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岳阳楼记》有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岳阳楼 有感

管理员

摘要:

读《岳阳楼记》有感650字(精选16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岳阳楼记》有感65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岳阳楼记》有感 1  读完《岳阳楼记》,……

读《岳阳楼记》有感650字(精选16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岳阳楼记》有感65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岳阳楼记》有感 1

  读完《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固然让人敬佩,然而让我陷入沉思的是,面对同一美景,迁客骚人们却有着不同的情怀,为何?是啊,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忘记过去的兴衰荣辱!要知道,生活是需要忘记的`。

  生活是需要忘记的,忘记过去的成功,正如那句话所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一颗平和之心面对眼前的一切,生活也才会因此多姿多彩。当然,我们还需要忘记过去的失败。过去的失败在生活中犹如一道阴霾,它挡住了明亮的阳光,它让启明星无法闪耀光辉,让黎明永藏于山的那一边……

  忘记失败,为阴沉沉的牢笼开一扇窗,阳光会争先恐后地进来,让生活的牢笼变得如此敞亮,它们能照亮成功的路。生活是需要忘记的,忘记过去的争斗,忘记过去的不和,以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事态万千,斤斤计较只会让你的生活越发颓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人说,生活需要怀旧。可是,我们不能生活在过去中,因为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未来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生活需要忘记,忘记过去,让过去成为一张白纸,一切从零开始。是啊,生活是需要忘记的,忘记过去的一切,平和地面对眼前的一切吧!

  读《岳阳楼记》有感 2

  《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传世名作。庆历四年,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到巴陵做官,重修了历经战火动乱被毁的名楼———岳阳楼,修葺一新之后,邀请范仲淹为岳阳楼题写文章,以志纪念。范仲淹就创作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文章《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分叙事、写景、议论三部分。文章一开头作者略叙创作这篇文章的缘由: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址,刻唐贤今人诗文于其上,嘱余作文以记之。之后,用浓墨重彩,出色地描述了在岳阳楼上所能见到的景物,经过不一样的景物和不一样的思想感情比较描述,借文中古仁人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胸与抱负,这种人生梦想对后世有志之士有永久的鞭策作用和鼓舞作用。

  在妈妈的教导下,我很小就会背诵这篇文章,今年的寒假,妈妈又让我重温了《岳阳楼记》,文章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身居朝廷高位,为平民担忧;独处边远江湖,为君主分忧,这就是进京做官也担忧,退隐江湖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欢乐呢他们必定说当天下人还没有感到担忧的`时候我就为他们担忧,而当天下人都安居乐业感到欢乐之后,我才敢欢乐吧!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们作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一员,就要从小树立远大的梦想和抱负,努力学习,以天下民族和国家利益为己任,等将来长大后回报社会,以人民的欢乐为自我的最大欢乐。这才是一种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目标。

  读《岳阳楼记》有感 3

  早闻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这年寒假,我早已迫不及待的独去前往岳阳楼去登门游览一番。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山岳阳楼风景区”。

  ……经过一路颠簸,我终于在入夜之前来到了岳阳楼。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正所谓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所写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只见楼南边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洞庭湖的气势为雄伟磅礴,洞庭湖的为月色柔和瑰丽。

  我站在楼下向上看去,整座楼“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与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和黄鹤楼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比,毫不逊色。

  渐渐的,在我不经意的浏览中,夜深了,我好似也痴了。当我走到顶楼的护栏边上时,才真正的感受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含义呀。啊——岳阳楼,白天你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有着宽广的胸怀,向着天空长笑,夜晚,你就是一个温柔婉盈的女子,披戴着五彩的霓裳,轻轻舞蹈着。在这里,在这灯火通明的湖边,唯有你是这儿唯一高大耀眼的'雄星。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楼下,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路。那岳阳楼雄伟壮观的美景,还有那气势非凡的洞庭湖与前者交织于我的脑海里,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读《岳阳楼记》有感 4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他们的成名都与题在他们身上的诗有关。 岳阳楼以范仲淹的《岳阳楼》最为著名。

  因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为登州知府。 就在他极度郁闷之际,接到好友滕紫荆的请愿,要为岳阳楼作记,他便借题发挥,抒发了博大的胸怀和热忱。 政治抱负远大,与友人勉励。 永恒杰作就此诞生。

  说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 正是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著名的建筑。 范文正认为,巴陵的一切美景都集中在洞庭湖,因此他说:“悬于远山,吞万里长江,浩瀚汤海,天边一望无际,朝阳照阴阴。 傍晚,天气多变。” 堪比“蒸云梦泽,波摇岳阳楼”的诗句,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洞庭水的浩瀚与壮丽,可见作者气度非凡,才华横溢。 如果不是大手,也写不出这句“无比厉害”。

  接着,作者通过“动客诗人”观看两种不同景象时所产生的.两种不同情绪,说明人的感情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这本来就是人的本性。 然而,笔者以“顾人人”不同的心态来论证,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悲喜。 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名利,超越荣辱。 他们活跃于世间,心中有国家的兴亡和百姓的悲欢离合。

  “岳阳楼”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而闻名于世。 当时,范仲淹正在被贬,“远离江湖”。 他本可以采取与世隔绝的态度,安于现状,但他并没有像陶渊明那样退居乡下,不问世事,以天下为己任。 无忧无虑,享受明日之后世界的欢乐”鼓励自己和朋友。

  一个人必须有勇气、知识和志向才能先忧,这当然不容易。 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个先忧者,立功后还能自得其乐。

  我喜欢作者用细腻写实的笔触描绘出的美景,更陶醉于深邃文字所传达的崇高终极价值。 读《岳阳楼》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读《岳阳楼记》有感 5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一部代表作品,上学的时候就学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种古文越来越有感觉。

  宋朝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应为施行清理新政失败,被贬邓州知州,当时他非常郁闷,这时候就接到了他的好朋友滕子京为请他为岳阳楼作记。于是在当时写下了这首《岳阳楼记》。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历史上有很多诗人称赞它。岳阳楼位于长江与洞庭湖相交的地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在岳阳楼有时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南,郁郁青青。优势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在这个时候登上岳阳楼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非常开心。

  但是岳阳楼并不是一直都很安静,在淫雨霏霏,几个月都不停,而且江面上大风怒吼,波涛汹涌,甚至看不见太阳,船舶都被摧毁,这个时候看风景会有非常悲伤的感觉。

  作者说,我常常寻求古代仁人志士的`状态,那么古代圣贤究竟做了什么呢?原来他们不因为外舅的得失而悲喜,他们在朝廷之中的时候就为君主担忧,远离朝廷的时候为百姓担心。想一下古代的圣人,应该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吧。

  读完后我越发明白,作者的心态,尽管被贬,心情非常苦闷。但是还是担心君王被小人蒙蔽,百姓受苦受难。在今天我们的国家虽然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分配不均,年轻人好多人都感到迷茫。好多人都为了生计而苦恼,今天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反思,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读《岳阳楼记》有感 6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是范仲淹写的,名字叫做——岳阳楼记。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描写出了登上岳阳楼,端着酒杯对着风,在观赏美景中,心胸开阔,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精神愉悦的境界,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的美和神奇。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我感受到了范仲淹心中的忧愁。

  因为它的.意思是: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心情。

  《岳阳楼记》让我知道了岳阳楼的美,也让我懂得了“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读《岳阳楼记》有感 7

  近日,读范公文《岳阳楼记》,敬古人忧国忧民之天下情怀,今深有感触,感同身受,比之年少,又有不同,然万千景仰,不及一二,为悼范公,遂作此文。

  我的心情总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忽一日,乌云蔽日,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从地面到房顶,从房顶到天空,伸手只见五指,周围芳华摇落,落英缤纷,灌木草丛,皆摇旗呐喊,鬼哭狼嚎,呼声大作,鸡飞狗跳。且听的`电线声,声声呜咽,随后,锅碗瓢盆,一起叮叮当当作响,如小雨切切,似大雨嚓嚓,万物欲立而不由,欲匍而不能,欲静而不止。

  遇此情景,则心戚戚然,不免生无限叹息。忧思多虑,愁老烦幼,畏惧人言,感人生之沉重,叹世道之艰难,想昨日之伤痛,郁郁而行,纠集成结。念去日苦多,路险途恶实难成其业。悔恨该珍惜年少时光,到如今蹉跎岁月苦不堪言颠沛流离早生华发。人生百年,春夏秋冬只一轮回,刹那便是永恒。唯有好好活过,方觉不负此生。

  彼日,天和景明,惠风和畅,天地娴静的不拂带一丝杂音,江河明净的不招惹一滴尘埃。朵朵白云,缓缓舒展,万千绿柳,波光粼粼。桃花摇曳,声声鸟鸣清脆悦耳,流水倾泻,阵阵歌声优美婉转。更有巧燕翩然而至,三五成群,尖叫互答。人来人往,目光不经意的触碰,回报以对方浅浅一笑。

  遇此情景,则心胸为之一宽,放眼天下之大,踌躇满志,振臂一呼。思过往之峥嵘,已成电影之一帧帧温馨画面。心之优雅坦然,安之若素,宠辱皆望,念有万千思绪,如不尽长江滚滚而来。豪情壮志,气吞山河,放眼望,江水扬波冲天,拔剑吟,云起心潮逐浪。

  读《岳阳楼记》有感 8

  人是感性的动物,当外在事物受到敕激时,常会因位得失价值的偏失,而怨天尤人。

  其实环境是缔造是人为的,而自己对人生价值却是主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外美适而喜,不以己身困厄而悲。

  我们知道,范仲淹少时有大志,虽吃粥度日,仍苦读不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举进士后,曾带兵边塞,屡建大功,西夏称他“胸中有数万甲兵”,相戒不敢犯边。在朝廷中,他积极主张改革朝政,为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因提倡改革被贬知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锐意革新的有才能的人物,被人诬告“前在汪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宋史》卷三百三),于庆历四年(1044)春天,降官知岳州。作为一个封建文人,遭到贬谪,不能不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愤懑、颓丧情绪。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曾说:“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惟悼之叹,发于诗作,持为酸楚。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阳楼,或赞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懒数场!”等楼修好后,他要痛哭几场哪!范仲淹深知这位平素“尚气,倜傥自任”(《宋史》卷三百三)的朋友的思想和性格,因此,担心他闹出事来,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此机会。现在,滕子京知岳州,两年时间,政绩卓著,“乃重修岳阳楼”,便驰书前往邓州请范代笔,属文以记胜。这样一来,范仲淹受朋友委托为岳阳楼作记,就成了规箴知己的绝好机会,同时,自己也在遭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之必要。于是范仲淹便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为抒发自己的胸襟怀抱,达到规劝朋友的目的。

  读《岳阳楼记》有感 9

  在大文豪范仲淹的笔下,高明的诗文数以百计,但这些文章要么高深莫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要么华而不实,只重景不重情,然而,《岳阳楼记》是个例外。

  《岳阳楼记》是一片古今传诵的名文,作者用浓墨重彩、出色地描写了岳阳楼的景物。特别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一针见血,把自己为国捐躯却屡遭排挤的愤愤不平之气连盘拖出,得以宣泄。

  全文分为叙事、写景、议论三个部分,立意高远,思想深刻,情景交融。在叙景部分,作者介绍了岳阳楼的.来历,而在写景部分,作者又笔锋一转,开始介绍四周之景,似乎有些离题。但议论部分,作者言归正传,与第一段遥相呼应,把自己的爱国情展露无余。

  我记得顾炎武有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觉得这句话与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共同衬出几千年来华夏民族的一个主旨——忠。忠,顾名思义,就是对国家、对人民要忠诚,不能有一丝“叛”。忠,支撑了炎黄子孙几千年,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支柱。《豫让论》里有言:“让为智伯忠,则让烈也。”这说在中国人心中,一个忠的人才是一个伟大的人。

  那么,我们做到忠了吗?范仲淹说:“我做到了。”在宋初奸臣当道的时候,范仲淹舍身取忠,公然与手握重权的权相率一件对质。吕夷简荒淫无道,上有皇帝匡扶,下有一些狗腿子拥护,和他明争暗斗,范仲淹简直就像一直微不足道的小蚂蚁面对大象这种庞然大物一样。但范仲淹依旧不依不饶,他不停地上奏表反对吕夷简,一边精心策划一场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一边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党”人士。最终在被他那“忠”感动的前提下,皇帝终于罢相,驱吕,迎范,让一个新的中国从烟尘中走出来。

  读《岳阳楼记》有感 10

  最近热播的芒果台电视剧《清平乐》,讲述了宋仁宗时代的故事,这个时代涌现了许多名臣,如狄青、欧阳修、富弼、文彦博等人,其中之一名为范仲淹。范仲淹是一名文学大家,以下是我读他名作《岳阳楼记》的感悟。

  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当太守,政绩突出,百废俱兴,于是修缮了岳阳楼,嘱托范仲淹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不过“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就情景的差异写了行人不同的心境。

  像那阴雨连绵的'天,连续几月不放晴,满目都是悲景,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极悲之情。要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波澜不惊,天色湖光相连,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遇见了这种情形,就会心胸开阔,快乐许多。

  但范仲淹也说,还有第三种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范仲淹对自己及同类人的感慨。就算当上了官,也不能忘本,为官应以百姓为先,才能称之为“父母官”。范仲淹本人也是言行合一,在朝为官时直言进谏,刚正不阿;被贬斥时,他坚守初心,体恤民情,多次上疏议政。朝廷欲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范仲淹认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议停工 ;在吏治方面,范仲淹针主张削减郡县,精简官吏,又建议朝廷不可罢免职田,认为“官吏衣食不足,廉者复浊,何以致化”。可以说范仲淹是后世的楷模,直至今日,也同样适用。于是就有了倡廉反腐的风尚,对于那些尸位素餐的“苍蝇”就应该毫不留情、重拳出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提倡的做法,唯有朝廷上下形成好的风气,江山社稷的安定才能指日可待。虽然官场不尽得志,但他尽必生之所学为国家做出贡献,读书人应当如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读《岳阳楼记》有感 11

  读过《岳阳楼记》的人们,大多终生难忘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名言警句。但我,也非常欣赏“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这九个字给后人的昭示和启迪。

  首先,这九个大字给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思想启迪。在“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后面,作者不是写下了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和“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美妙文字吗?在大多数人看来,这里写的是洞庭湖的美丽景致,而我看来,他却是在写洞庭湖的博大情怀和开放胸襟。试想,洞庭湖的美丽风景该有多少呀,为什么作者偏偏选择了这两个方面予以描述?我认为这一方面与作者本人的素养和情怀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作者要为后面道出“先忧后乐”的警句做客观上的铺垫。你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包容四海的胸怀,他能做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吗?

  其次,这九个大字也为我们创造新的物资财富和谋求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打开了思路。古老的巴陵曾经是鱼米之乡,有过几千年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发展经济的历史;解放后,又曾大力发展化工、造纸、医药等现代工业;改革开放后,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也做过很多的投入。所有这些,都曾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然而,就是围绕洞庭湖做的文章太少!其实,搞市场经济已经不需要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去谋求小而全的经济布局和发展思路。九百年前,我们的范老前辈就暗示我们,要创造“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哦!

  再次,这九个大字也警示我们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珍惜大自然对我们偏爱和馈赠!既然“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没有了洞庭湖,我们还会有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巴陵胜状吗?所以,我们要珍爱洞庭湖、保护洞庭湖、美化洞庭湖!

  让我们携起手来,珍爱自然,保护生态,共同把美丽的地球建设成为我们人类理想的家园。

  读《岳阳楼记》有感 12

  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进步的思想家。在《岳阳楼记》中他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因此他的这篇文章及其思想被后人所铭记。

  通过《岳阳楼记》那酣畅淋漓的文笔,那临江的春色,秀美的风光,八百里洞庭的浩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仿佛尽收眼底,如临其境。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荣辱皆忘,把酒临风,喜气洋洋者矣。”我真切感受到范仲淹所追求社会理想,正是自然界万类霜天竞自由,天人合一的和谐欢畅,是荣辱皆忘的博爱与奉献。

  《岳阳楼记》的著名不仅在于范仲淹细用腻逼真笔触刻画了一幅幅美景,更在于他用涵意深远的文字传达出来的政治情怀及思想魅力。

  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想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仍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勉励自己和朋友。

  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他从小苦读史书,担任过许多官职,两袖清风,清正廉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神圣的使命感与进取精神,如今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无价之宝。

  居安思危,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心系天下社稷的胸襟,超然物外的洒脱,忧国忧民的情操,像一面镜子,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令人敬仰。

  由此,我想到现在一个人不论其岗位如何,都应具有主人翁精神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和人民的模范人物为榜样。

  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从小树立为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志向,学好文化知识,磨练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读《岳阳楼记》有感 13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们的出名,都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我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所以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完美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这一句,就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句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壮阔,可见作者恢弘的气度,不凡的才识。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势极雄豪”的句子来的。

  然后,作者经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境,证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本来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一样心境来驳论,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和自我的得失而或悲或喜。这应当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却进取入世,在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和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能够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许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我和朋友。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当一个先忧之士建立了功勋之后还能后乐,更加难能可贵。

  我喜欢作者用细腻逼真的笔触刻画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义深远的文字所传达出的终极价值高标。读《岳阳楼记》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读《岳阳楼记》有感 1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出自北宋范仲淹笔下《岳阳楼记》的一句名言,意为“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欢乐之后才欢乐”。范仲淹被贬出京,应对万顷洞庭,把个人“宠辱偕忘”,这是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激吊的感慨,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的体现,也表现出他高尚的爱国情操。

  苏武牧羊,历尽千辛万苦。忍辱负重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苏武胸怀为国分忧、为国持节的信念,才不顾个人悲惨的境地。他那种博大胸怀值得子子孙孙发扬广大。

  社会发展了,历史背景不一样了,但“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为人类完美梦想在先,以苦为乐”的人生观,仍是我们民族的主旋律,也仍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梦想。

  一代伟人周恩来在国事危殆,外侮日亟的情景下,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他以天下为己任,甘心为“面壁十年图破壁”,把自我的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起,为国为民奋斗—生,赢得了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今日,祖国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现代化的完美生活向我们每个人招手,而孔繁森却毅然抛开繁华都市,奔赴祖国那块贫瘠的土地,心甘情愿地向这块土地洒去一腔热血,他是我们新时代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典范。为了藏族同胞,他能够取消回家探亲,能够把自我的工资送给藏族老大娘,其至能够不顾自我的病痛,为了那一方水土,为那里的同胞,他把有限的生命化为无限的精神动力。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无憾。

  今日,我们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就是要以天下为先,以人民为先,不为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不为一点挫折而垂头丧气,我们仅有勇敢地肩负起民族振兴的担子,才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明天!

  读《岳阳楼记》有感 15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说不以外物美适而喜,不以已身困厄而悲。这反映出多少文客骚人因环境而怀忧丧志,丧失豪情。作者通过写环境变化反映人们的心情:当春光明媚的时候,人们心情是喜悦的;当乌云密布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悲伤的。

  前不见古人,使我们怆然涕下。自古文客骚人多会于岳阳楼。我们无法在现当年的景象,但可以用心去体会。人们只因环境的变化而让心情改变,丝毫没有把国家的安危放在眼里。如果人们对国家都不管不顾,那么由谁来保家卫国,一个国家没有了民众,还有什么意义。就如我们学习一样,如果只学习而不努力还不是无意义。学习也是一样。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学习,才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人是感性动物,当外在事物受到刺激的时候,常常会因为的事而怨天尤人。欧阳修曾经说过“能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他能有伟大的.事业,实际上是他一直努力,不怨天尤人的结果。

  一般人确实难以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至少对于“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官”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志士们不妨有这样的要求。

  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处之泰然,不为眼前的富贵而有所动摇,要不要因为身处逆境而有所改变。

  圣人和我们凡人就是不一样。如果当我面对“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景象时,我肯定会像“迁客骚人”一样情绪低落,面对“春和景明,皓月千里”的景象,则肯定会像他们一样心旷神怡。我无法跳出俗人心理,做不到异于“二者之为”,修炼不成“古人人”。

  《岳阳楼记》主要是告诉我们一个臣子应该心系国家,从而折射出应该如何学习。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努力学习,把学习放在首位,先把学习搞好,在说其他,只有先把学习搞好,才能玩的开心。

  读《岳阳楼记》有感 16

  从如风时光文学沙龙到丰顺悦读会的成立,期间历经三个年头,我有幸作为见证者,跟随着丰顺的这帮文友们,一起参与了多次活动。一次又一次地让我充满了雀跃、惊喜与感动,收获了知识、友情和成长。当4月21日当晚成功举办了丰顺悦读会第一次品读《红楼梦》活动后,我就知道,自己一定会成为悦读会忠实的小粉丝。

  果不其然,一个月后,第二期品读《岳阳楼记》活动重磅推出,我欣然前往。朱台长用情真意切的语言,饱含深情的讲述,把我们所有人的记忆拉回了纯真无暇的学生时代。这可是当年被要求通篇背诵的经典古文啊,这可是考试必出的重中之重啊!老师的教诲,课堂的场景,朗朗的读书声,一时间,我们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找寻了自己心中被遗忘了的美好。不仅如此,此次品读的这篇《岳阳楼记》,通篇气势磅礴,壮丽恢弘,看似写山水,实则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重心放到了纵谈政治理想的远大方向,扩大了文章的意境。文中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和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不仅自勉,也与友人相互共勉,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为世人千古传颂。

  直至今日,这种伟大的情怀,依然作为名言警句给人以心灵鸡汤的感觉。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当我们遭遇了挫折与困难的时候,是逃避如鸵鸟,还是勇做迎难而上者,是浑浑噩噩,还是坚守信条。如果是前者,那请读一遍《岳阳楼记》吧,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多少给人以激励;如果本就是后者,那么恭喜,作为生活的强者,更加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你走下去,不如再读一遍《岳阳楼记》吧,你会发现,充满波折的道路上,你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