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的名人故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李广 飞将军 名人 故事

管理员

摘要:

飞将军李广的名人故事   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飞将军李广的名人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飞将军李广的名人故事篇1  “但使龙……

飞将军李广的名人故事

  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飞将军李广的名人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飞将军李广的名人故事篇1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唐边塞诗人王昌龄著名的《出塞》,曾被后人广为传颂。汉唐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盛世,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但同时长期被边塞不断的骚乱困扰。因此,唐诗里总有很多来自汉朝尤其是西汉的典故。其中,王昌龄这句出塞里的龙城飞将,指的就是西汉时三朝老臣——李广。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在今天应该是甘肃天水秦安人。李广的祖先叫李信,战国时秦国将领,曾取得过追获燕太子丹的赫赫战功。而李广家世代也精于弓箭射术。《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也就是说,李广的一箭力道之大射进了石头!其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多次出击匈奴,战功赫赫。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迷失道路,遭卫青长史(相当于专门负责文字的秘书)簿责而自杀!年六十有余。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李广以良家子的身份从戎,用弓箭射杀俘虏众多来敌,被拜为中郎将;汉景帝时,曾领数百骑远去数十里拒匈奴数千骑,射杀匈奴一白马将,平安归营,先后做过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太守;汉武帝时,李广曾随卫青、霍去病四次出击匈奴,也可谓是战功卓著。但就是这样一位三朝老臣,却一直没有被封侯,临死前最大的官职也不过是郎中令,这才有初唐四杰之王勃《滕王阁序》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万世喟叹。

  李广作为“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汉书李广苏建传》)的一代名将,何以终生不得封侯,个人认为原因有二:

  一、生不逢时。自古时势造英雄,李广成名于汉文、景之时,而此时,大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主要是以“和”为主,无论是汉文帝还是汉景帝,在位时都曾数次与匈奴和亲,原因不外乎就是国力贫弱,汉朝根本无法与强壮的匈奴的相抗衡。冷兵器时代,骑兵是决定胜负的中坚力量,匈奴居草原而兴兵,自由得天独厚的优势,汉高祖刘邦携定江山之势尚有“白登之围”,何况文景之帝。固如果此时汉文帝或者是汉景帝封李广为侯,那就标志着汉朝对匈奴的政策是以战为主,那匈奴必定侵扰不断。这一点,汉文帝心中十分了然,《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也就是说,假如李广生在汉高祖刘邦之时,封万户侯都不在话下!

  二、悲剧命运。李广开始显出自己的才能,声名鹊起是在汉景帝之时。当时,李广被授骑郎将,“七国之乱”的时候,跟随太尉周亚夫大战昌邑,开始被人关注。但此时发生的一件事,令汉景帝对李广心生戒备。

  汉景帝有个亲弟弟,梁孝王刘武,也是窦太后所生。汉景帝即位,还没立太子的时候,曾对刘武说过千秋万岁之后,传位给梁王。梁王虽然嘴上辞谢,心中却是十分高兴,窦太后也是支持的,再加上七国之乱,梁王平叛有功,“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汉书文三王传》),最好的时候,他和汉景帝晚上同睡一张床,外出同乘一辆车。

  后来,汉景帝先立自己的长子,栗姬的儿子为太子,又废掉,窦太后的心里想让梁王刘武为继承皇位者,遭到了众大臣的反对。之后,汉景帝立胶东王,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为太子,这等于是断送了梁王的皇上梦,梁王怨恨当时反对他继承皇位的大臣,派自己的手下去刺杀,被擒。汉景帝心里已经猜疑是梁王所为,后来审问刺客果然是梁王派来的,心下十分愤怒,虽然窦太后求情没有杀梁王,汉景帝还是越来越疏远梁王,最后梁王郁郁而死。

  这位梁王,在李广刚刚声名鹊起的时候,私下授了李广一枚将军大印,李广没有接受还给了梁王刘武,但就因为这件事,李广平“七国之乱”的功劳没有了,赏赐也没有了。甚至有人建言汉景帝,李广的才能天下无双,如果他背叛了汉朝投降匈奴,没有人是他的对手,还是杀了他算了!汉景帝没有听,仍然授李广上郡太守,但汉景帝对李广有提防之心那是再所难免的,说不准再出个什么王,笼络了李广,来反他的`话,何人能抵挡李广?所以,汉景帝在位时,李广先后做过陇西、北地、雁门、云中的太守,就是没有封侯。

  汉武帝的即位,原本对李广来说是个重大的转折,此时的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已是日益强盛,尽管也有外戚干政的弊病,但毕竟已不能和汉文帝、汉景帝时同日而语。再加上汉景帝已死,梁王刘武也早就魂归九泉了,那段过节也早就没人再去追究了。

  当汉武帝初登大宝之时,众大臣都赞李广是名将,于是汉武帝封李广为未央宫卫尉。这是什么意思,未央宫是汉武帝居住的地方,卫尉相当于警卫班班长,这不是多大的官,但汉武帝把自己的安全保卫交给了李广,这标志着李广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貌似李广的春天要到来了,可事实是否如此呢?

  元光六年,汉武帝拜卫青为车骑将军,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公孙敖为骑将军,李广为骁骑将军,各领万骑出击匈奴。单从将名,就可以看出李广以骁骑二字显声于其他诸将军,而此时的卫青才刚刚崭露头角。但这一仗,却成就了卫青,湮没了李广,并在他身上牢牢打上了一个耻辱的符号。

  这一仗,据《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匈奴兵多,破广军,生得广。《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也就是说李广被生擒,成了匈奴的俘虏,尽管后来抢了一匹匈奴的马逃了回来,但这在当时也是要被斩首的死罪。只有卫青在笼城杀了数百匈奴,被赐爵关内侯。

  被俘,成了李广身上永远不能抹去的烙印,这个钉子深深扎在了李广身上,也注定了李广悲剧的命运,同时也让李广失去了汉武帝的信任,尽管李广也一再出战匈奴,想斩杀单于,洗脱罪名,但汉武帝对李广却是又用又疑,封侯变成了李广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果然,元朔六年,李广再次被启用,以郎中令被拜为后将军,与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沮都归属大将军卫青指挥,师出定襄,以攻匈奴。无功。

  元狩三年,李广率四千骑与张骞率万骑从右北平出发,霍去病与公孙敖从北地出发,以攻匈奴,李广率先遇匈奴,被匈奴左贤王四万骑包围,激战数日,几乎全军覆没,但因也斩杀了相同数量的敌人,功过相抵,不予赏赐。

  元狩四年,汉武帝令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出击匈奴,李广数次请战。汉武帝认为李广已经老了没应允,后来又拜李广为前将军,随军出征,却又暗地里给卫青下令不能让李广战单于。卫青令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一起作为右路大军从东道前行。这让李广十分不满,他去找大将军卫青,说了一段话,大意是:我是前将军,先锋,你今天却派我跟右路大军一并从东道前行,何况我二十岁就和匈奴打仗,今天才得到一战单于的机会,我愿意当先锋,先跟单于决一死战。卫青并没有应允李广,还是命令李广和赵食其作为右路军从东路前行。在漠北,卫青摆出武刚车阵,自己率五千骑战匈奴万骑,第二日挂起了大风迷沙,人跟人根本看不见,右路的李广和赵食其迷了路,直到卫青大败匈奴后才遇到大将军卫青,这时候,仗早就打完了。

  卫青派自己的长史去问李广、赵食其迷失道路的情况,按今天的说法是写好战斗总结上报汉武帝,李广回答,都是我的错,其他的将士没有错,是我走错了路。

  回到自己的军营,李广对属下说了一段话,大意是:我二十岁就和匈奴打仗,大大小小也打了七十多仗,现在幸运的是跟随大将军直接战匈奴单于,但大将军却派我走最远的东路,而且我还迷了路,真是天意!我今年六十多岁了,却连个玩笔杆子的小官都应付不了。说完这段话,李广就拔刀自杀了。死时,官职仍然还是郎中令!

  李广的死,大将军卫青追责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原因应该说是汉武帝的不信任、被俘的耻辱符号、封侯无望的希望破灭,这三个因素结合起来促成了李广的引颈自杀。否则,就算是卫青上书陈述了李广迷路的罪责,那也罪不当诛。卫青心里是明白这一点的,因此,当后来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怨恨卫青逼死了他的父亲击伤卫青之时,卫青隐瞒了这件事,从中就可以看出卫青对李广的死时心存愧疚的。

  客观来讲,自汉朝以来,几乎每一次出击匈奴李广都参与其中,他麾下才能、军职不及他的将士因为军功而被封侯的有数十人,为何偏偏他不能封侯。这一点,李广曾经问过一位叫做王朔的相面之人,是不是他生来就没有封侯的面相。此人问李广,有没有做过令自己悔恨的事。李广回答,他当陇西太守的时候,羌族经常犯乱,他诱降了八百人,后来又把这八百人杀了。王朔说,人最大的罪过莫过于杀了已经投降的人,这就是你不能封侯的理由。是否确有其事,暂且不论,我宁愿相信这更多层面上是为了给后世读史之人一个心理脱责,也是为了给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都没有封侯李广一个开脱理由。

  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并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彰显李广的高尚品德。然平心而论,卫青、霍去病皆为万户侯,李广之战功并不逊色于二位。李广最终选择杀身以成仁,并得到班固的赞同,后李广被列为唐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而我是不认同的。所谓的名节,死后追谥,那也只不过是对先死之人之后人的一个安慰罢了,而人之已死,风过沙尘,雨淋荒冢,对先死之人已是毫无用处。生前得不到的名节,身后其又何知?

  飞将军李广的名人故事篇2

  汉武帝在位时,国家还很富强,但汉武帝心情却老是闷闷不乐,因为他有块心病至今还没解决,那就是北方的匈奴不断来骚扰,使得中原的汉族百姓过不上安稳日子。

  没办法,汉武帝只好年年向匈奴进贡,表面上跟他们拉好关系,暗地里却在积极准备用武力征服匈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大将军李广等人,率领30万大军,埋伏在马邑(山西省朔县)的大山中。然后派人假装向匈奴投降,以请他们出来察看进贡的牛羊为借口,把匈奴的10万骑兵引了出来,但很快被匈奴人看出了破绽,半途缩了回去。匈奴人一气之下,和汉朝断绝了关系,紧接着,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了。

  李广是汉朝的一员大将,他家世世代代擅长射箭,李广也以射箭而出名。

  在一次抗击匈奴的战斗中,李广立了头功,被提拔为皇帝的侍卫官,李广常有机会陪汉文帝去游猎。他那百发百中的箭法,多次赢得文帝的惊叹。有一天,文帝笑着说:“可惜你生不逢时,只能跟着我打猎,要是生在高祖那个时代,封个万户侯是不成问题的!”机会终于来了。

  有一次,李广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人,李广飞起两箭,即射死两个,另一个也被他活捉了。正准备往回撤,突然,在山背后转出几千个匈奴的骑兵。跟随李广的将官个个吓得脸色发灰,心想,这下完了,李广却镇定自若,叮嘱大家:“别慌张,沉住气!”一个将官正要策马逃跑,李广上前扯住他的马缰,悄声道:“不能跑,你要一跑,匈奴人就会猛追过来,一阵乱箭把我们全部射死。倘若我们不急不慌,说不定他们还以为我们是汉朝大军派来诱降的。那样,他就不敢轻易地打我们了。”那将官想了想,很快镇静下来。

  李广坦然地补了一句:“怕什么呢!我们的大部队离此不过几十里。”一颗颗悬在喉咙口的心这才落了下来,有的将官干脆跳下马,席地而坐,嘴里哼着小曲,任战马在一边吃草、游荡。

  匈奴的骑兵这下倒愣住了,站了一会,又慢慢朝他们靠拢过来。李广手下的一位将官吓得鼻尖上沁出了点点汗珠,低声问李广:“怎么办?他们就要冲过来了,快上马吧!”李广白了他一眼:“看把你吓的',怕什么!”他抬手将自己的马鞍卸了下来,往地上一扔,把身子往马鞍上一靠,眯起眼,打起盹来。

  匈奴人看李广这副样子,真的犯了疑心,他们不禁想起上回在马邑险些遭汉军埋伏的情景,个个畏畏缩缩,不肯上前。有个骑白马的年轻人真有胆量,他不相信这几个仅军有多大力量,再说,他的背后是好几千人哪!他将两腿一夹,白马长嘶一声,直朝李广飞奔而来。李广心里咯噔一下,糟了,这家伙真的冲上来了!冷静,要冷静!他仍然装着睡觉的样子,等到那骑白马的离他还有几丈远时,陡然射出一箭,那匈奴人连叫都来不及叫一声,往后一仰,再也没站起来。

  这时,已是黄昏,那些匈奴骑兵真以为汉军就埋伏在附近,再也不敢停留,悄悄地退走了。草地上孤零零地躺着那具尸体和啾啾直叫的白马。

  李广会心地一笑,大家不约而同地吁了口气:“好险哪!”李广摸摸脊梁,衣服早就汗漉漉的了。

  飞将军李广的名人故事篇3

  李广的名气要比冯唐大的多,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从这件事来看,皇帝还是很看重他的。

  飞将军李广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唐朝诗人王昌龄曾赞美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是李广纵然战功赫赫,但其至死也没有封侯,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李广惋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李广难封是真的不走运吗?历史评价一个人常带有感情色彩(现代评价一个人多带有政治色彩),对李广同情多于理性分析。因此对于李广难封侯的原因,除了其不走运外,还有其它方面原因。

  李广身材高大,手臂修长,擅长骑射,打起仗来行踪飘乎不定,行动敏捷,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在做上谷太守时,他每天都跟匈奴人打仗,他置个人生死于外,战斗非常勇猛。以力战为名。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皇上爱其才,恐亡之,把李广调到上郡做太守。老子曰:“揣而锐之,不可长葆。”

  意思是兵器太锋利了就容易折断。李广本人自以为天下无敌,从心底里蔑视匈奴人,因此每次打仗拼了命的打,匈奴算什么,多亏匈奴人不懂汉家孙子兵法,如果匈奴人略懂兵法一二,李广很有可能被匈奴人施计捉走或杀死。虽然李广每次都是身先士卒,作战勇敢,但李广除了力战外,不懂战略部署,从战术上胜敌人,只是以勇猛胜人,如一介猛夫,自负非常轻敌。

  李广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李广被捉。此点说明李广一介勇夫,除了单对单、等对等、多打少外,只要敌人兵一多,李广便无可奈何,要么兵败,要么被捉。

  李广设计逃走,李广兵败,当斩,赎为庶人。李广回霸陵亭太晚,城门已关。霸陵亭尉趁着一股酒劲,呵斥广:“今将军不得夜行,何况你是前将军!”

  李广气而无可奈何。虽然霸陵亭尉酒喝多了,但他也算的上是秉公办事。等李广又一次被皇上用为右北平太守时,李广心想:“上次被那个霸陵亭尉拒之城外,竟然蔑视我飞将军,这次我非杀了他而后快。”于是李广把霸陵亭尉召至自己的军中,后而斩之。这一点说明李广心胸太狭窄,心中容不得对自己有意见的人。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李广心里竟容不下一个小小的霸陵亭尉,可见李广气量狭小,不足以成大事。如果李广不杀霸陵亭尉的话,霸陵亭尉必然会内疚自责,感激李广的不杀之恩,他也必然在杀敌时力战以报答李广,但李广却凭一时之气杀了他。没有恢宏气度的`人又怎么会去统领千军万马呢?

  同样是同时代的御史大夫韩安国,他坐牢的时,狱吏田甲辱安国。韩安国说:“你就不怕我死灰复燃?”田甲此人很幽默:“你复燃,我当洒尿灭之。”后韩安国被拜为梁内史。田甲知后,逃走。韩安国更幽默说:“不逃走就不杀,如果逃走,就灭其九族。”田甲不敢走,向韩安国认罪。韩安国笑着说:“你给我洒泡尿看看。”韩安国不仅放走了田甲,而且还善待了他。这就是韩安国一种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气度。但李广却做不到。

  李广数不能封侯,于是向搞星相占卜的王朔抱怨道:“自从汉朝北击匈奴以来,我未尝不在其中,然而其他将领都封侯位列三公,然而我却没有封侯,难道我命中注定不封侯?”王朔说:“你想想,你有没有做什么亏心事情?”李广说:“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杀了已经投降的八百人。”王朔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及将军所以不得封侯者也。”杀俘虏在古代本身就是不道义的事情,何况又杀了800人,因此李广必会遭到报应。果然从李陵投降匈奴之后,李广家就衰败下去。

  李广在参与卫青大将军的漠北之决战时,卫青让李广从侧路袭击,但李广一介勇夫思想的顽疾又出现,他请战当先锋,但卫青却没有同意李广的请求,李广怒而回部。一是卫青了解李广,李广自以为是,不听指挥,没有大局意识,跟敌人小打小闹行,大规模作战就不能胜任了;二是卫青看到李广年纪也大了,体力和精力都不足,而且李广急于封侯,想最后一博取得战绩,因此在他这种急于求胜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失误。因此卫青还是很理智的拒绝了李广的请战请求。

  但就是让李广从侧路进攻,李广也没有顺利完成任务,他带领队伍迷了路,没有及时和卫青主力部队会合,以至让单于逃跑。卫青责怪了李广几句。李广顿时感到一阵悲凉:“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然后引刀自刭,死的很悲壮,百姓闻之皆恸哭之。最终李广失去了最后一次封侯机会。

  说到跟匈奴的大战斗李广没有胜过,但在“七国之乱”时,李广跟随周亚夫平定吴楚联军,立下战功。梁王刘武看上李广之才,私授李广将军印,李广不识事务,竟然接受了。刘武当时很想做皇帝,想等哪天他起兵逼宫时,希望李广能支持他,这一点汉景帝刘启很明白。当时李广为什么要接受将军印呢,还是一点原因李广眼光短浅,分不清利害关系,自以为立下战功,梁王授给将军印,这是对我的奖赏,我还要拿回京城炫耀一番。

  结果李广此举触怒皇帝,未受到丝毫奖赏。老子曰:“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但李广却不明白其中道理,他太天真。

  不可否认,李广很忠诚很爱国,但毕竟李广性格上的缺陷以及能力上(运筹帷幄的大战略能力以及大局意识)的不足,虽然在小规模战斗上,他表现出来的勇猛以及处变不惊的大将气度,但这些只能使李广扬名,而大战斗中李广总是屡战屡败,没有大的战绩可言,因此李广至死难封。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