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的历史典故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放虎归山 历史典故

管理员

摘要:

放虎归山的历史典故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典故吧,典故在传达表现事物事理中毕竟是隔了一层,是一种由彼而产生的联想,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典故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虎归山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虎归山的历史典故……

放虎归山的历史典故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典故吧,典故在传达表现事物事理中毕竟是隔了一层,是一种由彼而产生的联想,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典故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虎归山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虎归山的历史典故

  晋襄公的后母文嬴[就是怀嬴]听到了秦国打了败仗,孟明视等全给逮住了,恐怕晋国跟秦国的冤仇越结越深,就对晋襄公说:“秦国和晋国是亲戚,向来彼此帮忙。为了孟明视这群武人自己要争势力,弄得两国伤了和气。我想秦伯一定也恨他们三个人。要是咱们把他们杀了,恐怕两国的冤仇越结越深。不如把他们放了,让秦伯自己去处治他们,他必定会感激咱们的。”晋襄公说:“已经逮住了的老虎怎么能放回山里去呐?”文嬴说:“成得臣打了败仗,就给楚王杀了。难道秦国没有军法吗?再说咱们的先君惠公,也给秦国人逮住过,秦伯可把他放回来了。你爸爸全靠人家秦国才做了国君。难道咱们连这一点情义都忘了吗?”晋襄公觉得她说得挺对,就把秦国的三个俘虏放了。

  这时候先轸正在家里吃饭,一听说国君把秦国的将军放了,赶快吐出嘴里的饭,三步当两步地跑去见晋襄公,怒气冲冲地问他:“秦国的将军在哪儿?”晋襄公脸红了,说:“母亲叫我把他们放了。”先轸一听,直气得青筋乱跳,向晋襄公的脸上啐了一口唾沫,说:“呸!你这个小毛孩子,什么事都不懂!将士们费了多少心计,儿郎们不知道流了多少血汗,才逮住了这三个人。你就凭妇道人一句话,把他们放了,也不想想以后的祸患!”晋襄公擦着脸上的唾沫,挺抱歉地说:“这是我不好。可怎么办呐?不知道还能不能追上去?”大将阳处父自告奋勇地说:“我去追!”先轸对他说:“你要是能追上他们,好言好语请他们回来,就是一等大功!”阳处父手提大刀,上了车,连连加鞭,飞似地追下去了。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恐怕晋襄公后悔,派人去追,就拼命地跑,连吃奶的劲儿全使出来了。他们一直跑到黄河边,回头一瞧,果然有人追下来。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就是铁打的英雄好汉,也瘫痪下来了。正在这吃紧的关头,他们瞧见一只小船停在那儿。三个人也不管是什么船,赶快跳下去。船舱里出来了一个打鱼的。他们一瞧,连话都说不上来,就这么倒在船上。那个打鱼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好朋友公孙枝!原来蹇叔送走了他儿子以后,就说身害重病,告老还乡了。百里奚对他说:“我也打算回去,可是我还得等着,也许能再见儿子一面。您有什么吩咐没有?”蹇叔说:“咱们这回一定得打败仗。您还是私下里请公孙枝在河东预备船只。万一他们能够回来,多少也有个接应。”百里奚就去见公孙枝,请他准备。公孙枝在河东等了好些天,这时候果然见他们三位来了,立刻叫人开船。小船刚离开河边,阳处父赶到了,赶着说:“秦国将军慢点走,我们主公一时忘了给你们预备车马,叫我追上来,送给将军几匹好马。请你们收下吧!”孟明视站起来,向阳处父行个礼,说:“蒙晋侯不杀之恩,我们已经万分感激,哪儿还敢再受礼物?要是我们回去还有活命的话,那么再过三年,我们理当亲自到贵国来道谢。”阳处父还想再说什么,就瞧见那只小船漂摇漂摇地越去越远了。阳处父只好张着嘴、瞪着眼,呆呆地出了一会神,懒洋洋地上了车,拖着大刀回去了。

  晋襄公听了阳处父的报告,很不安心。他只怕孟明视前来“道谢”,老派人到秦国去探听。他指望秦穆公治死孟明视他们,就好比楚成王治死成得臣一样。谁想秦穆公另有主意。他一听到三位将军空身跑回来,就穿着孝衣亲自到城外去迎接他们。孟明视这三个人跪在地下,请他办罪。秦穆公把他们扶起来,反倒向他们赔罪,流着眼泪,说:“这全是我不听蹇叔和百里奚的话,害得你们吃苦受罪。我哪儿能怪你们呐?你们只要别忘了阵亡的将士们就是了。”三个人好比是罪孽深重的败家子,在外头把家业花完了,丢了父亲的脸面,回到家来,他们情愿挨打受骂。万没想到秦穆公反倒好好地安慰他们一番,仍旧叫他们执掌兵权,待他们比以前更关心。他们感激得直流眼泪,心坎里把君主当做父亲那么看待。百里奚总算能够和儿子见了面,他嘱咐孟明视别辜负了君主的大恩,自己也像蹇叔那样告老回家了。

  典故主要内容

  释放俘虏:晋襄公在秦国战败后俘虏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晋襄公的后母文嬴劝说晋襄公放了他们,理由是秦晋是亲戚,且秦国自会惩处他们,还提及过去秦放晋惠公的情义。晋襄公听从了她的建议。

  群臣反应:先轸得知后非常愤怒,斥责晋襄公。阳处父自告奋勇去追。孟明视等人拼命逃跑,到黄河边遇到公孙枝接应的船。阳处父追到河边,假意说晋襄公送马,孟明视婉拒并表示三年后会来道谢。

  秦穆公态度:秦穆公得知三人回来,穿着孝衣亲自迎接,向他们赔罪,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还让他们继续执掌兵权,对他们更加关心。

  典故寓意

  从晋国角度看:“放虎归山”这个典故最初体现了晋襄公的优柔寡断。他没有坚持将领们浴血奋战得来的战果,因妇人之言而轻易放走俘虏,警示人们在做决策时不能妇人之仁,要有坚定的立场和主见,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大事、军事战略等重要事务上,不能因小恩小惠或无关大局的理由而放弃原则。

  从秦国角度看:秦穆公的做法则体现了他的大度和用人不疑。他没有因为将领打了败仗就严惩,而是安慰并继续任用他们,展现出作为君主的长远眼光。这也说明对待下属的失败,应该有宽容的心态,给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有利于凝聚人心。

  典故影响

  在军事方面:这个典故成为后世军事谋略中的一个反面案例,提醒将领们在战争胜利后,对于敌方重要俘虏的处置要谨慎。如果轻易释放,可能会给己方带来潜在的军事威胁。例如在古代诸多战争中,将领们在俘获敌军主帅等重要人物后,都会权衡利弊,不会轻易放走,以免敌军卷土重来。

  在用人和领导方面:秦穆公对待孟明视等人的方式被后世作为君主或领导者用人之道的范例。一个领导者对下属的信任和宽容,能够激发下属的忠诚度和斗志。像三国时期,曹操对一些打了败仗的将领也会采取宽容的态度,让他们戴罪立功,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秦穆公用人理念的影响。

  在文化方面:“放虎归山”这一成语广泛流传,丰富了汉语词汇。它通过生动的故事,让人们容易理解和记住其中蕴含的道理,经常被用于文学作品、日常交流中,用来形容放走敌人或对手,留下后患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