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孩子爱告状原因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告状 教师教育 随笔 幼儿

管理员

摘要:

分析孩子爱告状原因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析孩子爱告状原因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

分析孩子爱告状原因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析孩子爱告状原因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析孩子爱告状原因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

  案例: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不让我看书。”“老师,他拉我衣服。”……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是经常能碰到的。记得那天,佳豪又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小旭又打我了。”一听到这话,我有点生气,这两个调皮鬼又开始“大战”了,每次有点小事,都要到老师这里来告状。而且次数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有他们俩的事情。每次事后,多次向他们讲道理,但依旧如此。

  “爱告状”在幼儿期是比较明显,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爱告状”既是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未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巧妙应对孩子爱告状的行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细找原因——了解告状的具体原因

  孩子有的是为渲泄紧张情绪而告状;有的是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告状;有的是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而告状;有的孩子告状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把孩子爱告状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原因一:依赖成人的态度来评价自己

  在幼儿园,幼儿总是依据教师的态度,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作出评价,因此会出现幼儿对一些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行为进行告状,如:“老师,某某打人了。”或对某一行为要求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裁决而向老师告状,如:“老师,他把菜倒到桶里了。”其实,他心里不能确定这样做对不对,而是要通过老师的态度来决定自己的判断。

  原因二: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注

  有些幼儿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经常会跑到老师那儿告状:“老师,某某把玩具扔到地上了,我没有扔。”“老师,某某饭没吃完,我吃完了。”这些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我"没扔玩具,“我”吃得好,希望受到表扬或奖励。

  原因三: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正而导致

  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幼儿合作、关心他人、相互友爱等品德的培养。由于幼儿是家中的“小太阳”,养成了部分幼儿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缺乏必要的集体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就导致了幼儿园中幼儿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比如:“老师,某某不把玩具给我玩。”

  二、对症下药—一巧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其实,告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也能侧面反映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呢?

  首先。端正态度——-看起来在意,事实上忽略

  不管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此时你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至高威望的大法官,任何简单敷衍的态度对孩子都是不礼貌、不尊重的。要表现出仔细倾听的态度,但最好“忽略”孩子告状的内容。尽量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孩子学会了自己处理的方法,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就告状了,而且对他将来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帮助。

  其次,巧用策略——分析原因,区别对待

  教师在处理幼儿因纠纷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时,必须先了解纠纷的原因,经过调解加以解决,而对那些持强凌弱的幼儿加以批评,对被欺负者给以安慰和保护。

  1.求助类的告状。如“某某打我了”,“某某不把玩具给我玩”。对于这类问题大人不要插手,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和小朋友协商,想办法解决问题。

  2.“检举揭发”类告状。这种行为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可以这样引导告状的孩子:你知道他打人不对,这很好,那么你看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呢?

  3.为自己辩解类的告状。如“是某某叫我在书上画的”,这时老师就要分清责任,该教育的绝不忽略。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

  三、多元锻炼——培养良好的能力与品质

  太喜欢告状,一方醍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太过于自我的表现。老师要在平时生活中让孩子处理好自信和自我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应开展多科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

  多评价——在幼儿看动画、听故事等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从而丰富幼儿有关是非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

  多讨论——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同时还要教给幼儿一些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策略,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共同协商等。

  多实践——给幼儿一些实践的经验,让幼儿与教师共同解决一些告状行为,让他们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明白告状的一些不良因素。

  总之,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其实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同一个问题,教师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解决方法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处理告状问题上首先要“以孩子为本”,在不影响孩子性格和品质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谨记一句话:孩子是用来培养的,一切以不损孩子的“利益”出发。

  分析孩子爱告状原因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

  案例:

  每天从早操结束,幼儿园老师耳边就会不停地出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他打我”。“老师,她有小圆珠”。“老师,我的头发她抓了一下”。起初,我们的处理方法是不断地询问,一再地调解。“小朋友,你不能打人,欺负小朋友是不对的,快跟他说对不起”,“小朋友,家里的小贴不能拿到幼儿园······”可是,我们的口干舌燥并没有换来安宁,每天依然告状声不断。

  教学反思:

  其实告状是幼儿园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成年人看来可能有点像多管闲事,但对孩子来说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孩子们活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很希望受到老师、同伴的认可,为了让人关注,受人承认,所以他们会经常借由告状来寻求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认同,想要提高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因此,老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并引导幼儿正确表现自己。第二个原因是在幼儿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进一步发展,他们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有了认识。特别是大班幼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行为规范,善于观察关心周围的幼儿易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能纠正同伴的错误行为。孩子们跟老师告状的同时还潜藏着一个目的,即借此向老师表明自己已经记住老师的话了。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这一行为,当“告状”是完全正当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主持正义,批评教育被“告状”的幼儿,以树立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但是我们也应该引导幼儿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的告状都是些很小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出面解决,不利于幼儿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教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机会。

  对老师的启发:

  改变对待告状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处理同伴间的冲突,杜绝他们小题大做,张口就告状的不良习惯。也为他们解释了“告状”一词的真正含义,让他们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告状都是好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现在班上告状的声音明显减少了,孩子们能主动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其实有时孩子的行为都是成人的处理不当造成的,成人也应该进行不断的反思。

  分析孩子爱告状原因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3

  历经岁的沉淀,在教师的成长路上我已走过了近六个年头,从最开始的懵懂青涩到如今的沉着冷静,我最想感谢的就是我的那帮可爱的孩子们,我教给了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他们如同一面镜子,给我警示教会我成长。

  无论是曾经的小学教学生涯还是如今的幼儿园教学,我都碰到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告状。当我自己也成为人母,静心思索,为什么所有的孩子无论多大的.事都喜欢告状呢?

  首先,告状能引起老师格外的关注。喜欢告状的幼儿大多都是在学习中表现的非常平凡的孩子,通过告状这一行为,在无形中拉近了老师与幼儿的距离。幼儿的本意是想通过这一行为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以满足自己被尊重的自尊心。

  其次,告状源于对老师的信任与依赖。我们自己的孩子,在遇到点滴挫折后第一时间是否也会及时告知我们呢。当幼儿离开家庭步入学校时,他最亲近最亲密的人就是老师,老师就是一盏灯,随时为孩子们指明路的方向。因此当幼儿心里有了委屈,第一时间肯定会向自己最信任的人倾诉,以此获得被帮助心里。

  再次,告状是通过惩治犯错的人,以满足自己属于好学生的心里特征。每一个人都渴望成为焦点,只有揭示他人的错误才能彰显自己优秀的心里特性。

  我们班的一个宝宝特别的活泼,人长得也特别招人喜欢。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小屁股,还没坐下一分钟他会立马站起来或是钻进桌子里面、再或是站在凳子上。作为惩罚,我让他站起来,监督管理其他小朋友。不到一分钟他会跑到你跟前三四次大声说“老师,他在说话!”,“老师,他把鞋脱了”等等。这个宝宝最典型的特征就属于在众多幼儿眼中找不到存在感,通过自己怪异搞笑的模样来博取众人的眼球。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是非常讨厌告状的幼儿。觉得他们连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说,太不体谅老师了。有一次班上几个女生一起跑过来说帅帅把他们打了。于是我找到帅帅,二话不说先狠狠地把帅帅批评一顿。然后问他为什么打人。帅帅却哭道:“他们说我没有爸爸”。听完我的心猛地一震。帅帅属于单亲家庭,在他还没出生父母就离婚了,他根本见过自己父亲长什么样子。这样的伤痛却要被拿来嘲笑。我也为自己简单的工作方式和这样错误的处理而惭愧。从此以后我不在这样的鲁莽。

  分析孩子爱告状原因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4

  告状是孩子个人成长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对孩子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对于爱告状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学会倾听,给予尊重

  在倾听“告状”时要认真,不要打断或者斥责孩子,也不要偏听偏信,只有认真学会倾听才会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才会给予幼儿应有的尊重。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大人们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

  二、引导孩子判断对错

  在家长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孩子也会告状。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我们会觉得很烦,不加理睬,甚至不耐烦的说,“好,我知道了”。如果我们总这样应对孩子的告状,孩子就会很困惑,明明是他们做错了,为什么老师不批评他们,反而要批评我呢?因此,我们一定要分清孩子告状的目的,区别地加以对待。

  对于有紧要危机事情告状的孩子,我们应加以肯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对于只为博取众人眼球而告状的孩子,要做出明确的回答,批评其动机不当,并教育他脚踏实地的做人原则。对于有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告状的孩子,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经过,让孩子学习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的行为,懂得同伴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和谦让。

  三、引导孩子独立地处理问题

  如果每次孩子告状,我们都只一味地说:“嗯,老师一会批评他。”这样势必会让孩子告状的行为得到正强化,让孩子告状的行为越演越烈。因此,当孩子与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并借此机会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问问告状的孩子:“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孩子或许会说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前提是我们要学会放手给孩子自己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养成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只有这样才会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爱告状的现象。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送给我们的一朵小花。当孩子花期未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耐心等待,不要一竿子打死,不要以偏概全。因为眼睛所看到的未必就是最真实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做一个在教育中有心的人。

  分析孩子爱告状原因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5

  在幼儿园里,幼儿告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老师,他打我了、他推我了。”“老师,他看别人的书。”“老师,她口袋里有东西。”……听了孩子的告诉,我一般都当“消防员’,哪里“着火”了就冲到哪里“救火”,结果是每天告状的越来越多,我觉得繁琐无比,有些时候由于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留下了“后遗症”,反而让人觉得问题越解决越多了。后来通过分析反思,查阅相关资料。我认识到:幼儿告状有不同的动机和情况,如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告状,引导幼儿自己学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在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而且对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于是,我在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了一些教育尝试。

  让幼儿在告状中学会分析。比如“老师,俊涛在桌子上画画。”“老师,文怡插队还推我。”“老师,佳豪把书撕下来折飞机”。对于以上明显违反班级常规的行为,我在发现以后立即制止。如果对于此类告状不予理睬,幼儿就会认为老师的敷衍,是对此类行为的默认,会将不良效应扩大化。在接下来的课余时间中,我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对?结果会怎样?如果你看到了他这样做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引导幼儿逐渐学会关注同伴行为的后果,做出自己的是非判断,从而促进幼儿道德判断力发展。

  让幼儿在告状中学会自己处理分歧。如“老师,我先拿到了这个玩具,浩然和我抢。”“老师,哲浩坐我的椅子。”“老师,洲浩把我的积木推倒了”。在班集体中,总有幼儿争抢过程中的告状,被侵犯的同伴会来告状,带着一种求助心理。对于此类告状,我在全体幼儿面前,通过情景表演再现冲突过程,让幼儿说一说该怎么办?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无限创意:如游戏“石头、剪子、布”谁赢了,谁先玩玩具,或拿只玩具转一转,哪一边转到谁,谁就先玩。还鼓励告状者大胆地与他人协商、沟通,提高他们独立处事的能力。如,“你告诉洲浩,你把我的积塑推倒了,你要帮我重新搭起来。”同时对那些喜欢侵犯别人的孩子,也要给予批评引导:你为什么推人家的积塑,这样做对不对?你现在应该怎样做?”让双方都能从冲突中学习正确的交往行为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让幼儿在告状中学会宽容。如“老师,美琪,踩到我的脚了”“老师,慧婷看我的书”。此类行为幼儿在很多时候会犯一些“无心之过”,而这些过错在被侵犯的同伴觉得是不可饶恕的。对此,我在集体活动中,组织孩子进行讨论:当小朋友把你撞倒或把你的东西碰坏了,你该不该向老师告状?在活动后,幼儿明白了:我们要宽容别人的过失,犯了错误的小朋友也要及时向同伴道歉。同时,结合一些互相宽容友爱的故事渗透教育幼儿。

  通过一段时间的主题活动、游戏活动、集体讨论活动等教育,不仅告状现象明显极少了,幼儿的互助友爱的能力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