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语文《水》教学设计的案例教育论文 摘 要:《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背景是从前一个缺水的偏僻村庄,家家户户建有水窖。作者马朝虎回忆了儿时洗澡的不易。下雨时,用雨水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说明当时水的珍贵。 关键……
分析小学语文《水》教学设计的案例教育论文
摘 要:《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背景是从前一个缺水的偏僻村庄,家家户户建有水窖。作者马朝虎回忆了儿时洗澡的不易。下雨时,用雨水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说明当时水的珍贵。
关键词:小学语文;《水》;教学设计;反思
一、确立教学点
课文《水》共6个自然段,内容学生自己就能读懂。我在对文本进行认真解读后,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点:①抓分段分层,引导学生学会高度概括,感受文章的逻辑之美;②抓特殊的句式表达,引导学生迁移运用;③抓生动描述,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④抓标点推敲,培养学生批判意识。
二、课堂教学片段及反思
1.分段分层,引导学生学会高度概括,感受文章的逻辑之美
(1)分段,学会高度概括,感受结构之美。在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分层,关注句间联系,感受语言的逻辑之美。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看看第二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在构段上有什么特点?
生:第二自然段共5句话。第一句写人们期盼下雨,第二句写下雨天可以储水,第三句写只有下雨天才可以痛快洗澡,第四句写小孩洗澡的情景,第五句写大人们洗澡的情景。
师:好的,说得不错,谁能说说这五句话之间的关系呢?
生:第一句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第二句写了人们期盼下雨的第一个原因即可以储水,第三、四、五句写了人们期盼下雨的第二个原因,可以痛快洗澡。其中,第四第五句又是围绕第三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小孩洗澡和大人洗澡。
师:你说出了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是语言的逻辑之美。在结构段落时,关注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使语言拥有这种美。
分段分层的教学,虽然让学生反复读书、概括花费了些时间,但是,此方法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作文构思、构段和语言表达时的逻辑性的水平。
2.抓特殊的句式表达,引导学生迁移运用
句式一: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句式二: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清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句式三: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抓特殊句式的迁移运用,是每节语文课都要关注的`事,只有充分利用教材中那些新颖的语言表达形式,引导迁移、即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才会日积月累,渐显文学素养。
3.抓生动描述,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第五自然段的描写细腻生动,十分值得体味。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描述的比较,来体会本段语言的表达之妙。
改文:水从头顶倾注而下,滑过了我们的脸、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直到脚板,没有一滴浪费。
学生在比较品味后,发表见解。
……
学生体会得特别深,当我再叫他们读这段话时,自然就把水的珍贵、有水的享受读出来了。
4.抓标点推敲,培养学生批判意识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觉得“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这句话好像是病句,不完整。
教师也露出质疑的表情,又点点头。
师:怎么才能使其完整呢?
生:可把这句前面的句号改成逗号。
师:(点点头)改一改,读一读,完整吗?
生:全都点点头。
有生提问:老师,您不是说教材上都是美文,是大作家写的文章吗?我们能随便改吗?
师:能,老师跟你们讲,大作家也会有小错误,天下没有圣人,我们把大作家犯的错误改出来了,我们就比大作家还厉害!怎么样,佩服自己吧,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学生使劲鼓掌,神情特别愉快。
斟词酌句能力的培养也要在阅读课上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存在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推敲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唤醒了学生的批判意识,不信书,不唯书,只坚持正确的或者自己有理有据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