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的孩子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学设计 废墟 孩子

管理员

摘要:

废墟中的孩子教学设计   通过学习《废墟中的孩子》,让同学们对战争给人来带来的灾难有深入地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废墟中的孩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材分析:  习作中的这张照片是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

废墟中的孩子教学设计

  通过学习《废墟中的孩子》,让同学们对战争给人来带来的灾难有深入地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废墟中的孩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材分析:

  习作中的这张照片是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场景。一个婴儿在铁轨的废墟上哭泣,他的父母已死于刚才的轰炸,宝宝也被炸得血肉模糊。在这次轰炸中,1800人,大部分是等候撤离的妇女和儿童,只有300人活了下来。每次看到这张照片都禁不住令人落泪。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战争给人来带来的灾难已经有了深入地了解,并且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一篇看图作文。

  2、要指导学生仔细有序地观察照片,描述出环境和人物的状态。

  3、通过观察图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后来的命运如何?

  4.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

  教学重点:有序地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环境和人物的状态,并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教学难点:根据讨论交流,当堂完成描写孩子的片段。

  课前准备: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第四单元的主题吗?()(战争与和平)为什么要以它作为主题?

  2、引入语文园地中“宽带网”的资料。

  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思考:孩子们在战争中都遭受到了什么?

  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同学们谈一谈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指名交流)

  3、1937年的中国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就在“南京大屠杀”的前三个多月,日军还残忍地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现在让我们一同去回顾这段历史。(ppt出示图片)

  谁知道这张老照片拍摄于什么时间,摄影者是谁?

  孩子们,你们从画面中都看到了什么?

  车站为何这般模样?孩子又为何孤苦无依?就让们走进这幅图画,一起去看看废墟中的那个孩子,来完成这单元的习作,和我一起写题目。(废墟中的孩子)

  二、 仔细看图,入情入境。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p78,我们先来读读“习作提示”,看看习作中有哪几项要求?勾划下来,并在前面标上序号。(师生交流)

  2、说到观察,我们首先要选择观察对象。同学们,看看题目,你觉得我们主要该观察什么?(废墟和孩子)

  让我们将目光首先聚焦到这片废墟中去吧。大家都看到了什么?

  同学们觉得观察时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怎样的顺序?

  3、同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观察图中背景,说说你都看到什么?

  4、繁华的火车站瞬间化为废墟,热闹的人群顷刻间死一般的沉寂。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段音频,带大家回到1937年8月28日那一天。(播放音频)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是啊,一阵狂轰烂炸后,摧毁了多少建筑物,牺牲了多少善良的市民,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突然,在这片废墟中传来一阵阵孩子的啼哭声,看,他正在坐在铁轨中间呢!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用一句话概括)

  6、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这个孩子呢?

  7、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这几个观察点展开讨论,将这个孩子的形象描述得更加具体生动,推选一位代表来发言。

  三、展开想象,探究前因后果。

  1、这个孩子太可怜了,你能想象一下他此时此刻在哭喊着什么呢?

  2、听到这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孩子的父母去哪里了?为什么他会坐在这儿哭呢?

  3、多么可怜,多么无助的孩子,那他以后的命运又将如何?

  4、小男孩的命运终究如何,饿死,冻死,或是被好心人收养,可是战争使他永远失去快乐的童年了。让我们再次品味这张照片,此景此情,你想说些什么?

  四、筛选好词,当堂成文。

  1、同学们观察很仔细,发言很精彩。就让我们把刚才观察到的写下来吧。

  2、ppt出示好词,选择你喜欢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这个孩子。

  3、学生独立完成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同学评价。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和平是我们所向往的,只有真正的和平才能换来幸福和快乐。今天我们由一张照片说起,谈了很多,也说了很多,就请你们利用下节课的时间把我们刚才还未写完的内容继续写完,完成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