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渔家傲》原文及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范仲淹 渔家 赏析 原文

管理员

摘要:

范仲淹《渔家傲》原文及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范仲淹《渔家傲》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及赏析1:  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  塞……

范仲淹《渔家傲》原文及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范仲淹《渔家傲》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及赏析1:

  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

  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当作于是时。

  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这种复杂苦闷心情的产生。是与当时宋王朝对内对外政策密切相关的。作者针对现实,曾经提出过一系列政治改革方案。但都未得采纳。北宋王朝当时将主要力量用于对内部人民的镇压,而对辽和西夏的叛乱侵扰,则基本采取守势,这就招致了对辽和西夏用兵的失败,结果转而加速了国内的危机。范仲淹在抵御西夏的斗争中提出了某些正确建议,主张"清野不与大战",待"关中稍实";"彼自困弱",并坚决反对"五路入讨"。但他的主张并未被采纳,终于遭致了战争的失利。他自己还遭受过诬陷和打击。词中所反映的那种功业未建的苦闷心情,正是这一历史现实的真实写照。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由于作者有较长时期边地生活的体验,所以词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宋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说:"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可惜这组反映边塞生活的词早已散佚,只剩现存的这一首了。在北宋柔靡词风统治词坛的形势下,能够出现这样气魄阔大的作品,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它标志着北宋词风转变的开端,并说明范仲淹实际上是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先驱者。

  原文及赏析2:

  原文: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塞下:边界险要地方,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倒文,意思是雁儿向衡陽飞去。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湖南衡陽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留意:留连之意。

  四面边声:四面八方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一声。

  连角:紧随着军中的号角。连,紧随。

  千嶂里:在重重高山环抱中。嶂,像屏障一般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未彻底击溃敌军,取得全面胜利。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在石头刻字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无计:没有办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笛声悠扬,寒霜满地。羌管,笛子出自于羌(古代少数民族)地,故称羌管。

  不寐:睡不着。

  翻译:

  边境上的秋天风景与内地完全不一样,向衡陽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紧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高山的环抱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年老酒,思念远隔千山万水的家乡,可是燕然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想回家也毫无办法。夜里,羌人的笛声忧怨绵长,寒霜像月光一样的撒满大地,令人不能入眠,一年又一年,将军的头发白了,战士泪流干了。

  赏析: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祖籍陕西,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词、文皆好,词作现存虽仅5首,但情感深沉,风格豪迈,从内容以至艺术手法上都有一种创新精神。著有《范文正公集》。

  宋仁宗时期,辽国从北边入侵中原,西夏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山西省延安市),达四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在军中所作。

  词的上阙写塞外秋天风光。作品运用词的传统结构方式,上阙以写景为主,抓住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事物,粗略几笔勾勒出边地秋天的风光,用以反衬人物的内心世界沉重、苍劲、含蓄、蕴藉。

  作品开篇首先点名了地点和时间:“塞下秋来风景异”,清秋的边地,奇异的风光。一个“异”字,揭示出了作品中人物不平静的心态。句中的“异”字“异”在哪里呢?“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内地不同,“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当地的往常也不同。

  “衡陽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衡陽那里有座回雁峰,传说大雁飞到那里便停住了。随着气候的变化,大雁北来南归,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说不上“留意”的有无,因此这里主要是写人的感受。目睹北雁南飞,而人却长期困守边疆不能回归故里,故而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句:“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再加上军中不绝的号角声,给人的感受是既凄凉又悲壮,特别是它打破了清秋的寂静,更增添了某种悲凉的气氛。最后两句是写在重峦叠嶂之间,长烟落日,孤城紧闭,渲染出战局之紧张。

  词的下阙,作者宕开自认景物的描写,笔锋一转,集中笔墨重点写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离家万里,身居异地,孑然一身,只好借酒消愁。然而李白诗中所云“一抽一刀断水水更流,以酒消愁愁更愁。”一杯浊酒,万端思绪更难平。深层次分析,思乡之愁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作者要抒写主要还是内心的痛苦。自己已经年过半百,面对强敌,却不能杀敌建功,了却心愿,这就是“燕然未勒归无计”,到这里,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最后几句重在写霜满地,军营中飘荡着凄凉悲苦的笛声,将军和战士们彻夜难眠,忧国思乡,悲从中来。结尾激动人心,令人难以忘怀!至此,作者的那种抗击外敌,极想报国杀敌的爱过雄心真真切切地溢于言表。

  在作品中,作者善于使用准确、生动、贴切的词语,精心选择归雁、边声、号角、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冰霜等景物,构成苍凉悲壮的气氛,切合人物心境,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意境解析:

  范仲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彩夺目的行星。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绝唱。他的《渔家傲·秋思》成为“宋词中第一首边塞词”,意境宏阔,气象雄奇,气势豪迈,沉雄悲慨,清新刚劲,被称为“北宋奇葩,词坛异帜”,在北宋柔靡词风统治词坛的形势下,它标志着北宋词风转变的开端,他藉此走进中国文学史,成为不朽的绝唱。今人唐圭璋称其词“有境界,有气魄,豪迈沉雄”,誉之为苏辛两家的先驱,开启了苏辛豪放派的先声,它以独特的风格成为北宋词坛最灿烂的篇章。

  一、豪放雄浑,风景壮阔之大气势

  “塞下秋来风景异”,总起全诗,边境上秋天风景全异,是南北季节变换的不同的异样,也是边疆秋景令人惊异。千嶂、孤城、长烟、落日,从视觉上突出背景的大气,塞上朔风劲吹,群山重重,落木萧萧,烟气渺渺,千山耸立,孤城紧闭,描摹出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边塞风光,塞上粗犷峥嵘的环境形成空间上的大气,边塞特异的风景成为人物活动壮阔的大背景。四面的边声,是风吼、马嘶.号角声,以动态声响写听觉,从听觉写出边疆的肃杀和紧张的气氛,这是边塞声音的异,这种“边声”是中原所没有的。紧张肃杀的战地风光,雄浑壮阔的背景,奇异的塞上风光,使作品呈现出景象苍茫,意境深远,豪放大气.雄伟壮阔的境界,为作者英雄气概的展示提供了抒情的背景,作者的这种气象开阔的大境界具有强烈边塞雄风的作品,成为是北宋豪放诗词派的先锋,引导宋词走向壮美豪迈的风格。

  二、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之大悲壮

  范仲淹“先天下之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忧后乐思想和志士节操,成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一个的标杆,成为历代知识分子为民兴利除弊的不竭精神动力和追求。《渔家傲》是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是将军渴望建功立业抱负的情怀,是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英雄壮志难酬的悲壮美。

  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爱国情怀构成这首词的基本情感基调,情调苍凉悲壮,感慨深沉苍凉。“孤城闭”,孤独、渺小、萧索的景,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重、悲凉写照,孤城的险境是敌我形势的呈现,景语透露出的是对不利的军事形势的忧患;“浊酒一杯家万里”,是忧国思家的苦闷,一杯”与“万里”一大一小形成了悬殊的对比,家的万里之遥和内心深重忧愁形成强烈对比,思家的痛苦,浓缩在小小的一杯浊酒中,据魏泰《东轩笔录》记载”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苦是思家之苦,因此他被戏称为“穷塞主。“燕然未勒”是抗击西夏的功业尚未完成,边患不平,战争旷日持久地进行,将军和征夫的泪,同是思念家乡的泪,是功业未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怀抱使他更能关心士兵的痛苦。将军和征夫面对清幽的的月光,共同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他既同情久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士卒,唱出他们戍边思乡的哀愁,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歌,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穷塞主”其实更应该是他词中所反映的那种功业未建、壮志难酬的苦闷,边患不除忧国的情怀。把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放到词里,忧国忧民的题材,这种写法在当时不可不谓是大手笔,它的出现一改晚唐以来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文风。《宋史·范仲淹传》说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这种家国情怀忧患意识形成对当时空泛柔糜的文风的巨大的改革,他不仅以历史责任为己任的使命感推动庆历新政,而且在文坛上倡导革新,在词坛上率先垂范,以自身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开创苏辛豪放词先河,对北宋豪放派影响深远。

  三、浩然正气.英雄情结之大气概

  范仲淹作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朱熹誉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名臣,元好问更是称他“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见”,从各个领域对他的成就进行肯定。这首词更是从名将这一身份来抒爱国之浩然正气,发英雄抱负之情怀。1040年,因为守边官员贪生怕死,范仲淹主动要求调到军事要地延州,挑起了抗击西夏保民卫国的重担,担负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在任四年,渐收失地威震西夏,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还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被西夏尊称为“小范老子”,以示敬畏。这首词作就是此时的历史产物。他的作为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及赞扬,因此范仲淹在守边卫国方面非但不是悲苦的“穷塞主”,更是抗敌的“真元帅”。“羌管悠悠霜满地”,不是他沉缅于思家的悲叹,异乡异族的羌笛声中,月光明亮,霜华洁白,使人想起“受降城下沙似雪”的豪迈,“燕然未勒,”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志,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著,保卫国家是将军的责任,英雄气遮盖了不能还家的悲伤。作者是白发将军,却仍然要坚守在遥远的边陲,保卫国家是将军的责任,英雄气遮盖了不能还家的悲伤。戍边战士的职责,责任感也使他们坚守,因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深明大义:为了保卫边防,保卫国家,甘愿驻守这荒凉的孤城,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这种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形成诗歌的浩然正气,抵御外患、报国立功壮烈的英雄情怀,勇于牺牲、忘却小我的崇高精神,追求功业,建立功勋的壮志豪情,在宋代诗词中,即使是边塞题材,也少有的情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基调,展示拳拳爱国之心,抗敌保家的英雄气概。

  浓浓思乡之愁,悲壮的英雄情怀,慷慨惆怅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使这首词具有宏伟的悲壮美和慷慨悲凉的英雄大气。在这首词产生之前,还没有一个文人以这样豪放的风格去写边塞生活来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首词使他被称为爱国词人的标志之一,使范仲淹在词史上有特殊地位成为不朽的作品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