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惯性”惹的祸 一天,我与爸爸一起开车去超市买东西。爸爸的车开得非常快,到了一个正是红灯的路口,爸爸来了一个急刹车。这时,好像有人在背后推我似的,整个人就要向前扑去,幸好我系了安全带并及时抓住的把手,不然,我整个人就得飞起来了。我在思索,急刹车时,人……
一天,我与爸爸一起开车去超市买东西。爸爸的车开得非常快,到了一个正是红灯的路口,爸爸来了一个急刹车。这时,好像有人在背后推我似的,整个人就要向前扑去,幸好我系了安全带并及时抓住的把手,不然,我整个人就得飞起来了。我在思索,急刹车时,人为什么会向前扑去呢?
回到家中,我立刻上网查了起来。电脑上讲的好像跟牛顿运动定律有关: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这叫惯性。
电脑上的讲法可真是太难懂了,我还是自己动手,用实验找到答案吧!
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器材:一辆玩具车,两把一米长的尺子,一块小橡皮,一块又矮又重的阻挡物(三厘米左右高,可以用一根尺子代替,尺子后面要有较重的支撑物)。试验方法:找一处平整较光滑的地面,把一米长的尺子平放在地上,在尺子五十厘米处放上阻挡物,接着在车顶平放一块橡皮,然后分别用慢速、较慢速、中速、较快速、快速等不同的速度推动车子,在尺子三十厘米处松手,让车子载着橡皮冲向阻挡物,车子被阻挡停止前进,而橡皮却向前飞出去了,我分别记下每次橡皮飞出去的距离和车子撞击阻挡物的声音大小。最后,我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实验开始了。第一次,我一手推着小车,一手撑在地上,用很慢的速度向前推动小车,在尺子三十厘米处松手,车子很轻地撞上了阻挡物,发出了比蚊子叫还轻的声音,橡皮只是轻轻抖了抖;第二次,我用了较慢的速度,橡皮向前扑去,掉到了阻挡物的前面,按照尺子刻度记录距离数据:5厘米;第三次,橡皮扑出去了33厘米;第四次,橡皮飞出了80厘米,车子发出了较响的声音;第五次,橡皮飞出了……用尺子一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两厘米大小的橡皮竟然“飞”出了118厘米,真是不可思议。如果,从车上飞出去的是一个人呢?他“飞行”的距离相当于自己身高的59倍左右,一个人以较高的速度飞出去那么远,即使再强壮的人,也怕是奄奄一息了。这真是太可怕了!
根据实验的结果,我终于摸出了惯性的一些特点:当一个物体突然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时(这里讲的是从运动变为静止状态),会产生惯性,使物体上不稳定的东西向前扑出或“飞出”。
在这里,我要告诫广大司机朋友,开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少超车,以免惯性作祟,痛快一时,遗憾终生。