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语故事1 孺子可教 张良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谋士。他年轻的时候,曾计划刺杀秦始皇,刺杀计划失败以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张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去,然后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到桥下……
儿童成语故事1
孺子可教
张良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谋士。他年轻的时候,曾计划刺杀秦始皇,刺杀计划失败以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张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去,然后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到桥下面去帮我把鞋捡上来。”张良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当张良把鞋子捡上来后,老人又对张良说:“给我穿上。”于是张良跪下又把鞋子给他穿上。老人笑着走了。走出老远,又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意思是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诲)!五天后一大早到桥上来见我。”
五天后,张良一大清早就去了桥头,却看到老人已经在桥上了。老人责备道:“和长者见面,怎么能迟到呢?”老人叫他五天后再来。五天后,鸡刚叫张良就到桥上去,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还是责备张良来迟了,让他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桥上等,他等了好一会儿老人才来。老人可高兴了,于是就把一部《太公兵法》赠给他,让他认真学习。
张良得到兵书后像是得到了宝贝一样,回到家中日夜研究,苦苦地琢磨,终于成了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
后来人们就用“孺子可教”来赞扬年轻人有培养前途。孺子,小孩子;教,教诲。
南辕北辙
魏王要出兵攻打赵国。大臣季梁在外边游历,半路上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赶了回来。他衣服来不及理,脸也来不及洗,就跑进宫去见魏王。魏王很奇怪,问他:“您怎么回来了?有什么要紧话要跟我说吗?”季梁说:“是呀,我在路上碰见一个人,他乘着马车直奔北方。我问他上哪儿去,他说要上楚国去。”魏王听到这儿,忍不住笑了出来,说:“上楚国去怎么往北走呢?”季梁说:“是呀,我也这样问他。他说:‘没关系,我的马挺能跑。’我对他说:‘马虽然能跑,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呀!’他说:‘没关系,我路费带得不少。’我说:‘你路费虽然多,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呀!’他说:‘没关系,我这个驾车的挺有本领。’”魏王忍不住哈哈大笑。他说:“天下哪有这样胡涂的人。”季梁说:“是呀,马越能跑,带的路费越多,驾车的越有本领,他离楚国可就越加远了。大王老是想当各国君主的首领,那就应该让各国的君主都信任大王。可是大王凭着兵精粮足,打算借攻打赵国来提高声望。这样攻打别国的次数越多,离您当首领的愿望可就越来越远,这正跟到楚国去走了往北的道儿一个样。”
“南辕北辙”就是从季梁打的比方来的。“南”和“北”是“往南”和“往北”的意思。“辕”是“车杠”,这里就指车;“辙”是车辆在路上碾出来的痕迹,这里就指路。成语的意思是说:如果采取的行动跟所要达到的目标相违背,尽管条件好,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不自量力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那时,郑国和息国睦邻相处。一年,息国为了一件小事,和郑国闹翻。息国国王要讨伐郑国,就召集大臣来商议。有的说:“陛下和郑国国王同姓,不要轻易动武。”有的说:“我们的威望是不是比郑国高?”还有的说:“我们的力量是不是比郑国强?”息国国王对这些劝说一点也听不进。他下令要全体兵向郑国发起袭击。郑国马上出兵迎战。最后,息国兵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不自量力”就是不衡量自己的实力而轻举妄动。息国正是犯了这个错误而遭失败。
空中楼阁
古时候,有一个既愚蠢又固执的富翁。有一天,他去拜访另外一个富翁。到了这个富翁的家里之后,他看见那楼房造得十分华丽美观,明亮宽敞,心中非常羡慕。他呆呆地望着楼房,暗暗地想:我的钱财一点儿也不比他少,为什么不可以建造一座这样高大美观的楼房呢?他回到家里以后,马上就把当地的工匠找来,问道:“那座气派非凡的高楼是你建的吗?”工匠回答说:“是我建的。”富翁很高兴,跟工匠说:“你也照样给我建一座那样的高楼吧。”木匠答应了这个富翁的要求。
没多久,工匠就动手建造高楼了。富翁看到工匠从地上建造房屋,感到奇怪,就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木匠答道:“建三层楼房啊。”富翁听了,直摇脑袋,着急地说:“我不要下面两层,赶快给我建造最上面的第三层。”木匠听了这傻话,真是哭笑不得,耐着性子给他解释:“这是办不到的。如果不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三层是建不起来的。”富翁坚持他的意见:“我不要下面两层,你们一定要给我建最上面的那层。”当地的人们听说这件事后,都觉得这个富翁太愚蠢可笑了。
“空中楼阁”就是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原意是指悬在半空中的楼房亭阁。后来,人们就用它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半途而废
战国时期,黄河岸边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个十分贤惠懂事理的妇女。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拿回家交给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劝告他说:“我听说有道德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带有污辱性的施舍,更何况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使自己得利而玷污自己的名声呢?”乐羊子听了,惭愧万分,便把捡到的金子放回了原处,并且外出求学访师,以求能在学问上有所进步。
然而过了一年,乐羊子便回到了家中。妻子问:“你怎么刚刚学了一年就回来了呢?”乐羊子说:“我在外面待时间长了,非常想念你,于是就赶回来看望一下。”妻子听后,就拿起一把剪刀走到了织布机旁,说:“这些丝绸,是把蚕茧抽成丝,再通过织布机织成,是一根丝一根丝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而成寸、成尺、成匹的。现在如果把这匹丝绸剪断,以前的劳动就会白费。你在外求学也要日积月累,要通过不断钻研才能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如果学了一半就回来,这不是与剪断织布机上的丝线一样会前功尽弃吗?”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这番话,非常感动,随即又外出继续求学。七年之后乐羊子学成归来,得到了魏国国君的重用,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后来人们就用“半途而废”来比喻某些人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
塞翁失马
在两个国家的边境上,住着一个老头儿。有一回,老头儿家的一匹马跑丢了。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并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么。跑了一匹马,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几天,跑丢的那匹马自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千里马。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向老头儿道贺。老头儿并不高兴,他说:“这算不得什么。白得一匹千里马,可能会惹出什么祸事来。”老头儿有个儿子,最喜欢骑马。有一天,他骑着那匹千里马出去玩儿。
马飞奔起来,他拉不住缰绳,摔下马来,折断了大腿骨。左右邻居听说了这件事,又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仍旧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么。孩子的大腿骨固然摔断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一年,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边境上的年轻人有的被这边拉去当兵,有的被那边拉去当兵,十个倒有九个没回来。那老头儿的儿子因为脚跛了,没被拉去,因而得到了保全。
“塞翁失马”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通常跟“安知祸福”连在一起用。如果发生了一件坏事情,但是事情发展下去,可能有好的结果,就可以用“塞翁失马”来作比喻。有人遭到了什么不幸,通常也用“塞翁失马,安知祸福”来安慰他。
儿童成语故事2
【成语】: 火树银花
【拼音】: huǒ shù yín huā
【解释】: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成语故事】: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诗,描绘它的情形。
他的元夕诗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四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无隐瞒地描写出来,好象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象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可以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儿童成语故事精选:
儿童成语故事3
【成语】: 空中楼阁
【拼音】: kōng zhōng lóu gé
【解释】: 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成语故事】:
“空中楼阁”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悬挂在空中的楼房亭阁。指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虚构的东西。也可喻为高明通达。
这个成语来源于《百喻经。三重楼喻》,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楼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层。”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们走了,傻财主望着房基发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层,不要下面两层,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