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实用(15篇)范仲淹的故事1 读了《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打动了我。 课文里面讲——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他一个人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据说,他从五年未解衣就寝。 一天,范……
范仲淹的故事实用(15篇)
范仲淹的故事1
读了《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打动了我。
课文里面讲——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他一个人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据说,他从五年未解衣就寝。
一天,范仲淹的一位好友去看望他,给他了一些美味佳肴,而他把食物放发霉了也不吃。范仲淹怕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真的让人感觉不可思议。我想要是我,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过我也能学到一点吃苦精神,以后挑饭,吃完饭就用心学习。
那年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别人都争先恐后的去看。只有范仲淹一个人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天,我回到家做完了家庭作业,没有检查,就去看电视了,而我的`书没有收到书包里。风扇一吹,他直接翻到了《范仲淹的故事》这一课。我就拿起书读了一下。范仲淹在这么艰苦的日子里就能好好学习,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呢!所以我就关掉电视,马上去复习。
我们要像范仲淹学习,学习他那勤学苦练的精神。我也要下定决心为社会,为国家做点贡献。
范仲淹的故事2
范仲淹“持节”自掏腰包
范仲淹在求学时,认识了一名刘姓同学。当时条件很差,每一天只煮两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两块。刘同学家境好,总是把好吃的给范仲淹。范仲淹才勉强填饱肚子,得以继续学习。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多。临别那一刻,范仲淹暗暗发誓,将来如有出头之日,必须要感激刘同学对他的恩情。
范仲淹“持节”自掏腰包在范仲淹当宰相后的'不久,刘同学找到府上,说家里发生了变故,需要范仲淹的帮忙。
多年未见,范仲淹跟他把酒言欢叙旧,一边喝酒一边聊起过去的经历。范仲淹说,几十年未见老同学在哪里高就?刘同学端起杯,一饮而尽,说,罢了罢了,此行正好求助老同学,能够谋个一官半职。他想凭着范仲淹在朝中的威望,应当不成问题。
谁知,范仲淹脸色一沉,说,刘兄家里有几个人,每年需要多少钱开支?刘同学回答,一百两银子足够。
范仲淹沉吟了一下,叫下人取出一千两银子,说,这些银两先给你救济,如果后续有困难我会继续给你供给帮忙。
范仲淹的银子解了刘同学的燃眉之急,他还了外债,家里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银子用完后,他又找到了范仲淹,这次他直截了当地说,想经过他的关系做官。
范仲淹一口回绝,说如果家庭困难能够再帮忙,你要做官我不能做主,仅有经过科举考试才能进入。刘同学离开时,埋怨地说,范仲淹一点不讲交情,如果当初不是我,范仲淹能有今日的成功吗?
范仲淹说到做到,再取出一千两银子给刘同学。直到最终,范仲淹也没有给他一官半职,自掏腰包维护了清廉形象。
范仲淹的故事3
范仲淹小时候的故事
范仲淹就是这样从小立志,划粥而食的,靠着这种精神,范仲淹最终当上了宋代著名的xx家和文学家,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范仲淹小时候是个平穷的孩子,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为了生活,母亲改嫁带他到了朱家。朱家也很穷,没有钱给范仲淹读书,范仲淹就一个人来到一所寺院,一边干活,一边苦读。经常读到夜深。有点儿困了,就用冷水洗脸。最让他感到困难的'就是每一天的饭菜,不要说好吃的饭菜,就连吃饱也很不容易。他每一天只好煮一碗粥,等到冷凝了以后,分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用咸菜来下肚子。
一天,一位同学来看望范仲淹,那位同学是官宦弟子,是家中很富有的。看见范仲淹生活那么困难,学习却那么用功,心里很是感动,回家告诉了父亲,然后同学就叫父亲去给范仲淹送好饭好菜。
过了几天,那位同学又去看望范仲淹,发现给范仲淹的饭菜却放在地上原地不动,都快发霉了。于是,那位同学就责怪道:“君子不吃小人送来的食物,你不吃这些食物,难道你瞧不起我?”范仲淹表示歉意,说:“我此刻吃粥已经吃习惯了,我怕吃了你的饭菜,吃不下这些稀粥了。”那位同学听了范仲淹的话,对范仲淹更加钦佩了。
范仲淹的故事4
认一认
粥 磋 凌 佳
肴 岂 泱
词语采集
毫不介意 废寝忘食 粗茶淡饭
和衣而眠 千载难逢 于心不忍
凌晨 宰相 泱泱 米粥
清高 殿试 佳肴
... ... ...
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只身苦学
划粥割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主要写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后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称颂。
... ... ...
细读感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②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品质?
“划粥割齑”
①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②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①对比读,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②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 ... ...
拓展学习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3.搜集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yān mò xī zhōu líng chén
( ) ( ) ( )
jiāyáo gōngtíng fèiqǐnwàngshí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
zhī ( ) dà( )
只 大
zhǐ ( ) dài( )
yān( ) huá( )
咽 划
yàn( ) huà(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切磋( )宝贵( )
赞颂( )往常( )
著名( )杰出( )
范仲淹的故事5
《范仲淹的故事》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明确本文学习任务:一是认识“粥、搓、凌、佳、肴、岂、泱”7个字,会写“淹、岳、粥、凌、寝、佳、肴、岂、廷、泱”10个字;掌握 “废寝忘食、和衣而眠、千载难逢、毫不介意”等词语;二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其次通过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加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集体的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特别是课文向我们讲的四个小故事,让学生能概括出小标题,了解故事的含义,课文给我们介绍了范仲淹刻苦学习的四个小故事,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最想讲哪个小故事?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次细读品悟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如:文章中出现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和表示自己志向的语句“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表达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和抱负。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从中受到感染。
总之,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语文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并大力提高课堂的实效。
范仲淹的故事6
(一)范仲淹努力读书的故事
范仲淹幼年时父亲便病逝了,母亲改嫁到了朱家,范仲淹改姓氏,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小的时候读书十分刻苦。尽管朱家是长山的富户,范仲淹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位于山东邹平南部)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诵读不停。几年后,范仲淹长大了,他决定脱离朱家,自立门户。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衣物,带上琴剑,不顾朱家和母亲阻拦,毅然辞别母亲,离开常山,徒步求学去了。
之后,23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在当时著名教育家、应天府书院奠基人戚同文门下学习。到这样书院读书,既有名师可以请教,又可以同许多同学互相切磋,还有大量书籍可供阅览,可以说学习条件非常好。
入学后,范仲淹更加刻苦了。不久,他以朱姓名字考入了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官居九品。这时,他已经可以领取朝廷俸禄了。于是,她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赡养。接着,他又调任集庆军节度推官,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从此,他开始了近四十年政治治理工作。管理政事时,他清正廉明,敢于直谏,多次直接上书皇帝。他曾在给晏殊的回信中声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生之祸也在所不惜。”他有一句至理名言,被广为传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范仲淹教牧童的故事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其实教育并不只存在学堂之中,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瞬间都会成为人们传道授教的机会。范仲淹在一次游览山水的时候,遇到了一群好学的`牧童,范仲淹借机给他们上了一课,牧童们也努力争取到了一次可以学习的机会。
一天,范仲淹和他的好友滕子京游观天柱山。清晨,范仲淹见东方已露出鱼肚色,便独自一人出门去了。顺着弯曲大路,一路观赏,山清水秀,绿草如茵,他看得好不入迷。
此时,范仲淹见一群牧童围着一个扎着朝天辫的小牧童一声不吭,不知在干些什么。他走上前去,只见这个扎着小辫的牧童手拿牛鞭,在地下一笔一划地 写着。仔细一看,原来这群牧童正在听小辫子讲课。鞭杆作笔,大地当纸,在地下写个“刁”字。写好以后,还十分神气地说:“你们知道这个字怎么念吗?这个字 念‘刀’,砍柴的刀……”,小辫子还没说完,就听身后有人说:“不对,你教错了。”小辫子一惊,转身一看,呆住了。
原来站在他们身后的是个穿着十分讲究,气魄非凡的官人。牧童都呆呆地不敢作声,范仲淹笑了,上前拍拍小辫子的肩膀,和蔼地说:“你教错了。”
小辫子见这官人满面慈祥,这才胆大了点,辩解说:“昨天在学堂门外,我见先生就是这么写得,先生说是‘刀’字。”
范仲淹说道:“笔画你没看清,就是错了那么一点。”
小辫子急问:“哪一点?”范仲淹走上前去,说:“我写给你们看。”边说边将小辫子的牛鞭拿过来,在地下写着,还一边解释道:“一个是一撇,一个是一提。”
小辫子不服气地说:“这两个字不都像‘刀’字吗?”范仲淹继续耐心地解释说:“看来像,仔细看就不像,关键就在这一笔,一个上,一个下,朝上一提是‘刁’,朝下一撇是‘刀’字。”小辫子口里念着说:“刀刁刀刁,念快了和刀的音差不多呀!”
范仲淹说:“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啊!别看‘刀’、‘刁’二字相似,音也相似,但刁比刀厉害得多,弄不好,还要杀头的。”
牧童们听了,十分惊奇:“这么厉害,还要杀头?”
范仲淹说,不信,我说段故事给你们听听:
过去山上有座破庙,庙里只有一位年轻的尼姑。这尼姑苦钻学问,长得又美,十分惹人喜爱。就是一点,不守清规戒律,喜欢结交朋友。一天,他遇到一 个很有学问的穷秀才,马上就与他成了朋友。于是穷秀才就邀请尼姑到他家作客,两人非常要好。后来,这个尼姑就经常跑到穷秀才家去串门。日久天长,你来我 往,朝夕与共,情同手足。有时候谈出兴致来,竟忘了吃饭,睡觉,连五更天都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很快就被传出去,人们纷纷议论。不久,传到财主吕员外的耳朵 里,他以为这样的事情有伤风化,进县衙就把小尼姑和穷秀才告了。这一状果然就告中了,衙役立刻把小尼姑压倒大堂上审问,小尼姑好像没事一样,冷笑不语。这 下县太爷气极了,命人抬上刑具。正要施刑,小尼姑赶忙说:‘不必动刑,小人招供。’衙役立刻递过纸笔,只见小尼姑提笔写道:‘刀刁相像,瓜爪难分,戊戍胸 中一点,斋齐足下分明。’小尼姑写好之后放在地上。差役忙吧供词呈上。县太爷一看供词,又大量了一下尼姑,怒容顿减,点头说:‘原来如此!’。便走下堂 来,朝小尼姑上下一看,接着禽兽扶起小尼姑,并向小尼姑施一大礼,送出衙门。”
说道这里,范仲淹问牧童们:“你们想想,这是怎么回事啊?”
牧童们都听迷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回事。
范仲淹说:“县太爷是有学问的人,看了招供,才知道小尼姑学问很深。所以,才下堂朝小尼姑反复大量,知道自己差点把案子断错了,只好向小尼姑赔礼,放回庙里。”
牧童们齐问:“错在哪里呢?”
范仲淹说:“小尼姑不是说:‘斋齐组下分明吗?足就是脚啊。”
“脚?”牧童们还是不解。
“对,就是脚。”范仲淹接着说:“原来这个尼姑是个大脚,本身却是男子。他为了逃避包办婚姻,住进破庙,研读经书。他和秀才是在一起研究学问, 所以往来密切。这个县太爷十分爱才,问明情况之后,还常去向他们请教,从此,他们三人成为了好友。你们看相形字中仅一点点区别,就有这样大的不同,一定不 能写错,念错,一个人作学问就讲‘认真’二字。”
小辫子听到这里,扑通朝范仲淹跪下,恳求他说:“先生,你就做我们的先生,教我们认字吧。”牧童全都朝范仲淹跪下,异口同声地说:“好先生,求求你,你就教我们认字吧。”
范仲淹被这样勤奋好学的牧童们所感动,恨不得将满肚子的学问都教给他们,只是在此不能久住。正在犹豫不知如何回答的时候,滕子京找他来了,范仲 淹把此事简要地向滕子京说了。滕子京一直就有创办学校,开启民智的想法,也很喜欢这些好学的牧童们,便一口答应下来,兴办学堂。
就这样,滕子京花钱在山上盖了座“范仲淹书堂”,牧童从此有了先生,也有了书堂,白天放牧,晚上识字。他们时时不忘范仲淹给他们讲的故事,认认真真,格外用功,其中一些人后来还成为了国家的栋梁。
范仲淹的故事7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在文学上也很有建树。他为官时,更是严于律己,不徇私情。
明道二年,范仲淹奉旨去京东和江淮赈灾,同行中有位没有官职的学生叫富弼。一路行来,见百姓只能食野草为生,范仲淹心里很焦急,马上制定出方案,调粮救急。
有一天,粮食刚刚运到,还不曾发放,竟然被偷盗出两担。范仲淹极为恼怒,下令严查偷盗之人。后来,小偷抓住了,是一位青年汉子。范仲淹大怒,正要责打偷盗之人,公堂外却传来哭喊声。范仲淹将哭喊之人召上公堂,是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跪在公堂之上,不停地磕头说:“大人呀,我儿偷粮实属不该,只是可怜我老妇人无依无靠,只求大人放了我儿,老奴情愿替儿服罪。”老妇人哭得哀哀不已,富弼抬头,发现范仲淹已是两眼含泪。后来,范仲淹将偷粮之人责打了几十板子便放了,老妇人连连叩谢。
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以整顿吏治为重点进行改革。他任命了一批按察使去巡视全国各地,考察各地的官员政绩,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便把姓名从官员簿上勾掉。有位官员,因为不称职而被勾去名字罢免官职,结果一家老小哭哭啼啼涌上公堂,求范仲淹开恩。范仲淹面对哀号,不为所动,坚持罢免了那位官员。
已任官职的富弼恰好同行,就对范仲淹说:“你这样一笔把人家勾掉,惹得全家人痛哭,而你却无动于衷。前番老妇一个人哭,你却眼中含泪,这是为何?”
范仲淹回答说:“青年人偷粮食是为老母亲,老母亲哭是为儿子的性命,我眼中有泪,是为青年人的孝心也为老妇人的舐犊之情,所以法外开恩不涉及其他。而官员的一家哭怎比得上一路(当时的一种行政区域,相当于明、清的省)哭呀。我撤掉一个不称职的'官吏,只是他的家人感到悲伤,我若让不称职的官吏留在任上,那就要危害整个地方,这地方的百姓都要哭,一家哭总比一路哭好。”
范仲淹的眼泪,让后人在他铁面无私的政治生涯中,也看到了他柔情的一面。而他刚正不阿的秉性和宽容仁厚的胸怀,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范仲淹的故事8
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介绍了范仲淹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范伸淹的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翌词,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3)领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中具体描绘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刻苦读书的美德。
(2)启迪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雨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3、关键:抓住文中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关键语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出示ppt:两首诗词《江上渔者》《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画像。
(1)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词?(指名朗读)诗词的作者是谁呢?(指名介绍范仲淹)
(2)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他不仅是北宋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乖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3)范仲淹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有一句被后人传颂的最有名的诗句,展示了他伟大的政治抱负,谁知道那句诗?
课件出示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指名读)谁能说说从这句话的意思?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检查字词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闭门不出贫寒
划粥割齑于心不忍千载难逢和衣而眠佳肴
(出示ppt: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个小故事?给每个故事概括一个小标题。想好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写了几个小故事?每个故事从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小标题是什么?这几个小故事有什么联系?(四个小故事: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2-5自然段,这四个故事都是写范仲淹刻苦读书的。)
板书: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
3、小组讨论:你认为本文可以分几部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总括;第2-5自然段:具体些范仲淹刻苦读书故事;第6、7自然段:写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及做法。重点是第二部分。)
四、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摘抄本课成语及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1、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
2、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哪四个小故事?
二、学习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1、轻声读第一个故事,想想:范仲淹求学的哪些行为让你深受感动?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适当做些批注。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句子: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教师: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吗?
ppt出示句子:“累了……饿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教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一个“苦”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用句式“了,就用”来说话。(课件出示)
(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过渡: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读书生活。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你认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个词语?
2、师:范仲淹对于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介意吗?他的哪些行为让你受到感动?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
3、交流汇报,相机点拨。
(1)范仲淹他怎么样读书?就“凌晨鸡鸣即起”引导学生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
(2)师再次追问:“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4、小结学习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
读文---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交流所得。
(三)自学第三、第四个故事。
1、提出要求:按照学习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个故事,先自己思考,再在组内交流,有不同建议的在全班交流时商讨。(学生学习,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师: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帮助他,先是送银子后是送佳肴,可是范仲淹都(拒绝、粗茶淡饭)。
(2)ppt出示语言描写的句子“仲淹兄,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将来再见也不晚。”此时此刻,你觉得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3)指导朗读重点句。
(四)学习第三部分(6、7自然段)。
过渡: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对他的评价又如何呢?
1、指名读第6、7自然段。
2、(ppt出示句子)理解并积累句子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如: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为之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
四、拓展延伸。
1、搜集范仲淹的诗词。
2、找找其他名人读书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
范仲淹的故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的故事9
在我学过的许多课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范仲淹的故事》。每次语文早读课,我就先翻开这篇文章,反复阅读和思考。
文章说了当时的生活多么清苦,但范仲淹爷爷不怕艰辛 ,没日没夜地读书。你看:他累了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饭充饥;鸡叫便起攻读,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每天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后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而我们累了有父母靠靠;饿了宵夜;太阳升起来后才起床;晚上早早就睡觉去了。
范仲淹爷爷的`好友给他银子,他不要;给他饭菜,他也不要。我们却把父母的血汗钱大手大脚地花出去;好吃的东西轮不到别人品尝,一会儿就被我消灭的无影无踪了。
范仲淹爷爷当宰相后,提出了许多兴国利民的革新措施,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我们连屁都没放一个,更别谈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了。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也成为像范仲淹爷爷那样的人才!让别人也用“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赞颂我们。
范仲淹的故事10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xx家文学家,不仅仅自我为官清廉,教育子女也极其严格。范仲淹一生历任高官,但范家一向清贫俭约家风纯朴。
天圣三年,范仲淹任兴化县令,负责治理水患。许多前任都是简单地修修堤坝应付而已,范仲淹却亲自去海边,与当地居民商讨良策。民工们开始修堤筑坝时,范仲淹不是坐在高堂之上而是现场指挥。
有一次,白天刚修好的堤坝,晚上就被海浪冲毁。民工们怨声载道,不肯再修坝,有的`则偷偷溜掉。范仲淹来到施工现场,不仅仅劝勉民工们要同心同德将坝修好,还将自我的薪俸拿出来,为民工们改善生活。民工们深受感动,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
范仲淹淡泊名利轻财重义,子女们也深受影响。范仲淹任开封知府时,曾派次子范纯仁将一船五百斛的。麦子运往姑苏。
在丹阳停留时,范纯仁偶遇文学家石曼卿,当时石曼卿家中连遭不幸,几位亲人相继离世,他想安葬亲人之后再回乡,因为没有盘缠而寸步难行。范纯仁不加思索地将整船麦子送给了石曼卿,但石曼卿还是愁眉紧锁,范纯仁就问:“石先生若还有为难之事,不妨说来”。石曼卿眼里含泪满面羞愧地说:“两个女儿已经找了婆家,奈何没有嫁妆无法出门”。范纯仁爽快地说:“石先生不必忧虑,只需将船只卖掉,嫁妆也就有了”。石曼卿连连道谢,范纯仁则两手空空回了家。范家兄弟的善行,一向为百姓们所推崇。
范仲淹为政清廉,世称范文正公,而他的言传身教,也为子女们营造了良好的家风,从而有口皆碑代代相传,为后世人所敬仰。
范仲淹的故事11
他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千 多年来这句话就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警句。
范仲淹本来生活在一个官宦之家。不幸的是,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随着家境的衰落,他的母亲带着他改嫁。范仲淹小时候很有志气,为了读书,他就一个人来到一所寺院,一边干活一边苦读,他经常读到夜深有点困了,就用冷水洗脸。最让他感到困难的就是每天的饭菜不要说好吃的'饭菜就连吃饱也很不容易,他每天只好煮一碗粥,等到冷凝了以后,分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咸菜下肚子。
一天,一位同学来看望范仲淹,那位同学是官宦弟子,家中很富有,看见范仲淹生活那么困难,学习却那么用功,心里很是感动回家告诉了父亲,然后父亲就叫儿子去给范仲淹送好饭好菜。过了几天,那位同学就去看望范仲淹,发现给范仲淹的饭菜放在地上,原封不动都快发霉了。于是那个同学就责怪道,君子不知小人送来的食物,你不吃这些食物,难道你瞧不起我?范仲淹表示歉意说,我现在吃粥已经吃习惯了,我怕吃了你的饭菜,吃不下这些稀粥了,那些位同学听了范仲淹的话,对范仲淹更加钦佩了。
后来范仲淹,又到南都学舍读书,学习更加刻苦,夜以继日,有时通宵达旦,五年没有脱衣服睡过觉,由于范仲淹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范仲淹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当他还是个秀才时,就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后来他当了谏官,大胆揭发吕夷简滥用职权,任用私人,因此受到贬谪处分,后来他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又回朝任负宰相,积极推行新政,因触犯一部分权贵利益而遭到排挤,回到陕西防守边境,新政也就废止了。
后来,他在岳州做官的老朋友滕子京修建当地的名胜岳阳楼,请范仲淹写篇纪念文章,范仲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故事12
宋朝的时候,有个品德十分高尚的政治家叫范仲淹。他从小心怀大志,希望将来能做治国安民的宰相,为国家出力;或者做一个医生,为百姓治病救命。他对人说:“只要是能造福百姓,有益于国家的事,我就愿意做。”后来,范仲淹做了官,还真当了一段时间的宰相。他为官清正廉洁,很
受好评。有一年,他到泰州做管盐仓的小官,见海水泛滥上岸,百姓受难,就提议修海堤,还亲自参加运土、夯土。不料母亲去世,他按规定回家服丧。可身在家中,心在海堤,他不断写信去帮助出主意。海堤修成了,当地人们感激他,把堤叫范公堤。
几年以后,范仲淹进京城做官。他看到不对的事就批评,还主持改革,结果得罪了人,好几次被贬职排挤出京。可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管在什么职位上都做出了成绩。他在一生中用自己的财产办了许多义庄、义田、义宅,救济穷人,还办了一些不收钱的学校,让没钱的.穷人子弟上学,可他自己的孩子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有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他写了一篇叫《岳阳楼记》的文章,作了回答,表示自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就是说,一个爱国爱民的人,要甘心情愿比别人先吃苦,比别人后享乐。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范仲淹的故事13
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和英名。他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范仲淹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8年),出身名门望族,自小聪明过人,善于学习。他曾经担任过宰相,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政治舞台上闪耀的背后,也有着一段动人心弦的传说。
邹平市的范公路矗立着范仲淹的塑象和范曾的亲笔题字。据说范仲淹两岁随母改嫁来到邹平。继父朱文翰给他起名朱说,故算半个邹平人。
据传说,范仲淹小时候非常调皮捣蛋,经常逃课玩耍。父亲见状十分担忧,并决定采取一些手段来改变儿子。于是他找到一个老师,请他给范仲淹上了一堂特殊的课程——“格言课”。
这位老师每天给范仲淹讲述不同的寓言故事,并要求他从中领悟道理并总结成格言。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对待问题思考、行为准则等方面的素养。范仲淹渐渐被这些故事所吸引,开始认真学习。
一天,老师给范仲淹讲述了一个关于“六合”(天、地、东方、西方、南方和北方)的寓言故事。他告诉范仲淹,人要像六合一样,才能全面发展和成长。从此以后,范仲淹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努力不懈地追求卓越。
在进入政界之前,范仲淹曾经历过多次失败和挫折。但是他并没有因此灰心丧志,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和改进自己。他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正是凭借着这种奋斗精神和卓越才能,范仲淹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并成为北宋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推行了许多改革措施,在军事战略、财政制度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除了在政治上取得辉煌成就外,范仲淹还是一位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以其雄奇的气势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于世。
范仲淹逝世后,人们对他怀念之情如潮水般涌现。他被誉为“文武全才”,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威望。他不仅具备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还凭借其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文学才华成为传世之宝。
范仲淹通过格言课这个特殊方式培养出来,展示了教育对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个寓言故事也告诉我们,在面临挑战时要保持积极乐观、坚持不懈地努力,并始终追求卓越。
正是因为有了像范仲淹这样优秀人物存在,中国历史上才有那么多辉煌壮丽的篇章。他们用自己真实而动人的故事证明了只要勤奋努力、坚韧不拔,就能够创造属于自己和社会更美好的未来。
范仲淹的传说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和勇气的光芒。他影响了几代人,并将其故事传承下去。愿我们能够从范仲淹身上汲取力量,在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追求卓越,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范仲淹的故事14
读罢《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我的心就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久久不能平静。课文讲述了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事。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全天下为己任。想到现在的我,却大不一样了。课文有一段写到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全城都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跑去看,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旧埋头苦读。同学特地跑来叫他,他也只平淡地回答了一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这句话说明了范仲淹对自己有很大的信心,更蕴含着范仲淹为国治民的宏大志向。而我们呢?读书时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大惊小怪、东张西望。还有,课文中写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而我们,每天都有丰盛的饭菜,有时还会抱怨难吃。
朋友送美味佳肴给他,他也没吃,理由是:怕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吃不下咸菜、米粥了。范仲淹少孤家贫却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并埋头苦学,这种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今我们有优越的.学习条件,有优厚的生活条件,更应该埋头苦学,掌握现代化知识,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范仲淹的故事15
读罢《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我的心就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久久不能平静。课文讲述了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事。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他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全天下为己任。课文有一段写到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全城都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跑去看,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旧埋头苦读。同学特地跑来叫他,他也只平淡地回答了一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他一定再想,读后感·我要努力成为在皇帝身边做事的人,以后有的是机会见到他。再想想我们呢?读书时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大惊小怪、东张西望。没有专注力,学力效率会很低的。
课文中写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朋友送美味佳肴给他,他也没吃,理由是:怕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吃不下咸菜、米粥了,真让人感觉不可思议。想想我们,每天都有丰盛的饭菜,有时还会抱怨难吃。
范仲淹是人,我们也是人,只是他比我们能吃苦罢了,我觉得每个人都能成功,只看你用不用心了。学了这一课,我也想了很多,我决定从今天起,做一个有心人,将来一定也能有一番大作为。作者:贾怡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