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蜀道难》解读李白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蜀道 李白 解读

管理员

摘要:

读《蜀道难》解读李白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蜀道难》解读李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代表作。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读《蜀……

读《蜀道难》解读李白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蜀道难》解读李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代表作。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读《蜀道难》解读李白,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读《蜀道难》解读李白

  长亭外,古道边,夕阳下,赤脚踏青石,匏樽向天举,共饮青柳下。一人仙风道骨,白衣纶巾迎风展;另一人英姿勃发,青衫宝刀相辉映,这样一位满头银丝记沧桑的老者,与意气奋发志满怀的壮士相对而坐于山石之上。

  白衣老者手捋胡须,爽朗大笑曰:"兄台为何执意要去那危险高峻,惹人发愁的蜀国之地呢?"青衫少年猛饮一口烈酒,对曰:"你不是过去常说‘男儿有志在四 方’我终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远大的理想,那就是:历经天下路,览尽世间事。此乃吾生之所愿也。我不信这蜀地真有那么难行,你不妨说来听听。"

  白衣老者长叹一声:"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半响不见青衫少年言,以为他为自己刚才的感叹吓怕了,心里不由自主升起一种自豪感,心里想到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来天生我材必有用,任凭三寸不烂之舌竟可说倒如此去意已绝的人,难得呀!

  "不",他仰起头把匏樽里全部的酒一饮而尽,并且由衷地鼓了几下掌,此时脸微红,青发逆风而起:"老李呀!蜀地真有你描述的这般惊心动魄,险峻难行 吗?"真的是"上有大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破逆折之回川……""百步九折萦岩峦"……这般的掉人胃口吗?哎!经你这么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的 一描述更加确定了我的决心,我决定非去不可,我就是要去挑战挑战!"

  李白摇头叹息道:"虽然人人称赞蜀地物产富饶,经济繁荣是游玩赏光之绝境,经商发财人杰地灵之宝地,求官生职享受荣华富贵之胜地,可那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祸随时都会发生……"

  "哎! 老李,看来你真是老了,怎么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婆婆妈妈了",便站起来整理衣衫宝刀,"别忘了你当年不也是为了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为了梦想长吟"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那份英雄气概,那份潇洒自如何时跑得无影无踪了?"说罢便拍拍老李的肩膀说了声:"朋 友珍重,后会有期。"跨马绝尘而去……

  望着友人渐渐消失的背影,他呆愣住了,心想难道我真的老了吗?真的变得胆小如鼠了吗?真的连挑战困难的勇气都没有了吗?

  忽而一阵狂风吹来,太阳从地平线上缓缓隐去,暮色四合,头顶一只昏鸦缓缓划过。此时一孤亭,一古道,一把残剑,一壶浊酒,一个落寞而又悲寂的老者长立于 此,久久地,久久地……月亮也孤独的爬上了头顶,酒壶也落寞的躺在手心,他老泪纵横,缓缓地缓缓地举起酒杯饮叹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人……"我的孤寂,我的心忧谁人能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似乎--喝醉了!醉了眼!醉了心!醉了世界。他倒立于路旁,恍惚间看 见友人--王炎被兵马包围,昏死于血泊中,耳畔中似乎又传来了那很远又很近的战马嘶鸣声,战鼓惊天动地声,遍野哀鸿声,似乎有看见到处兵荒马乱,百姓流离 失所,一个个在马蹄与刀剑下无处逃生……

  李白喃喃道,我也想济苍生,安黎元可世人(手握大权的人)都比我醉的厉害呀!谁解其中味啊!"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哎愁煞人了哦!

  他似乎累了,醉了,睡了……

  历史的车轮又向前驶去,一个个都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唯有那一个落寞的身影,一句无奈的叹息,一声仰天大笑,久久地久久地回荡在历史的苍穹中,却久久无法进入世人的耳畔!

  追记:"我笑世人看不穿,世人笑我太痴颠!"

  拓展阅读:《蜀道难》创作背景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明显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本诗可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篓,追溯了蜀秦隔绝、不相交通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险峻的栈道。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

  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写跋涉攀登之艰难。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前八句为一层,强调山势的高峻与道路之崎岖。先例举了六龙、黄鹤、猿猱这些善于飞腾攀登的鸟兽面对蜀道尚且无可奈何的情况,以映衬人要攀越蜀道谈何容易;又特地选择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岭加以夸张描绘,显示蜀道之高耸入云,无法通行。“问君西游何时还”以下为第二层,描绘了悲鸟、古树、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动静相衬,声形兼备,以渲染山中空旷可怖的环境和惨淡悲凉的气氛,慨叹友人何苦要冒此风险入蜀。

  第三部分,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不如早还家”,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规劝友人不可久留蜀地,及早回归长安。这部分亦可分为两层。前五句为一层,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突出剑阁关隘险要,后六句为一层,以毒蛇猛兽杀人如麻暗喻当地军阀如凭险叛乱则将危害百姓,规劝友人早日离开险地。

  全诗主要由以上三部分组成,至于在诗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句诗,则是绾连各部分的线索。它使全诗首尾呼应,回旋往复,绵连一体,难解难分。

  《蜀道难》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说:“《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都是四川山名)之阻”。自梁简文帝至初唐张文琮,曾有不少人用此题目写过诗。李白此诗,虽然也沿用了乐府旧题描写蜀道艰难,但内容较前有所丰富,思想意义也比较积极。

  描绘蜀道的奇崛艰险是本诗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类诗句,占据了全诗的大部分篇幅。李白对故乡四川和祖国山河非常热爱,他的许多诗篇都强烈地表现出这一情感。《蜀道难》也是如此。虽然,为了达到规劝友人的目的,他极力夸张、描绘了蜀道之艰险可怖,然而对祖国山河的真诚热爱,使他不由自主地对笔下的蜀道倾注了饱满的热情,在描绘蜀道之艰险可怖的同时也写出了它的突兀、峥嵘、强悍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显示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其次,本诗体现了作者与王炎的深情厚谊。李白很重友情,他与诗人杜甫、道士吴筠、农民汪伦的友谊向来是文学史上的美谈。他与王炎的交情也很深。王炎入蜀,他一连写了《剑阁赋》、《送友人入蜀》等诗文相送,王炎去世,他又写了《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深表哀悼。在本诗中,他于描绘蜀道之时,每每情不自禁地发出“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侧身西望长咨嗟”一类感叹,对王炎此行深表担忧,并诚恳规劝王炎及早还家,表现出对友人的真切关心和一怀深情。

  如前所述,本诗当作于天宝初。当时,唐朝社会表面上尚算安定繁荣,但骨子里却矛盾重重,不无危险。一方面,是“法令弛坏”,土地兼并严重,一方面,藩镇拥兵自重,朝廷难以控制。因此,李白此诗第三部分的有些诗句,尽管仍侧重于描写蜀道地势险要,但也于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他对国事危殆的忧虑,流露出了他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

  无论从哪个艺术角度衡量,《蜀道难》都堪称是李白的代表作。它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

  首先是感情强烈。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其次是夸张极度。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多,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而且动辄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典型的例子。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再次,想象丰富奇特。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而至于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凭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欧阳修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太白落笔生云烟”(《太白戏圣俞》),形象地说出了人们读《蜀道难》后所得到的艺术感受。

  应该注意的是,作者还将神话、传说与他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张结合在一起,使三者相辅相成,交融为一体。这是李白诗浪漫主义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本诗艺术上的又一特色。在这首诗里,作者采撅了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子规啼恨的古老传说及六龙回日的瑰丽神话,把它们编织在他对蜀道艰难的奇特想象和夸张描绘之中,为笔下的山岭石栈涂抹上一层古朴悲凉而又神奇迷离的色彩,使整首作品散发出浓郁的浪漫气息。需要指出,这些神话、传说,既是作者想象的内容,也是他恣意夸张的体现,三者是互为表里,难以拆分的。

  最后,谈谈《蜀道难》句式的灵活多变与语言的奔放恣肆。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写诗也喜欢用句式自由、叶韵宽松的歌行体,以便任意驰骋才气,表达胸中起伏多变的强烈感情。这首诗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字,长短不等,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再从语言来看,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饬,也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炼凝重,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危乎高哉”一句同义反复,是故作。重笔以提起气势:“噫吁喊”三字选用虚词,乃无心弄巧却别具风致,且又以由川方言入诗……奔放恣肆,毫无规范可循,冲口而出,却又无施不宜,对内容的衷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富有成效的辅助作用。

  蜀道难赏析

  李白按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在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明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如同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

  那么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春白峰道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入飞过,太白峰在秦者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引人入胜。

  从“上有……”开始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越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衣,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优丰足,又借黄鹤和猿猴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可谓虚写手法层层映衬,结下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同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摘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吧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给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写到这里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姜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悲凄心境界。那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愁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或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烘托了蜀道之难。

  逶迤午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正”开始,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而旭果“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山峰之高,杜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李白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为像事的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月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苦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些处山川的险要就要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定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长计里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地政治形势的描写,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人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诗人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尧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李白之所又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中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对自然景物热情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瑞悖流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协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状道之险阻则曰:“地……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之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