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墨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墨子

管理员

摘要:

非攻《墨子》非攻《墨子》1  一、分析课文  学生看注释,相互研究,教师指点难词、难句以后,请学生口译。  1、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的意思跟“已”相同,复用为的是加以强调。  2、此为何若人:何若,若何,怎样,全句是“这算是怎样的人呢?”  3、必为有窃疾矣……

非攻《墨子》

非攻《墨子》1

  一、分析课文

  学生看注释,相互研究,教师指点难词、难句以后,请学生口译。

  1、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的意思跟“已”相同,复用为的是加以强调。

  2、此为何若人:何若,若何,怎样,全句是“这算是怎样的人呢?”

  3、必为有窃疾矣:窃疾,好偷的病,全句是“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

  4、臣以王束之政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墨子的谦称,以……为,认为……是。之,结构助词。与,介词,跟。此,指示代词。这两句意思是: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是跟那个有好偷窃的毛病的人一样的。

  学生口译后,引导分析。墨子用理折服楚王,这是他到楚国以后的第二个回合的战斗。这一部分,墨子所用的策略都跟前一部分大体相同,但又同中有异,一切根据楚王的性格特点布置安排。楚王是一个掠夺成性的奴隶主贵族,既贪财好利,又要维护大国君主的风度,墨子准确地抓住了他性格上的这一深刻矛盾,先提出一组假设句,接着发问:此为何若人?楚王只好认为那个人“必为有窃疾矣”。一个“必”字用得妙极,显示了楚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就为墨子的推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研读段落

  分角色朗读,分组对读“子墨子见王……必为有窃疾矣”。

  指点学生理解:当楚王神气十足地对这种现象进行嘲笑时,自己却被牵着鼻子走上了被告席位,这时墨子突然话锋一转,以连珠炮般的三组恰当的类比,向楚王发动正面进攻,彻底揭露楚王准备攻宋的无理、无义、愚蠢可恶。

  提问:三组类比的具体内容都是什么?

  (请同学回答后,展示投影或幻灯片。)

  明确:

  1、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2、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

  3、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这样三组类比的落脚点是:把将要发动侵略战争的楚王比作患有盗窃病的人。

  齐读,轮读“子墨子曰……为与此同类”。(反复体味墨子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和言辞的雄辩。具体认识楚王的伪善和愚蠢。)

  三、总结、扩展

  布置课后作业及课文第三部分的自读要求。思考墨子既然以理折服楚王,为什么仍然不能使楚王放弃攻宋的意图呢?

  四、布置作业

  1、课文第三部分,在写法和材料的组织安排上,与前两部分有什么不同?

  2,背诵第一、二部分的内容。

  3、参照注释,笔译课文第三部分。

非攻《墨子》2

  出处或作者:《墨子》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我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非攻全文翻译: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辩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非攻对照翻译: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我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辩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非攻《墨子》3

  【原文欣赏】《墨子非攻》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扦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翻译:

  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人家的果园和菜圃,偷窃那人的桃子、李子,大家听说后就会谴责他,上边执政的人抓获后就要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损人利己。至于盗窃人家的鸡犬、牲猪,他的不义又超过了进入人家果园、菜圃偷窃桃李的。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损人越多,他的不仁也就更突出,罪过也就加重了。至于进入人家的牛栏马厩盗取人家牛马的,他的不仁不义又超过盗窃人家鸡犬牲猪的。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损人更多,那么他的不仁也就更突出,罪过也就更重了。至于杀戮无辜的人,抢夺其衣服武器的,他的不义又超过进入人家的牛栏马厩盗取人家牛马的。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损人更多。假如是损人越多,那么他的不仁也就更突出,罪过也就更重了。对于这件事,天下的君子都知道并且谴责他,称他为不义。但是现在有人大规模地去攻打别国,却不懂得反对,反而跟着去赞誉他,称之为义。这样能够叫懂得义与不义的辨别吗?

  杀掉一个人,叫作不义,必定构成死罪。依此类推,杀死十个人,有十倍不义,必然有十层死罪;杀死百个人,有百倍不义,必然有百层死罪。对此,天下的君子都知道并且谴责他,称他为不义。但是现在有人大规模地去攻打别国做出不义之事,却不懂得反对,反而跟着去赞誉他,称之为义。实在是他们不懂得那是不义啊,所以还要把称赞攻打别国的话记录下来流传后世;假如他们懂得那是不义的,对此又怎么解释呢?

  现在假如有一个人在此,看到少许黑色就说是黑的,看到很多黑色就说是白的,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是不懂得黑白的分别了;尝到少许苦就说是苦的,尝到很多苦就说是甜的,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是不懂得苦和甜的分别了。现在在小范围内做不对的事,就都知道并且非难他;大范围内做攻国一类不义的事,却不知道这不对,反而跟着赞誉他,称之为义。这样可以说叫懂得义与不义的辨别吗?因此我知道天下的君子,把义与不义的分别弄得很混乱了。

  简介:

  “非攻”是墨学的`重要范畴,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伦理思想。

  背景:

  《非攻》是《墨子》中的名篇,了解中国文化又谈论国事者,多少都会想到《非攻》,墨子的非攻思想是影响古今的和平主义,是平民主义的战争观。

  字词:

  (1) 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

  (2) 非之:谴责他。上为政者: 在上执政的人。得: 捕获。

  (3) 以: 因为。亏: 损害。

  (4) 攘:偷盗,窃取。豕:大猪。豚:小猪。

  (5) 甚:超过,胜过。

  (6) 苟:如果。

  (7) 兹:通“滋”,更加。甚:厉害,严重。

  (8) 罪益厚:罪更重。

  (9) 栏:养牛马的圈。厩:马棚。栏厩:这里泛指牛马圈。

  (10)辜:罪。

  (11) 扦:同“拖”。意思是夺取。

  (12) 当此:对此。

  (13)情:诚,确实。书:记载。遗:遗留。

  (14) 白黑之辩:白与黑的分别。辩:同“辨”,分别。

  (15) 乱:混乱,这里指是非颠倒。

  练习题:

  1、解释下列的字

  (1)众闻则非之

  (2)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3)至杀不辜人也

  (4)拖其衣裘

  2、翻译下列句子

  (1)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2)今至大为攻国 ,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