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风险管理 论文

管理员

摘要:

风险管理论文(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风险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

风险管理论文(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风险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险管理论文1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xx年5月-20xx年9月住院治疗患者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我院175名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知识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32%(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选取的175名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成绩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为93.14%、94.29%、6.29%,优于实施风险管理前的71.43%、79.43%、23.43%(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风险管理;常规护理;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B

  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及探视者可能造成的具有伤害性的潜在性风险进行识别,同时依照实际情况给予相应干预处理的过程[1]。在当前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如何有效降低医护风险,从而缓解护患矛盾、提升护理质量并获取患者护理满意度成为了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2]。为进一步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选取本院152例住院治疗患者及17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现将相关报道作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xx年5月-20xx年9月住院治疗患者15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男40例,女36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1.5±3.4)岁,文化程度初中13例,高中25例,大专15例,本科23例;观察组男39例,女37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1.2±3.5)岁,文化程度初中14例,高中24例,大专16例,本科22例。以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如下。

  1.2.1成立风险控制小组以科室为单位,建立起护士长-组长-小组成员的3层管理机构,以此完善护理风险呈报及风险控制体系。在具体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还可依照护理职能的不同,将风险控制小组进行细分,例如可分为基础护理小组、消毒隔离检查小组、病房管理小组及质量监测小组等,后由护士长组织进行考核,并定期召开小组例会,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风险问题进行交流,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1.2.2确保制度落实风险管理的执行需要强力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因此在采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流程的落实,确保各科室护理人员将风险控制意识融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实现事后管理向事前控制的转变。

  1.2.3提升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水平可针对不同层次的护士群体,开展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后对其进行考核,特别需要注意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培训,帮助其熟练掌握各项全新护理方法及技术,以此降低护理风险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1.2.4加强护患沟通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入院宣教,对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目的、注意事项及潜在的风险因素等告知患者及家属,特殊治疗应经由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签字方能执行;护理人员充分注意自身言行举止,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禁止面无表情、冷淡、生硬等态度应付患者及家属。

  1.2.5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首先应明确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还可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以此提升应急应变能力。

  1.2.6控制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护理文书作为医院及患者的重要文档资料,是病情观察及护理工作的原始文字记录,特别是在发生诉讼纠纷情况下,具有较高价值。

  1.3观察指标于患者出院前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并于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成绩合格率及技能成绩合格率进行考核,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交接班遗漏、液体外渗、呼叫后反应迟缓等[3]。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临床考核、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风险管理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43%,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在现代医护水平不断提升情况下,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当前医患矛盾、护患矛盾突出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护理质量的提升也是有效减少护患矛盾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关键[4]。护理风险主要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其可能隐藏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5]。风险管理最早应用在经济学领域[6],而医院内的护理风险管理则主要是指对患者、药物、设备、环境、护理技术、护理程序等相关风险因素的管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护理风险管理应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医院各科室护理人员的更替以及临床新技术、新药品、新设备及新治疗方法的出现,风险管理也应随之作出相应改变[7]。且护理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及不确定性,加之护理行为的特殊性等因素影响,理论上存在着较多的护理风险,对护理人员护理技术发挥水平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更应通过不断更新护理风险管理工作,采用具有前瞻及全程性的动态管理,最终促使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理论及技能知识水平,以此达到更好的避免护理风险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目的[8]。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采用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另外,在对我院选取的175名护理人员的调查中,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成绩合格率分为93.14%、94.29%,明显高于实施风险管理前的71.43%、7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43%,实施风险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田平,商玉环,姜超美,等.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xx,9(3):54-55

  〔2〕杨本琳,杜迎春,刘静.风险管理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xx,23(1):278-278

  〔3〕侯生荣,徐凌智,玄丽婷,等.风险管理在ICU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xx,11(34):70-71

  〔4〕程思锋.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xx,34(2):45-46

  〔5〕刘清.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xx,30(14):159-160

  〔6〕刘艮兰,杨丽凤,伍翊,等.我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xx,8(9):54-55

  〔7〕徐素彬,宋芹,彭菊花,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xx,9(12):154-155

  〔8〕包彩华.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xx,6(10):86-87.

风险管理论文2

  摘要:当前,我国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导致资本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风险处于较高水平。如何解决公司复杂而多变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成为了现阶段投资公司的重要命题。以诚通集团案例为起点,分析投资公司在融资、投资等具体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能为较为全面地发现和综合地解决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投资公司;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对于企业,特别是投资公司而言,风险管理是其管理活动的实质性内容,而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活动的核心。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投资公司能够提前预测到公司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加以一定的干预控制;投资公司能够有合理的组织架构从而产生科学的投资决策流程;对筹资、投资、资本退出等财务活动风险有全面的过程控制;那么,其一定能够在目前较严酷的市场条件下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投资公司基本能够就投融资等财务活动所产生的风险进行管理控制,而对企业制度设计产生的风险重视不够。下面就制度设计层面和具体财务活动层面分别阐述主要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以及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筹资风险管理分析

  作为投资公司财务活动的起始阶段,资本的来源、渠道和资本结构决定着筹资阶段的风险。比如某国有投资集团,主营业务是收购、经营、处置对部分国企的非主要业务资产、不良资产及其业绩差的下属企业。诚通集团在消化不良资产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作为一家投资公司,其在筹资环节的风险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目前诚通集团的财务风险较高。根据诚通集团披露的财务报告来看,20xx年至20xx年末,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527.5亿元、410.5亿元和383.56亿元,诚通集团7月份将发行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这将进一步加重企业的偿债压力。而在盈利能力方面,诚通集团20xx年的毛利率为6.32%,由于其主要业务属于充分竞争市场,且目前经济持续低迷,估计短时期内诚通集团的盈利能力不会有大改观。该集团的现状反映了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投资公司主要采用借款、发行债券的方式筹资,渠道较为单一,虽然负债资本成本比股权资本成本低,但是偿付压力较大,体现了投资公司没有达到合适的资本结构。诚通集团在高资产负债率、企业盈利能力较差的情况下,仍然发行大笔债券,这将通过财务杠杆效应放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公司投资风险管理的分析

  项目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程度是投资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投资阶段周期较长,面临的不确定性也更多,这就需要企业加倍重视投资阶段风险的预测和管理。在项目投资风险评估阶段,部分投资公司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全面按标准进行详尽、实地的尽职调查。这使得后续对项目价值、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大打折扣,项目的风险陡然增加。随着项目投资的正式开始,项目在实行过程中的不同时期都可能产生新的情况,这需要投资公司结合不同时期的情况修改或者制定新的风险管理方案来适应新的情况。部分投资公司不能做到灵活应对,从而导致了项目投资的失败。

  (三)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分析

  在资本投入后的运营阶段,投资公司面临着被投资企业或者被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没有达到预期的风险,这需要投资公司密切关注项目在运营阶段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甚至派驻团队直接参与运营管理。现实中部分企业对投资阶段很重视,反而对投资后的运营阶段不够重视,最后导致投资项目的风险和管理失控。

  二、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投资公司的风险组织架构,强化内部控制体系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做好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石。完整而有效运行的风险管理组织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和管理好风险。因此,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下属风险管理委员会、公司管理层等不同层级组织机构的权利义务,避免出现董事会或者管理层一方独大的状况。在这基本前提下,设置好不同层级的权利范围,才能避免越权管理的风险。合理的风险组织架构才能产生科学的决策制度和合理的决策流程,遵循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才能实现投资公司风险管理的健康发展。通过各大企业的实践经验可以明确发现,完整、严谨、执行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投资公司风险防范和管理的保障。内部控制是否执行到位,直接关系着投资公司的风险管理效果,对于推动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是大部分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使得其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在投资公司在董事会、高管层面制定了既定投资方案、预计潜在风险的大背景下,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能够较好的保障项目的风险控制。因此,公司应该坚定的执行既定的内部控制权责范围、岗位不相容原则,保证投资在执行阶段不出现新的风险,同时,出现风险管理事故之后,要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督促每个部门和员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各个阶段和整个过程,防止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二)提高风险预警机制的灵敏度

  公司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动态监测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并综合运用指标评价体系,在事前对即将面临的风险进行预警。对于投资公司而言,风险管理是核心,及时、全面的评估监测可能存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部分风险。灵敏的公司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投资公司首先应该培养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素养,建立起一只高素质的风险预警团队。其次,在这个基础之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财务指标构建属于自己的风险评价预警体系,将企业不同情况下的风险进行评级,并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警。最后,公司管理层要重视风险预警体系的监测结果,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实现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动态监测和预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三)强化投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投资公司在投资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面临的风险是不一样的,投资公司应该根据不同投资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和过去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因时治宜。在筹资阶段,投资公司要根据既定投资方案的预期回报率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融资成本和融资结构,避免因为筹资困难而孤注一掷。在具体的筹集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书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和青睐。在投资阶段,投资公司要改变过去一劳永逸的方式。在项目尚未正式启动前,应该派驻团队对项目进行详尽的实地调查,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和结果,最后根据调查报告决定下一阶段的实行。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与问题,投资公司应该不断的修改甚至重新制定新的方案来应对不同时期投资项目产生的新风险。改变投资公司重项目投资管理、轻项目投后管理的做法,针对项目投资后的运营阶段可能出现盈利达不到预期的情况,做出一定应对,甚至派驻团队入驻被投资公司或项目直接参与运营管理。

  三、结语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放大了投资公司在财务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最近几年一大批投资公司销声匿迹。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丰富投融资渠道和完善资本市场是大趋势,投资行业也面临着重新洗牌。机遇多于挑战,做好制度层面和投融资活动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是投资公司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不败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姚曦.投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探究[J].企业经济,20xx(06).

  [2]孟淑义.浅析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经贸,20xx(04).

  [3]王刚.分析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J].新经济,20xx(09).

风险管理论文3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整体呈现出良好的状态,有利于各类企业进行高质量的运营和发展活动。现金流作为企业经营工作中经常涉及到的问题,不仅贯穿于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同时还会产生相应的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对于现金流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不够完善,无法准确地控制与现金流有关的风险。企业需要积极优化现金流风险管理并减小相关风险对企业运营的影响,这对于企业在发展的新时期也能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

  关键词:现金流;风险管理;优化措施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企业只是开展普通的运营和管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具体的发展需要,需要企业对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提升。现金流是企业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由于现金流自身的特点以及相关管理工作效果不佳导致企业容易面临相关的发展风险。企业对现金流风险的认知程度和重视度不高,整体来说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风险,现金流风险突然爆发时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极大的影响和资产损失。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现金流工作的情况和风险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来进行一系列的完善措施,提高企业对风险的控制和应对能力。

  二、企业现金流风险的产生原因

  1.现金流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由于企业必须通过现金流来进行相应的管理和运营工作,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由现金流产生的相应风险,如何进行现金流风险管理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现在企业虽然能够对现金流进行一定的管理工作,但是对现金流风险认识不足也没有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来解决相关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关预警机制整体呈现出与企业实际管理工作脱节的问题。风险预警机制的风险指标选择不合理,通常是过于单一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与现金流控制工作联系程度较低,企业没有通过现金流的管理工作来完善企业其他工作,依照相关制度执行风险管理工作的能力较弱。

  2.现金流预算管理实施不足

  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都会造成企业现金的流动,企业是否能够合理管理现金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够有效减少和控制相关风险。现阶段企业普遍进行了预算管理工作,但是也存在预算管理开展深度不够和覆盖面较小的问题,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企业以现金流为基础的预算管理工作普遍较少,没有根据企业的工作特点以及具体开展的工作项目来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也没有根据预算方案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所以很容易造成企业的工作支出超标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3.信息化风险管理不足

  现在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较为发达的时期,所以企业的管理工作也开始逐渐应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来对企业的运营进行优化。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工作还停留在过度依赖财务人员而没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阶段,由于企业产生现金流的工作环节较多同时时间点不固定,所以会造成现金流管理工作的延迟而不能快速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方式的了解和应用程度都不够理想,也说明企业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和培养工作还开展不够。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来对产生现金流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控制,企业的工作整体性较差而容易造成工作效率较低。

  4.监督管理工作效果不佳

  财务管理工作会涉及到企业具体的工作情况和相应的利益,而工作的质量也会对企业的后续经营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企业的财务工作需要在有效的监管工作下进行。虽然企业普遍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相应的监管,但是对于现金流管理的监管工作不仅从制度上还是具体实施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企业没有专门的监督部门来执行监管工作,同时相关制度对现金流管理的针对性较低,不能保证与现金流有关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也存在漏报和假报现金流信息来谋取私利的行为,企业的监管工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相关违法行为而造成违法行为一直存在。企业对监督结果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较弱,不能够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以及企业的发展规划来预判相关风险,通常只有等风险产生并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时企业才能够知晓自身工作的不足。

  三、企业现金流风险管理的优化措施

  1.健全现金流风险预警制度

  现金流风险管理制度是直接对企业面临的相关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在未来必然会开展的一项工作,所以企业需要积极健全相关制度来减少可能遇到的风险。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需要分别通过风险管理体系以及现金流管理体系来共同构建,保证企业能够及时发现现金流风险并有相应的应对机制。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合理选择风险预警指标,通过选择多方面综合型预警指标来全面反映企业的现金流管理状态和存在的风险,同时根据指标的特性合理选择预警周期来推进动态风险预警工作。风险预警工作还需要与现金流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用,通过对现金流有关工作的调控来优化企业的经营活动,特别是对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控制加强,提高企业现金流管理的规范性和实用性。

  2.加强现金流预算管理工作

  现金流管理中的预算管理是企业现阶段较为薄弱的地方,企业需要提高预算管理的实施力度并保证相关工作的合理性。首先对预算管理全面性不高而导致管理失效的问题,企业需要重新思考预算管理需要覆盖的范围以及具体的管理内容。企业需要进行现金流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全面科学规划,充分参考企业每年的预算资金来开展相应工作。企业需要对现金流预算管理工作的结果进行追踪考察,对于每个阶段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出具相应的分析报告为后续的预算管理提供经验。企业还需要根据预算管理的结果实施资金收付计划,为企业的发展预留出一定的资金空间来保证企业的现金流通正常,同时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应对相应的风险而不会对日常的经营造成较大的影响。

  3.实施信息化风险管理工作

  现在企业产生现金流的工作环节和时间节点都不固定,同时需要进行的现金流管理范围广同时数据量较大,这些因素都要求企业进行更有效的信息化现金流管理工作。企业需要建立信息化现金流管理和风险管理平台,对企业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及时收集,优化以往仅仅依靠财务人员收集相关数据的局面,同时可以保证财务信息更加全面并能得到更合理的处理工作。企业同样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工作,不仅需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对相关信息化设备的操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对管理结果来发展企业存在的运营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并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企业新技术的引进来保证企业的管理工作保持较高的科学性。

  4.加强现金流监督管理工作

  企业对现金流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相对薄弱,这也是造成相关工作容易产生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需要积极构建针对现金流管理的监督机制,通过更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企业需要注重对现金流相关的财务数据的控制,通过定期核查相关数据来查明现金流管理的真实情况,落实各项管理责任来提高企业整体工作的正确性。监督管理工作也是企业开展风险预警工作的重要保障,企业可以通过监管工作发现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做出相关的风险判断,同时监督管理工作也是推动风险预警工作相关结果能够快速应用到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四、启示

  现金流是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会接触到的重要事物,也是企业开展各项运营活动以及实现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企业现金流管理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导致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产生相应的风险同时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企业可以通过积极的风险预警制度来对现金流有关的风险进行防控,结合对企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实现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骆忆康.基于价值创造的现金流风险管理问题初探[J].财经界,2016,(33).

  [2]韩小花.浅谈现金流风险管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5,(10).

  [3]陈昱希.企业价值链视角下的现金流风险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5.

风险管理论文4

  当前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存在如下的管理和监督体制问题:公积金的管理中心应为一个独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但有些地区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却靠挂在其他单位;住房公积金实行属地管理体制,这造成管理不统一,各地的政策不同、收费不同、手续繁简也不同;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均为兼职,缺乏专业的住房公积金业务知识,不能正确的进行决策和监督,决策权流于形式;大部分的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尚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缺乏内部控制,管理混乱增加了公积金的风险;尚未建立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和监管体系,监管体系薄弱。

  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来加强新形势下的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力度和保障范围

  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范围尚未完全允许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享受权益。此外,还有大量的企业没有为特殊工作者缴纳住房公积金,例如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我们必须以法律强制实施,加大执行力度,加强对这部分特殊工作者的保障力度。

  (二)加大沉积住房公积金利用,提高住房公积金利用率

  住房公积金利用范围有限,利用率不高,为了促进住房公积金的运用,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利率。公积金贷款在我国属于政策性贷款,当前我国房价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承受范围,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贷款额度,尽量拉大与商业贷款利率的差距,满足广大职工多样化的住房贷款需求,切实起到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作用。2、住房公积金制度要发挥住房保障作用,应尽量使公积金留在住房领域内发挥效用。将盈余的住房公积金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房源,有助于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帮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同时又可以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达到“双赢”的效果。3、用住房公积金余额投资。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xx年12月说,住房公积金需要考虑开设投资途径。住房公积金余额是一笔巨大的资金,如果预算节约下来的钱可以积累进入一个特殊的投资基金,对国家、对市场、对每一个公民都是有好处的。

  (三)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监督系统的监督作用

  任何形式的管理都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约束管理行为,住房公积金监督系统应该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以降低住房公积金的管理风险,保证住房公积金运营的安全。1、加强专业的住房公积金管理队伍的建设。安全管理住房公积金,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他们将专业地分析住房公积金风险问题,进而研究出防范与解决风险的对策;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委员的专业性能,从而能够正确有效的进行决策,提高住房公积金的运营效率。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要高度重视住房公积金的内部控制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机构建设,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制建设,合理设置内部控制体系的岗位,建设综合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双重风险防范机制,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创造一个良好的资金运营环境,保证住房公积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提高管理的效益。

  在当今社会住房问题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做好住房公积金的风险管理工作。在现有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下,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住房公积金风险的分析,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切实控制好风险,提高住房公积金的利用效率,为更多的普通职工解决住房问题,进而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风险管理论文5

  1商务软件开发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人力资源造成的风险

  人力资源是电子商务软件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在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的开发人力资源也会给软件开发项目带来很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激励措施的缺失,造成了开发项目的工作人员没有很高的积极性,造成生产能力的低下,而另外,还有某些可能对于工作环境的不适应或者是由于对于软件工具的运用不熟悉,需要更多的时间适应,造成软件项目的开发不及时而出现风险;其次,项目组各个成员之间由于思路理念等不一致,造成在实际中可能出现冲突,再加上沟通不畅而导致设计出的产品不佳,接口部分出现不匹配,重复的设计工作等增加工作量;再者,开发项目的人员不足,并且流动性非常大,特别是开发项目负责人的流动性比较大,再加上开放项目的储备人员不足与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等,不能及时的补充由于人员流动而在成的缺口,这也给软件开发项目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增加项目的风险机率;最后,在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的过程中撰写报告所用的时间比较长,也给项目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技术问题造成的风险

  软件技术不断的发展,但是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缺少经验丰富的人员,这就可能因为开发项目由于缺乏技术技巧影响整体项目的进程以及最终的结果,给开放项目带来更大的风险。比如说:在功能的设计方面,由于考虑的不够全面,造成设计的产品存在性能问题,无法达到既定的要求,还比如:由于缺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不能及时的对新技术与开放的方法等及时应用等,这都在一定的程度上为电子商务软件开放项目带来很大的风险。在软件开放项目的初期,识别到风险,才能采取更有效的手段预防风险的发生。

  (三)外部原因带来的风险

  首先,市场的需求的变化给开发项目带来的风险,需求是软件开发项目进行的基础,但是外部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着的,这给项目的开发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在开放项目的进程中,如果不解决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就会造成项目不能成功的完成,给项目开发增大了风险,与需求相关的一些风险如果采取不作为的能就可能制造出错误的产品,甚至是劣质的产品,不管是什么产品都加大了项目开发的风险。其次,政府部门推出的相关政策以及要求发生变化给项目的开发带来很大的风险;再次,项目外包的部分不能达到质量的要求,造成不能按要求及时交货,这也给项目开发企业带来很高的风险。

  (四)资金与管理带来的风险

  首先,软件的开发项目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导致资金的紧缺,而新的资金不能及时的到位,势必影响项目的成功,给项目带来很大的风险;其次,管理上带来的风险。主要是由于高层的管理人员缺少管理方面的经验,没有对市场需求等进行调研,造成决策不符合实际要求,造成项目的进度缓慢,项目开发时间比较长,另外管理部门的审核时间比较长,给项目的开发造成了更大的风险。

  2商务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只有及时的发现风险,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进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规避风险。

  (一)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

  首先,控制人力资源的成本,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需要较高的人力资源成本,但是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没有把人力资源的变动因素考虑到人力成本中,更没有把人力资源流动与工作量两者相结合的考虑,而是为了保障项目的质量与进程,不断的督促项目开发人员进行超时的加班或者追加人力。但是长期的加班会造成工作的效率更低。比如说:由于劳累可能对于项目的开发不够认真导致出错率更高,造成项目质量下降,这就需要再次返工,不断增加了工作的时长,而且会延误工期,而不断在项目中增加新的人力,也会由于新的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的不适应或者需要原有工作人员教授指导,也可能会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而且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人力成本高于实际计划的成本。如果出现人力资源不足的时候可以考虑把一些任务或者是子项目采取外包的方式,进而减少项目的压力,但在外包之前要对外包的公司进行相应的考察,避免出现质量与进度体导致的风险。还可以采取部分项目人员为兼职的形式,比如说:高级技术人员以及专家等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用人的成本。其次,电子商务软件的开发项目会需要不同能力以及不同角色的人进行合作,为了保障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要合理的规划项目人员的管理与分工,同时还要注意选择有业绩的项目成员,并根据成员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从而规避成员差异带来的风险。最后,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团队的组建需要不同能力的人,既要有技术专家,又要有市场销售能力的人员,还要有管理方面才能的人员,只有各尽所能,才能促使团队更好地团结起来。另外还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最好有完善的信息系统,促使成员之间加强联系。还要明确成员组织的结构,使每一个项目问题都能够及时的解决,从而促使风险管理工作更有效的进行。

  (二)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

  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估算是很必要的工作,要结合项目人员的综合能力、任务、资源以及外部条件等相关因素,才能使制定出来的计划与实际的情况相符合。但是由于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加上客户没有明确的需求,运用的又是比较先进的工具与技术、成员组成又比较复杂,市场的变化有比较快。如果没有制定科学的计划就会造成项目的进度与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项目经理在制定计划时可以采取分阶段制定的方式,先计划近期的任务与细节部分,可适当的设计少量的远期任务,从而使计划更加灵活多变。对于客户的需求变化,可以在指定的计划中留有余地,在与客户进行沟通,进而明确客户的合理需求,这有这样才能更好对风险进行管理。

  (三)建立风险管理工作系统

  首先,做好风险管理文档,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的规划中一般不会专门做风险管理工作的文档,即便有风险管理文档,也是与项目的计划书合并在一起,甚至有些项目经理仍是不到风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风向管理环节只做表面的应付工作,不能及时的防范风险的发生。电子商务的软件开发项目确实是时间紧任务重的一项工程,但还是希望项目经理抽出一些时间来完善风险管理工作体系,创建风险管理的文档,并在项目的开发进程中对项目做好风险监控的工作;其次,做好风险管理的知识库系统,项目经理一般在项目结束时,不会对项目的进行细致的总结,这是不利于对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的经验的累积,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在项目结束时,把风险的应对策略与经验添加到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时库系统,从而更好地避免在今后的项目开发中出现同样的问题,为风险管理工作增加经验积累,更好的规避风险。

  3、结束语

  总之,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多复杂,这就造成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的存在更多的风险问题,这也就要求在项目风险的管理工作中寻求更多的创新方法,从而更好规避项目开发的风险。

风险管理论文6

  1问题分析

  1.1投资的科学性不强

  在国有企业,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对内投资方面,固定资产的投资作为主要的投资对象,然而决策中,周密性不足、系统性不强,对于可行性的报告不完善,其中的分析与研究还有待证实,尤其是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复杂的经济形势、快速的经济信息、日异变动不居的经济活动等,都使得决策者在不全面、不及时、不真实的数据的参考下,做出了诸多不合时宜、不理性、欠缺科学性的投资,为国有企业的投资带来了巨大风险。而在对外的投资方面,对投资风险这一认识欠缺正确理解,易于被表象所蒙蔽,因而,盲目所带来的巨大投资损失,不断地在增加财务风险,给国家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其次,因为这种事情的频频发生,所以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因为当其成为普遍现象之后,必然给国家带来巨大影响与负面作用。因此来看,投资风险在国有企业中依然是较大的财务风险问题。

  1.2资本结构存在问题

  在国有企业的资本构成中,从其长期资本构成及比例关系分析,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在偿付能力方面的不足等都会加重财务风险。而在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本身有其特殊性,与一般的企业构成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其自身的资金结构中,长期资金、短期资金、自有资金、负债资金间的互配,是令企业合理周转的正确选择。然而在现实的部分国有企业中,还是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并且对于资金来源、周转问题等不进行认真合理分配,未能增加企业价值。从另一方面来看,过分地依赖于银行、逾期借款等都是成本增加,信任易出现问题的方面,还须进一步研究。

  1.3对财务风险意识不够

  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的整体动向与发展。然而在现实中,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与负责人,往往对其客观性估计不足或者认识不够,往往会将管理变成流于形式的风险防范,并未形成真正的压力与作用,而且明确地表现出风险意识的不足与认识不够。一般而言,这主要是受到传统的财务管理思维的束缚与影响,总是认为现金的管理就已足够,其实在当下的金融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大环境下,无论如何,都应该有全面的意识与时俱进的思想。由于对市场环境的陌生、风险评估不足,企业盲目的增大销量,赊销使得控制难上加难,真正的造成了"债务缠身"与"难以收回"等问题,降低了企业资产的流动与安全可靠性,因而是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的具体体现。

  1.4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它可以有效地使企业资金的收入、支出等得到一个合理的控制,并且在项目的投资方面等进行谨慎的评估与作为,而且可以保障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在一定的体系内运行,并且效率高。在国有企业中,这种机制存在,但是在制度方面虽然有严格规定,然而在具体的执行中,缺乏动力,尤其是在部分未建立此项机制的国有企业中,就无从谈起,仅仅是停留于制度扎堆与混合,如管理与监督相结合,追究责任的制度不明确,问题发生,无法查到最终的责任人,而且易于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目前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于工程建设、高风险业务、大宗物品的采购、投资并购等方面。

  1.5预警功能缺乏

  财务风险的预警功能,是在当下的信息时代中,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虽然近些年来,计算机的应用改善了诸多问题,然而未能从数据库的价值上进行新一轮的考量,通过数据的曲线走势来做出一套较好的预警系统。尤其是对于财务风险方面的预警。然而,当下的市场经济高度活跃、发展迅猛,变与复杂是其主要的特征,因而国有企业更应该认识到在这方面的不足可能带来的大风险。

  2防范举措

  2.1提高认识,科学决策,合理化投资

  首先,应该对影响投资决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定量计算分析方法、模型构建、方案评估、可行性尝试等;其次,应该规范投资领域,对其主营的业务范围加以限制,避免盲目投资,保障其在国家的主导国民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活动,对于非主营的业务与投资需要把控严格,将其剥离出来,以有进退、合理流动为原则,在转让中,需依法进行,在整个调整与重组中,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局部调整,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增加其发展。

  2.2资本结构最优化

  在资本结构方面,应该使债权资本、股权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达到最优化,但是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盈利能力、风险大小等问题,所以建议在财务管理中,做好这两方面的权衡与评估,从而使企业资本结构优化。要求即是以需定求、合理配置资本。

  2.3增强风险监控意识

  对于风险的防范,应该以科学、现代化的理念为基础,通过对当下市场经济环境的现实情况的调研、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方法等进行一些差异研究与可行性研究,从而把握其中的特点,进而吸收其中的有用经验,结合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可以设置一些流程,从防范、控制、如何解决等角度进行思考;在适应的同时,应该进行调整,两条腿走路,才更稳当,更加有力。以当下的系统论来分解,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系统工程,在风险监控、风险管理流程、优化监控制度、对生产各环节进行有线监督等,都应该作为系统内考虑的问题与可能的发展方向与调整对象。

  2.4建立健全出资人财务监督体系

  首先,在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进行规范化治理,命名其核算更加完善化并构建起体系;统一的标准有助于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增加其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其次,应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从负责人方面切入,权责分明,监控、评价会更为有效;第三,应该在规范、约束经营者行为中,严厉地执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这样可以起到更为直接的作用。

  2.5健全预警机制

  首先,应该建立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从内控、监管、报表分析、数据预测方面增加其细致性与对应性,利用计划与统计的现代化方法,对其各项事物,建立表格化、数字化的数据信息记录与评估分析,还应该从会计师事务所等类似的社会中介机构方面加强风险监管,构建起一个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

  3结论

  改革带给了我国诸多新生与动力,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与困难,然而,应该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相信必定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在国有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方面,应该注重投资决策方面的科学化,从制度上对资本进行规范管理,从而优化资本结构、增强对风险的监控意识、健全整个监督体系、建立起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预警机制,以此提升国有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杰军。关于国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防范的思考[J].企业导报,20xx(16)。

  [2]于海波。浅议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J].China'sForeignTrade,20xx(22)。

  [3]闫红。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原因和预防措施[J].经济师,20xx(9)。

  [4]时春礼。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xx(5)。

  [5]李佳。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中国市场,20xx(16)。

风险管理论文7

  随着税法改革成果的日益显现,“税收法定原则”的重申与强化,税务律师在律师整个业务体系中的分量也越来越大,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税务风险管理对税务律师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一、税务律师法律业务的基本内容

  自20xx年全国律协成立财税法专业委员会以来,税务律师的业务在司法实践中渐渐明晰,现阶段主要有6个基本业务:1、基础法律服务,税务律师作为常年税法顾问提供税务咨询和税法培训等法律服务;2、基础税收筹划,充分利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所制定的优惠税收政策,帮助企业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将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科学规划,实现企业税负降低;3、重大事项的税收筹划及涉税审计,企业在进行重大股权交易、资产并购、境外投资等重大资产处置和重组时,税务律师不仅仅解决税法问题,同时就关系到《证券法》、《公司法》、《民法》等基础法律关系的税务问题协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同时就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土地增值税清算及房地产项目清算等;4、境外税收服务,主要包括外商投资中国税务、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税务、转让定价和进出口交易税务等涉税法律服务;5、纳税人权利救济,税务律师有别于税务师之处就在于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权利救济。主要包括:税企关系协调、税务稽查应对、税务听证代理、税务行政复议代理和税务行政诉讼代理等;6、除以上基本业务外,税务律师也为税务机关合法行政提供法律意见以及相关培训。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部分,税务律师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法律服务,实际上就是基于上述基础法律业务来协助企业优化内部控制、准确评估外部环境,从而把税务风险降至最低。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及防控目标

  (一)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中小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总会面临税务风险,这主要源于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宏观背景。第一、中小企业内部环境是税务风险产生的本源。中小企业往往是家族企业或“夫妻店”,企业管理者之间多为亲属关系,在经营目标上更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非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利的角度;另外,家族管理下的企业管理权与所有权统一,因此,独断自利的决策方式和风险管理资源的缺少导致中小企业的税务筹划质量并不高。第二、适逢我国税收法律制度改革,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变更以及税务机关在此基础上对条文的解释也经常更新,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也提出新的要求,这是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增加的外部原因。此外,经营规模小、营业收入较低、人力资源的缺乏都影响着中小企业对风险的防控能力,一旦税务稽查中税务机关要求企业补交税款,企业后续经营往往因此受到重大影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外部宏观环境是企业不可控制的,特别是税收政策和会计准则的变更,但是管理者可以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对经营投资活动以事先筹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审查来降低税务风险,达到优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

  (二)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1、税务决策合法合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合法合规是指企业制定的税务目标或税务决策必须考虑到现行的法律法规,以避免因违反法律及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导致决策无效并带来不良后果。这就要求企业,一是税务决策的内容需要符合当时有效的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税务机关发布的税收规则或政策,二是企业作出税务决策的程序需要符合公司章程及其相应的议事规则。

  2、纳税申报及缴纳操作合法合规。税收征管过程中,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是中小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表现形式,也是税收征管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要做到纳税申报及缴纳税款合法合规需要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一是准确计算应纳税额,并审核申报数据的正确性;二是如期缴纳应纳税款。

  3、税务凭证的保管和报备合法合规。中小企业的账簿凭证管理实际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税负公平、税收征管等一系列问题。《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均规定企业应重视账簿凭证管理,具体而言:一是明确中小企业账簿凭证管理的部门和主要负责人,二是制定并完善账簿凭证管理的相应配套制度。

  三、税务律师在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税务律师参与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税务律师参与到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特别是税务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减轻税负,同时也可以引导企业走出“税负最小化”的误区,指导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合理控制由此产生的成本。另一方面,税务律师具备传统律师的基础业务能力,在参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不仅能够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也能从议事制度、治理结构优化等方面规范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公司治理和财务风险管理相结合,健全企业内部的防控机制。

  (二)税务律师在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1、降低中小企业税务信息不对称的风险税务律师通过到中小企业内部进行税务风险防控方面的讲解、培训,特别是对最新税务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的解读和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更新,不仅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税务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降低企业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税务风险。

  2、帮助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化变被动为主动。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通常存在“潜伏期”,而这一期间往往不被管理者重视,一旦税务风险全面爆发,企业就要承担巨额罚款的压力,甚至管理人员被追究行政及刑事责任。税务律师参与到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可以通过事前防控来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3、协助企业应对税务检查。税务检查过程往往伴随着税务风险,从外部环境看,税法体系自身缺陷会引起税务风险。从内部环境来看,一是日常疏忽对财务风险管理,二是企业涉税人员缺少相应的税务基本专业素质或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税务律师参与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降低企业因内部环境而增加的税务风险。一方面,通过前期税务筹划和税务顾问来规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在企业面对税务机关检查时,税务律师协助企业与税务稽查机关加强沟通,就税收检查中出现的疑问及时做好双向交流,避免企业承担额外的纳税责任。

  此外,一旦企业不得不面对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甚至是承担行政、刑事责任,税务律师也能通过法定权利救济途径来降低因税务风险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使该影响最小化。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认识到税务风险并不局限于损失,同样也有收益的可能。税务律师凭借其专业的税务基础知识和税务风险防控的规划能力协助中小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使企业在合法合理的条件下最大程度节约企业成本,获得税收收益。

风险管理论文8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资和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的安全风险堪忧,各类安全事故不断,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目前各级政府加强了建筑安全的管理力度,但仍然缺乏长效机制,管理漏洞不断,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同时,除了发挥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外,还应充分发挥勘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主动性,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把人的安全始终放在首位,多位一体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1建筑施工阶段风险的来源与途径分析

  1.1自然方面的风险宏观方面主要有恶劣的天气情况、恶劣的现场条件、未曾预料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未曾预料到的一些不利地理条件、工程项目建设可能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微观方面主要是指施工现场条件特别恶劣,处于陡坡、隧道、潮湿或雷雨多发区,如无相应的防护措施,极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或是施工区域持续高温、多有凶猛动物、毒蚊虫等,易使员工受到袭击或伤害。

  1.2社会方面的风险主要指政治方面的各种事件和原因所带来的风险,例如战争、政策多变、动乱等因素带来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也往往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导致一些建筑企业血本无归。

  1.3经济方面的风险主要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建筑企业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如汇率波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建材和人工费的涨落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销售行情等等。

  1.4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项目有关各方关系不协调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风险;或是在总体方案确定、投资决策、设计施工队伍的选择等方面,决策出现失误对工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或是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强、经验不足、合同条款不清楚导致企业损失;或是生产指挥不当、操作人员观察不够,导致机械设备损坏伤害现场人员等等。

  1.5法律条文与实施方面的风险这方面,或是建筑行业法律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相关法律的内容的频繁变化导致建筑企业无所适从,或是对相关法律未能全面、正确理解,工程中可能有触犯法律带来损失的行为等等。

  2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么再好再快的发展都失去了意义。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高度和谐统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用科学发展的行动实现将来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制于行业特点、社会发展水平、管理乏力、工人素质、文化观念、监管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整体较低,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根据住建部的统计,20xx年前三季度,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384起、死亡478人,比20xx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20起、死亡人数增加25人,同比分别上升5.49%和5.52%。20xx年前三季度,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按照类型划分,高处坠落事故213起,占总数的55.47%;坍塌事故59起,占总数的15.36%;物体打击事故50起,占总数的13.02%;起重伤害事故31起,占总数的8.07%;机具伤害、触电、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等其他事故31起,占总数的8.07%。有效解决工程建设过程的安全问题,是摆在各个建设参与主体面前的一项艰巨课题。

  由此可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必须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加大重大环节的安全检查力度,确保较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迫在眉睫,具有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的征途中,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始终摆在第一位。在工程建设领域,安全事故具有不确定性,一旦发生损失非常严重,而且往往带来人员的伤亡和负面的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改善建筑安全管理现状,将建筑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对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根据我国的现状,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应该是全员参与,全过程介入,全方位控制,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消除安全风险的影响。因此,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核心是以人为本,方法是全员参与、贯穿全程和全面管控。从全员参与的角度来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各参建单位、社会公众都参与到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当中,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从贯穿全程的角度来看,需要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使用阶段都对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常抓不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从全面管控的角度来看,需要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统一,形成对建筑安全风险的全方位防控措施,随时做好应对预案。只有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渐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之路。

  4结语

  总之,影响建筑安全生产的因素有很多,只有通过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各级人员积极参与,协调配合的工作。只有全方位、多角度控制建筑安全风险,形成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的长效机制,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之路。

风险管理论文9

  金融衍生工具是1970年以后所产生的新型金融工具,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其数量已经多达1 200多种,并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能够方便有效地分散转移风险,但因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而导致严重亏损甚至金融市场波动的事件也频频发生。 目前,我国正在加大市场化的推进,各种市场参数利率、汇率、股指等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风险之一。由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并不允许股票、商品类的投资,因此利率风险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市场风险之一。传统的保险、投资组合、资产负债管理等方法已经不足以有效的应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而运用发展迅速、能够有效的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且方便有效的金融衍生工具来应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则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内涵与特点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内涵

  金融衍生工具是从基础金融工具(股票、债券、外汇)上衍生出来的新的金融产品。它是基于或衍生于金融基础产品的金融工具,其自身并不具有价值,其价格随着基础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它产生的最基本的原因是为了规避风险,金融自由化及金融机构的利润驱动则进一步推动了它的发展。按交易形式来分类,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可分为四类,即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和互换。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1.虚拟性

  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虚拟性,它们都是虚拟性的产品,且金融衍生工具同样具有衍生性,也即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是受制于基础工具的,它是从金融基础工具中衍生出来的,同时又可以衍生出其他的金融衍生产品。如果基础金融工具是股票等的虚拟资本,则金融衍生工具就会具有双重虚拟性。这是衍生工具所独有的,也是其能够规避风险的原因所在。

  2.跨期性

  跨期性是指,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一般会经过一定的时问跨度,交易者会根据对利率、汇率、股指等指标的变动趋势的预期选择约定在未来按一定条件是否进行交易。金融衍生工具跨期性的特点十分突出,它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特性,也是金融衍生工具发挥其套期保值功能的基础。因为它可以通过时问来决定到期是否交易来避免大的损失或获取高的收益,从而达到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的目的。

  3.杠杆性

  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是指其交易只需少许保证金即可签订远大于保证金金额的大额交易合约。当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日确定后,已交易的衍生工具还可以进行再交易。杠杆性使得交易者可以以小博大,它既可以使收益多倍放大,也可以造成巨额亏损。同时,杠杆性决定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投机性和高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及管理现状

  按照基准价格可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禁止从事股票和商品类投资,因此利率风险则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利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市场利率的不利变动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我国利率水平一直由中央人民银行所调控,商业银行没有制定利率的权利,商业银行对于利率的变动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而商业银行又缺乏对利率风险的管理与监督,因此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之一。

  当前,利率市场化机制的改革步伐正在加快,新的金融工具不断涌出,本国银行资产的负债业务、表外业务程度加深,各类业务正日益在越发灵活的市场价格体系中呈现,原有的不合理资产结构也面临更多的风险,需要进一步调整。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化水平低、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控制窄,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市场风险的管理与监督晚;市场风险意识低;数据信息不完备;不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结构及风险管理的缺乏。

  三、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类型

  1.重新定价风险

  商业银行最主要、最常见的利率风险形式。它是指当利率变动时,由于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所导致的银行收益减少的风险。

  2.收益率曲线风险

  又称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化风险,是指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导致收益率曲线形状和斜率的变化所引起商业银行收益减少的风险。随着经济周期的不断运动,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和形状会发生较大变化。在大部分情况卜,银行短期利率是低于长期利率,这时收益率曲线的斜率是正的;但在扩张阶段,长期利率可能会低于短期利率,甚至出现利率倒挂现象,此时的收益率曲线的斜率为负。这使得短期负债比率高的商业银行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银行依靠利差所带来的收益减少甚至为负。

  3.基差风险

  当利率水平变动时,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各类资产负债金融产品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各不相同,这就使得银行的收益面临着风险。银行问的基准利率一般采取同业拆借利率或回购利率,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基准利率随着市场变动而不断变化,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基差风险也会变大。

  (二)金融衍生工具在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对于其资产负债的调整具有局限性,而且对于利率的预测分析总会出现偏差,因此依靠利率的预测分析进而进行资产负债利率风险是不可行的。而具有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衍生工具则是很好的选择。相应控制管理利率风险的利率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互换和利率期权。

  1.远期利率协议的应用

  远期利率协议是一种远期合约,它是由银行所提供的一种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协议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时问按照协议规定的利率与参照利率(一般以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参照利率)之问的差额进行支付,该支付在协议的名义本金的基础上进行。它的交易是“名义上”的交易,因为远期利率协议的交易并没有发生实际的本金支付,因此远期利率的交易并不会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它主要用于防范利率风险,因此它可以用来规避商业银行的重新定价风险。

  2.利率期货的应用

  利率期货是以有价证券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它可以通过其套期保值的功能来规避由利率的不利变动而引起的有价证券收益的损失。商业银行可以运用利率期货来调整其资产负债的结构,保证其在未来的收益,因此它可以用来规避重新定价风险和收益率曲线风险。

  3.利率期权的应用

  利率期权是购买者在支付一定费用后所获得的权利,购买者可以根据当期的利率水平选择是否执行协议中所规定的利率。若不执行,购买者所损失的只是购买利率期权的费用,而这部分费用往往要低于其收益或是损失。因此,它可以用来规避基差风险和选择权风险。

  四、结论

  银行风险的防范永远是银行最重要的问题,而结合我国国情,利率风险又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最突出的风险之一。现今金融全球化时代,金融危机时刻威胁着我们,银行风险的成因更加具有复杂性。本文通过对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更好地加以管理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种类以及各种风险的特点辅助相应的金融衍生工具,明确了金融衍生工具对于利率风险的防范有着显著的效果。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都不是完美的,金融衍生工具同样具有很高的风险,零八年的金融危机便由此而起。我们需要谨慎、适度地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风险管理论文10

  随着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与世界金融市场逐渐呈现一体化趋势。为了满足人们对金融产品及服务提出了的多样化需求,我国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及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金融市场,同时为自身发展争取更多机会。但是在金融市场长期发展过程中,传统金融风险管理模式已然无法满足金融现代化发展要求,而金融创新背后的金融风险无可避免,如果忽视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势必会给金融机构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该课题的研究,能够给我国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具有现实意义。

  一、金融创新概述及其与金融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1.金融创新概述

  金融创新主要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组和创造性变革创造和引进的新事物。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趋势,在发展过程中,其特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产品同质化。国民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银行、证券等受到广泛关注。金融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目光,积极推出金融新产品。但就整体情况来看,金融创新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其次,过度关注理财创新。人们手中闲置资金增多,金融行业抓住机会,大量推出理财产品,促使该类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忽视其他方面产品的创新,出现非平衡状态。最后,金融机构界限模糊。金融创新趋势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正因金融行业包容、开放态度,促使行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经营模式、风险管理模式等均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才能够更好地适应金融现代化发展趋势。

  2.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风险管理是金融创新的根本。金融创新要想实现长足发展,离不开风险管理的支持。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影响。信息时代背景下,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类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多,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金融创新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金融市场有序发展是建立在利益与损失基础之上,损失与收益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加强金融创新,在降低微观风险的同时,也实现了宏观风险的有效转移,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支持。

  二、金融创新对金融风险管理产生的影响

  1.资产证券化加剧金融风险

  新时期下,金融创新推动金融朝着证券化趋势发展。由于资金流动加快,金融产品标准化进程也随之加快,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金融风险。如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果证券化资产质量偏低,势必会影响银行信誉,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对于货币而言,证券化降低了货币当局的银行资产负债能力,且削弱货币当局对货币发行的控制权,继而增加了风险发生几率。

  2.经营风险日渐增大

  金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拓展市场占有率,突出自身竞争优势,很多金融机构陆续加入到创新进程中,源源不断向市场输入产品,并向其他领域渗透。在整个金融重合、交叉影响下,金融产品趋于同质化,随之产生经营风险,并进入到下一轮创新中,影响金融机构信用值,弱化自身风险抵御能力。

  3.投机市场增强风险破坏力

  纵观金融行业发展现状,虽然,金融创新在降低风险方面给予了很多支持,但是其中不乏存在很多风险偏好者投机,该群体敢于冒险,因此,即便金融风险转移了风险,但整个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总量并未发生变化,仍然会对整个金融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三、基于金融创新条件下,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强金融监管,创建有序的外部发展环境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够成熟,极有可能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引发金融风险。在防范金融危机过程中,我们要明确认识到金融创新带来财富具有暂时性特点,应理性、审慎对待金融创新。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不能够抑制金融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对于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就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为了能够给金融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应结合金融业务特点及功能设置专门监管机构,明确机构、岗位及人员职责,实施责任制,最大限度避免监管真空现象的同时,提高监管有效性,以有效协调监管及创新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还应对金融相关法律进行实际调查,坚持前瞻性、包容性等原则,兼顾监管对象利益,找出法律法规中所欠缺的部分,及时完善,引导和鼓励行业产品创新朝着经营体制创新、市场结构创新等方向发展;除此之外,针对监管方式来看,我们应科学运用金融工具等方式加强金融市场信息的披露、重视信用评级等,强化金融机构的市场信用意识,最终形成强有力的市场制约格局。

  2.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创建良好的内部运行环境

  金融风险的产生不仅来自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且源自于金融机构自身。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自我管理。首先,在思想上,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金融创新,其在给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威胁。所以,我们不能够盲目的进行金融创新,我们要深入了解金融创新,寻找规律,防患于未然,以促使金融创新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为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其次,建立健全抵御风险制度,纵使金融创新的发展,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金融风险,但是我们可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观察,切实结合自身发展现状,逐步探索一条适合本金融机构发展的风险防御体系,预防并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的发生以及破坏性,为金融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加大对金融市场关注力度,不同于传统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与金融领域的整合,金融机构独立运行难以实现长足发展,对此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充分调查和分析市场状况,加强对各类数据信息的分析和研究,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

  3.重视国际间合作,构建金融风险防火墙

  金融自由发展趋势下,单纯依靠本国宏观管理体系难以应对各类金融风险,需要国家在遏制、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还要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国际合作格局。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与其他国家政辅签订监管合作协议,并主动参与到国际监管组织中,兼顾对本国金融市场的控制与避免其他国家对本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两方面,为我国金融创新提供支持;其次,就创新角度而言,激励与监管制度作为两种有效手段,政府要关注周期性风险,从创新路径上落实好防火墙工作;最后,就金融机构而言,重中之重是关注混业经营背后的风险。作为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混业经营取得良好成效需要遵循渐进式规律,在条件成熟时推出产品及服务,以最大限度上避免各类金融风险,对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而在产品上,金融行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要实现从简单到复杂的过渡,不要重复创新,突出自身特色,将自身特色有效融入其中,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并兼顾其他方面的创新,例如:股权等方面。

  4.进行针对性金融创新,防范并规避金融风险

  面对金融现代化发展新趋势,要想有效规避金融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应加快针对性金融创新步伐。首先,金融服务方面,应结合金融机构面对的客户群体特点,培养具有本地特点的金融服务团队,积极落实相关管理制度,逐渐由点及面的系统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切实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为其提供符合用户要求的金融产品。其次,信贷风险方面。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引入“程序化”准入授信机制,重点审查信贷程序及要件两方面,实现对产品动态化、全面性评估及监督,在简化信贷流程的同时,实现对信贷资格的审查,保障资金安全,以提高金融机构自身风险抵抗能力。最后,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采取成本分摊等方式,准确计量效益及风险,构建透明的核算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金融风险,并在正向激励下,引导金融创新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5.强化人员风险控制意识,建立风险防控团队

  现阶段,金融机构在面对金融领域发展新形势时,应重视人力资源,引进优秀的、专业的人才,在机构内部成立专门风险管控部门,对风险进行评级处理,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资产风险分类标准,有效识别风险,并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采取定期培训等形式,更新人才知识体系,提高内部组织先进性及实用性。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受到内在动力及外在压力的影响,势必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经营风险。为此,需要从上至下强化金融机构员工风险防控意识,加大对各环节的监管力度,时刻谨记防范风险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发现风险,并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有效解决问题,提高金融机构自身风险防控能力。无论是金融创新、还是金融风险管理,单纯依靠某一方面都无法实现长足发展,都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在金融创新过程中,给予足够强的金融风险防范,消除潜在的风险,才能够保障金融领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金融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在保障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我们不能够仅关注金融创新带给我们的利益,还要兼顾其背后的风险,积极转变自身观念,树立风险防范及管理意识,切实结合我国金融机构发展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具体性措施,加强对金融机构内部与外部的控制,加大监管力度,与国外发达国家形成合力,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

风险管理论文11

  一、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模式

  从法律上看,集团公司的从属企业拥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从属企业作为企业集团的一分子,其经济行为要服从企业集团整体利益的需要,要接受母公司对其管理理念、原则、方法的干预和管控。集团管控通常有以下三种管控模式:

  1。战略管控型。母公司利用控股权支配从属公司重大决策和经营活动,追求资本增值和区分战略板块、业务板块的多元化发展。

  2。财务管控型。母公司通过资本运营手段指导、监控从属公司,对从属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执行过程不过多关注,以实现财务目标为终极目的,以财务指标考核、控制为主要手段。

  3。运营管控型。采用运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团,对集团资源高度集中、企业经营活动的统一并优化。从战略规划到实施,从生产经营活动到业务管理,都要纳入集团管控范围。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运营管控型是最集权的管控模式,而财务管控型又是最分权的管控模式,而战略管控型则介于两者之间。随着集团管控管理模式的不断演变,有的集团又将战略管控进一步细化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

  二、组织架构和发展战略风险管理

  1。集团公司组织架构管控。组织架构包括集团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部门机构设置。建立统一、合理、高效的组织架构体系是实现集团有效管理的关键,在管理控制体系中起着“骨架”的作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通常存在以下潜在风险:治理结构形同虚设,企业缺乏科学决策和良性运行机制,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公司战略规划;内部职能部门设计不合理、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缺失、互相推脱、效率降低等问题。所以,集团公司必须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并确保其行之有效地运行。主要手段如下:一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内部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设立集团公司的公司治理体系,要从内部控制角度考虑建立一套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公司治理体系。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体系,制定完善的决策体系和议事规则,执行和监督职能相互分离、相互制衡。二是合理设置内部部门,分清职责。在部门内部运行过程中一经发现有存在职能重叠、缺失或运行低下的问题,要及时调整部门架构,通过制定公司组织架构图、业务流程标准、部门职责说明、岗位说明书等手段,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权责明确。

  2。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管控。公司发展战略是指企业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对未来发展的定位和预测。集团公司要做到统一发展,必须要有共同的发展战略,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在共同的战略指引下制定经营计划,以确保集团整体战略的实现。通常情况下,集团公司在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负责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工作。战略委员会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趋势、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结合自身情况和资源,制定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董事会审议发展战略后提交股东会批准实施。

  三、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是公司发展的命脉,因此,实行集团公司的集中管控必然要做到对财务的集中管控。随着现代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集团公司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和财务共享中心实现对集团内单位的财务集中管控。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统一的会计核算处理系统、财务报表合并系统、统一的现金管理平台、预算管理体系、内部审计体系等。著名的GE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通过与银行网银支付系统对接的现金管理平台,将子公司资金每日下班前定点上划,集中大量资金利用北美与欧洲的时差进行“隔夜”资金运作,资金运作是按小时甚至分钟计算的。这样,产生了不小的资金利用收益。近年来,大型集团公司纷纷采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进行财务管控。它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统一拿到总部进行,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作为一个财务管理平台,仅需设专人负责票据的收集、扫描及上传工作。这样做的优势:信息统一和集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升财务决策水平等。

  四、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风险管理

  作为集团公司的成员单位,子公司要做到合理运营、安全使用资金、准确进行会计核算,以确保集团公司整体运营的合理、资金的安全、合并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如果对子公司管控不到位,可能存在以下风险: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重大损失;机构、职责分工设置不合理,造成效率低下或者舞弊的发生;会计信息不准确,导致合并财务报表信息失真、决策失误甚至监管机构的处罚风险。集团公司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上述问题:一是选聘高管、委派董事和财务负责人,用股权管理、重要财务活动管控、考核和激励等办法实现人员管控。二是对子公司在业务层面进行如下控制:业务授权审批、盈利目标控制、制定经营计划和预算、投资等重大事项控制、负债融资控制、关联交易控制、财务报告控制、健全内控制度和内部审计控制等。

风险管理论文12

  1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和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煤炭经营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面临着更严峻的国内外挑战。要想面对这些严峻苛刻的挑战,那实行又快又好可持续的经营是同煤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虽然企业可以用各种方式与策略来避免缺陷,扩大优势,但事实上不管用哪一种方式,财务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关键所在。在战略层面,财务管理就是绝对的核心。像人们知道的那样,在过去改革开放及以后很长时间里,煤炭企业作为一个比较特殊,传统的行业,为了紧紧跟上国家发展的脚步,所以要不顾一切地、疯狂地来提升煤炭行业的经济利润。同时在煤炭行业,优秀的文化是建立安全型环境的文化,其实这就是煤炭行业的特殊性的表现。重大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仅影响煤炭行业的正常经营生产,同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2.1风险的含义

  风险来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认识的不足和自身的缺陷,并且风险认识必要性是风险与损失密切联系。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损失,意味着有损失的可能性。另外,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就像遭受灾难一样,同时伴随着一定的计划不能实现。风险是企业不愿意看到计划搁浅的不确定因素。有三点含义:①风险的实质是不确定性;②风险具有直接现实性;③企业不愿风险发生。

  2.2风险的特点

  风险的特点是风险发生时,表现出来的形态与状况,具体为:①直接现实性,即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遵循客观规律;②突发性,即就具体事件来说,是偶然的,突发的。只要风险达到发生条件,风险就会发生;③普遍性,是指伴随着事物的普遍运动,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④绝对性,是指对风险进行大量试验后,发现风险发生有其规律性,可预测性,可以对它进行一定的控制。

  2.3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风险规律性,对风险进行控制。企业各部门对风险分析,预测,决策,评价,使以企业达到最优利润[5]。具体来说:①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单单是管理方法。它是一门很宽泛的边缘学科,关联着自然学和社会学等许多学科。②上述语句说明了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过程,方法。其中,核心是选择最优管理技术,并且要在适当的范围内选择。

  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缺陷

  3.1资金比例失衡

  资金结构指权益与负债的比例。事实上,在我国,大多数企业资金结构都不合理,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5%以上。另外,人为决策的失误等原因,企业也会有很高的资产负债率。

  3.2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对于同煤企业,大多为对内投资,进行资产重组,可惜收效甚微,转型失败。

  3.3资金回收不当

  我国市场,其实早已经进入买方市场了。虽然这种形式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大部分企业对客户信息了解太少,形成了太多坏账,无法收回。

  4风险管理的预测和保障措施

  企业活动中,风险有很多种。有的可以预测规避,而有些比较突发,无法预测管理,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环境,状况来分析建立机制。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来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为能编制现金流量表,同煤应该将各个时间点,各个目标,计划财务状况,经营结果汇总,用数学体系加以整理,编制企业财务预算,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预测企业未来利润。在现金管理部分,同煤应该实行预算控制,建立完善的资本预算体系,测算同煤现金流量情况。资产净利率同时又是一个综合指标[10]。投资人投入或举债形成企业投资,而净利的多少与企业资产负债比例,资产总额和资产结构有关。另外,关于资产负债率方面,如果同煤未来利润不好,调低资产负债率,使风险下降[11]。确立风险机制后,企业就可以监管风险,像成本过高,产品过剩都可以检测,分析原因、过程,制定适当策略,降低损害程度。面对风险,一般有规避风险、分散风险和控制风险。其中,控制风险可细化,可分为预测性控制和压制性控制,前者为对风险进行预测,降低损失。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要想获得高收益,就只有全体人员一起努力。同时在文化方面,加强企业员工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思想,健全新的风险观,在工作中时时刻刻发现、处理、评估风险、协调和实现风险控制。

  5结论

  优秀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够使企业获得巨大的收入。同煤企业的未来不容乐观,要立足市场,进行财务分析,做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化、规范化、科学化。本文通过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发现的问题:资金比例失衡、投资缺乏科学性、资金收回不当、财务管理控制存在局限性。文章写了关于同煤企业应对风险的对策,可以借鉴,希望起到积极作用。

风险管理论文13

  【摘要】护理风险分为不同的种类,有的是由于个人的不负责和违规操作所致,另一方面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无论是哪种原因都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的损害,因此本文就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当下得医疗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应用与效果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对他人的身体发生医疗侵犯行为所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内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损失。就目前我国医院的情况来看护理风险常常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很多情况下都会给护士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本文就对常见的几类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呼吸科危重患者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

  1.1护理差错事故

  护理差错事故一般由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上的疏漏,以及违反技术操作所致,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有精神上的,也有身体上的,这也影响了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临床上常见的护理差错事故有:①医嘱有误给错药物;②查对不当导致医嘱有偏差;③护理操作不规范给患者造成伤害。

  1.2意外事件

  由于一些无法抗拒的因素引起的意外事件,给患者造成了一定很多不良后果,常见的有患者在就诊期间跌伤、烫伤以及自杀等。

  1.3护理纠纷

  护理纠纷不仅在呼吸科危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出现,是整个医院在行医过程中都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也是当下最令人头疼的事件,这主要是由于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对未定性或已定性的护理问题,与患者家属看法不同所致,甚至常常因此大打出手也是常见的,这不仅给当事负责人员带来不便,也给医院带来了许多不便。

  1.4并发症

  护理风险也包括并发症的出现,这种症状是我国现代医学能够预见但是无法避免的一些突发事件,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损害,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治疗的难度。

  2对呼吸科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的应对对策

  2.1健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健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制定科室护理风险管理计划,这需要医务人员首先具备识别护理风险的经验,同时结合呼吸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辨别出潜在的护理风险,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科室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并积极响应;②构建科室护理风险管理责任体系,这需要护理领导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然后对医护人员进行分类入职,各自承担自己的任务和责任,科室也应该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护理现状,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更正,提出有效的策略,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③修订完善科室护理规章制度,无论什么行业都需要制度的监督和限制,因此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建设。首先建立护士各班的工作程序,另外完善病房各项的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凭制度管人,保障各项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得到落实。

  2.2规范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控制

  科室内护理质量管理包括对护理物品的管理、护理文书的书写以及护理质量管理。其中对于护理物品的管理,医务人员应该熟知护理仪器和物品的操作规范以及保护措施,要及时的在使用后对仪器物品的消毒和清洁,然后检查其性能,进行保养,然后物归原处,最好能实行实名制,由专门的负责人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其次就是对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了,护理文书就是对病人就诊的原始记录,这往往也是护理纠纷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护理文书的书写,一般而言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书写,可以有效的记录医务人员的就诊活动,也可以避免因为误差出现纠纷,因此在文书的管理上要求在职人员认真负责,规范的书写文书,禁止出现涂改的现象,从而提高护理文书的质量,减少因为文书上失误而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后就是对护理质量的管理了,要想护理质量有所提高就应该建立健全完整的质量管理系统,以防估计危险的发生,这也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对病人的精神和生活方面的护理,对待患者要有爱心,耐心。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避免因护理失误所致的护理缺陷和风险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

  2.3提高科室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搞好医护关系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需要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在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时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护理风险,另外还应该鼓励医护人员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来。其次还应该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临床时间来提高护士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护士更直接的看到问题的本质,然后针对问题的根源进行对应的策略指导。最后就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摆脱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带来的恐惧感。一般对于患者来说,想要做好护患间的沟通是相当困难的,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因此这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平时还应该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理感受,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的工作,及时帮助其走出抑郁。这样里可以改善病人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另外还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要做到以上这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必要的,只有在治疗中取得病人的信任,获得病人的首次接触的良好印象,这也是护理此类病人成功的关键。首先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娴熟的专业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对病人人格的尊重,以博取病人的信任,只有与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及时地为病人提供治疗信息,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3小结

  本文通过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的探讨和分析,找出了常发的护理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的医学有所帮助,改善护理管理风险的发生,为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提供好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赵伟;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xx年第13期

  [2]徐红艳;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xx年第12期

风险管理论文14

  计算机系统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带来风险隐患

  由于县支行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的局限性,部分重要业务系统也没有建立应急预案,当系统出现故障时,难以及时处理,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此外,由于重要岗位人员配备不足及兼岗现象的存在,加大了基本内控制度执行的难度,某些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形成较大风险隐患。

  (二)专业人员培训不到位导致操作风险增加

  从操作人员实际情况看,由于培训没有及时跟上,部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发展新形势要求,导致操作风险隐患增加。从县支行安全工作主管部门看,保卫人员由于缺乏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也无法对本单位计算机安全状况做出全面客观的分析,这就导致计算机运行中的风险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并解决。

  (三)系统设计防毒等潜存风险

  一是病毒风险。如国库会计核算系统通过MT及NOTES系统向上级国库上报日报,这种半开放的网络模式极易使处在中心的国库核算系统受到病毒侵害。二是网络风险。内联网上,一些重要系统业务用机和其他机器处于同等地位,只要安装了相同系统,就有可能作为客户端登陆服务器进行非法操作。三是系统本身设计缺陷风险。如系统在超级用户下运行,文件权限设置不正确,访问控制不严密;缺少对通信传输操作的控制;系统内部控制功能不足,未能实现岗位互控的作用;没有强制签退功能;业务数据以明码形式存放、自我防御能力差等,可能出现数据混乱甚至系统瘫痪的风险。四是维护风险。目前各类应用软件及升级补订的下发渠道不统一,有的不通过科技部门自行下发,有的直接通过内联网下传;有的业务部门不通过科技人员自行安装或升级业务系统,甚至连备份也不做,致使科技人员软件资料不齐全,一旦出现故障维护十分困难,给重要业务系统安全带来隐患。

  (四)内控监管乏力导致业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部分业务人员在离机时不及时退出操作界面,给非法操作者提供可乘之机。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操作权限界定不清,密码使用混乱,系统管理员往往可以操作业务管理系统,而操作员之间代号混用,密码不按规定定期更换,有的操作员甚至以系统管理员身份登录业务系统,这些都埋下了风险隐患。

  (五)数据丢失或泄露风险较大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普遍缺少有效的数据备份措施和专门的磁介质资料保存设备,信息丢失或无法读取现象时有发生,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无法有效恢复数据,导致较大风险。同时,数据保管不严密、不规范,无形中扩大了知悉范围,也埋下了风险隐患。

  (六)硬件配套设配老化加大自然风险隐患

  由于县支行现有基础硬件设施老化,更新力度不够,无法有效抵抗风霜雷电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机器损毁,甚至数据丢失。

  降低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基层人民银行要重视计算机安全工作,将其纳入工作管理目标之中,要成立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坚持定期召开计算机安全形势分析会,找出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研究安全防范措施。同时,要自上而下签订责任状,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做到计算机安全管理常抓不懈。

  (二)强化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使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政治素质、道德水准和法制意识,强化自我约束,从思想上筑起一道防范计算机犯罪风险的“防火墙”。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工作,提高科技人员处置计算机风险的能力,提高业务操作人员操作水平和防范计算机风险的综合能力,提高全行员工计算机理论与操作技能。同时,上级行也应注重为基层人行引进或内部培养科技人员,以适应计算机安全管理的需要。

  (三)完善落实制度

  计算机事故的发生,往往都与管理制度不健全、违规操作等相关。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计算机管理制度,严防操作风险。针对业务系统发展的新要求,对现有的计算机安全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及时修订完善,在制度中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使日常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强要害岗位管理,落实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加强内控制度落实,严格区分权限,严禁混岗操作。加强维护管理,实行所有软件资料由科技部门登记备份、集中管理制度,严格按规定进行系统维护工作,减少风险隐患。加强数据备份和安全管理,对运行主要业务系统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实行同型号双机备份,对重要业务系统的程序和数据进行多介质、多重备份,异地存放,保证数据信息安全完整。要加大计算机安全检查力度,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计算机安全检查,及时纠正问题和消除隐患,发现未落实规章制度的,一定要严肃查处。

  (四)强化技术防范

  要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消防、防雷、UPS供电等基础硬件设施,发展和使用计算机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和监控技术,筑起多道计算机安全防范屏障,切实防范和保障计算机安全。

  (五)加强安全监管

  基层人民银行及上级行应将计算机安全列为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计算机风险预警机制和安全防范体系,保障计算机各类应用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风险管理论文15

  1.分析会计事项中权限管理的内容

  在国有企业中,其权限管理主要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如有效、科学、合理的在企业财务部门和各类业务活动中有效的配置、优化相关的权利,对于授予的权利给予相应的控制,以便能有效地防范国有企业授权不当或滥用权利带来的内险。根据对国有企业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得出,在会计事项权限管理体系中,主要包括两个体系:①财务授权的审批体系,在国有企业中其财务的审批体系又包括财务授权审批的层次、范围、责任以及财务授权审批等多个内容;②财管授权审批的程序,这个程序是指国有企业依据相关原则,对各类会计事项审批程序的先后进行规定,让相关的财务人员依照规定的审批程进行业务处理,避免越级、违规审批问题的出现,确保国有企业的会计审批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2.对影响国有企业会计事项权限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

  2.1对组织的构架因素进行分析

  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组织的构架是支撑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体系,其中比较常见的几种组织架构体系有直线式、分权制、矩阵式及中央集权制等。但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无论选用哪种形式,都包含内部职能部门的设置及治理组织结构;而内部职能部门这一层面会对国有企业的会计事项的权限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国有企业如果想要健康、稳定和长久的发展,就需要让自身的财务审批效率得到提升,对企业的职能部门在资源分配、设置、决策程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改善,优化管理层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完善组织的架构。避免不完善的组织架构,造成国企职能部门的不合理设置,或是造成不当或失控的企业财务审批,从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发生。

  2.2对职工的分工因素进行分析

  在国有企业中,职责的分工就是指该企业依据其设置的内部机构对各岗位的工作职能、名称、工作需求及任职有条件等条件等相关内容进行明确。在对国有企业中的各项职责进行分工时,其最终的目的是设置组织架构中的职能部门,并对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根据目前国有企业的内部职务的设置情形来看,不相容的职务主要体现在授权审批的各个职务中,如业务经办、审核监督、财产保管以及会计记录等,为使各职务正确性得到确保,必须注意把以上的职务两两间进行相互的分离。

  2.3对业务性质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国内的国有企业通常都是参照不同的业务内容对不同性质业务进行划分,国有企业的性质及业务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所办理的基本业务大致是一样的。为了便于业务的管理,国有企业会将业务的发生率作为依据,把性质不同的业务划分开来,如将业务分为特殊业务与常规业务两种,那么在业务办理中两者的审批配置和控制就会有所不同。根据业务的内容对业务的性质进行划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职能部在会计事项的中审批权归属和具体审批的程序。而依据业务的发生率和范围来对业务的性质进行划分,则影响着财务审批方式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并决定着财务授权的控制方式。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如何划分业务性质,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事项的管理权限。

  3.国有企业会计事项权限管理及其风险控制

  国有企业的会计事项权限管理及其风险控制的措施一般体现在下面的两点内容中:(1)制度方面的风险及控制;国有企业中存在制度方面的风险,具体表现在制度的缺失、缺陷,而为规避这一方面的风险,提升国有企业会计事项权限管理的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企业应参照自身实际的业务性质以及岗位职责进行审批授权,将其审批的责任落实到位,并对审批责任中的实际要求进行明确。其次,企业应对其内部财务的审批体系不断进行完善,且明确财务的审批权限和范围,避免发生制度风险。最后,国有企业应综合分析业务的特点、风险以及授权的体系等,制定出一套统一、系统、规范以及科学的审批流程,并明确审批流程各个节点的顺序。(2)道德方面的风险及控制;道德的风险主要是指窥觊事项的权限管理过程中,和授权审批的人员的品德相关的风险,例如,授权审批人员存在不轨企图、职业道德不良、不诚实、不正直,均是导致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基于道德风险分析,国有企业应该通过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体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等措施,提高企业授权审批人员的道德建设,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4.优化国有企业会计事项的权限管理以及风险的控制

  4.1完善事前审批流程

  国有企业事前审批环节主要是设置各个业务主管手中审核、审批的权利,以便能够及时处理经办人的申请;而在此过程中,对业务事项事前流程审批尤为关键。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财务部门还应对财务的授权进行分级审批,审批期间,要充分考虑到全面预算管理内容,并根据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实施不同层级审批,进而进而使审批的环节得到相应的简化、有效的优化,使会计事项权限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

  4.2做好相关会计事项授权工作

  结合国有企业发展的特征强化会计事项授权工作,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财物部门根据企业中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安排财务工作人员严格审核批复数额比较大、性质较为特殊以及非定额的项目;或由部门主管直接继续拧审核及转付。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财物管理部门还应参照职能组织的模式,将会计事项权限管理授予到相应的部门主管、财物工作人员、分管财物的副总经理以及最高的管理者手中,不断强化会计事项的授权力度,对会计事项中财务审批权力失控的风险进行控制。

  4.3对全面预算与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全面的预算管理机构,且企业在开展内部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预算管理的组织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全权负责预算管理的决策以及控制工作,尽可能提升企业全面预算以及管理效率。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拟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指标;并根据国有企业经济业务水平变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调整、改进以及补充,进而进而对其相应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5.结束语

  国有企业的各个环节均客观存在着会计事项的权限管理,而会计管理风险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会治愈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会计风险,国有企业虽不能将其彻底遏制,但能够对其进行防控和规避。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科学的风险控制措施、体制,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才可以使会计事项权限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使其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促进国有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