雅。这些隽永雅致的语词与那些浅白的口语词在诗中相互映衬,饶有佳趣,形成色彩斑斓、参差有致的语词景观。

   拓展阅读: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武陵春》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着鵕鸃冠。

  道是今年胜去年。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晚风》

  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

  作寒作冷何须怒?来日一霜谁不知。

  《好事近》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