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趣事精选美文 这地方尽管文化落后,知识水平不高,但山民村夫们的用自己的口头习惯,凝练出一种独特的方言表叙形式。说它诗,非诗。说它词不像。听起来倒像十足的“顺口溜”无论是听,还是读,都是那么的淳朴简练,顺耳通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一;“文化之家” ……
凡人趣事精选美文
这地方尽管文化落后,知识水平不高,但山民村夫们的用自己的口头习惯,凝练出一种独特的方言表叙形式。说它诗,非诗。说它词不像。听起来倒像十足的“顺口溜”无论是听,还是读,都是那么的淳朴简练,顺耳通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一;“文化之家”
偏僻的黄河沿岸,有一户人家,大小人都能见物出口成章,信手沾句。因此方圆百姓都称这户人家是“文化之家”
一日家中摆宴庆贺“满月”不料将前来贺喜的姐夫喝醉了。于是姐夫摇摇晃晃被人扶着去休息。姐夫醉的朦朦胧胧看见小姨子嚷着给他送个枕头来。无奈,小姨子只好送去枕头。突然喝醉酒的姐夫猛的拉住小姨子“非礼”,吓的小姨子挣脱逃走。小姨子回房后十分生气,含愤之下在墙上写到;
酒醉心不醉,佯装床上睡。
叫我送枕头,就是想“非礼”
牲口!牲口!
姐姐看后,顺手在旁写到;
酒醉不糊涂,叫妹送枕头。
拉住她的手,为甚放她走。
无用!无用!
小男子看后,心中不负生气,但出于情面,怕人笑话。思量一下提笔写道;
姐夫到咱家,时刻要防他。
一时不防他,就敢胡乱抓。
操心!操心!
岳母看见好好的墙上写了一崖{墙}字,走近一看内容,也顺便写道;
远看一崖字,近看是“那事”
姐夫戏小姨,世上有的事。
少看!少看!
岳父看后,心中大怒在旁写道:
小姨不懂事,墙上乱通字
都是自己人,哪有那号事。
擦了!擦了!
但是字还在谁也没有擦掉,正巧被其他人看见,使在当地传为笑话……
二;姑嫂对句
当地的一个老秀才把女儿嫁给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秀才,了结了心事用他的话说;门当户对了。
老秀才的女人从小耳闻目染,学了不小东西。所以咏诗作对样样都行。小秀才的妹妹也因受哥哥的影响,颇终诗文,也能出口成章。有一天姑嫂二人在一起辗米。秀才的妹妹让嫂子的“锄”为运,话音为落,嫂嫂脱口而出;
木把铁钩四方头,荒草地里-天溜
保着青苗秋登科,斩尽草贼不露头。
妹妹见没有难倒嫂嫂,于是顺手指了一指旁边的簸萁说咏这个。
嫂嫂不加思索道;簸萁本是柳子条,四面篙麻扎的牢。留下珍珠金银饭,赶净糠土省水掏{洗}
妹妹暗暗佩服嫂嫂,但仍不服气地说刁难说不算啥你就拿我碾米棍子为题咏吧。嫂子不慌不忙地咏道;
碾抿本是一根柴,多亏鲁班砍回来。
它虽不是美男子,妹妹你却搂在怀。
妹妹一听嫂子在戏弄自己,顿时羞的满脸通红,顺手抽出木棍追打嫂子。一不小心将旁边的猪食槽给打翻在地,猪食流了一地,嫂子见状戏咏道;
碾抿飞舞象条龙,失手打破猪食瓮。
翻了猪食是小事,这下苦了你那猪相公,
妹妹一听被逗了,笑的前扑后仰……
三;诗谜
一老先生潜心偏写了三副诗谜,亲自书写,搁于堂中,当地不少识字人竟无人解开谜底,老先生临终病危时感叹的说,如此简学之迷,三十多年来竟无人解开,没文化也孙子要求他解开谜底时他摇摇头拒绝说;啥时谜解,便是文化盛行之时。直到六十年代中萌农村来了一批“上-下乡”的知青们终于解开了谜底,众人才恍然大悟拍案叫绝……
-[琴棋书画] 梧桐树上挂丝条,两国交战不用刀,圣人走遍天下说,自古心高水也二[巧言令色]孔明定计过大江,苏秦游说六国邦,六郎要斩亲生子,宗保想起穆家庄 三[喜怒哀乐] 韩信登台拜封候,武松杀嫂报兄仇,孟姜女断长城路,张生莺莺闹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