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精选12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精选12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沪教版新教材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5-66页的《角与直角》,它是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的第一课。在之后的课中学生还要逐步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正方形和长方形,是进一步研究几何的工具性内容,因此安排在第一课进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累计角与直角的认知经验,为之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几何中角的概念。这里对角的描述“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是建立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的,没有给角下数学定义,数学中角的定义要在以后的学段才出现,而教材安排的这一课只是为了让学生对于角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外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接触观察寻找生活中的角,然后在此基础上认识直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本节课不仅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更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依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角与直角》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⑵能辨认、判断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
⑴在观察角,寻找角,标示角的过程中认识角的特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⑵通过转动三角尺认识直角,在量一量的过程中体验判断直角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找生活实物中的角逐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⑵在探究直角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特征,会判断角。
教学难点:
会找三角尺上的直角,并用它来测量直角。
二、说学情
从心理特征来说二年级孩子的逻辑思维从具象型逐步向抽象型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操作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仍然积极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学生熟悉的钟面知识引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安排了较为
丰富的操作实践活动——指一指,找一找,转一转,量一量,来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的特点。
从认知情况来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角的经验,但往往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角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对直角的感觉也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所以教学中只有让他们通过亲自操作活动,获得直接的经验来正确认识和辨别角与直角,形成空间图形感。
三、教学过程: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说明。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时钟知识来读一读钟面,再影去刻度与数字,让学生逐渐注意到钟面上的两根指针组成的图形。这样的导入方式既巩固了原有的钟面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为之后引出角的概念做了准备。
二、观察归纳感悟新知。
探究一认识角
让学生观察放大之后钟面上的角有什么特点,学生能比较容易的发现这些图形他们都是尖尖的,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线,这时我再出示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总结角的特点,这样设计是从生活实物里抽象出角的概念,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他们可以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由于时针分针有长短区别,因此在抽象出钟面上的角时,我将前三个角的边画成一样长,而后两个是一长一短来避免学生产生边有长短的误解。
在紧接着的跟进练习中,先是运用刚刚掌握的角的特点来判断是不是角,这样能让学生对角的特征有更准确更完善的认识,再从一些生活图片中找角画出顶点与边,虽然学生对角的特征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从实物图片中找角对他们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设计正是要学生把学到的与生活事物结合起来,把一些理论的东西(角的概念)应用于实践中(根据概念去寻找角)。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还能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符合低年级孩子爱动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标上角的符号则是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探究二认识直角
直角是一个比较复杂而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直角的形状有个初步的了解和判断,我通过转动三角板让学生发现当一条边水平放置时另一边是竖直的角就是直角,让学生对于直角的形状有一个简单的感知,能使他们在三角尺中快速的找到直角。并且形成一种空间图形感。
接着通过让学生找三角尺上的直角,引发他们对于三角尺上直角的关注,而让学生相互找一找转动的三角尺上的直角则是为了丰富直角的变式图,有利于学生在变化中体会直角的基本特征,建立起比较丰富的直角表现,而突出学生对于三角尺上的直角认识也以便于他们在下节课中以三角尺来判断比较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大小关系。因为我的数学科研小课题是研究教师组织低年级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方法,其中我的一个研究点就是如何组织课堂讨论、开展同桌合作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教师明确学习任务和进行规范的示范操作会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是否有序、有效。也就是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所以在让学生找三角尺上的直角时,我先示范转动尺子的方法并让小朋友上来指一指直角,对于指的方法规范与否直接作出评价,这样学生目睹了一系列的操作过程,在同桌间开展这个活动时就不至于无从下手而且也掌握了评价对方的方法。
我觉得学习数学很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所以在学习判断直角的方法时,我牢牢抓住两把三角尺中直角的素材,引导学生去想如何来验证另一把三角尺中也有一个直角,从而揭示判断直角的一般方法。而之后让学生从生活图片中找直角,则是让学生大胆地猜测、估计,把直角的知识延伸到了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在脑中巩固直角的概念。而小红旗的设计是让他们了解只是目测有时不一定准确,还需要科学的验证。这样把学生充分搬到学习的主动地位,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能够让学生在猜想和验证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一种科学的态度。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数一数是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角的定义来数出角的个数,使他们形成一种有序观察的习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而数直角则要他们经历先目测再验证的过程,不但巩固了使用三角尺测量直角的方法,还培养了他们严谨规范的数学习惯。
最后在周围找直角则是拓展学生思维的一个活动,有利于他们将知识内化迁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三角尺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直角的度量。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活动中,有些活动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也许会碰到一些问题,这时,同组的同学可以对他进行帮助,因为是他的伙伴教会了他,他的记忆会更深刻,同时与人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度量时,我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难点得到了解决。这正是二期课改中的“注重学习体验”的思想。这样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氛围。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在掌握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主要应让学生学会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去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把形和数结合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高中继续解斜三角形的重要预备知识。它的学习还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转化化归),在本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边与边(勾股定理),边与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完成解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
从复习直角三角形相关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入手,让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做一个必要的回顾,然后通过实例引出利用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习惯及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利用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2、难点:根据题目要求正确选用适当的三角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
二、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
(一)、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是“探究式”教法。在以最简洁的方式回顾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应用中建立数学模型,引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方法。接着通过例题,让学生主动探索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学生在过程中克服困难,发展了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可以使他们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使其以一个研究者的方式学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法设计思路: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熟悉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方法,通过对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学法分析
通过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关系的复习和例题的实践应用,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和两种解题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学法设计思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通过例题的实践应用,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媒体设计:由于本节内容较多,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借助多媒体演示。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o
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A=a/ccosA=b/c tanA=a/b
二)问题探究
1、问题情境:
问题: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一般要满足50°≤a≤75°.现有一个长6m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等于多少(精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2、问题转化:
问题(1)可以归结为:在Rt△ABC中,已知
∠A=75°,斜边AB=6,求∠A的对边BC的长.
问题(2)归结为:在Rt△ABC中,已知AC=2.4,斜边AB=6,求锐角a的度数
3、探究:
在图中的Rt△ABC中,(1)根据∠A=75°,斜边AB=6,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三角形有六个元素,三个角,三条边。)
(2)在Rt△ABC中,(2)根据AC=2.4,斜边AB=6,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3)根据∠A=30°,∠B=60°,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三)新知讲授
1、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
2、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如果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元素.
3、例题解析
例1.在Rt△ABC中,∠C=90°,∠B=42°6,c=287.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例2.在△ABC中,∠A=55°,b=20cm,c=30cm。求三角形的面积S△ABC。(精确到0.1cm2)
四)练习巩固
在Rt△ABC中,∠C=90°,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a = 30 , b = 20;
(2)∠B=72°,c = 14。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课堂作业
P125:练习2。
四、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确保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学生陈述自己探究结果时,我对学生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回答适当地采用延迟性评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也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 3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学生在学习数的开方和整式的乘除后的一段内容,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面解直角三角形的作好铺垫,它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它将形和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他的教育教学价值就具体体现在如下三维目标中:
知识和技能目标: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教学发展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数学建模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和实际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同时增强他们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分析能力,但活动经验不足,所以
本节课教学重点: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
教学难点: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及用割补法求正方形的面积。
二..教法学法分析:
要上好一堂课,就是要把所确定的三维目标有机地溶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所以我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先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图形数学化,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同时也真正体现了数学课堂是学生自己的课堂。
学法:我想通过“操作+思考”这样方式,有效地让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来发现新知,同时让学生感悟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探究。
三、 教学程序设计
1. 情境创设,以趣引新
以汶川地震为背景,从小小消防员引入,如图,在震后重建中一根木制旗杆开裂,消防员决定从断裂处将旗杆折断,现要划出一个安全警戒区域,如果你是消防员,你能确定这个安全区域的半径至少是多少米吗?
从四川地震引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问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建模思想),也就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条直角边与一条斜边,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问题。——点出课题“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这种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2.实践探究,猜想归纳(这是突破难点的重要环节)
在这里我设计了“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四个环节,
1.试一试 初步感知
同桌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测量你的两块直角三角尺的三边长度,另一位同学将各边的长度填入活动讲义上的表中,并讨论、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具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试一试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第二问的结论比较开放,所以也培养了学生开放思维的能力,通过上述尝试,除了初步感受三边关系外也增强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及主动探索的意识。
2. 想一想 深入探究
① 我们把其中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拿出来,放到网格中,分别以各边向外作正方形,就形成了书P48/图 14.11
问:你能得出这三个正方形面积吗?
P、Q面积比较简单,在回答R的面积时,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可分成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也可用大正方形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等,为后面求大正方形的面积作好铺垫。
教师在黑板上设计板书SP、SQ、Sr 填入相应数据,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猜想面积关系SP + SQ = SR,再利用正方形面积与直角边的关系,猜想边关系AC2+BC2=AB2
这样做有利与于学生发散思维,参与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感受数与形的和谐。
② 等腰直角三角形具有这样的三边关系?那么一般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这样的三边关系呢?(我们把一般直角三角形也放入网格中进行探索)
我设计这样一组问题(把问题抛向学生)
A下面我们如何操作?(向外作正方形)
B为什么要这么做?(用正方形面积的关系来探究直角三角形边长的关系)这两个问题的设置,点出了探索的本质,从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实践,实践的过程中思考,增强了学生探索的主动性。
问:向外作正方形后,你能识别出P、Q、R的面积吗?
求以AC为边的大正方形的面积对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也是本课的难点),定会将学生的思维推向边缘,此刻我们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探究,操作,让学生在活动纸上试一试。
然后让学生自己在实物投影仪上表述自己的成果,可增加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及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求面积的方法有割的方法、补的方法,先割再平移或旋转的方法等,教师在讲述方法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我们都是把在网格中不能直接求的面积转化为能直接求的面积——转化思想。
求面积可先由学生操作,再由教师电脑演示,或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突破本节课难点,也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那么是不是你发现的这一结论对所有直角三角形都适用呢?所以我设计了:
③做一做 验证猜想,
在方格图中用三角尺画出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CM、12CM的直角三角形,用刻度尺量出斜边长,并验证上述关系对这个直角三角形是否成立;
再回到开始直角三角板测量的数据进行验证,
通过2次验证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证实了结论的正确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④议一议 得出结论
让学生通过前面得出的结论、数据,并相互讨论,用文字语言来概括一般结论,尽管学生可能讲的不完全正确,但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有益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剖析概念、讲解注意点、书写符号语言,因为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的一项基本能力,接着向学生介绍勾股弦的含义,最后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至此,学生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当然也自然而然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总之,我们通过对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再到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再到验证的过程,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了探究勾股定理的过程,使学生在长知识的过程中又长了能力。同时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也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3.尝试练习,应用定理。
学以致用
我设计的第一个例题是对勾股定理的初步应用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求第三边,(变式:已知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求另一条直角边)
本题的关键要分清直角边与斜边,这时我们借助图形(体现数形结合),题中的变化不需要学生重新做,只需让学生看出只要改变什么即可?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应用勾股定理只需知道其中任意两边就可求出第三边。
练习,书本P51/练习1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最基本的运用,体现以书本为主,也为下节课作准备。
由于生活中经常用到勾股定理所以设计了:
生活中的数学环节
引用书P50/例1
意图: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在前一题的基础上我们解决引入中的“小小消防员问题”,前呼后应,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构造学生积极心理场,并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
介绍国际数学大会会标
既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也点到了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要在下节课学习,起到了一个知识的延续性作用,同时增强了学生课后学习的热情。
4.小结反思,课堂收获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点拨。主要从三方面:
1.知识方面 勾股定理及注意点,
2.获得新知识的途径
3.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转化、一般到特殊等。
5.作业
1.P51/练习1、2
2.上网查询勾股定理有关知识。
一方面,巩固勾股定理,另一方面增加学生课外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说明:
1.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我采用的教学流程是
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收获——布置作业六部分,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探索定理,采用面积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这种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课堂气氛,构造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场。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HL定理是学生学习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后的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让学生体会其特殊性,为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中30度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
1、会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
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定理
3、能利用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HL”定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难点:运用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HL”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交流展示
通过动手操作,在合作中交流,比较中共同发现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另一种特殊方法“HL”,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这种判定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思考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AC、BC,斜边是AB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复习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本节课内容做铺垫。
2、新课引入(情境)
(课件显示)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
(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
方法一:测量斜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AS)
方法二:测量没遮住的一条直角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SA)或(AAS)
学生活动:能从已经学过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入手,相互交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对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由于问题不难,学生参与会比较广。
⑵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能用到的工具减少了,学生会进入沉思,自然而然会进入新知识的探索中,吊足学生的胃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乐于学习。
师: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方案,挑战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知识的火花,使其迫不及待的想来发现新知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这个结论。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1)动手试一试。利用尺规作一个RtΔABC,∠C=90°,AB=5cm,CB=3cm.
按照步骤做一做:
①作∠MCN=90°
②在射线CM上截取线段CB=3cm
③以B为圆心,5cm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M于点A;
④连接AB.△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学生活动:按老师的要求画出图形
教师活动:规范作图,及时解决学生作图时遇到的困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探索交流
(2)剪下这个三角形,和其他同学所作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重合吗?
(3)交流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发现。已知什么前提,满足什么条件,得到什么结论。
(4)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
定理:斜边和一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5)用数学语言表述上面的判定方法
∵∠B=∠E=90°
∴在Rt△ABC和Rt△DEF中
或
∴Rt△ABC≌Rt△DEF(HL)
教师规范板书,提醒学生规范书写。
(6)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SAS、ASA、AAS、SSS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方法“HL”
设计意图:教师适时小结,能理顺学生的思路,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7)练习: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为什么?
①一个锐角及这个锐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AAS)
②一个锐角及这个锐角相邻的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ASA)
③两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SAS)
④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分三种情况考虑:两个直角边对应相等,全等(SAS);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全等(HL);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第一个三角形的斜边与第二个三角形的直角边对应相等则不全等。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体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5种判定方法,练习④体现数学分类讨论思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及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三)、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例1、已知:如图∠BAC=∠CDB=90°,AC=DB求证:AB=DC
分析:要说明AB=DC,由于AB和DC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只要他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而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题目给了我们一条直角边相等,SAS、ASA、AAS、SSS都用不上,自然想到用HL定理来做,可还差一条斜边对应相等,经过观察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斜边是公共边
证明:∵∠BAC=∠CDB=90°
∴△BAC,△CDB都是直角三角形
在Rt△BAC和Rt△CDB中
∵AC=DB
BC=CB
∴Rt△ABC≌Rt△DCB(HL)
∴AB=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四)、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1、如图,AC=AD,∠C,∠D是直角,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
你能说明BC与BD相等吗?
2、如图,两根长度为10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
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
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五)、收获分享,感悟困惑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还有哪些疑问。
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外加HL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六)、课后作业,应用提高
课本109页练习1、2、3
板书设计
14.2.5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B=∠E=90°
∴在Rt△ABC和Rt△DEF中
或
∴Rt△ABC≌Rt△DEF(HL)
投影区
SAS、ASA、AAS、SSS
例证明:∵∠BAC=∠CDB=90°
∴△BAC,△CDB都是直角三角形
在Rt△BAC和Rt△CDB中
∵AC=DB
BC=CB
∴Rt△ABC≌Rt△DCB(HL)
∴AB=DC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解直角三角形》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内容。教学内容是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勾股定理、两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通过学习,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学会解直角三角形,从而进一步把形和数结合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高中继续解斜三角形的重要预备知识,它的学习还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本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2、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学会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采取“杜郎口”模式进行教学,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学生
在教师的鼓励下引导下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并通过小组讨论、组际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1、课前反馈
分单、双号反馈,四个小题,所涉及的知识分别是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重点是特殊角函授的逆向运用。
2、情境导入
举一个与本节课有关的趣味性的例子,在“杜郎口”的模式中,数学教学一般没有这个环节,但我认为这一环节相当重要,它不但能一下子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又能为本节课的良好学习氛围做好铺垫。
3、自学研讨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5个问题来帮助学生自学,主要是解直角三角形的理念依据,解直角三解形的定义以及理由、方法的选择,本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基本上都靠这环节,学生有困惑的地方可先通过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再分组展示,教师引导补充一定要非常到位。
4、交流提升
教师挑选学生设计得好的两道题作为这一环节的①②题,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第③题给出的是一个斜三角形,需要学生通过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进行解答,难度比前两题要大,目的是让学生更明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针对直角三角形而言的。
5、梳理巩固
一个问题针对性很强,也是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 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的演示课件“角的初步认识”】
1.师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习过哪些图形,还可以说说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几何图形?
2.等同学做出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
3.教师质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图形与圆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4.指角.教师出示数学书,请学生指出这本书封面上的角.(学生一般会指四个顶点为角)
5.教师指出:这个同学指出的并不是一个角,究竟哪儿是角呢,该怎样来指出一个角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师演示指角的全过程:
师一边指角一边口述:从数学书封面的一个点出发,从这个点向直直的两边摸,这两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2)一边看电脑演示,一边随着电脑的演示在自己的数学书上摸角【演示课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哪儿是角.
(4)全员操作.边说边摸,指出一个角.
(5)同桌的同学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上任意的一个角.
(6)小结摸角后的体会.(我们摸到的点是尖尖的,我们摸到的两条线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师取一张不规则的纸,经过两次对折,折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问:老师折出的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
(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形状不限),也经过两次对折(任意的去折),教师从中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角贴在黑板上(尽可能的包含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3)问:观察,黑板上贴出的这些图形,大家说都叫角,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个图形中都有尖的点和直的线)
(4)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演示课件“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从众多的角中,任选一个角,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指名一名学生板书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教师指黑板上任意一个角的部分,要求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6)讨论.说一说身边的角.
3.演示活动角.
(1)问:再观察黑板上贴的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2)问:通过观察,谁能说说,哪个角大些,哪个角小些?再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3)问:角确实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该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
(4)教师让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活动角,把它张开制成一个角,并边指边说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两条边.相邻的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5)师:以自己刚才做的角为标准,再做一个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为标准,做一个比它小的角.
(6)提问:通过你们自己操作活动角,你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得大小有关)【演示课件“角的大小”】
(7)教学画角的方法.
① 【演示课件“画角的方法”】全体观察画角的过程,然后请同学总结画角的方法.
② 教师再次与学生一起回忆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从这一个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板贴: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③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教师巡视画角的过程是否正确.
三、归纳提高.
1.问: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角;一个角有1个尖尖的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我们还学会了画角的方法.)
2.练习.
四、质疑交流.
1.问:除去老师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或者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根据学生说和问的情况,酌情补充下面的内容)
(1)角的种类(详见扩展资料):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优角、周角……
(2)趣味知识:放大镜能够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却不能放大角的度数.(详见扩展资料“放大镜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装修时,巧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摆出很多美丽多变的图案,有效的利用角,还可以节约装修的材料,降低装修的成本.
2.自由交流.
五、布置作业(略)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 7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边与边、边与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发现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条件,使学生了解体会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去解决。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教学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专训
问题一: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m,另一棵高2m,两树相距8m,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多远?
问题二:如图,为测量旗杆AB的高度,在C点测得A点的仰角为60°,点C到点B的距离18.4m,求旗杆的高度(精确到0.1m).
二、复习
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间的关系:两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你能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释第三问的结论吗?
三、新授
如图,在Rt△ABC中,∠C为直角,其余5个元素之间有以下关系:
(1)三边之间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边角之间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勾股定理、两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如上所述,根据这些关系,你们觉得除直角外,我们还需要知道几个元素才能得到三角形的“六要素”.
解直角三角形,有下面两种情况(其中至少有一边):
(1)已知两条边(一直角边一斜边;两直角边);
(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一直角边一锐角;一斜边一锐角).
要求:这是这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归纳和讨论,能让他们深刻理解解直角三角形有几种情况,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能解出直角三角形,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增强学生的兴趣及自信心,使学生体会到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只要知道其中2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3个元素”.
四、例题
例1在Rt△ABC中,∠C=90°,∠A=30°,a=5.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例2已知:在Rt△ABC中,∠C=90°,a=104,b=20.49.
(1)求c的值(精确到0.01);
(2)求∠A、∠B的大小(精确到0.01°).
例3如图,⊙O的半径为10,求⊙O的内接正五边形的边长(精确到0.1).
要求:例题讲解要根据解直角三角形定义和方法进行分析,并思考多种方法,选择最简便的方法.例2由学生独立分析,板练完成,并作自我评价,以掌握方法.通过例题学会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解直角三角形,并能熟练分析问题,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并进一步提高学生“执果索因”的能力.
五、总结
1.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解决;
2.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勾股定理、两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只要知道其中2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3个元素.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 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3.疑点:学生可能不理解在已知的两个元素中,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如果用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2)三边之间关系
a2+b2=c2(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二)整体感知
教材在继锐角三角函数后安排解直角三角形,目的是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对其加以复习巩固.同时,本课又为以后的应用举例打下基础,因此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之后,就是运用本课——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的综上所述,解直角三角形一课在本章中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一课.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我们已掌握Rt△ABC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样的导语既可以使学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学生思考后,继续引导“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让全体学生的思维目标一致,在作出准确回答后,教师请学生概括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例题
例1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c=287.4,∠B=42°6′,解这个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
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答:先求另外一角,然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边.计算时,利用所求的量如不比原始数据简便的话,最好用题中原始数据计算,这样误差小些,也比较可靠,防止第一步错导致一错到底.
例2在Rt△ABC中,a=104.0,b=20.49,解这个三角形.
在学生独立完成之后,选出最好方法,教师板书.
4.巩固练习
解直角三角形是解实际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为此,教材配备了练习针对各种条件,使学生熟练解直角三角形,并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说明:解直角三角形计算上比较繁锁,条件好的学校允许用计算器.但无论是否使用计算器,都必须写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这些题目,不要马马虎虎,努力防止出错,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与扩展
1.请学生小结: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还有五个元素,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另三个元素.
2.出示图表,请学生完成
abcAB
1√√
2√√
3√b=acotA√
4√b=atanB√
5√√
6a=btanA√√
7a=bcotB√√
8a=csinAb=ccosA√√
9a=ccosBb=csinB√√
10不可求不可求不可求√√
注:上表中“√”表示已知。
四、布置作业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 9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能辨认、判断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动手操作及合作交往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逐步抽象出几何角。形成角的表象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谈话:小朋友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过哪些图形吗?
教师出示一本书,问:谁知道这本书的这部分(师沿着一个顶点向两边摸,手势指出两条边所夹着的部分)叫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种几何图形。 (板书课题:角)
老师挑选了几件物体,你能说说看,这些物体的角分别在哪里?(课件出示:书、剪刀和钟面:让学生逐一指出书上的角,剪刀形成的角,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你能说说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中有角?
(二)探究新知。
1.丰富感知,形成角的表象。
逐步抽象出角:认识了生活中的角,那么,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把刚才电脑投影的实物体逐渐去掉颜色及其他非本质的东西,只显露出角“∠”,明确指出这就是角)。
3.角的特点。
(课件出示)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以钟面形成的角为例)一个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一个点和2条线)
对,这个点我们把它叫作角的顶点(扇动3次:出现顶点)由顶点引出的'2条直线叫作角的边。(扇动3次:出现边)
从顶点出发,引出的两条边,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我们要用圆弧表示(出现圆弧)
小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一个顶点,2条边组成的)
用什么表示角?(圆弧)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找角的游戏。
判断题:指出下列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总结:只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这图形无论朝什么方向、无论放在什么位置、无论大小,只要有以上特点就是角.
4.画角。
下面我们就根据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的特点把它画出来,并标上符号。
(1) 教师先示范一次,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2条边,中间所夹部分就是角,用圆弧表示。
(2) 学生画。
(3) 反馈评讲。
5.认识直角。
(1) 引入:刚才,我们认识了角,并知道了角的特点,下面,谁能告诉老师三角尺中有几个角?(3个)
(2) 师指着直角问:这个角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对呀,象这样方方正正的角我们叫它:直角(板书:直角)。
(3) 直角表示方法:用正方形的一半。
(4) 请你拿出这样一把三角尺,自己摸一摸这个直角。小朋友真聪明,拿另一把三角尺问:那这把三角尺中也有直角,请你也找出来。
(5)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量一量(演示:量角的方法,顶点重合,角的边重合。)我们数学书封面上的角,你发现了什么?(四个角都是直角。)
(6) 小朋友们真行,不仅找到了三角尺上的直角,而且还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验证,可是老师遇到一个问题:现在老师手里只有一张纸,没有其它的工具,可老师又需要一个直角,怎么办呢?(让学生充分说,自由的折。)
(7) 折直角。(课件示范折的过程,要求学生先说一遍,再折一遍,最后,打开数一数共有几个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一下。)
(8) 游戏。“寻找直角”规则:我们今天认识了角和直角,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身边的角,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着三角尺或者是你折的直角找出教室里的直角。
(9) 指名汇报。
(三)练习判断。
(四)拓展延伸。
过渡:刚才小朋友认识了直角,并学会了寻找生活中的直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直角以外,还有许多角,看:
(课件演示:用直角尺和锐角比,和钝角比)
拓展:象这样比直角大的角我们叫它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我们称为锐角,课后你还可以搜集这两个角的一些知识。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角有什么特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 10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会用工具正确地判断直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愉悦与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感知角和直角的特点。
会用工具来验证生活中的直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小棒、若干纸片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演示
师:图中画的是什么?——钟面
师:你能读出图中所表示的时间吗?
师:现在老师来变个小魔术。看!时针和分针变成了两条直线,构成了三个图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角。
[通过观察钟面,认识由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不同的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
板书:角
2、寻找图形中的角
多媒体出示
师:你能找出图形中的角吗?
(教师展示扇子和剪刀,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角所在的位置)
隐去图形,演示角
3、搭角,引出新知
师:根据幻灯上的这些角,请你们用两根小棒也搭出一个角。
教师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操作
[通过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角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
1、观察角的组成
师:你们觉得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两根小棒所交的点是角的顶点,由顶点引出了角的两条边。
师: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边是怎么样的?
(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根据我们所说的,角有什么特点呢?
总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板书出示,并齐读。
2、会用弧线表示角
师:两条直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我们要用弧线来表示。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师:谁能用弧线表示出另两个角的位置,并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学生上台演示)
3、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请你们用手势来表示。为什么?
4、小结: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二)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
师:现在请你们拿出手中的`两把三角尺,分别找出尺中的角,并且思考一个问题,这两把尺中有一样大小的角吗?
(学生汇报,并演示如何找到一样大小的角)
师:你们真聪明!这两把三角尺中确实有一样大小的两个角。这是一个特殊的角,拿出老师给你们的两张粘纸,贴在这个特殊的角上。
(教师演示,学生贴角)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角,你们知道它的名称吗?我们把它成为直角。
板书:直角
师:看看黑板上的这三个角,哪个角可能是直角呢?
师:让我们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测量一下吧!
(教师演示)
师:这个角是直角吗?
师:直角有它特殊的表示方法。
(教师演示,学生书空)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寻找到教师要讲授的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给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平台。]
2、寻找身边的直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直角,现在请你们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找找哪些地方有直角?
(学生活动)
师:刚才我们找了许多直角,它们的边有长有短,但它们都是直角。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这个特殊的角判断、发现、检验身边的直角;通过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三、拓展练习
现在老师遇到个小问题,你们愿不愿意想办法帮老师解决?老师只有一张这样的纸,没有其他工具,可是又需要一个直角,怎么办呢?
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直角,并表示出来。
[通过折纸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进而对知识有更深的感知。]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游戏:
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你们猜猜还剩几个角?
大家的猜想各不相同,那就请你们自己动手剪一剪,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通过让学生猜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下,结束整节课,给予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完善。]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 11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 会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角和直角,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画角和直角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1、抢答:说出下列图形的名称
2、下列图形中有角吗?(有,拍拍手;没有,跺跺脚)
3、猜一猜,长方形后面藏着的图形中有角吗?(猜对了握手祝贺,猜错了刮鼻子。)
二、童话情境,引入新授
1、昨天大家在家里找到角了吗?说说看,你们都在哪发现了角?通过观察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1:我知道今天要学的角和牛角、羊角与走路的脚不一样。
生2:我发现生活中的角多得数不清。
生3:我还发现圆的东西没有角。
2、大家的收获真不小!角王国的小公主也夸你们聪明呢!今天我们就和角公主一起来研究角和直角(出示课题: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3、寻找角公主
看,这是角公主所在的学校,漂亮吗?角公主就藏在校园里,你能把她找出来吗?
(电脑演示课本38页主题图)
生1:老爷爷的剪刀上有角。
生2:老师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3:做操的学生伸开两臂组成了角。
生4:教学楼的挂钟上有角。
电脑演示:学生说出哪些地方有角,马上在画面上用红色线段标出来。
4、看,钟面上随着时针和分针的转动,形成了许多大小不同的角。(电脑演示)
三、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给角公主画像——画角。
聪明的小朋友拿起笔,给漂亮的角公主画张像——就是请你画出一个角。比比谁的角画得漂亮!动手试一试。
2、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指名演板)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生1:我是沿着三角板这个角的边画出来的。
生2:我先画了一个点,从这个点再画出两条线。
谁的方法好?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指导阅读例题2。
3、那就用第2种方法画一个比它大一些的角。好!再画一个更大的.角。还有比它更大的角吗?画出来。
4、小组讨论:我们画的这些大小不同的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它们分别叫做什么呢?
5、对,每一个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板书各部分名称)
6、选出你画得最漂亮的一个角标上各部分名称。
7、练一练:与角公主一起游戏:(电脑演示课本42页第1题)
请判断下面图形哪个是角?是,请拍拍手欢迎它;不是,跺跺脚赶走它。
(二)折一折、量一量
1、角公主的礼物
真不错,判断准确!(师出示一圆片,翻面变为笑脸)角公主决定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是什么呢?
它还可以是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看谁说得好?
生1:这是地球娃娃的笑脸,它在夸我们呢!
生2:月亮姐姐笑眯眯地看着我,好象在邀请我跳舞。
生3:是太阳公公在说:“今天真热呀!小朋友们热吗?”
生4:这是一个圆圆的大月饼,我想把它分给听课的老师吃!
2、这张圆纸片中有角吗?那你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个角来?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学生有的动手折角,有的用剪刀剪出角)。
3、请出直角大将军
看看这位小魔术师变的,有谁知道这个角叫什么名字?对,它就是角王国的大将军——直角。你们也能请出一个直角将军来吗?
4、它们都是直角吗?可是听课的老师不相信!怎么办?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能证明这些直角大将军的身份呢?
5、谁说给大家听听?你们可真聪明,和角公主说的方法一模一样。(电脑演示、讲解验证直角的方法)
6、给直角将军戴上将军帽
打开数一数,你一共折出了几个直角?直角将军一定要戴上将军帽,也就是这个直角符号。快给它们戴上将军帽——标上直角符号。
(三)找一找、量一量
1、(电脑演示例题3)问:国旗、椅子和运动员身上有角吗?它们都是什么角?
2、我们的国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我们要尊敬、爱护国旗。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生1:我会对它说:国旗,国旗,我爱你!我一定会好好学习。
生2:国旗,你是我们的骄傲!你看见了吧,我是一个好孩子,是妈妈的骄傲。
3、国旗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
4、看,这些直角慢慢地飞出屏幕,飞进了我们的教室。它们藏在哪儿?请找出教室里的直角。
5、寻找教室里的直角将军:学生下位寻找、测量教室里的直角。(电脑播放音乐)
(四)想一想、问一问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对角和直角有了一定的了解。仔细看看书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还有什么疑问?或者你还想知道什么?请大胆提出来,老师最喜欢会提问的小朋友。
四、和角公主一起游戏
1、 快乐课中操
听音乐、念儿歌、伸伸手臂,来做操。
伸开两只小手臂,我也变成一个角,两手张开是大角,一横一竖是直角,并拢手臂角变小。
2、空间想象画
想画一个这样的角吗?好,请闭上眼睛,脑子里出现一张大大的白纸。先画一个顶点,从顶点引出两条边,它们不断的延长、延长——,角的大小变了吗?角的两边继续延长,它们延伸到哪了?
生1:我画的角两边已经延伸到北京了,它要代我向奥运键儿问好呢!
生2:我画的角两边已经延伸到北极了,感觉好冷呀!
生3:我画的角两边已经延伸到月亮上了,我和嫦蛾姐姐一起吃月饼呢!都变得轻飘飘的。
角的大小变没有?对,无论角的两边延伸到哪,角的大小永远不会改变。
3、名画欣赏
这幅想象画,画得真不错!角公主也想请大家欣赏她的画。数一数,她画了几个角?
(课本43页第7题)
4、摆一摆、比一比
这8个角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角公主可真聪明,5根小棒摆出8个角!我们也来试一试:3根小棒你能摆出几个角?比一比,看谁摆出的角最多!(学生可摆出以下几种图形)
5、聪明题
摆的方法不一样,结果当然不一样。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这道题会是什么结果呢?电脑演示: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可想出以下几种方法)
6、彩色图画——心中的角王国。
今天的知识大家掌握得非常好!我真想带大家去角王国游玩。角王国到底什么样呢?请小朋友大胆想象,用彩笔画出你想象中的——角王国。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 1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角的观察和探究,初步建立角的概念,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直角,并能用直角尺测定和判断直角。
3、通过动手制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角与直角。
2、动手制作直角。
教学过程:
引入:
1、师: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4位生活中的好朋友,他们都说自己的身上有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你看,他们藏在这里。Ppt
2、师:这些图形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朝上,有的朝下,但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都是尖尖的,直直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之为角(板书)
3、老师在黑板上也来画三个图形,看看它们是不是角?(板书)
新授
1、认识角
①师:这个尖尖的点,直直的线在角中有特殊的名称。自学课本65页,告诉大家,角的各部分名称。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学得又快又好。(顶点、边)
②汇报
师:你的自学能力真强,像这样由一个顶点,两条直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有一个记号,画上角的符号。(圆弧)
师:看另外两个角,说一说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板书)
2、辨别角
师:你看一群图形来了,要我们帮忙把其中的角找出来,并说明理由。Ppt (练习一)
师:我们找到了4个角,想不想我们自己也画一个角?闭上眼睛想一想:怎样画角?角有一个顶点两个直边。
拿出练习纸,把你脑海里的角画出来和你的同桌分享,画在练习纸反面。
3、特殊角
师:其实啊,在角这个大家族里面有一类特殊的角,你看,像这样方方正正的角我们叫做直角(板书),他有属于自己的直角符号。
师:伸出手我们一起来画一画这个直角符号。横竖
4、探究直角
师:小博士听说我们的小朋友学得很棒,所以就想来考考大家了。你听,问题一、你能在学具、桌面上找到直角吗?
师:用手来比一比,我找到的直角在这里……
师:老师也找了一下,你看
拿出我们的三角尺,捏住直角,和我一起转动三角尺,现在直角在哪里,捏住他……
师:小博士又来了,听,问题二,黑板上的直角、数学书上的直角、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吗?
师:你觉得可以怎么比较?
先验证黑板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播放PPT)
师小结:点点重合,一边重合,看另一边
用这个好方法让我们动手验证一下数学书上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吗?
师:看来直角是个乖宝宝,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师:回顾一下,刚才测定直角的过程。(点点重合,一边重合,看另一边)
问:他是直角吗?(播放PPT)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黑板上画的角中有没有直角,你们说我来做。(是直角的画上直角符号)
师: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啊?(练习纸)
汇报,媒体演示
师:量一量一开始自己画的那个角是不是直角?
师:直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练习纸上就有4个直角,那如果是这样的一张纸,它还有没有直角了?(没有)
师:你听,问题三,如果什么工具也没有就一张纸,如何折出一个直角?同桌合作讨论
请学生讲,老师媒体播放
师:将我们折的直角打开,数一数一个有几个直角,并用直角符号标出来。
小结
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今天你的收获吧。(课堂知识梳理)
留下疑问
动手操作,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